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靖 陶醉于西藏文化上的幸福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ffh8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靖的身上有着浓浓的理想主义色彩。
  在他办公室的一角摆放着几本素描画册,除了一些人物肖像外,他所勾勒的大多是人物的眼睛:悲伤的、喜悦的、年迈的、青春的……
  “眼睛最能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靖说。他头戴一顶鸭舌帽,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下巴上随意蓄起的胡须,更让他举手投足中平添了几分艺术气息。
  他是十八军的后代,学生时代崇尚自由与前卫,工作后接待过十一世班禅,研究过唐卡,最终在两年前转而担任西藏青年报社社长。他的人生在时代的变迁中闪转腾挪,却又始终离不开他所钟爱的“文化圈”。
  在和靖的眼中,西藏就是一座耀眼的“文化富矿”。他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这座文化富矿在经济发展中谱写的壮丽史诗。
  “九十年代前,西藏变化非常慢,基本上只有几条主干道,人也不多。”他拿出艺术佐证:“八十年代,无论是从陈丹青创作的《西藏组画》还是马克吕布镜头下的西藏,都跟过去一百年前西方人拍摄的西藏没有太大不同。”
  “而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后,”他的声音高昂了起来,“整个西藏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至2005年青藏铁路开通,十年来拉萨几乎变成了和内地没有差异的一个城市。”
  对于和靖来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烙印。而时代留给他的烙印是永远不变的理想:让爱的幸福梦放飞于辽阔的雪域高原。
  成长道路上的精神启蒙
  和靖是纳西族人。他与西藏的渊源,还要从父辈说起。
  人们常用这样的话形容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和靖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1950年,他作为和平解放西藏的十八军的工兵加入了修筑川藏公路的队伍,从此将自己的青春抛洒在了西藏的土地上。
  1971年,和靖在拉萨出生。作为地地道道的“藏二代”,他自小在部队的军区大院里长大。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感叹:“七十年代的西藏发展缓慢,到了中午,街上都看不到人影,整个拉萨就像一座空城”。
  那时候铁路没有开通,航空运输成本又高,物资非常紧缺。一年到头能吃到的蔬菜只有“老三样”:土豆、萝卜、大白菜。肉类更是稀缺物品,除了罐头,偶尔吃得到的是从外面买过来的冻肉,上面盖着一个醒目的蓝色印章。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在父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的影响下,和靖一直如同高原上的风一般自由自在地成长。1988年,自幼对美术情有独钟的他考入西藏大学美术系。
  让和靖感到幸运的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不断受到了来自外部世界的新思潮的影响。
  1982年,在国家鼓励大学生援藏八年的政策下,雪域高原迎来了一批优秀的“天之骄子”。他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是身上都有着共同的特质:理想、激情、向上。
  和靖回忆:“我的中学老师几乎都来自北京、杭州,他们是一批开放而有激情的人。胡春华书记就是那时候过来的,记得1988年西藏成立青年书协,就是他发起组织的。”
  那批人中有很多都成了中国文艺界的“大腕儿”级人物。“比如先锋作家马原、记者刘伟、画家韩书力、曹勇、顾乐夫……我的美术老师于小冬曾画过一幅著名的画叫《干杯西藏》,是记录历史的很重要的作品。”
  当时,西藏大学美术系主任李彦平,开学没多久后就去了奥地利。“到了以后就写信告诉我们他在奥地利有很大的房子,就像周星驰电影里面的那样,早晨起来抽一根雪茄,然后一个猛子扎到游泳池里,游到对面就是画架。”
  这对于那群从来没有接触过外部世界的年轻小伙子们来说,“简直跟神话一样”。
  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虽然西藏的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却一直充当着中国的文化先锋。很多人把八十年代在西藏的这一代人称为“中国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的到来不但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这块相对闭塞的土地注入了新的血液。
  在那个激情的年代下,正是这些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的文化参与者们赋予了和靖最初的精神启蒙,让他的人生开始展现出不一样的美妙世界。
  记忆中的孔繁森
  度过了“贫穷而自由”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西藏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和靖的面前。
  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风迅速席卷全中国,掀起了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改革开放的春风也降临了祖国的边疆大地。在和靖的身边,很多人开始纷纷下海。“一夜之间,‘下海’在那个年代成为新风尚的代名词。”
  彼时,二十一岁的和靖也历经了三入“象牙塔”的人生插曲。
  在西藏大学时,他与同学成立了一个团体叫做“三原色”,平时“画一些自己觉得好玩的东西”。没想到,在1989年学潮的影响下,这些思想前卫的作品和崇尚自由的个性竟成为了他们被学校除名的理由。然而和靖并没有因此气馁。1990年,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在北京师范大学首次开办全国大学教师书法班,和靖慕名参加,一年的刻苦学习让他打下了坚持的书法基础,继而又辗转考入陕西西藏民族学院学习中文。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褪去了青涩,历练得更加成熟而自信。也正是在那个时期,他开始对藏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90年代初期,虽然藏学还不火,但民院民族研究所的藏学却已经有了很深的造诣。”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在和平解放西藏时期需要大量的翻译,临时从优秀的大学里抽调了一些学生跟随寺庙的僧人学习藏语。那批学生中的一些人才后来成为了西藏民族学院藏族研究所的教授。
  “比如张天锁,写了中国第一部西藏科技史,彭英全是研究西藏的历史的专家,而民族研究所的外围也有很多优秀的教授,整个西藏民族学院学术很整齐。”
  成绩优异的和靖在西藏民族学院期间一直担任班长,学生会副主席,与很多老师成为了“忘年交”,也收获了全面的文学教育。1994年,他作为优秀毕业生被分到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策研究室。   同年7月20日至23日,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成为新时期西藏工作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在那一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和靖见到了孔繁森。
  “时值9月份,他在西藏大厦参加区党委四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我那时负责写简报。会上发言的时候,他头戴藏式的毡皮帽,很有山东人的性格。会后所有代表和工作人员都在一个大食堂吃饭。孔繁森也在,和大家打成一片。”
  然而,两个月后,孔繁森去世的噩耗让整个西藏陷入了沉痛的哀悼。他的光辉事迹感染了亿万藏、汉同胞,人们赞誉他是“领导干部的楷模”。
  而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后,和靖也亲身感受到,一批批像孔繁森一样的优秀援藏干部从全国各地奔赴西藏,在艰苦的条件下为西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得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他的眼中,“及至2005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时,拉萨几乎变成了和内地没有差异的一个城市。”
  党委里的“快枪手”
  在党委工作期间,和靖是出名的“快枪手”,效率极高。在他的印象中,最快的一次是2005年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庆功会上,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杨传堂在大会上发表了两个小时的即兴讲话,刚刚讲完和靖就已经将简报写好,一字不改直接发出。他的能力受到领导的肯定,在党委工作期间他干的几乎都是重大的专项工作。
  1995年11月29日,按照藏传佛教仪轨和历史定制,经过金瓶掣签,诞生于藏北嘉黎县的6岁灵童坚赞诺布被认定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真身。中央人民政府特准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这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也是西藏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喜事。
  和靖就是在1995年被抽调到班禅转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的。他回忆:“当时工作很紧张,每天都要写一份重要的专报,我负责起草第一稿。稿子经程序修改完成,最后交给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秘书长李立国签字。”
  那段时间,和靖每天住在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每个人一张行军床,工作不分昼夜,历时一年。
  2004年,和靖又参与了接待十一世班禅的工作。当时开会、写材料、布置会议、组织活动……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干好。整整三年中,他没有一个假期,忙得“几乎没有时间睡觉”。
  他告诉记者:“工作中,虽然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工作的十三年中,和靖的认真肯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他的内心却仍是一位向往自由的理想主义者。工作之余,他依然钟情于他所爱的西藏文化艺术。
  他说,如果继续走仕途的话,前途一片光明,但他不想让人生“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潭不能自拔”。于是,他毅然选择在事业的上升期“撤离”。
  2007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和靖跟随几位领导去寺庙参观,并全程为他们耐心讲解。
  领导们很好奇:“怎么一个党委的人这么懂?”和靖回答:“我一直喜欢研究藏文化。”
  当时宣传部的一位领导就说:“如果你愿意干这个工作的话,我把你调出来好了。”
  于是,2007年,和靖来到了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担任副所长,潜心研究西藏文物尤其是唐卡文化。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
  和靖渐渐沉浸在唐卡的世界。2009年,在昌都调研期间,他首次发现百年民居经堂苯教壁画。主要著作有《西藏涌泉木刻浮雕唐卡》、《唐卡鉴藏》、《西藏美术之旅》。撰写相关文化论文12篇,主持完成涌泉木雕唐卡汉藏佛教艺术交流史和噶玛嘎赤唐卡材料技术与工艺流程两个课题研究项目。
  “慈悲文化”下的西藏梦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一时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了人们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而这一年,和靖也迎来了他人生中新的起点——他告别了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作为一名全国青联委员,响应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号召,在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程四曲书记的鼓励下,来到西藏青年报社担任社长。两年来,他利用自己做学术时积攒的丰富人脉资源,开展了首届文成公主论坛、阿里第一届象雄文化研讨会、山南雅砻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工作期间,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应有起主导和引领作用的核心价值观,否则,难以实现和谐稳定。”而作为西藏青年的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在这个时代的西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他发现,“西藏传统文化是一种慈悲文化,核心是大爱,这是一种非常温和具有巨大感召力的道德观,充满宽容与谦卑。从这个角度来说,西藏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在这样的理念下,2013年,由团西藏区委、西藏区青联、西藏区学联主办,西藏青年报社承办的“触摸家乡变化倾听党的声音”内地西藏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和文化交流公益活动正式启动。这次活动以宣传中国梦为主题,通过宣传西藏发生的巨大变化,教育内地西藏班学生爱党爱国爱西藏。
  “关注内地西藏班,就是关注西藏的未来。”和靖告诉记者,“由于同学们距离西藏遥远,对家乡的变化知道的还不多,对西藏的区情了解还不够细,特别一些回到西藏工作的内地西藏班青年学生对工作环境缺乏认同感,对西藏的民族宗教政策不太了解,导致工作不适应,没有发挥优秀学生、优秀人才应有的作用。所以开展此项活动,以加强内地西藏班学生思想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除此之外,在和靖的带领下,西藏青年报社还发起了“老西藏精神文化联谊会”,希望把“老西藏精神”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变成从小学生到青年人都能去践行的理念。
  “我们将会发起采访活动、夏令营活动、主题实践活动和拓展活动,使学生们能够广泛参与进来。”
  在参加各种研讨会的时候,和靖发现,“西藏梦”是各位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但我觉得从更高的角度来讲,西藏梦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生态梦,“西藏是整个地球的气候调节器,生态文明的核心基础建筑在青藏高原上,它的生态环境本身是很脆弱的,把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是对全世界负责。”
  “西藏的第二个梦想是和谐梦,或者幸福梦。我们的世界最大的问题是欲望和利益冲击太大,如果能够降低对外在欲望的追求,转向内心的平静,就会更容易获得幸福。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追寻幸福梦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而拉萨作为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正说明了这一点。”
  至今为止,和靖已经在雪域高原度过了四十三年的光阴。在他的眼中,西藏有几个特点:阳光充沛,生活安逸,百姓质朴。他希望,在西藏这块美丽而圣洁的土地上,天空永远蔚蓝,阳光永远灿烂,人和人的关系永远单纯而简单。
  责任编辑 于宽
其他文献
浙江省湖州市墙改办发布2016年全市墙体材料行业统计分析,指出:全市墙材行业喜忧参半,产量、销量和价格同比下降,但企业库存量和应收货款同比略有减少。行业积极的变化有:一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小息
国庆期间,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小南山。  那几天,我一直在寻找过去的记忆。  六年前,正值阳春三月、播种之际,我漫步在田野上。那时,村民们戴着斗笠,穿着雨靴,辛勤地播种,洒下了汗水,也洒下了希望。他们身后是一块块绿油油的田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陶醉……  第二年的金秋十月,我又回到故乡。我兴致勃勃地站在田边,看到田地里翻涌着金黄金黄的稻浪;玉米像染了色,黄澄澄的;一棵棵橘树上挂满了硕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物理学是现代社会极其重要的学科,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的、主要的物理知识,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
当我们想要时光停留时,它却飞逝如斯——像流星在夜空中飞过,像奔腾的溪流,像风刮过原野……1枣树高高地站着,黄绿交错。影子投在地上,却连那点儿黯淡的色彩也失去了,青灰色
(一)莲莲放学回到家里,脱掉外衣时才发现平安玉观音不见了。丝线带还挂在脖颈上,她珍爱的饰物却不见了。平安玉观音怎么就掉了呢?她一检查,才发现是丝线带的接头处断了。究竟
1  初三下半学期开学的时候,因为视力下降,又因为眼压高,医生不建议加深眼镜度数,我只好向老师申请坐到前排,于是凉生成了我的新同桌。在之前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从未留意过这个瘦瘦小小的男生。与他的全部交集只是每周五我摆出班长的神威,板着脸要求身为宣传委员的他上交一周班级总结。  凉生长相不出挑,但整个人看起来很干净,而性格像水一样平和,又像山一样沉稳,温良如玉,安静少言。或许因为他总是那么成熟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