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秋天,我一无所有。忽然很想逃离,离开这座城市,桌上的《海子诗集》刚好被风掀开,一行诗句映入眼帘: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于是,我决定将自己放逐,将荒芜的心灵放逐到真正荒芜的地方。
德令哈,一座荒凉的小城,这个名字因了海子而添了一丝浪漫和温暖。终于到了,站在宽阔的大路上,我忽然有一瞬间的手足无措,是“近乡情更怯”吗?可它并不是我的故乡。也许是因为那千遍的想象,它已经比故乡更亲切了。虽然是秋天,但仍能看出城市绿化很好,人们不急不慢地走着,车不急不慢地开着,这个高原小城到处透出她的慵懒闲适。
夜里十点,我辗转难眠,这正是都市夜生活开始的时刻,而夜晚的德令哈,微冷宁静,满天星斗纵横,街道空寂无人,偶尔有几片枯叶追逐着跑过,更添凄凉。星星清且亮,每一颗都低低地俯下身来,那么亲近又那么遥远,璀璨逼人。我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富足,因为,我拥有这满怀的星光。因为今夜,我拥有德令哈。风低吟着夜的诗句,星光幻化成雾弥散在空中。我开始奔跑并大声歌唱,这座清冷的小城以最宽容的姿态包容着我,像包容一个孩子。
第二天,慕名去看城区西南的克鲁克湖和托素湖。这两个湖都处在怀头他拉草原上,克鲁克湖是个淡水湖,秋天的湖面平静如处子,映着远处连绵的山峰,在耀眼的阳光下,水天争色,在云彩与碧波间折射出变幻绮丽的光影。湖边杂草丛生,长满了芦苇,风过处,芦苇跟随着湖水的细粼一波一波漾向远方,无际的苍茫。湖面上间或有洁白的水鸟轻盈地一掠而过,我凝眸芦苇深处,总觉得会划出一位亭亭的采莲少女。克鲁克,蒙语意思为水草茂美的地方,它也的确像江南的那些湖泊,秀美而丰富。我租了一叶小舟,在湖面上御风而行,湖色澄碧,映亮了双眸,烟水茫茫,我随着性子向湖的最深处漫溯。纷至沓来的词句在脑中堆积,苏轼在左抚膺长叹:“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陶潜在右慨然吟道:“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李白在后击节歌曰:“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迷了心智,好似已经变为一个宽袍大袖的古人,正准备浮槎放海而去。
1998年,青海省作协副主席白渔先生在对克鲁克湖的考察中发现了外星人遗址,又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观察站上空发现了几百个星系,于是他断定,克鲁克湖由于海拔高,透明度好,易于接受毫米波而成为外星人在太空中设的坐标……后来这些都被写入《走近柴达木》这本书中。如今,当我翻开这本书时,心中出现一个奇怪的念头,多希望克鲁克湖这颗草原上的明珠永远纯净脱俗,不为人知,让她那条绵长的芦苇披肩永远隔断尘响,浩瀚的千顷碧波永远不惹尘世污染,让她永远都是一个深居幽谷中、遗世而独立的佳人,为天上的某颗大星指引方向……
另一边,就是托素湖了,蒙语的意思为“酥油”,它是个内陆咸水湖,湖中生物很少,湖岸开阔,无遮无拦,因为是晴天,望去水天一色,烟波浩淼,蔚为壮观,心胸也开阔了许多。听说天气变幻时,湖水浪涛汹涌,拍岸有声,动人心魄,湖畔是茫茫的戈壁滩,粗犷荒凉得令人绝望。忽然想起《大话西游》里的沙漠,“大漠孤烟近,一骑绝尘远”。
令人惊叹的是这两湖之间相连,所以当地人又称他们为“连湖”或“情人湖”,我更喜欢后者这个多情的名字,因为克鲁克湖在我的记忆中已被定格为一个秀媚娇柔的少女,而托素湖则是一个英俊伟岸的小伙子,看着两个湖相依相偎,不由得感叹造化的神奇。傍晚,在湖边的客栈住下,吃着湖中鲜美的鱼,听着湖水轻轻拍岸的声音,那浮躁的心绪也渐渐像湖水般趋于平静。
第二天天气晴好,城北有座柏树山,长满了天然森林,于是便驱车前往。虽已入秋,但满山的林木仍旧郁郁葱葱,本以为青海的山都是不长草,满山石头随风跑,但大自然却在这里开了个玩笑。我忘了言语,停下思想,贪婪地呼吸着林间清风,饱餐满山翠色,这种惊艳不亚于陈家洛涉过荒漠在天山顶见到临水而舞的香香公主。我走在遮天绿意中,走在浓碧湿翠中,万物岑寂,偶尔传来几声鸟鸣,远如天外之音,一切都仿佛存在了千万年。在这旭日东升的原始幽静中,我踏着满地腐叶和断枝残柯,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那漂转着枯叶的溪水源头,应该居住着餐风饮露、冰肌玉骨的仙人吧。转过溪头,却听到响亮的水声,忽现一座瀑布,飞珠溅玉,在崖壁上绚烂成一匹夺目的白练,我垂手静立,完全忘记了这是在哪里,深山,古木,瀑流,这样禅意的组合竟是在海拔3000多米的荒凉之上,我再次在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感到人类的卑微。披一身山岚的奇遇回来,我只余满脸痴茫的神情。
次日,天色阴沉,风依旧浩荡,德令哈,这座只有一条街的小小的城市,以一种漠然的神情目送我远去。我将目光停留在远处山峰的一片洁白的积雪上,又想起了那首名为《日记》的诗和那个单纯脆弱的人——海子,我无法确定是否看到了他所看到的,但我确信,我看到的德令哈,绝不只有荒凉。
德令哈,一座荒凉的小城,这个名字因了海子而添了一丝浪漫和温暖。终于到了,站在宽阔的大路上,我忽然有一瞬间的手足无措,是“近乡情更怯”吗?可它并不是我的故乡。也许是因为那千遍的想象,它已经比故乡更亲切了。虽然是秋天,但仍能看出城市绿化很好,人们不急不慢地走着,车不急不慢地开着,这个高原小城到处透出她的慵懒闲适。
夜里十点,我辗转难眠,这正是都市夜生活开始的时刻,而夜晚的德令哈,微冷宁静,满天星斗纵横,街道空寂无人,偶尔有几片枯叶追逐着跑过,更添凄凉。星星清且亮,每一颗都低低地俯下身来,那么亲近又那么遥远,璀璨逼人。我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富足,因为,我拥有这满怀的星光。因为今夜,我拥有德令哈。风低吟着夜的诗句,星光幻化成雾弥散在空中。我开始奔跑并大声歌唱,这座清冷的小城以最宽容的姿态包容着我,像包容一个孩子。
第二天,慕名去看城区西南的克鲁克湖和托素湖。这两个湖都处在怀头他拉草原上,克鲁克湖是个淡水湖,秋天的湖面平静如处子,映着远处连绵的山峰,在耀眼的阳光下,水天争色,在云彩与碧波间折射出变幻绮丽的光影。湖边杂草丛生,长满了芦苇,风过处,芦苇跟随着湖水的细粼一波一波漾向远方,无际的苍茫。湖面上间或有洁白的水鸟轻盈地一掠而过,我凝眸芦苇深处,总觉得会划出一位亭亭的采莲少女。克鲁克,蒙语意思为水草茂美的地方,它也的确像江南的那些湖泊,秀美而丰富。我租了一叶小舟,在湖面上御风而行,湖色澄碧,映亮了双眸,烟水茫茫,我随着性子向湖的最深处漫溯。纷至沓来的词句在脑中堆积,苏轼在左抚膺长叹:“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陶潜在右慨然吟道:“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李白在后击节歌曰:“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迷了心智,好似已经变为一个宽袍大袖的古人,正准备浮槎放海而去。
1998年,青海省作协副主席白渔先生在对克鲁克湖的考察中发现了外星人遗址,又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观察站上空发现了几百个星系,于是他断定,克鲁克湖由于海拔高,透明度好,易于接受毫米波而成为外星人在太空中设的坐标……后来这些都被写入《走近柴达木》这本书中。如今,当我翻开这本书时,心中出现一个奇怪的念头,多希望克鲁克湖这颗草原上的明珠永远纯净脱俗,不为人知,让她那条绵长的芦苇披肩永远隔断尘响,浩瀚的千顷碧波永远不惹尘世污染,让她永远都是一个深居幽谷中、遗世而独立的佳人,为天上的某颗大星指引方向……
另一边,就是托素湖了,蒙语的意思为“酥油”,它是个内陆咸水湖,湖中生物很少,湖岸开阔,无遮无拦,因为是晴天,望去水天一色,烟波浩淼,蔚为壮观,心胸也开阔了许多。听说天气变幻时,湖水浪涛汹涌,拍岸有声,动人心魄,湖畔是茫茫的戈壁滩,粗犷荒凉得令人绝望。忽然想起《大话西游》里的沙漠,“大漠孤烟近,一骑绝尘远”。
令人惊叹的是这两湖之间相连,所以当地人又称他们为“连湖”或“情人湖”,我更喜欢后者这个多情的名字,因为克鲁克湖在我的记忆中已被定格为一个秀媚娇柔的少女,而托素湖则是一个英俊伟岸的小伙子,看着两个湖相依相偎,不由得感叹造化的神奇。傍晚,在湖边的客栈住下,吃着湖中鲜美的鱼,听着湖水轻轻拍岸的声音,那浮躁的心绪也渐渐像湖水般趋于平静。
第二天天气晴好,城北有座柏树山,长满了天然森林,于是便驱车前往。虽已入秋,但满山的林木仍旧郁郁葱葱,本以为青海的山都是不长草,满山石头随风跑,但大自然却在这里开了个玩笑。我忘了言语,停下思想,贪婪地呼吸着林间清风,饱餐满山翠色,这种惊艳不亚于陈家洛涉过荒漠在天山顶见到临水而舞的香香公主。我走在遮天绿意中,走在浓碧湿翠中,万物岑寂,偶尔传来几声鸟鸣,远如天外之音,一切都仿佛存在了千万年。在这旭日东升的原始幽静中,我踏着满地腐叶和断枝残柯,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那漂转着枯叶的溪水源头,应该居住着餐风饮露、冰肌玉骨的仙人吧。转过溪头,却听到响亮的水声,忽现一座瀑布,飞珠溅玉,在崖壁上绚烂成一匹夺目的白练,我垂手静立,完全忘记了这是在哪里,深山,古木,瀑流,这样禅意的组合竟是在海拔3000多米的荒凉之上,我再次在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感到人类的卑微。披一身山岚的奇遇回来,我只余满脸痴茫的神情。
次日,天色阴沉,风依旧浩荡,德令哈,这座只有一条街的小小的城市,以一种漠然的神情目送我远去。我将目光停留在远处山峰的一片洁白的积雪上,又想起了那首名为《日记》的诗和那个单纯脆弱的人——海子,我无法确定是否看到了他所看到的,但我确信,我看到的德令哈,绝不只有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