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过程,注重教学效益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位物理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每堂课能成为成功的课,有时听了著名教师的优秀课或看了著名教师的优秀教案后,总想按照这种优秀课的思路在自己教学班上实践一下,可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教学过程最优化与学习过程最优化相应地融合在一起。换言之,他们只注意教学过程最优化,而不重视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最优化,自然达不到学生学习的最佳效率。因此,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很难成为最优化、最富有成效的教学。结合我们的实践,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和掌握教材程度的基础上,设计出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体系,注意启发、激发学生,向学生输入符合教学进度和学生基础水平的有用信息,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学生的讨论、作业等渠道,将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情况反馈到教师处,再进行合理调控,促使教材、教师、学生思路同步发展。然后通过适量练习,进行及时巩固知识与技能和智能的培养,营造一个“教为不教”新型的教与学氛围,这样才是高效低耗的优化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合理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最优化,主要看教师课前对学生的了解情况,看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看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只有当构成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处在优化的组合状态时,才能保证最优化的教学过程真正得到落实。
  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的分散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而最关键的是如何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为基础,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进行教学设计。因为只有了解、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制定教学要求、组织教材、确定重点和难点、选择教学方式及组织教学时,才有了既合情又合理的依据。
  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与自身需要,随意拓宽与加深理论知识,加快学习进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师所教的知识结构不能很好匹配,就势必造成学生厌学的不良后果。例如,在初中物理启蒙阶段,学生刚接触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就企图让学生从微观、宏观的层次(角度),将这几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分”搞清楚,并通过纠错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语言解答物理问题,就是很典型的超越大部分初中生的认识水平。这部分知识如果要求每个初中生去理解、掌握的话,就将使学生对物理生畏,使学生丧失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导致教学失败。
  二、培养兴趣,投入情感
  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教学质量才能有根本性的提高。为此,《物理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使学生“认真学习”的方法很多,有的是由于教师采用“高压政策”,学生惧怕老师而“认真学习”;有的是家长的棍棒逼出来的“认真学习”;有的是教师每天不辞辛劳而盯出来的“认真学习”……凡此种种的“认真学习”,都是被动的学习,是缺乏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其效果当然是事倍功半的。唯有当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后,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中去,一旦学生进入这一主动学习的情境之中,学习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这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合理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而教师“教”的能力又直接制约着学生对学习物理所具有的浓厚而持久的兴趣与努力,教师如果不具备“教”的能力,就必然很难激发起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不仅应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与逻辑性,更不可忽视语言的艺术性与趣味性。优美的语言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从而增强表达效果,融感情色彩于枯燥的、条条框框的知识学习之中,消除高强度学习给学生带来的疲劳。还可借助体态语言以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教师适当的“体态语言”同样也能起到消除学生视觉疲劳的作用),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趋向。但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的简练性并不排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及科学性的前提下,增加“适量的废话”(亦可称之为“噱头”)及对部分重要内容的强调或重复。
  现代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告诉我们,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有信息交换才能有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通过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的交流,不仅进行知识的交流,而且在进行着情感的交流。建立在融洽的情感交流基础上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发展与持久。实践告诉我们,要使学生潜心于你所教的学科之中,就必须用“情感”这座桥梁来联系你与学生。在学生接受你传授给他们知识之前,学生首先接受的不是知识而是你这位教师本人。如果学生不能接受你这位教师,那么采用任何教学方法所起的效果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刻苦学习物理的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物理世界的奇妙与和谐,以充分发展学生潜在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毅力投入到学习、探索、研究物理知识与技能之中。
  三、及时反馈、合理调控
  为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应用反馈原理,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理。
  对教师来说,学生的口头回答、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面部表情变化等都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作出的反应,即学生的反馈信息或学生的输出信息。教师应对这些学生输入给自己的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并进行有效地调控。
  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会事先设计好一系列有利于理解所学知识、深化所学内容的问题。但是由于教师的调控对象不是仅仅只会接受信息的机器,而是具有一定分析与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感情色彩的、有独立思想的、思维活跃的人,他们将会对所输入信息做出不同的反映。教师必须根据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做出及时的调控,不断因势利导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积极的途径上来,否则教师的教学设计将受到干扰甚至被破坏,从而影响优化教学过程的实施。   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只有当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互统一、相互协调时,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于最优化的统一状态。例如,在讲到一般物体热胀冷缩知识时,有位同学举手询问:“既然物体是热胀冷缩的,为什么寒冷的冬天在室外放着装满水的水缸被冻坏呢?”显然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冲着对所学知识有质疑或者是学生想考考老师,但无论学生处于何种心态,教师都必须立即进行自我调控,绝不能大动肝火,而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的这种勤问好学、勇于质疑的精神。然后可以告诉学生,这个问题限于我们现有的知识还无法解决,如果有兴趣,那么请课后再去学习、探讨这些问题,并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参考书目。通过这样的处理,花费时间不多,又能及时调整这个尴尬场面,同时又不使学生失望。
  四、思路同步,教为不教
  教师的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模拟知识发现的过程,以及科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内化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达到“不教”的境界。
  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思维方式的提高必定跟不上知识学习层次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既要借鉴教材的思路,又不要受教材思路束缚,更不能受优秀教案、优秀课等的束缚。而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形成一条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既符合科学性又合乎逻辑性,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与价值观,既有主导作用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思路。换言之,这是一条以教师思路为主导,以学生思路为轴心的优化思路。
  以物体的浮沉条件知识为例,教材的编写由于受篇幅、系统性、条理性等限制,通常是通过几个小实验,而文字说明不多,这样的编写意图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但又有其缺点——把物体的浮沉条件因果联系的知识完全割裂开来。因此,教师可以在系统归纳时按教材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在研究其浮沉原因时不妨采用启发探究的方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分析受力着手,把力和运动知识对应起来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五、加强训练,及时巩固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充分说明了及时巩固复习的重要性。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知识,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即熟记后遗忘很快就开始,而且开始时遗忘的较多。过一段时间后,遗忘就越来越慢,遗忘的也就少了。据此,当堂巩固是效率最高的复习。首先,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把当堂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巩固与消化,以强化记忆,使遗忘降低到最低限度。其次,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学习中的缺陷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再次,根据复习要重在平时、贵在经常的原则,在讲课时,凡能与以前所学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有联系的地方,都要尽可能充分地加以利用,使对知识的复习不知不觉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这样做不仅使所有知识前后联系,而且根据“遗忘曲线”可知,其效果必然是肯定的。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才能达到最优化,如何才能真正地最优化,这仍是我们今后努力探索的方向。
其他文献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中,不少老师专业知识丰富,能适应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要求,然而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常不为学生所认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信息技术老师的教学缺乏语言艺术。很多老师不能用流畅通俗的话语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得学生在接受接受新知识时困难很大。教师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是一节课一个知识的掌握,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富有人文情怀,既要体现对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所面临的工作压力随之加大,给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平稳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如何调节体育老师的工作压力,寻求相应的解压对策,维护其心理健康,就现在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面对课程理念的调适  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要求体育教师在加强课程
本文重点就目前正在实行的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展开了简单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当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以及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建立起适合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特征的工程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广泛深入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够创造逼真的教学环境,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尤其是对于内容相对比较枯燥的思想政治课更是带来了希望和生机。然而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甚至走入了一些误区。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功效,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观念越来越引起一线教师的关注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念,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并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其思想品德课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作者结合实践感悟,简要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思想品德课
摘 要: 研究目前高中生听物理课的一般心理特点,便于掌握其听物理课心理,更好地开展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为了适应高中生听物理课心理需要,教师应当突破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在求知欲上与学生认识一致,同时应该切合学生的情趣要求。  关键词: 物理 高中生 听课心理特点 对策  一、高中生听课心理分析  课堂教育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活动,是高中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结果是否高
摘 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一直以来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原理枯燥、乏味,条文冗长,提不起兴趣。这使得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期望值与现实的教学效果出现了严重的不对称。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既积极吸取成功经验,又积极研究新方法、开拓新思路,尤其要注重把握政治教学的时代脉搏。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时代性 生活性  
10年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有了很大变化,全国广大职工为推进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今天面临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工人阶级应如何作出自己新的
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是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在大纲中有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全人格。""养成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立足课堂,善教激趣,减负增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永恒追求。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