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某女:那个影响了我们青春的人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个“流行”泛滥的年代。最近和爱、王有关的流行,莫过于那句《待我长发及腰》。很多人被打动的原因,不是因为它华丽逼人,而是其中那种久违了的单纯和含蓄,—如最初的爱情本身。
  每个人真正意义上的青春,几乎都是从悄悄关注某男或者某女开始的。刻意的漠视和回避,并不会显得多么聪明或者更纯洁。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过程之中,你是否能看透背后那些和生活相关的现实。而这样的含义,不属于青春,更不属于青春时的爱情。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青春时的爱、王,更多的就是爱、王本身,没有功利,没有世俗,没有烟火,有的只是如幻想里冰清玉洁的容颜。也正因为如此,无论经历过怎样的疼痛,无论有着怎样的结局,那时的情感,才会在生活日益展开的庞杂背景下,显示出刻骨铭心的怀念。
  和人生所有最值得不念的事物一样,不是因为结局完美,而是因为最初的单纯而楚楚动人。事实是,这样的单纯,在汹涌的流行之中,已越来越早地失去了原有的初衷。当《我又一次相信爱情了》同样成为流行的戏谑时,每年的2月14日成为一个狂欢般的节日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所有的狂欢,都是内,寂寞的渲泄。
  这样的时候,面对扑面而来的人生,那些曾经以为的伤与痛,也会因此而显示出不一样的感受:我们的内心,都会因为某个人而被漫长地穿越,我们的青春岁月,也因为这样的穿越而更接近于人生的本来面目……
  带着爱情和你到异国去分手
  决定在一起的那一天,我俩蹲在宿舍走廊打了一整夜的电话,S意志坚定,非我不娶,我心花怒放可又担心学业,表现得患得患失模棱两可,洽谈过程进行得推推搡搡别别扭扭,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我终于放下矜持,说了一声“好”。
  现在想想自己可真是个矫情的女人。
  恋爱的火光燃烧了我们彼此的青春年华,幸福和快乐是我们永远都用不完的筹码。大一和大二在北京,我经常在S的诱唆下偷溜进男生宿舍跟一伙大男人吃火锅;我们凌晨五点起床去打篮球,去食堂喝第一锅大米粥。炎炎夏日,我们坐在宿舍楼下,一人一半大西瓜;大冬天走过漫漫夜路只为去吃一串糖葫芦。有一年冬天,大雪封路,我在火车站等S,一等就是一夜,见到他的时候,一脸疲惫却喜气洋洋;我们挤公交车逛大北京,在王府井捏住鼻子,一人吞一碗臭豆汁……
  出国前的那个夏天,S带着我去他的家乡。夜里,我们坐在火车的上铺上小声说话,耳旁呼啸的风声似乎是在预言未来的不确定,只是我听不懂。
  S说:“我怎么这么爱你呢?”“以后你会变的吧。”“才不会!要变一定是你先变。”
  星光下,我们围着街边的小炉子吃烧烤,炭火上的小贝壳被烤得噼啪作响。我和S全家到海边游泳,炙热的阳光下,大片大片的贝壳异常华美。我和S的兄弟姐妹们在海边玩游戏,穿裙子下海,爬岩石,捡螃蟹和海螺,我被晒得又黑又红。照片里我呲咧的大牙锃亮锃亮,一张不知愁滋味的脸笑得眉飞色舞。我将所有有着灿烂笑容和幸福目光的照片,上传到各种社交网站,引来艳羡的声音一片。
  到英国留学,我们每天都会面对更加繁重的课业任务、语言隔阂、消费压力,却因为S的陪伴,苦难都被分担。我们摊开大张地图走在英国陌生的城市里,两个人手牵手,步子就走得铿锵有力,旅行就有了豪情。时间流逝,属于我们的记忆不断累积在身体里,吸收、沉淀,变成一种朴实而有力的默契,成为一种关联。
  第二年,我开始全职打工,用赚来的钱去旅行,频繁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我去教堂听圣经,我写论文也写博客……恋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我生活里的一个标签,S也仅仅只是我生活里的一个伴。有时候,我们吵到不可开交,却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真正分开,他抱怨我没有一个女朋友的样子,甚至从来不会给他做一顿像样的饭菜,我气急败坏地回赠了更多的气话。
  研究生的时候,我离开S一个人前往威尔士就读。冬天来临的时候,他忽然发来视频请求,我随手便关掉了。过了一会,他留言说:“我们分手吧。”“别闹,一会跟你说。”“我们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那好啊,分就分。”
  我没想到,我从来都没想过到,太多的事是我没想到的!
  “能问问为什么吗?”我终于鼓起勇气。他说:“新的一年,我的学业生活都渐渐好起来了,唯独这段感情让我心力交瘁,我们不合适。”
  “你还爱我么?”
  “不爱了。”
  那之后的日子,我像电影里那些疯掉的女主角一样,体会彻夜失眠,体会食不下咽,那时候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根本无法学习和写论文,打电话给爸妈说几句话就泣不成声。我也尝试着给他打电话,而电话的那边永远只有忙音。
  转眼又是三年,有天突然登陆了自己从来不用的校内账号,在他朋友的其同好友的列表里我看到了他的名字,我点了进去,仅仅因为好奇。主页的内容,已有一年没有更新过,特别好友里有个女孩,照片里她低着头。
  第二天,我的邮箱收到了一个校内发来的悄悄话:“你好,我们都是女孩,感谢那些年你对他的照顾,希望你们彼此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但请你不要再来打扰我们的生活好么?”我对着屏幕上的话看了好半天,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的行为,顿感哭笑不得。
  让我一蹶不振痛彻心肺的,不是对现在和将来的恐惧,而是在那些用年来计算的光阴里,我的天真我的任性,我的善良我的恶毒,我的浪漫我的矫情,我的疯癫我的古怪,我的挣扎我的坚持,时至今日,都已过期。记忆被洗劫,内心被掏空。所有那些倍加珍惜的回忆,现在想起来,都已难辨真假。物是人非,是梦一场吧!
  一张无法通往未来的火车票
  2010年9月,他跨越30多个城市来看我。我却在大四的生活里忙里忙外,把他一个人丢在陌生的武汉。回去前,他说:“等我毕业,毕业我就来武汉,跟你在一起。这张火车票送你了,你留着做个见证。”
  我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火车票放进我的钱包夹层里,如获至宝。从此人生有了—个重要的依靠,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家,我满心欢喜,信以为真。   “娶你要多少钱?”某天,他在QQ上问。
  “十万吧。”我开玩笑地出了价。
  他却迅速地迅速地转移了话题:“武汉那边好像没有适合我的工作,而且工资也不高,我来了肯定养不活自己。”我突然感觉有些不安,慌忙地问:“你不来武汉了吗?”
  “马上毕业实习了,学校这边有个活动,我想先留下来完成,可以赚一笔。等我先忙完这边再联系你。”
  “哦,那好吧。”
  2011年3月,我也开始离校实习。偌大的武汉,人生地不熟,又没有什么经验,想找份工作真的很难。我租住在郊区一栋破旧的房屋里,笨重的行李将我的双手勒出了近10个伤口,晚上睡觉和室友挤在一张狭小的床铺上,身体只能横躺着,没处放的双脚只能掉在床外面。
  妈妈打来电话劝我回家,说在家里已经给我安排好了工作,我一个人在武汉她和爸爸也不放心。“没事,我在武汉挺好的。”为了等当初的一个承诺,我狠着心回绝了妈妈的好意,倔强地留在了武汉。
  为了尽快有工资拿,付得起房租,也不再伸手向家里要生活费,我选择了一份文员的工作。老板和同事都欺生,我拿的钱最少干的活儿却是最多,每天加班到深夜,再转两趟公交车才能回到住的地方,常常累得全身的骨头都在抗议。
  可那时候,却一点没有觉得苦,只要想到他,想到他就快来武汉了,想到我们很快就能在一起了,一切都是甜的。他,就是我那个时候的信念与支撑。
  某天,我又坐着末班车带着一身疲惫回出租屋。窗外绚烂的霓虹闪耀,车内我百无聊赖地刷着QQ空间,却惊觉似乎他的整个朋友圈子都在传:“他去了北京!”
  我拿起电话,—个电话拨过去:“你不是说来武汉的么?”“我想去北京,我想实现我的梦想。正好朋友在这边有公司,可以赚大钱,等我赚到了十万再来武汉找你。”我突然无力地僵直在了原地。任凛冽的风从车窗灌入,再穿过我单薄的胸膛。为什么非要去北京呢?没有我在身边,纵使你赚够了百万又如何?我不稀罕。没有我参与,你的人生再辉煌又与我何干?我要的只是两个人在一起,一起奋斗,如果北京是你的梦想,那么我也可以投奔你而去,可是为什么我连选择都不曾有过?
  而最可笑的是,心心念念一直等着他来武汉的我,是最后—个知道他去了北京的人。520除以3除不尽,所以爱情里面是容不下第三者的,哪怕第三者是所谓的梦想。
  那天晚上室友说:“男人爱你的时候,什么话都说得出来。估计当时他也就那么说一说,就你傻,还当真了!北京什么地方,花花世界啊,什么样儿的女孩没有,会为了你不去?别再傻了!”我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笑了笑:“我不是傻,是蠢。”
  几天前妈妈打来电话,说前阵子爸爸病了,家里也没个人照应,希望我还是回家。可我一心为了等他,虽然心里一阵酸楚却还是没有答应妈妈的请求。瞧,我多蠢,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为了一个不守承诺的男人,我间接伤害了真正爱我的家人,也伤害了我自己。我拎着行李回了家。最后,我们不再联系,我们就此散落在茫茫的人海。
  2013年11月,在我24岁到来的前几个小时,当年的那张火车票被我从钱包夹层抽出来撕掉了。这些年,我在校内找他、在微博找他、在他朋友空间找他,找他锁起来的QQ资料,找他的动态他的讯息,多少次想加他QQ,想微博私信他,甚至想去北京找他,最后,都一一用力忍了下来。
  我只是想问:为什么就那么轻易地放弃我?
  年岁渐长,情情爱爱已不动人。但我学会了—件事:无论什么时候,在爱情的国度里,与其守着一个可能不会到来的美丽未来,倒不如好好珍惜温暖的现在。好好爱自己,爱家人,这也是一种幸福,不会抛弃你的幸福。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我愿意用最决的成长速度追赶你
  她比我大,我们在一起只有一个月,或者说,两天。
  我们在一次征文大赛的颁奖典礼上认识,彼时她大四,而我才大一。典礼上我们并未有过多交流,只是习惯性地加了QQ。真正的熟悉起来应该是去年冬天,凌晨两点,QQ上几乎已没有在线好友,而她却给我发来消息——失恋了,想找个人聊聊。
  我从来都不懂怎样安慰别人,只能把话题扯到不相关的地方,问她的工作找得怎么样了,问她有没有继续写东西。并告诉她,在那次颁奖典礼上,她是我最关注的人,她的气质形象让我联想到一代才女林徽因。
  那晚以后,我们的联系多了起来。彼时我在桂林,读大四。她在上海,刚转行做室内设计。她说我眉眼像她前任,但是比前任对她好,答应我做她男朋友。于是,寒冷的冬天,我们隔着电脑温暖彼此。
  一个月后,她突然冷淡了。她说,她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我会当真;她说,我不够成熟,像是她弟弟,凡事还要她操心;她说,她正是忙工作的时候,而我什么都帮不上忙……
  我说,我庆幸你所不喜欢的只是我的不成熟,我愿意用最快的速度来成长,成长到足以保护你,请你等我。
  我不再流连于游戏,开始去外面兼职,试着了解她在职场的身不由己;我努力地多写稿子,只为了赚够钱去买一枚戒指送给她;为了避免过多地想她,我每天都跑10000米,凛凛的寒风刮过面颊,脑际一片空白;每天晚上回家后就写日记,记下这—天发生的事,以及对她的思念。
  越是努力,越是惶恐,总觉得会有人把她给追走。一个月后,我决定去上海找她。
  出发的前晚,我给她写了封邮件:“我喜欢你,无以复加,所以我决定来上海找你,我知道我的幼稚尚配不上你的优秀,但我希望你能给我时间成长……我会把这封邮件设置在明晚九点半发送,那时我将已坐上去你城市的列车。”
  那晚,躺在呼啸的列车上,耳机里放着《漂洋过海来看你》:“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漂洋过海的来看你/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背包里除了给她的特产,还有那本厚厚的日记。   还好,她看见了邮件并且来接了站。两天的时间,我们去了外滩,去了张爱玲故居,去了城隍庙,去了我想要考研的那所大学,去商场买了她的生活必需品,最后去看了场电影,然后她送我离开。
  当哨声响起,列车就要启动,她对我说“再见”。我鼓起勇气,把那本日记交给她,对她说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我喜欢你,想要跟你在一起。”而她,笑了笑:“我知道,快上车吧,要开了。”
  上车后,我实在是心有不甘,给她打了个电话,问为什么不能接受我?她叹一口气,便挂了电话,并关机。
  我回来后的心情可想而知。在无数个难熬的夜里,我不断反思自己到底错在哪里?随着毕业的临近,我在一次又一次的面试里渐渐明白自己的幼稚,她已经是成熟的女人,思考问题的角度自然和还处于校园里的我全然不同。我一心就想着和她在一起,却一点都没有考虑在一起之后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
  现在,我是一家动画公司的编剧,收入不算高,但能养活自己。工作之余,我努力学习心理学,希望能考个心理师资格证,多一个就业机会,同时也多一分了解她的机会。
  不管今后她和不和我在—起,我都必须努力,只因我曾叫她等过我。
  爱情总是出其不意地来去
  爱情的火花燃烧得最猛烈的时候,我大概从来没有想过几年后的今天,我们会以这样一种无可奈何的方式分手。当爱情出现在一路荆棘的路上,点燃了我们的激情与坚韧,而当日子越过越平淡的时候,爱情反而失去了最初的光泽。
  是缘分给我们的指引么?高三一开始,我们的座位就被编排在了一起。我跟她,原本是最普通不过的同学关系。高三的课业繁重,每个人都有情绪失落的时候,因为物理上的距离近了,我们也多了分享彼此心情的机会。
  看着她楚楚可怜的样子,我总是生出一种同病相怜之感,或许这就是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感觉么?谁知道呢!
  在寒冷的冬天,她的手冷,我的手暖,我就把她的小手攥在手心里。到后来,她也主动将手放在我的手掌里。每每我的手与她的手相触的那一刻,一种甜丝丝又战战兢兢的火焰便在胸中开始燃烧。我变得六神无主,陷入了一种期待的漩涡,期待和她在一起,期待握紧她的手。即使是在上课的时候,偷偷摸摸地握紧她的手变成了我隐秘的快乐。
  我的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十,我一直让父母放心,我一定会考上一本,可就在不知不觉间我陷入了一场如花般的恋爱中去,而且不可自拔。
  高三下学期,整个教室学习氛围变得异常压抑,所有人都沉默于如雪花般飘散的考卷中,理综、数学、英语和语文,每天都要做大量的试卷,因为教室前方的倒计时醒目地提醒着大家,我们是即将走上战场的战士,而这场仗又是那么的艰难。
  只有我,像个异类。我开始不再那么关注学习,目标也开始下降,心里想着哪怕能考上二本,跟她做伴也不错。被班主任发现我与她的亲密之后,班主任很快把我们的座位调开。但是爱情这把火却越烧越旺,如一只不死之鸟,在青春的岁月里长呜不止。我们的座位分开,关系却更加紧密无间,我注意她的一举一动,我们偷偷溜出去通宵网吧,一起吃棒棒糖,一起吃雪糕。爱情的细枝末节展示着强大的威力,它让我们思念,它让我们欲罢不能。
  第一次高考落败,仿佛都是顺理成章。高考结束,我虽然有一个二本的分数,却够不上任何一所报考大学的投档线,我甚至连一封通知书都没有收到。在那一刻,我仿佛才如梦初醒。我们燃烧了所有的青春激情,到头来自己也化为灰烬。
  我跟她双双选择了复读,却在不同的学校,我们的爱情变得谨慎起来,我们约定只在她的生日和我的生日见面,平时只用手机传递爱意和关心。复读这一年,我没有一刻懈怠过,为了父母的期待,也为了能够实现与她的爱情承诺——给她一个更好的未来。
  又一年高考,我考了超过一本线三十分,上了一所“211”高校,她也考入同一座城市的二本院校。我们以为,我们的爱从此迎来了一条幸福平坦的路,却不想已经迷失于生活和彼此的变化中。周遭环境的陌生,使得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变得愈来愈少,拥有过多闲暇的大学时光,丰富了我们相处的时间,我们却开始常常吵架,我们的意见总是相左,对方的缺点开始被无限地放大。不断的争吵一点一点地磨损掉当初的激情和想象……最后,我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直至分道扬镳。
  我有时候在想爱情到底是什么?它是燃烧着的火焰,是飘落的雪花,也是锋利的刀刃,更是我们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如果没有当初,没有第一次高考的失利,没有第二次高考前与她的约定与承诺,我恐怕不会那样拼尽全力,也不能像今天一样在省内最好的大学就读。
  我们无法预料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谁知道爱情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它也许给你带去无尽的欢乐,也许会带给你无尽的痛苦,也许会改变你的人生轨迹,这都说不定,因为爱情是不期而遇的,它决定了不了未来,却在创造未来。
  孤单是一个人的事
  我和她因为游戏而认识。天龙八部,我是大刀在后的铁血剑客,她是妖娆曼妙穿着长裙的女子。
  从在游戏中相识到相恋,我们花了整整—年多的时间。我也从高二的无忧少年,变成了高三的准高考考生。每天昏天黑地的模拟卷、自习,住宿在枝无法出门更别说玩电脑。为了能跟她保持联系,我跟爸妈撒谎借口要好好复习,搬出了校租住。
  一个8平米的小阁楼,我夏不惧酷暑冬不惧严寒,只为了能在那个小空间里用只能收发短信、打电话的老款诺基亚跟她聊天。从学习的点滴到生活的每个事情开始聊起,聊到以后要在一起上大学,聊到游戏生活……我偶尔也会偷偷跑去黑网吧,借用别人的身份证上网。这样的生活辛苦却开心,即便每天顶着熊猫眼上课,即便成绩一跌再跌,从正数前十到倒数十几名。
  为了喜欢的那个人,我终于还是奋不顾身了。我以为这就是爱情吧,你看我为了一个人有多努力,打升级只要她开心,陪伴聊天填补起彼此巨大的空白,欺骗家人要这个那个费用来支撑日常上网的开销。我还在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小长假做出一个决定:我要去看她!   从南京到大连,有很多交通工具,可是我省吃俭用只能攒齐绿皮火车票。21个小时,在人潮汹涌的旅游旺季,我从南京站着去大连。我蹲在狭窄的过道啃着面包,却面露微笑,因为21小时后我就能看见她了,我终于要遇见真正的爱情了。
  那时候的喜欢很简单,像那句情话说的“只愿见你不惧一切苦厄”。我们从黑石礁去到旅顺,从欢乐世界到海洋世界,看各种各样的风景,在海边闻着腥臭的海风,聊到各种故事,试图把我们不能在—起的时光都弥补回来,幻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我想,我们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跨越千山万水能在一起,多么不容易,我们会珍惜吧!
  等我回到学校时,是5天之后。一下车,我打开手机吓了一跳,几百条未读短信蜂拥而至,父母老师都急疯了。我跟父母撒谎说“五一”不放假,全力备战高考。结果,母亲却在街上碰到了老师,谎言被拆穿之后他们来不及生气,疯狂地寻找无果之后,父母吓得报了警。母亲哭干了眼泪,当我终于站在她面前时,她没打我也没骂我,只是轻声说,回来了就好。
  高考成绩出来,我离二本线差了4分。按照我原来的成绩,重点大学绝不是问题。一整个暑假,我像丢了魂一样。她问我为什么一直都不上游戏?我说我考砸了,没心情。一次两次的拒绝之后,便换来了大吵一架。她哭着给我打电话。她说:“你不喜欢我了,你不爱我了!”我突然愣了愣,问她:“你说什么是喜欢?”
  有天,我用她的账号登陆了游戏,发现她有了新的搭档,她在游戏里称那个新搭档“老公”。游戏,或许本来就应该这样嬉嬉闹闹在一起的。如今,却只有我一个人,惨淡收场,除了难受,我更多的是迷茫。我终于知道自己有多幼稚,还自以为懂得多,竟然蠢到把一个简单游戏中的好感当成爱,因为喜欢就抛弃了家人的信任与关怀。
  爱情,似乎真的不在乎什么媒介,什么距离,只在乎两个人有没有一颗真正承载着爱的心。当各自成熟,懂得什么是爱的时候,便不再是各自捆绑,即使各自努力,也最终会迈向共同的幸福。只可惜,那时候的我不明白,她也不懂。
  后来,我也遇到过很多人,也有过喜欢的感觉,可却不再那么冲动地把简单的喜欢当作爱。因为,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孤单最珍贵的感情。只有深藏心底,历经风霜考验的喜欢,才会被岁月打磨成爱。
  谢谢你曾走进我心里
  高中时代,别人传着小条,我俩传着—个粉红色的小本。那个小本里,有我跟你交流的只言片语,有相互分享的成长故事。每天晚自习结束的时候,我或者是你,总有一个人带着那个小本回宿舍,要写下这一天想跟对方讲的话。
  那个时候,我酷爱收藏。你和我一起看过的电影票,你跟我—起坐过的索道双人票,你在峨眉山的瀑布前高举着右手的照片……都被我像集邮一样,——收集起来。那是我满心欢喜的爱恋。
  我们去KFC吃汉堡的时候,你会把夹在中间的鸡肉拿给我吃,自己只吃面包和蔬菜。你说我太瘦了,得多吃一点,但别长得太胖,因为你不喜欢;寒冷的冬天,你拉着我的手放进你宽大的外衣口袋里,我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最幸福的温度。在年少的高中岁月,我以为自己碰到了天底下所有最美的事,即便是最枯燥无味的读书时代,也因为有了这些变得有趣而生动,而这所有的好事,不过四个字:因为爱情。
  可是,美好的事情,那些美好的岁月,它就是过去了。无论我能不能够面对,它都是鲜血淋漓又赤裸裸的现实。高二的那个寒假,我因为感冒出门打针,却迎面碰到和她在一起的你。我恨自己,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上街?也恨自己,为什么要有那么强的好奇心,尝试着输入密码去看你的电子邮件?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避免。
  我问,她比我漂亮么?你说不是的。我说,那是她比我更爱你么?你也回答不是。最后,你说她对你挺好的,而我在你眼中是个遇到挫折也可以自己解决的人,朋友多,人缘好,我永远不会孤单,但是你骨子里跟我不是一种人,她也不是。
  于是,我懂了。我乐观、坚强、朋友多,所以我就活该被欺骗活该被劈腿,是这个意思不?你记不记得,高一的暑假,有天在公交车上我跟你说,我们现在如果不是17岁,是70岁该多好,那我这一辈子都是跟你在一起的。那个时候的我,是有多么希望能跟你一夜白头,便可以跳过那些抢夺与伤害。
  天旋地转,是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每天失眠,却又要面对高中学习的压力;我恨不得你能从我眼前消失,却又在每天进入教室的那一刻不自觉地看向你的位置;我双眼红肿,憔悴不堪,却又固执地跟不相关的同学说:“裴勇俊哥哥的电视剧,真惨!”
  有天晚自习的时候,我跟老师请假说回家,却拉了最好的朋友在黑夜里闲逛。走到我家楼下的那盏路灯的时候,我实在觉得太难受了,所以我就—直站在那盏路灯下,嚎啕大哭。那个时候的我,真的很丢人。我恨你的绝情决意,恨你的毫不挽留,恨你的绝尘远离。你留我一个人在黑暗里摸爬滚打,满身鲜血却去管另外一个在阳光下晒着太阳看起来有点寂寞的姑娘。
  我究竟难过了多久?我已经不记得了,三年或者是五年?我终于熬到了高考,我终于不用再跟你日日见面。高考之后,我去过高山、大海旅行,我去了北京,在你隔壁的那间大学念书,后来我又去了英国。时间慢慢地过去,那些不想回头的往事,不知道在哪个日落时分豁然开朗,从此留在远方,那个忘不掉的你,在人生的一路颠簸里,最终释怀。
  现在,仍然有好事的^给我传递着你的消息,他们顺便会问我:“过得好吗?”我笑,快速地敲打:“呵呵,很好!”只是,“很好”背后的生活,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我又有跌倒,我又有站起,我又会再开心,我有时也会再难过。我遇到新的人,又有了崭新的人生,又再喜欢上了一个人,又爱上了一个人,我又能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心灵相通,又再一次地感受到自己的急促与慌乱,却不再莽撞执着。
  你,再与我没有任何瓜葛了,就是最基本的消息,我也不需要再知道。
  这是长大后的心境,也是成熟后的人生。
  我再不是当初那个人,我倾尽全力地喜欢过当初的你,但现在的我好喜欢当初那个奋不顾身的自己,也感激曾经的伤痛带给我的成长。   他让我优秀到可以无视他
  高二那年,学霸的称呼还没流行,男神的说法也没泛滥,我却不可救药地迷恋上这两类尤物的混合体。
  “学习要好,长得要帅!”某天,宿舍几个姑娘开卧谈会的时候,我脱口而出这个如今看来颇为幼稚的择偶观。
  “我们班的刘升就是这样的人物啊!”上铺的姑娘一语中的。
  从此,刘升这个名字开始引发我的关注。这个成绩稳居前二、为人孤傲冷僻的男孩就像当年流行偶像剧里的花泽类一样,让人捉摸不透。起初只是在课堂上关注他的表现,那些任我绞尽脑汁也弄不明白的物理题目他总能应对自如,加上那俊朗的外形和少言寡语的性格,我的心就这样被一下子击中。
  恰逢座位调整,我俩竟很巧合地被安排在前后桌,然而,距离的拉近带给我的却是忧伤。在高中,成绩的高低直接把人分出了三六九等,一星期下来我都没有勇气跟他说上一句话。
  因为刘升就坐在身后,以往上课神游天外的我精神高度集中,下课之后,也是积极主动地向老师问题目。我就像是女版“柯景腾”,为了追上心仪的男孩,埋头苦学。一个学期下来,期末考试竟然紧随男神之后,第一次考进班级前三。
  逐渐提升的成绩使我慢慢跻身“学术圈”,我和刘升的距离渐渐拉近。与此同时,他也开始注意到我,终于有一天他主动跟我搭讪。没想到,他除了学习成绩好,还对音乐也很了解。
  随后的日子里,我们在课间讨论学习,回家后便用QQ邮件互发自己喜欢的歌曲,就这样一路陪伴着走过了黑色高三。我原以为这份默契会在高考后开花结果,刘升毫无悬念考入了理想学府,我却意外落榜了。临行前,刘升握着我的手,让我加油。
  复读的日子异常苦涩,但是一直有一个信念支撑着我:一定要考上一本,这样才有资格与他并肩站在一起。
  半年后,刘升发了一封邮件给我,说曾经对我动过心,但是现在已经开始了一段新的感情,对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
  看见邮件的那一刻,我的世界坍塌了,想象着他牵着其他女孩的手漫步在大学的林荫下,泪水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刘升何其优秀,我作为一个落榜生,自然是没有资格去获得他的爱情,这一切怪不得别人,只怪自己!
  自此,我像勾践一样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地发奋读书。夹杂着嫉妒的自卑,是强大的动力,半年以后,我如愿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四年之后,我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到复旦读研。
  曾经我们为了一个人肝肠寸断,含着眼泪奔跑,只为追逐上他的脚步。然而,跑着跑着他就跑去了另外一根赛道,你在初初的手足无措之后蓦然发现其实为自己跑步也很好。
  冬日的午后,阳光暖暖,我时常躺在复旦光华楼前的草坪上晒太阳。刘升的模样我已记不清,但是他对我的刺激却是此生难忘,我终于足够优秀,优秀到可以无视他。
  我完成了对17岁自己的背叛
  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心疼的滋味,那种疼,深入骨髓。我要让他彻底地消失在我的生活里。
  17岁的时候,我爱过一个画画的男孩子,叫做苏慕。比我高两个年级,枯瘦、阴郁、聪明、英俊,非常符合我那时候的审美观。
  苏慕的前女友是我的师姐,两人分手是因为另一个女孩的介入,他对师姐的辜负是画室内众人皆知的事实,那是一种赤裸裸的伤害。我与师姐朝夕相处,自然知道他们所有的细节。最开始我和大家一样同仇敌忾,后来我仿佛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对苏慕知道得越多,就越是对他着迷。
  虽然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师姐友情的背叛,但是年少轻狂的爱迅速冲昏了我的头脑,常常跑去苏慕在学校附近的出租屋帮忙洗衣服,有时候还做做饭。苏慕对我不是很热情,看见我就淡淡地招呼一声,我做了饭他就吃,吃完就默默地画画。我一般洗完碗之后过来,他都已经睡着了,看着他熟睡的面庞,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就是天荒地老,前途在他的面前都变得一文不值。
  某天夜里,发生了一场小地震。夜里11点左右,我躺在床上看书,看到头顶的吊灯晃动得厉害,床也在晃动,整个人一片迷糊,还以为是楼要塌了,披头散发地往楼下跑。直到听见大喇叭在街上响起,才知道是地震。
  我心急火燎地赶往苏慕的出租屋,房子漆黑一片,电话也打不通。我赶紧又跑到他常常打游戏的网吧,果然他在里面玩魔兽,玩到连地震都没感觉到。我顾不得抱怨,抱着莫名其妙的他哇哇大哭。他很嫌恶地推了推我,我突然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以来那样对他,他到底有没有领情?
  2006年,我考到北方的沿海城市念大学,他则选择第二次复读,在北京准备艺考。两年的复读生活已经消磨了他的意志,沉浸在魔兽世界中不能自拔,很少去画室练习,大多数时间都在网吧度过。
  我在入学前的暑假里,揣着仅有的1786块钱去北京看他,他几乎瘦到不成人形,无时无刻不在抽烟,我陪着他在空荡荡的网吧VIP室里整整打了16个小时的游戏,然后在次日早上自己坐着车回家,他都懒得送我去火车站。
  九月份,我入学。在迎新晚会上,我终于收到了苏慕的短信,不过,比没有收到更寒心:“如果有更好的男生别错过,我配不上你。”
  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心疼的滋味,那种疼,深入骨髓。我把苏慕的电话和QQ都拉入黑名单,我要让他彻底地消失在我的生活里。
  后来,我和一名完全不同于苏慕的男生谈恋爱。他不够帅,也不会画画,但是非常地爱我,看得见我所有的好,也包容我所有的不好。
  有一年冬天我做模特兼职,患了重感冒还陪客户喝酒,昏倒在商场的卫生间外。室友把我送回寝室后给他打电话,他连夜从沈阳赶回大连,半夜三更站在寝室下面等我。清晨五点,寝室阿姨问他找谁?他说再等等,这个时间我一定没睡醒。
  一直等到七点,阿姨看不过去了,跑到寝室通知我,我从楼上往下看,他仰着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笑脸,我心念一动,这才是爱人应该有的态度吧。
  然后,我就不怪苏慕了,他原本就不喜欢我,是我一厢情愿地以为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等待着他知晓我心意的那一天。所有的等待都会有结果,但是,等待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永远都不会有好结果。
其他文献
沈昌文:要读对思想有用的书    2006年5月28日,著名出版家、原《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在新浪“网上大讲堂”,回答了有关“读书”的许多问题。他把阅读分成四类“食物”:一个是主食,一个是美食,一个是蔬菜水果,一个是甜食。  什么是主食的阅读呢?就是生存需要的阅读,或者工作需要。第二类是美食,比这高一步了,这就是思想需要。第三个就是水果,水果指的是工具的需求。还有就是甜食,就是所谓休闲的了。  读
Internet.org:上网这事也有“组织”了  为了提高全球互联网的使用率,有报道称,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联合诺基亚、三星、高通、MTK和爱立信等科技行业巨头,创建了一个名为Internet.org的组织,旨在让更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及早登陆互联网。  Internet.org的成立声明中称,“目前全球使用互联网的人口有27亿,刚刚超过总人口数量的三分之一,仍有50亿人口还未接触互
贫瘠的山村,是求隐者虚无缥缈的梦想,而只有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人才知道,生活在物质的贫乏与精神的闭塞下,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以种地为生。家里除了每年种地收成的10000多块钱外,再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当城市里的同龄人还在为冰淇淋撒娇的时候,我已经懂得了一粒米、一滴水、一句问候的珍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深刻地知道,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我拼命努力的学习。当年中考,我以全
又迎来了—批崭新的学弟学妹,也有一批旧的学弟学妹变成了学长学姐。  新来的人儿身上,总是不乏一份傲娇的锐气。即使看起来很低调的言行,也是掩藏不住的刻意。  湿弟:“湿兄你好,新生小鲜肉报到!”湿兄:“猪肉牛肉还是僵尸肉啊?”湿弟:‘‘我才高八斗无人能及!”温兄:“作为湿兄,我已经看到了,站到板凳上才……高八斗!”  暑假里,微博漫画《新生另Ⅱ嚣张》在网上很红。这是学长学姐,用这种浊特的方式,送给新
——不少美国人气厨师将自己在日本体验过的“日式待客”带回当地高级餐厅,还有被改良成适合美国人口味的日式饭团和拉面,其中一款“拉面汉堡”更是颇受追捧。  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保罗·基(Paul Qui)曾获得过被誉为“美食界奥斯卡”的詹姆斯·比尔德基金奖,是—位颇有人气的厨师。他根据自己在日本餐厅“数寄屋桥次郎”的体验,于2013年在奥斯汀开了—家提供日料的高级餐厅“Qui”。  店内的菜品搭配
你曾说要骑车去西藏,你曾说要徒步走天涯,你是否还记得曾为未来的自己定下的目标?一个背包加上一颗向着远方的心,一些年轻人,用一年的时间去旅行、打零工、做志愿者,感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重新发现自己,也重新看待自己的明天。  这就是西方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倡导的青年概念“间隔年”(GapYear),这些选择“间隔年”的年轻人,被称为Gapper。  最常见的就是高中毕业与升大学之间
他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漫画家的梦想,却成为了“中国拍客第一人”。凭借一个带录像功能的照相机,他让在地下通道卖唱的西单女孩从网络红到春晚,让中关村男孩孙国军的歌声传遍全国,让唐家岭兄弟打动万千有梦的人,让干露露备受世人关注。  他叫线永京,网名“非我非非我”,网友习惯简称地为“非我”。“80后”的他,现在是湖南卫视北京节目中心品牌拓展部主管。无心插柳的拍客  出生于北京郊区农村的非我从小就热爱艺术,在
所谓旅行,就是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去到别人的生活环境,理解别人的生活;而留学,就是换一个环境继续学习。那么游学呢?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理解别人的生活,接受别人的文化并获取别人的智慧,较之传统的留学,更多的在于中西方生活方式与文化的融合,较之于旅行,更侧重于思维方式与智慧的交织碰撞。  枯坐在教室里,学习到的永远都只有知识,真正的生活,蕴含在一日三餐的一蔬一饭里;真正的文化,闪烁
生活并没有什么“一定要”,如果真的有,那或许就是“一定要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  女作家玛利·韦伯钟爱自然与写作,她会去很远的地方买来鲜花,认真地在不宽敞的花园里悉心栽培,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摊开稿纸撰写心绪,偶尔在写得起劲之际闻到从厨房里传来的烧焦味。哦,是烤箱里的面包!  我羡慕她恬静美好的生活,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把梦想与生活融为一体。可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这一切便只能存放在梦境中。  怀
在“90后”的时尚手册中,“匡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名字。这双被无数地球A穿了整整100年的帆布鞋,已经成为了一种最具叛逆和个性精神的象征……    CONVERSE100周年纪念活动不断,这组城市里随处可见的户外广告中,各路明星也现身了!中国大陆版的有春晓、崔健、夏雨、张亚东、李晨等.这一组则是大陆见不到的北美版。  1908年初,当英国移民摩尔·匡威在马萨诸塞州小城马尔顿建立了自己的“波士顿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