中国木雕之翘楚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sy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hinese Wood Sculpture Leader—Traditional Features and Deve lopment Trendency of Xianyou Wood Sculpture
  
  中国木雕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最著名的是福建莆田木雕、浙江东阳木雕、广东潮州木雕、温州黄杨木雕,人称“四大名雕”。其它的还有,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苏州红木雕、剑川云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桦木雕、泉州彩木雕…… 这些木雕都是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都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特色,造型也日臻完美,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时代气息。
  木雕属于雕刻艺术之一,是按材料分类之雕塑品种。常用的有楠木、樟木、柏木、黄杨、龙眼木、红木、梨木、杨木、桑树根及其他果木;一般构图都以圆木周边宽度为限,以雕刻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楼台亭阁、动物水禽等室内小型题材作品为主。讲究刀法和风格,以及利用木料本身自然的特点去寻找材料内在的表现力,在表面的色泽、纹理、结构等微妙的变化中相形度势、因材施艺、量形取材、加以斧凿,在艺术上有独特的趣味。我国有长期的木雕传统,如楚墓木雕及鲁班做木雕的传说等,而木构古建筑的各部位装饰,大量使用木雕配合,则是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室内的木雕也有大型的,主要用作宗教的偶像,雍和宫的巨型独木大佛及承德的粘拼木块制成的巨型观音像都是木雕名作。
  
  在木雕艺术中,工艺木雕虽然是根据某种装饰需要(它们大到传统建筑、古典家具、寺庙、神坛;小到生活用具、案头摆设),但却是雕刻艺术中的精华部分。由于这种木雕需要量大,应用范围广,所以一般是由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艺人或工艺美术师设计雕制,再由工艺娴熟的工人大量雕刻复制的。因此在题材上表现形式上就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式,制作工序也很明确,分出坯、修细、打磨、上光、配置、底座等流水作业。
  艺术木雕通常是指构思精巧内涵深刻,有独创性,能反映作者审美观、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的作品。艺术木雕一般都是由作者一手设计制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终贯穿并把握创作的意念与追求。艺术木雕的创作方法除了与其它雕塑材料一样是用形体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或写实、或夸张、或抽象,还要结合利用木材的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美。艺术木雕的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一方面取决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及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是取决于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纹理,也就是“因材施艺”。艺术木雕的表现手法丰富且不拘一格,有大刀阔斧、粗犷有力;有精雕细刻、线条流畅;有简洁概括,巧用自然美。好的艺术木雕不仅是雕刻家心灵手巧的产物,而且也是装饰、美化环境、陶冶性情、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与所有的雕刻一样,木雕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二种,一种是“独立式”,一种是“依附式”。前者是指可以用来自由放置,并且从任何方向任何角度都能看见的所谓三维空间艺术的圆雕而言,通常是被作为室内的陈设品或案头摆件。后者是指用于装饰建筑物室内墙面或门窗等固定空间的浮雕而言。这类浮雕通常采用高、低、镂、透、通等多种手法来表现。雕像略微突出的称作低浮雕;雕像在底面上十分突出的称作高浮雕;浮雕的周围被镂空使雕像如剪纸般显出清晰的影象效果的被称为镂空雕;雕像的构图层次多,一层一层雕进去,除了最后的背景,前面部分与底面没有关系的又被称为透通雕。透通雕的特点主要融合各种雕法在一个画面上,是表现多层次的作微俯立体型的全面镂空雕刻,作品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主要用于传统的古建筑木雕装饰上,如广东的金漆木雕就是把人物山水、翎毛花卉、走兽虫鱼和各种图案集中在一个画面上,并以“之”形与“S”形的径路来区分不同的情节和场面,镂通层次一般在二至六层,雕工细致已近于牙雕,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在狭小的面积上,表现出广阔的空间。也有一些浮雕本身就是独立的艺术品,可根据环境需要自由配置,亦属装饰性的壁挂或屏风等。
  木雕的创作方法有三种:一种是面对一块比较普通,没有什么特殊形状的圆木、方木或是有规格的板材时(即经过人为的去绺去脏,将木料加工成有规则的料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我们可以比较自由的去选择雕刻的内容与主题,然后再用大量的切削雕凿去实现最终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也是受到一定的约束,由于木材的结构是由纤维组成,它的易断易裂要求我们在创作构图上强调整体性、牢固性。一般来讲,艺术木雕不讲究拼接,否则就失去了木雕的特征。要在一段原木上做文章,就得避免张牙舞爪的动势,就要舍弃支离破碎的细节。为了突出木材的肌理,表现美丽的木纹,造型体积就不易太小太多,要作大块大面状,追求浑然一体的效果。
  第二种方法是随形就像,既“顺其自然”地依据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状或纹理方向,凭感觉和想象赋予这块材料以特定的形象,巧加雕凿后便使其形象释放出来。所谓七分天成,三分雕刻。这种方法也叫“巧雕”,其构思过程比实际雕刻的时间应更多,而其中的乐趣亦无穷。“巧雕”是一种适形造型,也就是它要适应某种条件,这种条件是一种限制或是约束,似乎也给作者造成麻烦,然而往往受局限的东西反倒会成为形成其艺术特点的决定因素,这种因素能予朽木以神奇。有的玉石雕刻之所以宝贵,就是体现在作者是以量形取材,因材施艺的方法,创造了绝妙佳品。
  自然给我们以许多启示,有的材料拥有一个不寻常的特征明显的外形,对你的想象或灵感有直接启发;有的则不太明显,需要深思熟虑,苦思冥想;而变化多端的木纹又常常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好或不好的因素;有些木料的“残片碎块”不规则形状也能引发我们联想起某种形象的存在。因而许多雕刻家经常把一些“奇形怪状”的木头搜集起来长久地摆放在周围,时常琢磨和推敲,一旦考虑成熟便拿起刻刀,欲罢不能。当然作品的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一念之差,真所谓“千刀万凿雕出来,一处不顺付东流。”这与作者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密切相关。
  木雕创作的第三种方法是完全摆脱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用人工或机械堆迭粘合的方法,使大大小小的木块木片按设计意图拼制成大致的形状与厚度,然后再进行雕凿。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它能随意增加木头的体积,大大减少切削木料的功夫,节省大块原木。假如是用不同颜色的木料堆迭粘合起来,呈木头形状的“三明治”,其木材外表经过雕制,会显现出清晰美妙的装饰性木纹,使作品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有些雕刻家还经常在雕刻物的任何部位增加想要增加的木料,他们用组合粘接的方法,以期望扩大木雕的比例和形状。还有一些雕刻家在运用木材创作时更加独出心裁,别具一格,他们把种在花园里的树木原地不动的雕刻成作品,有的还为它们加枝添叶,因势度形,创造出与自然同呼吸共生存的木雕艺术品。木头原本是有生命的物体,它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好处,而人类所能给予的回报应是将它们那种特别的温和与美丽,以及纯朴的品质尽量地体现保存下来,并赋予新的生命。
  虽然仙游县木雕艺人经过祖祖辈辈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06年获得了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授的“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但仙游木雕今后能否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能否真正走向世界?这是当下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仙游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极为重视,正努力推动,争取把木雕产业做大做强,把它当作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产业来抓,拟用3-5年时间筹资15亿元,整合产业资源,培育产业集群。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并借助福建品牌产品在北京展览之机,隆重举行“木雕·古典家具推介会”,以扩大品牌效应。今年10月中旬,仙游有关部门还将于举办“中国第三届木雕·古典家具商品交易会”,进一步扩大仙游工艺的知名度。
  要想把仙游工艺美术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集合一批人才来支撑、推动,建立机制,培育人才。仙游县先后成立了工艺美术协会、工艺美术研究院,这些机构的职责是研究创作方向、市场信息,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和指导等。全县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4人、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1人、省级民间艺术家13人、工艺美术师100多人。他们每年都各自带出五六个徒弟,以发扬光大仙游民间工艺美术。
   (游良照 福建仙游龙威工艺品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从本质上讲抽象雕塑是关于雕塑本体语言的话题。在具象雕塑上探讨雕塑的本体语言总是受到对象解剖结构的干扰,语言的锤炼总是进行得不那么纯粹。而抽象雕塑的极致性形态无非是几何形、有机形、点、线、面、体、块等,雕塑家可以在其间直接思考诸如空间与形体、能量与重力、生命与架构、物质与精神等关于雕塑的终极命题。  抽象雕塑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形态要素的有限性,且并不影响艺术家发挥的无限性。就是同一类型的形态,N个雕塑
中国是否进入了消费社会,人们对此还存有争议,但摆在面前的事实是,消费已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它不仅仅是人们用来满足物质需求的简单行为,而是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消费来建构自己的社会阶层、文化身份,满足某种自我想象和价值定位,对商品的符号意义、文化特性及形象价值给予更多的关注,可以说,至少在中国的某些地区或阶层中,已出现了消费社会的现象与特征。  关于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在文化艺术界引起
那是26年前的事了。  那年我10岁,与母亲住在院南那座叫茅山的山脚下。那时父亲远在一家工厂上班,一年最多回家两次,住的时间也极短,因此他留给我的印象平淡得不如那个十天半月便到我们村子来吆喝一阵的补锅匠。在我脑海里,他的模样一直有些模糊不清。  母亲长着一副高大结实的身板和一双像男人一样打着厚茧的手。这双手只有摸着我的脑袋瓜子、送我上学或者搔着我的后背抚我入睡的时候,才使我感觉它不可抗拒的母性温柔
可能很多男性观众都会暗暗地羡慕陈连富,因为他雕塑了那么多美丽的身体。  陈连富虽然也做过许多金属焊接作品,也做过一些头像之类,但是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有成就的,应该是那些女人体。  一个男人喜欢女性的身体,特别是性感的,有魅力的身体,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在这一点上,它不是什么“当下”不“当下”的问题,而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当下的男人关注女性的身体;过去的男人难道就不关注吗?何况,当下的女性同样也
文:潘特斯·肯杰明(丹麦皇家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 译:王梦佳    学院成立的故事  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模仿由路易十四于1648年在巴黎建立的法兰西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艺术院校开始在欧洲被广泛建立。直到1 738年,丹麦的独立君主克里斯汀五世才开始在财政上支持丹麦的一个艺术高等专科学校。这个学校针对艺术家、艺术业余爱好者和工匠培训绘画和素描。它于1740年开始运作。这个学校经常只有极少的
特奥蒂瓦坎人的永生之门  美国考古学家戈麦斯·塞尔吉 奥屏住了呼吸。在特奥蒂瓦坎古城 遗址,他的团队花了六年时间挖一 条138米深的墓道。他和他的团队 已经移动了1000吨的石头和碎片, 让无数珍宝重见天日。现在,在墓道 的尽头,三个墓室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三个深埋地下的墓室将会揭示或 解答哪些谜题?  在公元100年到公元700年之 间,特奥蒂瓦坎古城十分繁盛,这块 36平方千米的土地曾养育了2
1 刘明慧 《168cm》 玻璃钢烤漆 导师:李象群 [参展作品]
2012年11月23日,艺美画廊首次与艺术家蔡志松合作,在北京草场地空间举办蔡志松个展。这是蔡志松今年在国内唯一的个展。  《玫瑰》与《浮云》系列是继得到了学术与市场双重认可的《故国》系列之后艺术家的全新力作。《玫瑰》将一贯宏大的历史感题材转入到对人类情感的探讨,传达了艺术家对爱情的独特见解。运用现代材料语言融合了时尚元素,以铅的沉静和绚丽将绽放的玫瑰瞬间凝固,表现了“理想的热烈与现实的冰冷撞击”
作品:《节日》  规格: 48×55×36cm  材质:鹅卵石  这是一件极具创意且有观赏性的作品,作者在保留了石材外观的同时,进行装饰性刻画,形成了圆雕与浮雕结合的别致面貌。耐人寻味的是,该作品源自于一块破损而遭废弃的苗族舂米用的舂具,历经四次雕琢(大自然与人工各两次):江河之水自然冲刷,使原石呈浑圆石块;先民将圆石块雕琢成捣米用具——碓。碓因破损而弃之河谷,再受泥沙冲刷;艺术家偶尔捡到后,手工
近十年来我被余澎的金属作品所吸引。  如果用“不同凡响”稍稍过誉的话,那么“很不一般”恰如其分。首先,他的金属作品并非零部件简单张狂的无意拼接,近乎构成、近乎玩味是一般金属作品易犯的通病,而他有着较强的感性、感知,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声响色彩的好恶、对机械零件和金属本体元素的赋情,对所用手法的敢作敢为。  故《深圳· 深圳》《失乐园》《危在旦夕的家族》显得真挚,《重金属》《电闪雷鸣》散发着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