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康健社区逐步建成了以“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居民身心更健康,让社区生活更快乐”为内涵的“康乐工程”,热心服务居民,打造宜居乐园,不断以基层党建带动整个社区建设。本文在梳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康健社区
[中图分类号] D26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5-0053-03
上海市徐汇区康健社区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的居民住宅区,总面积为4.07平方公里,居民近12.6万人口。多年来,康健社区党工委围绕“生活快乐、身心健康、社区和谐”的目标,以党建引领社区管理,发挥各方参与的优势,努力打造“土不见天,绿色满园,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的生态宜居社区,建成了以“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居民身心更健康,让社区生活更快乐”为内涵的“康乐工程”。康健社区多次被评为全国为老服务先进社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上海市文明社区,25个居民区全部创建成市、区级文明小区、25个居住小区被评为“环保绿色小区”。
一、服务群众做深做细
(一)社情民意全记录,保持党组织“神经末梢”灵敏度。康健社区共有25个居委,康健街道组织的一份调查表明,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知晓度都在86%以上。其中知晓率最高的是居民区书记,可见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居民的实际生活,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对社区党组织的态度、印象。
在康健社区,每一位居民区干部手中,都有一本社情民意记录本。这本“民情日记”不仅记载“民生之多艰”,也见证着基层党务工作者化解矛盾的艺术和方法。“民情日记”目的在于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居委干部经手的事情,都要记录在“民情日记”上。通过及时沟通调解,进行源头治理,将矛盾解决在一线。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虚心听取意见,做好原始记录,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要服务群众,首先要了解群众,第一手掌握各类居民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根据各小区特点,各个居民区党组织在服务群众时做到“一居一特”。如长虹坊居民区党组织对居民做到“十个必访”: 对楼组中新迁入、新借住、新转让、新婚、新生儿……乃至新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居民均做到必访。长虹坊居民区还开通了善解百家愁、智排千家难的“周阿姨信箱”。寿祥坊居民区党组织建立了2个社情民意箱,每天开启及时解忧帮难。对于老百姓碰到的现实问题,做到“了解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 长兴坊、桂康等居民区采取进门聊天法、迎面招呼法、门栋等候法、电话预约法、门前见面谈等方式方法对社区居民的现状和动态变化做到及时了解和掌握。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
(二)千人访万家,面对面,心连心,实打实。康健社区党组织在千人访万家的过程中,做到带着关爱走访、带着问题走访、带着助民行动走访。其做法:第一,是分块联系,责任到人。针对社区人户分离现象严重,暂住人口流动频繁等现象,推行了户籍地管理服务变为实际居住地管理服务,通过党员楼组长挨家挨户上门摸情况,将25个居民区划分为117个块区,实现了管理服务全覆盖。第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充分利用社区居民的资源优势,发挥社区工作者、在职党员、机关干部、居民代表、党员志愿者、文艺团队等作用,针对每个网格服务和管理对象特点,合理组建小区走访团队。第三,是组团走访,解决问题。居委干部、党小组长、物业、共建单位、机关联络员组团服务,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进行走访,了解居民呼声,努力做到群众事情有人管,群众问题有人解,群众心声有人听。
(三)落实具体举措,解决民生难题。通过对弱势群体的走访,了解了基本民情,社区党工委便注重在民生上下功夫,将建设康健社区新家园工程的落脚点放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上,尤其是解决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养老和安居问题。
一是做好为老服务工作,打造 “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康健街道6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1.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3.86%。其中独居老人占7.2%,纯老家庭的老人占25%。从满足老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出发,完善为老服务机制。成立上海首家“为老服务配膳中心”,为千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分别与福利院、上师大、市委党校、康健敬老院等配膳点共同设计出一套严格的安全制度,确保从制作、加工到配餐全部无菌化操作,解决了老人的用餐问题。一些居民区针对社区老年人口多的现实,在居民区开设“全年无休活动室”。街道还出资开设了“舒缓疗护病房”,为晚期老年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把社区建成守望相助的宜居家园,让老人尽可能有尊严地离去。康健社区新家园工程建设成为深化“康乐工程”幸福指数的标志,增强基层活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认同感,使群众更紧密地团结在社区党组织周围,凝聚起共同建设康健美好家园的力量源泉。
二是“心理阳光”进社区。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精神的孤单、老龄化现象、不平衡的心理状态现象突出。针对群众需求,康健社区建立了多层次多主体的社区群众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网络系统。通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设立心理咨询室,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进行心理辅导讲座,调适不良心理,从而更好地以宽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来善待一切,用理性的合情合理的方式来表达利益诉求,以此促进人际和谐和社会和谐。由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及国家心理咨询师、心理保健师等组成义工队伍的刘博士心理阳光工作室在康健社区内举行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进行社区居民的个案咨询,建立各种团体辅导小组,举办各种心理沙龙。“阳光护理”是不久前在徐汇区康健社区3家养老院启动的心理疏导服务。
部分居民区专门设置“温馨室”,运用心理疏导技巧、适度引导情绪宣泄,避免小事激化放大成社会不稳定因素。遇有情绪激动者,引入室内,倒茶、倾听、疏导,使来者满意而归。 为了使群众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群众的困难得到及时帮助,群众的权益得到及时维护,康健社区领导、居委干部通过定期串门走访,了解掌握居民的动态情况,了解困难居民家庭的情况,建立了党员干部结对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合理机制;建立以困难群众为访问重点的机关干部入户访谈制度。
在“千人访万家”过程中,社区党组织积极回应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逐步形成针对不同群体的服务网络,如,面对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对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对老年人群的保护性服务,面对外来人员的融入性服务区等等。真正做到“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的人受到尊敬”。
二、创先争优做大做全
康健社区的调查显示,其社区的邻里互助已逐渐形成风气。如果邻居需要帮助,68.4%和30.9%的受访者分别非常乐意或比较乐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
(一)党员特长上“菜单”,服务群众“全天候”。社区党工委始终坚持“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把居民需求与发挥党员特长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方便在职党员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区活动,居民区党组织提供了菜单,内容包含了政策法规宣讲员、文明礼仪示范员、环境卫生清洁员、困难群体帮扶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平安稳定巡逻员等志愿者岗位供自主选择。在职党员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通过在职党员的率先垂范,居民的互助意识、服务意识大大增强。目前康健社区志愿者人数已经达到4000多人。
(二)社区群众乐意找,楼组党员成为知心人。调查显示,康健社区居民平均每人和6到7家同楼组的邻居有交往,超过三分之二的居民对贫穷生活可能导致的社区孤立并不特别恐惧,他们相信即使贫穷也不一定在社区受到排斥。和谐的社区氛围反映了弱势人群在社区中得到了较好的关心和支持。楼组党员与群众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营造了和谐的社区环境。一些楼组还通过设置温馨电话,为有困惑有急事的居民搭建了沟通的平台。楼组党员和居民队伍组成关心小组,主要是为邻居中的困难群众包括空巢老人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社区党组织还重视每位居民的作用的发挥,以此凝聚人心,营造社区和谐氛围。
(三)建设社区大家庭,居民群众乐参与。社区党工委强调在街道、街坊、小区等层面要加强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力量,提高小区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区发展大计的参政议政、献计献策水平,进一步发动地区驻区单位和广大志愿者“走出小区(单位)、融入社区”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针对社区的不文明现象,长寿坊居民区的“文明公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特色歌咏会活动,就是通过自编自演的群众自我教育形式唱响社区文明主题曲。康健一些居民区开展了“文明和谐大家谈”大讨论活动,以“怎样当个好邻居”为题开展大讨论,经过讨论统一共识,共同执行社区的文明守则和公约,把社区当作集体大家庭来爱护,邻里相处互相尊重、友爱、和睦,努力做到责任、义务共担,文明、权利共享。
三、几点思考
(一)畅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促进党群互动良性循环。通过千人访万家、组团式走访等活动,康健社区党工委对需要帮助的居民进行全面了解,从生活上、精神上对弱势群体进行关心扶助。党群关系在本质上是以利益为纽带的互动关系,为群众谋利益是密切党群关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对群众来说,就是要让各种利益诉求及时表达,意愿及时上达,困难及时得到帮助;对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把群众的情绪疏导好。对于基层而言,既处于行政体制的最底端,又必须面对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出回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的职能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的部分职能逐步分离出来,人的社会流动性加大,传统的“单位人”逐渐变成“社会人”,大量离退休人员转入社区,外来流动人员不断增加,人们对作为生存和生活主要空间的社区的依赖性大为增加。这就给基层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组织的服务重点就是要解决市场不愿做的问题,特别是老年人口的养老、弱势群体心理疏导等问题。康健社区党工委本着“困难群众最需要什么,我就做好什么”的原则,积极探讨社区服务的途径。关注群众诉求是康健社区党工委最大的群众工作。党组织积极协助和协调社区内相关政府部门和组织,开展社会救助、社会救济和慈善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尤其是在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上倾力相助,使一些最需要帮助的、陷于困境的人,得到及时的应有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人们在面临危机和困难时,党组织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倾听、支持并安慰他们。依托社区,为城市弱势群体构建完整的社会支持网络,将个体和社区凝聚到一起,社区才能充满文明,我们的公共生活才会充盈着关爱。
(二)发挥党组织动员职能,依靠群众解决社区发展难题。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解决社区发展难题的有效方法。关键是要发挥党组织的社会动员职能,发挥基层社会创造力,提高社会组织与居民参与社会的积极性。
社区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建设一个基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上的守望相助、尊老爱幼、知礼立德的现代文明社会。社区(街道)就不再仅仅是一个行政单位,而是一个居民生活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具有信息共享度大、社会组织成本低、具有或者可以培育互助传统等特点,这使得社区具有综合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非行政化甚至非市场化的方式缓解社会问题的优势。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的不同,引起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需求,以及所能接受的领导与协调的方式方法都发生差异,党的群众工作今天面对的是不同的阶层与群体,需要有不同的沟通平台、方式方法。
(三)不断了解社区群众新的深层次的服务要求,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层党建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与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存在着诸多矛盾:一是社区构成复杂化。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新经济组织、自由职业者、外来务工人员等各类特殊群体集聚于社区。二是社会矛盾凸显化。住房拆迁、下岗待业、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增多等大量社会问题集中反映在社区,使社区成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三是社区群众需求多样化。康健社区党工委通过千人访万家、组团式服务等多种方式,在这期间不断了解群众需求。深入了解群众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在服务项目的选择和资金投入的选择上将更加理性,这对于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不同社区群众的多元需求,真正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党校
■ 责任编辑:古悦
[关键词]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康健社区
[中图分类号] D26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5-0053-03
上海市徐汇区康健社区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的居民住宅区,总面积为4.07平方公里,居民近12.6万人口。多年来,康健社区党工委围绕“生活快乐、身心健康、社区和谐”的目标,以党建引领社区管理,发挥各方参与的优势,努力打造“土不见天,绿色满园,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的生态宜居社区,建成了以“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居民身心更健康,让社区生活更快乐”为内涵的“康乐工程”。康健社区多次被评为全国为老服务先进社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上海市文明社区,25个居民区全部创建成市、区级文明小区、25个居住小区被评为“环保绿色小区”。
一、服务群众做深做细
(一)社情民意全记录,保持党组织“神经末梢”灵敏度。康健社区共有25个居委,康健街道组织的一份调查表明,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知晓度都在86%以上。其中知晓率最高的是居民区书记,可见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居民的实际生活,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对社区党组织的态度、印象。
在康健社区,每一位居民区干部手中,都有一本社情民意记录本。这本“民情日记”不仅记载“民生之多艰”,也见证着基层党务工作者化解矛盾的艺术和方法。“民情日记”目的在于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居委干部经手的事情,都要记录在“民情日记”上。通过及时沟通调解,进行源头治理,将矛盾解决在一线。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虚心听取意见,做好原始记录,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要服务群众,首先要了解群众,第一手掌握各类居民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根据各小区特点,各个居民区党组织在服务群众时做到“一居一特”。如长虹坊居民区党组织对居民做到“十个必访”: 对楼组中新迁入、新借住、新转让、新婚、新生儿……乃至新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居民均做到必访。长虹坊居民区还开通了善解百家愁、智排千家难的“周阿姨信箱”。寿祥坊居民区党组织建立了2个社情民意箱,每天开启及时解忧帮难。对于老百姓碰到的现实问题,做到“了解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 长兴坊、桂康等居民区采取进门聊天法、迎面招呼法、门栋等候法、电话预约法、门前见面谈等方式方法对社区居民的现状和动态变化做到及时了解和掌握。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
(二)千人访万家,面对面,心连心,实打实。康健社区党组织在千人访万家的过程中,做到带着关爱走访、带着问题走访、带着助民行动走访。其做法:第一,是分块联系,责任到人。针对社区人户分离现象严重,暂住人口流动频繁等现象,推行了户籍地管理服务变为实际居住地管理服务,通过党员楼组长挨家挨户上门摸情况,将25个居民区划分为117个块区,实现了管理服务全覆盖。第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充分利用社区居民的资源优势,发挥社区工作者、在职党员、机关干部、居民代表、党员志愿者、文艺团队等作用,针对每个网格服务和管理对象特点,合理组建小区走访团队。第三,是组团走访,解决问题。居委干部、党小组长、物业、共建单位、机关联络员组团服务,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进行走访,了解居民呼声,努力做到群众事情有人管,群众问题有人解,群众心声有人听。
(三)落实具体举措,解决民生难题。通过对弱势群体的走访,了解了基本民情,社区党工委便注重在民生上下功夫,将建设康健社区新家园工程的落脚点放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上,尤其是解决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养老和安居问题。
一是做好为老服务工作,打造 “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康健街道6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1.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3.86%。其中独居老人占7.2%,纯老家庭的老人占25%。从满足老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出发,完善为老服务机制。成立上海首家“为老服务配膳中心”,为千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分别与福利院、上师大、市委党校、康健敬老院等配膳点共同设计出一套严格的安全制度,确保从制作、加工到配餐全部无菌化操作,解决了老人的用餐问题。一些居民区针对社区老年人口多的现实,在居民区开设“全年无休活动室”。街道还出资开设了“舒缓疗护病房”,为晚期老年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把社区建成守望相助的宜居家园,让老人尽可能有尊严地离去。康健社区新家园工程建设成为深化“康乐工程”幸福指数的标志,增强基层活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认同感,使群众更紧密地团结在社区党组织周围,凝聚起共同建设康健美好家园的力量源泉。
二是“心理阳光”进社区。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精神的孤单、老龄化现象、不平衡的心理状态现象突出。针对群众需求,康健社区建立了多层次多主体的社区群众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网络系统。通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设立心理咨询室,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进行心理辅导讲座,调适不良心理,从而更好地以宽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来善待一切,用理性的合情合理的方式来表达利益诉求,以此促进人际和谐和社会和谐。由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及国家心理咨询师、心理保健师等组成义工队伍的刘博士心理阳光工作室在康健社区内举行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进行社区居民的个案咨询,建立各种团体辅导小组,举办各种心理沙龙。“阳光护理”是不久前在徐汇区康健社区3家养老院启动的心理疏导服务。
部分居民区专门设置“温馨室”,运用心理疏导技巧、适度引导情绪宣泄,避免小事激化放大成社会不稳定因素。遇有情绪激动者,引入室内,倒茶、倾听、疏导,使来者满意而归。 为了使群众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群众的困难得到及时帮助,群众的权益得到及时维护,康健社区领导、居委干部通过定期串门走访,了解掌握居民的动态情况,了解困难居民家庭的情况,建立了党员干部结对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合理机制;建立以困难群众为访问重点的机关干部入户访谈制度。
在“千人访万家”过程中,社区党组织积极回应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逐步形成针对不同群体的服务网络,如,面对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对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对老年人群的保护性服务,面对外来人员的融入性服务区等等。真正做到“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的人受到尊敬”。
二、创先争优做大做全
康健社区的调查显示,其社区的邻里互助已逐渐形成风气。如果邻居需要帮助,68.4%和30.9%的受访者分别非常乐意或比较乐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
(一)党员特长上“菜单”,服务群众“全天候”。社区党工委始终坚持“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把居民需求与发挥党员特长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方便在职党员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区活动,居民区党组织提供了菜单,内容包含了政策法规宣讲员、文明礼仪示范员、环境卫生清洁员、困难群体帮扶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平安稳定巡逻员等志愿者岗位供自主选择。在职党员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通过在职党员的率先垂范,居民的互助意识、服务意识大大增强。目前康健社区志愿者人数已经达到4000多人。
(二)社区群众乐意找,楼组党员成为知心人。调查显示,康健社区居民平均每人和6到7家同楼组的邻居有交往,超过三分之二的居民对贫穷生活可能导致的社区孤立并不特别恐惧,他们相信即使贫穷也不一定在社区受到排斥。和谐的社区氛围反映了弱势人群在社区中得到了较好的关心和支持。楼组党员与群众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营造了和谐的社区环境。一些楼组还通过设置温馨电话,为有困惑有急事的居民搭建了沟通的平台。楼组党员和居民队伍组成关心小组,主要是为邻居中的困难群众包括空巢老人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社区党组织还重视每位居民的作用的发挥,以此凝聚人心,营造社区和谐氛围。
(三)建设社区大家庭,居民群众乐参与。社区党工委强调在街道、街坊、小区等层面要加强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力量,提高小区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区发展大计的参政议政、献计献策水平,进一步发动地区驻区单位和广大志愿者“走出小区(单位)、融入社区”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针对社区的不文明现象,长寿坊居民区的“文明公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特色歌咏会活动,就是通过自编自演的群众自我教育形式唱响社区文明主题曲。康健一些居民区开展了“文明和谐大家谈”大讨论活动,以“怎样当个好邻居”为题开展大讨论,经过讨论统一共识,共同执行社区的文明守则和公约,把社区当作集体大家庭来爱护,邻里相处互相尊重、友爱、和睦,努力做到责任、义务共担,文明、权利共享。
三、几点思考
(一)畅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促进党群互动良性循环。通过千人访万家、组团式走访等活动,康健社区党工委对需要帮助的居民进行全面了解,从生活上、精神上对弱势群体进行关心扶助。党群关系在本质上是以利益为纽带的互动关系,为群众谋利益是密切党群关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对群众来说,就是要让各种利益诉求及时表达,意愿及时上达,困难及时得到帮助;对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把群众的情绪疏导好。对于基层而言,既处于行政体制的最底端,又必须面对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出回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的职能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的部分职能逐步分离出来,人的社会流动性加大,传统的“单位人”逐渐变成“社会人”,大量离退休人员转入社区,外来流动人员不断增加,人们对作为生存和生活主要空间的社区的依赖性大为增加。这就给基层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组织的服务重点就是要解决市场不愿做的问题,特别是老年人口的养老、弱势群体心理疏导等问题。康健社区党工委本着“困难群众最需要什么,我就做好什么”的原则,积极探讨社区服务的途径。关注群众诉求是康健社区党工委最大的群众工作。党组织积极协助和协调社区内相关政府部门和组织,开展社会救助、社会救济和慈善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尤其是在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上倾力相助,使一些最需要帮助的、陷于困境的人,得到及时的应有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人们在面临危机和困难时,党组织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倾听、支持并安慰他们。依托社区,为城市弱势群体构建完整的社会支持网络,将个体和社区凝聚到一起,社区才能充满文明,我们的公共生活才会充盈着关爱。
(二)发挥党组织动员职能,依靠群众解决社区发展难题。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解决社区发展难题的有效方法。关键是要发挥党组织的社会动员职能,发挥基层社会创造力,提高社会组织与居民参与社会的积极性。
社区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建设一个基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上的守望相助、尊老爱幼、知礼立德的现代文明社会。社区(街道)就不再仅仅是一个行政单位,而是一个居民生活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具有信息共享度大、社会组织成本低、具有或者可以培育互助传统等特点,这使得社区具有综合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非行政化甚至非市场化的方式缓解社会问题的优势。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的不同,引起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需求,以及所能接受的领导与协调的方式方法都发生差异,党的群众工作今天面对的是不同的阶层与群体,需要有不同的沟通平台、方式方法。
(三)不断了解社区群众新的深层次的服务要求,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层党建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与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存在着诸多矛盾:一是社区构成复杂化。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新经济组织、自由职业者、外来务工人员等各类特殊群体集聚于社区。二是社会矛盾凸显化。住房拆迁、下岗待业、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增多等大量社会问题集中反映在社区,使社区成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三是社区群众需求多样化。康健社区党工委通过千人访万家、组团式服务等多种方式,在这期间不断了解群众需求。深入了解群众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在服务项目的选择和资金投入的选择上将更加理性,这对于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不同社区群众的多元需求,真正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党校
■ 责任编辑:古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