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九 乡镇教育:滴水藏海历史性的转身与登高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ot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前,翻开中山市沙溪镇的版图找不到一所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就算人们当时称之为中山市最高学府之一的龙山中学,校舍也只不过是砖瓦平房,教学设施设备也只不过可以满足一般常规教学。优美的环境、漂亮的校舍、先进的设备、足够的场室是如此的遥不可及。
  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和经济的飞速发展,30年后,沙溪全镇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历史性的转身与登高,当年的奢望如今成了现实。
  
  起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历史状况。由于教育经费中人头费占的比重过大,改革开放前后,沙溪镇用于校舍建设、场室建设、设备添置的经费甚少。加上统包统管的教育体制的影响,沙溪镇中小学办学条件总体情况是:环境恶劣、校舍落后、设备简陋。1978年前,全镇只有1所高中,校舍建筑面积仅仅1300m2。初中实行“戴帽子”,全部附设在小学。全镇24所小学总共建筑面积20188m2,所有中小学只有上课用的课室和教师办公室。
  倾力“普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沙溪镇利用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大力投资办教育,争取华侨、港澳同胞支持教育,掀起了新建校舍、增加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的热潮。
  镇委、镇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全面新建、改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的构想,一时间全镇“办学条件改造革命”悄然兴起。1981年起,镇政府投入473万元,分别建了三所初级中学,总建筑面积11163m2。初中校舍建成后,镇政府连续多年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资金,按农村初中一类标准,为三所初中建设实验场室、配备教学仪器。从此,三所初中不仅有了课室,还有了与教学相适应的专用场室和教学设施,还有了植物园、地理园、礼堂等等。“一穷二白”的办学条件一去不复返。镇政府投资兴办三所初级中学为沙溪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基础,引起了市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1983年,中山市初中校舍建设现场会在沙溪镇召开。
  村一级办学热情高涨。校舍破旧,设备简陋的落后面貌使沙溪镇的“村官”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憋着一股劲,决心投资办教育。其中龙瑞村最具典型意义,村委会通过村拨款、华侨港澳同胞捐款等形式,于1985年择地25亩,新建了龙瑞小学,建筑面积有2300m2。学校除了有足够的课室外,还建有“十一室一场二园一基地”。十一室是: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电脑室、少先队室、会议室、办公室、卫生室、体育室、乒乓球室。一场是:有250米环形跑道、110米直道、足球场、体育器械场和两个灯光篮球场的综合运动场。两园是:植物园和地理园。一基地是:劳动基地。成为当时中山市设备齐全、设施先进、办学条件最好的农村学校。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助学。沙溪镇素有侨乡之称,改革开放后,广大旅外乡亲热爱家乡,纷纷回乡捐资助学。濠涌小学前身为大同小学,校舍坐落在村口,是一座“四合院式”平房校舍。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濠涌村旅外乡亲主动要求村择地新建濠涌小学。1988年,以旅美乡亲方卓锟,旅港乡亲方若愚为代表的乡亲举起建校大旗,筹集建校资金23万美元,16万港币,捐资者达340多人,一年多时间,一所依山而建,层次分明,花园式新校舍建成。
  据统计,1978年至1988年这10年间,沙溪镇中小学办学条件突飞猛进,新建校舍15所,建筑面积34497m2,改建校舍5所,建筑面积16328.6m2。10所中小学有200米以上运动场,13所学校有会堂,校校有与教学配套的实验室和设施设备,基本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校舍差、设施简陋的落后问题,实现了“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1988年,沙溪镇接受了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成为中山市第一批实现普九的镇区,并获广东省“两基”教育先进镇,书写了沙溪教育佳话。
  争创“四优”。进入1990年代初,为了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推动中小学发展,中山市适时地推出了创“四优”学校活动。沙溪镇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围绕优良的教学条件这一指标,在“普九”达标的基础上,1990年至1993年,再次掀起了增添教学设施“二次运动”。据统计,三年间全镇投入近100万元,用于建实验室,补充电教设备、实验室设备,中小学教学设备日臻完善,286型电脑开始进入校园。经过几年努力,全镇百分之百学校成为中山市“四优”达标学校,办学条件在全市处于先进水平。
  
  跨越——普及高中教育
  
  眼光独到。改革开放前,因高中办学条件差,所以全镇高中入学率比较低。为了逐步普及高中教育,让更多农民子弟读上高中,进入1980年代,镇委、镇政府采取两步走:第一步是依托龙山中学办了两个职业高中班,当时以职业技术课知识为主,培养职中生;第二步是举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采取办高中学历班形式,提高普及高中教育的比例。但尽管如此,当时全镇的高中教育普及率也仅60%。
  这样的形式,最终也不是办法。凭着敏锐的嗅觉,沙溪人以智慧的视野找到了普及高中发展的金锁匙,大胆提出:1992年起,用5年时间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尽快实现普及高中教育。
  果断决策。要普及高中教育,关键是建校。要建校舍,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1991年,当其他地方还在为普及高中教育一筹莫展的时候,当其他地方还在为究竟是办普通高中还职业高中举棋不定的时候,沙溪镇毅然作出决定:把普通高中里的职中班剥离出来,全镇集中精力办一所职业高中。为此,镇委、镇政府在镇中心黄金地带划地108亩,创办了中山市第一所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理工学校。
  办学一流。沙溪理工学校第一期工程于1992年完成,投入4000万元,校舍建筑面积15000m2。建有教学楼、实习楼、图书馆、体育馆、师生饭堂、教师宿舍、运动场等一系列场室,图书馆按人均25册标准配齐图书。实习楼内分别有机械室、服装设计与制作室、电脑室、家电维修室、汽车实习室等,设备齐全。沙溪理工学校的开办,将沙溪镇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一下子提高到85%。为了尽快普及高中教育,创办一流的职业学校,沙溪镇委、镇政府从1994年至1998年,继续加大对沙溪理工学校的投入,先后启动第二、第三期工程,建起了“香港中山侨商会学生楼”“王立文伉俪教学楼”“萧少瑜艺术楼”等实验楼、教学楼。新增校舍面积达13000m2,总投入780万元。这样,沙溪理工学校由开始的 19个班增至30多个班。扩建校舍后,各级加大投入,多方筹措资金,投入近200万元,添置了电脑57台,电动高速平车60台,各类特种制衣机器5台,各种机械车床10台,钳工工位70多个,成为校舍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的现代化职业高中。1997年,沙溪全镇实现了普及高中教育,成为中山市第一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镇区。沙溪理工学校创办后积极探索和构建“立交桥”办学模式,实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办学,全方位推动职业教育发展,1996年,理工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
  
  腾飞——创建教育强镇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今日出钱财,明日出人才,人才定未来”“教育投入再大也不算大,教育投入再多也不为过”“沙溪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教育现代化”这些都成为沙溪镇领导层的共识。
  这是又一个春天。沙溪镇与时俱进,提出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构想。
  调整小学布局。2002-2004年,沙溪镇先后投入1亿多元,新建学校2所,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扩建学校5所,扩建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采取“撤、并、迁”等办法,撤销了近10所“麻雀学校”。
  坐落在虎逊岩下的虎逊村,由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合并前每村有一所小学。每所学校学生都不足百人,被人们戏称为“四小虎”。其中的秀山小学更是处于民居群的包围之中,校舍还是古老的祠堂,场地极其狭窄,连操场都没有。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陈旧落后,是全镇为数不多的没有电脑室的学校之一。
  镇领导和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兴建虎逊小学,合并“四小虎”,为孩子们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2002年,虎逊村划出建校用地50亩,建校工程正式启动。虎逊小学第一期工程预算需投资1000多万元,这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小村来说,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沙溪镇委、镇政府拨出近100万元给予支持,虎逊村自筹800多万元,同时发动港澳乡亲、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资200多万元,从而确保了虎逊小学于2004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虎逊小学建筑面积6500m2,有13个教学班,600多名学生,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劳技室、音乐舞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心理咨询室、英语趣味乐园等功能室一应俱全,校园网、广播网、运动场、器械场配备一流……这一切,使得学校正在成为那些天真活泼的“小虎们”的学园和乐园。虎逊小学成为沙溪改造薄弱学校、整合教育资源的典范。
  提升信息设施。1990年以前,全镇中小学电脑数量极少,更谈不上什么电教平台、校园网。借创建教育强镇之机,沙溪镇投入约5000万元掀起了建室、建库、建队、建网热潮。目前,全镇中小学信息技术设施不断提高,全镇学校有电脑2467台,人机比达6.5:1,校园网12个,校校实现光纤上网。电脑室32间,电子阅览室11个,多媒体教室45间,电教平台194个,7所学校建有网站,2所学校成为省信息技术试点学校,小学三年级以上信息技术课普及率达100%。
  振兴初中行动。1980年代初,沙溪镇建了三所初中,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出了贡献。但当时的条件与后来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逐渐不相适应。沙溪镇委、镇政府把调整初中布局,促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振兴初中行动计划的重要工作,第二次向初中学校建设“革命”。2005年,镇委、镇政府设立了初中建设专项资金,并广泛发动海内外乡亲捐资。2008年2月。投资9000万元,占地166亩、建筑面积36582m2的新沙溪中学投入使用,将原沙溪中学和隆都中学合并。学校按省示范学校标准建设和配备设施,全部场室均配有多媒体平台,校园网、探究室、实验室、电子备课室等一应俱全,教师笔记本电脑人手一台。与此同时,镇委、镇政府还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另一所初中——溪角中学的改建和设施设备的添置,改造后的溪角中学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0亩扩大到了80亩,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沙溪教育的强大“中场”正在逐步形成。
  创建等级学校。等级学校是现代化教育的具体体现。2000年前,沙溪全镇只有2间省一级学校。2000-2005年,全镇掀起了创建省、市一级学校的活动。镇、村和热心人士,高度重视教育,再一次掀起了扩建校舍、完善设施的热潮。据统计,全镇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扩建校舍,增添教学设施。濠涌村、云汉村、龙头环村、港园村投入资金,分别为所属学校增建一幢实验楼,增加功能室,完善了信息设备和教学设施,经过努力,有6所学校创建成省、市一级学校。
  重视职业教育。国务院2005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06年举行的省职教会议更是带来了南粤职业教育的春天。这一年,沙溪镇委、镇政府把“中山市休闲服装研发中心”转设到沙溪理工学校并交由学校管理,无偿为学校提供人才与设备支撑,同时也为沙溪职业教育的“产、教、学、研”四结合发展搭建了平台。2007年,镇委镇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决定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投入近500万元修缮校舍、完善设施设备,同时鼓励学校引进社会资金1600多万元新建学生宿舍和饭堂,并支持学校率先在中山市开展后勤管理社会化试验。2008年又增拨200多万元,用于职业学校校舍修缮、设备添置,全力支持学校创建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
  大力发展普高。龙山中学有着250年的办学历史,近年来办学取得骄人成绩,为了落实省、市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的决定,镇委、镇政府把龙山中学的发展定位是:创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高中。2007年,镇政府拨款700多万元,为龙山中学扩建了学生宿舍和饭堂。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9,003.5m2,建筑面积33,025.4m2,硬件设施完善,教学功能齐全。2008年,龙山中学发展列入中山市高中发展规划。市、镇两级计划投入3000多万元,分期新建教学楼、实验楼、师生宿舍、饭堂,高标准配置教学设施,从2008年起每年扩招10个班,三年内达到60个班的办学规模。
  改革如大浪淘沙,洗涤了每一个角落,催生了新思想,新变化,也让沙溪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结出丰硕果实。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种貉在发情季节,配过种后,要进行处理,一般来主,配过种的种公貉有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全部杀掉取皮(多见大中貉场);二是全部保留(多见小貉场);三是选择极优的继续留作种用,淘汰其他的,也就是杀掉取皮,以免浪费饲料。  种母貉的处理,没配上种的母貉一般也有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全部杀掉取皮,二是全部留用(多见小貉场),三是选择极优的个体继续作种貉。  笔者认为第三种方法是科字的。第一种全部杀掉会把一些好貉的
写这篇试驾文章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时光在每一下敲击键盘的清脆声中匆匆流走的样子。当我还是小鲜肉的时候,购车并没有这么多俏丽且个性的选择,206抑或晶锐已算得上出挑。而今天,面对“年轻人手头越来越富裕 SUV在中国倍受热捧”的现状,几乎所有都市小型SUV都盯上了85后,甚至90后的消费热情。用主打时尚、个性、运动的“小鲜肉”车型,来满足“小鲜肉”消费者的需求,究竟是谁在尝谁的“鲜”呢?  在众多以“
一、选地  露地栽培应选择地势高、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最好是沙质土壤,有粗沙粒更好。为防止杂菌侵染,最好选新开的生地,地块土质过肥、过细、过黏都不适宜栽培栗蘑。  二、做畦  在选好的场地内,挖成东西走向的小畦,长2.5~3.0米、宽45或55厘米、深25~30厘米,畦的行间距80~100厘米。在畦四周筑成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土埂,以便挡水。深层土堆放一边作覆土用。畦做好后暴晒2~3天,病虫
有些人天生就是模特儿的材料,独特个性的脸孔、高挑的身材可以说是标配,如果再加上混血儿的味道那就更加完美。  这一次冲女郎Raico就是一名中葡混血儿,在澳门出生,香港长大。Raico最初是一名公司秘書,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她给珠宝公司拍了一个广告,从此开始她的模特事业。目前除了拍摄不同的广告之外,她更参与电影演出,曝光率也相当高。  这一次的拍摄主题是想营造出一个战争场面的效果,在拍摄前更与Rac
Mazda3 Axela  昂克赛拉上市价格  三厢版1.5L  手动舒适型11.49万元  自动舒适型12.59万元  自动豪华型13.89万元  自动尊贵型14.79万元  三厢版2.0L  自动运动型15.29万元  自动旗舰型15.99万元  两厢版1.5L  手动舒适型11.49万元  自动豪华型13.89万元  自动尊贵型14.79万元  两厢版2.0L  自动运动型15.29万元  
出版: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20.00元  推荐理由:中医博大精深,很多偏方验方治病效果奇佳,又花费较小,适合农村地区治病的需要。本书精选优秀农业科普杂志《农村百事通》中《百病妙治》栏目内容,集结出版,包括内科方、外科方、五官科方、妇科方、儿科方和其他方,涉及病症100余种,所选方剂均为药材易得、经济实惠、制作简便、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的方剂。旨在帮助农民朋友解决实际困难,适用于基层医务人员和
华雄是从收集的绒毛白蜡种质资源中选育的耐盐碱绒毛白蜡新品种,2016年获得了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落叶乔木,干形较直,干皮灰褐色。当年生枝表皮灰白色,皮孔稀疏,表面被毛很密。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枚或7枚,多数5枚。叶片纸质,无光泽,上下表面均被密毛。成熟叶片夏季叶面中绿色、叶背浅绿色,秋季黄绿色。小叶具柄,顶生小叶卵圆形或椭圆形。叶缘有疏浅锯齿,叶尖渐尖,基部楔形。
“新彩棉13号”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彩色棉新品种,2007年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新疆北部、南部地区等早熟棉区种植。  特征特性 植株塔型,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株高62厘米左右。普通叶型,叶片中等大小,叶深绿色,棉铃卵圆形,絮棕色。棉铃重5.3克,衣分38.7%,籽指11.2克。生育期139天,霜前花率95.4%。出苗整齐,苗期、花铃期长势稳健,后期早熟不早衰,吐絮
编者按在我国芦笋种植业,笋农们有句口头禅:“种芦笋想丰收,好品种、真技术,到曹县找刘师傅。”笋农们口中说的“刘师傅”,就是山东省曹县芦笋协会副会长、曹县华东芦笋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保真。他专心从事芦笋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25年,培育的芦笋王子、新王子、2000-3、盛丰4个国产优良芦笋杂交新品种,比一般的进口芦笋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每亩年增收3400多元;他不断探索与创新,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国
一、催产乌鱼的选择    一是从专池培育的亲乌鱼池中选择;二是从乌鱼养殖池中选择年龄二冬龄以上的性成熟乌鱼,但比较麻烦。性成熟的雌性乌鱼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微红、突出;雄性鸟鱼身体两侧呈美丽的紫红色,从背鳍开始自上而下有排列整齐的白色小圆班点,小圆班点越多表明性成熟度越好,生殖孔微红。    二、催产    每年的4~7月份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便可开始催产,催产激素主要使用促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