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ebos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改良组(n=33)和常规组(n=29),两组均给予断指再植术,观察组术后给予改良治疗方案,统计两组血管危象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并依据统计结果将发生血管危象的1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血管危象的5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改良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6.06%(2/33),常规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7.59%(8/29),改良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再植指成活率为93.94%(31/33),常规组再植指成活率为75.86%(22/29),改良组再植指成活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可知,性别、年龄、缺血时间、受伤原因、吸烟史、离断平面是影响血管危象发生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可知,性别、年龄、缺血时间、吸烟史、离断平面是发生血管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可提高再植指成活率,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介导的凋亡机制在自体冷血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2例行体外循环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随机分为两组,非自体冷血停搏液(A组)33例,自体冷血停搏液(B组)49例,阻断前和主动脉开放30 min取右心耳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磷酸化Akt(P-Akt)和Bcl-2、Bax蛋白的含量,计算Bax/Bcl-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未出现患者死亡情况,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有效率为100%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82例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研究组联合采用氨氯地平及缬沙坦。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胰岛素水平[空
目的探讨术前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1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直接行PCI治疗,观察组在PCI治疗前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术后7 d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雄激素指标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睾酮(TT)、硫氢表雄酮(DHEA-S)、雄烯二酮(A4)及游离睾酮指数(FAI)对于PCOS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分析300例PCOS患者及120例月经及排卵正常女性(对照组)的临床表现和各生化雄激素指标,其中PCOS组又分为有高雄症状组和无高雄症状组,检测患者TT、SHBG、DHEA-S、A4,并计算FAI,比较各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神经生长因子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2.5%,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27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观察组1)与2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2)以及同期体检的54例正常人(对照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三组血清Cys 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以及观察组2患者与对照组的血压。结果观察组2的血清Cys C含量[(1.10±0.271)mg/L]高于
目的探讨血清中的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糖类抗原(CA125)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60例为实验组,同期进行体检的正常人35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SCC的水平,用光度比色法测定血清TSGF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A125水平,并将其与患者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宫颈癌患者血清SCC、TSGF、CA12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确诊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2例。A组给予掌侧锁定钢板治疗,B组给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C组给予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远端相对长度的Sarmiento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B、C两组,且B组高于C组,三组对比差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服用拜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性质与面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稳定斑块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