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情缘”:志愿军战士62年后见到“西子姑娘”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at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多年前,在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上,22岁的志愿军战士袁国光收到一位女大学生的来信。此后一对年轻人通过书信相互鼓励,建立了深厚感情。在上甘岭战役中他英勇作战,荣立战功,“西子姑娘”在崇拜之余和他约定,走下战场后在杭州见面。不料后来因种种原因,他们失去了联络。2013年10月下旬,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听说此事后,最终促成了一对失散半个多世纪的老人,在北京重逢。导演陆川看了有关视频颇感震撼,他说这题材太棒了,完全可以拍一部催人泪下的电视剧!
  在朝鲜战场收到陌生女孩来信
  1951年袁国光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9月便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他与黄继光同是15军45师的战友。
  出发前,部队组织他们所有人照了一张单人照,袁国光在此之前从未照过相。如果在战场上牺牲,这张照片将被留给家人作为纪念。
  那时虽然仅仅是9月底,但中朝边境已经开始飘雪,战士们没有厚棉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每天的行军任务是70里,最多时要走100里路。“抵抗寒冷的方式之一就是大声吼歌。”而在零下十多摄氏度的夜晚,大家只能相互拥抱着,用对方的体温取暖。“有时候,我从睡梦中被冻醒,也能感觉到战友在发抖。”
  经过20多天的徒步跋涉,袁国光所在的部队终于到达了前线战场。战士们都是20岁左右的孩子,由于经验不足,看见敌机出现时,有些士兵还是非常紧张。“班长就命令我们不许到处跑,有飞机时就原地卧倒。”有了经验之后,他们不再害怕敌机了。
  进入前沿阵地后,袁国光得知当时战场上进行的是阻击战和防御战,除了上场杀敌,士兵们还需要挖防空洞和战壕。与志愿军珍惜一枪一弹相比,美国人简直是比着地图倒炸药。进入战斗之前,袁国光一点都没有感到害怕。但和美军交手后还是大吃一惊:敌机轮番轰炸,炸得到处尘土飞扬、寸草不留;炮击也不像我军一发发射击,而是按照地图画方格来“倒”,每格射击的弹药以吨来计。
  1951年10月,袁国光所在的部队已经驻扎在朝鲜江元道洛东江畔。当时的战斗非常残酷,在阵地前每天都能看到大批美国兵倒下的尸体,身边也不断有自己的战友牺牲。就在这时候,他和战友收到了一批来自祖国的慰问信,而袁国光收到的那一封,落款署名就是“过云月”。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她是如今的人起的网名,但事实上却是一位西子姑娘的真实名字。信上写道:“最可爱的人,你们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为了打败美帝国主义赴朝作战,你们是很光荣的,我向你们致敬!”女孩在信中说谁收到她的信就和谁交朋友。
  袁国光至今记得在战壕里打开信件时的激动之情,“在战场上,看了这封信真的非常感动,也鼓足了杀敌的勇气。”很快,他便给过云月回了信。22岁的他,绘声绘色地向女孩描述击毙美国大兵的战斗经历,姑娘给他讲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两人越聊越新鲜,越聊越高兴。
  后来,袁国光还收到过云月寄来的用丝绸织成的毛主席像和周恩来像,还有杭州的风光照片等。由于经常通信,两个年轻人慢慢建立了纯洁而深厚的友谊。有意思的是,半年后,女孩连称呼都变成了“亲爱的袁国光同志”。应该说,从那时起,他们就朦朦胧胧地擦出了爱的火花。
  1952年10月,袁国光和黄继光一样参加了闻名中外的上甘岭战役。他说,10月14日战斗打响的第一天,敌人就动用了220门大口径火炮、270辆坦克和百余架飞机,对上甘岭的597.9和537.7高地狂轰滥炸,平均每秒钟就有6发炮弹落在我军两个连的阵地上,第一天就把山上的树木都打光了,第二天阵地变成了红色,第三天就变成了黑色。上甘岭的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坚硬的石头被炸成了粉状,一脚踩下去就没过了膝盖。10月19日,黄继光为掩护部队进攻,在597.9高地用身体堵住敌人地堡的枪眼英勇牺牲。
  在这次战役中,负伤的袁国光还荣立了三等功。过云月从信中得知这一消息,既为作战勇敢的袁国光担心,又为他感到自豪和高兴。此时,女孩对袁国光除了有敬仰之情外,更有了火热的爱慕之心,并热情希望他将来从部队转业后,能到杭州来工作,到时候他们就能朝夕相处了。这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当然明白姑娘对自己的一片柔情。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过云月却没有等来这个美丽约定的实现。
  朝鲜战争结束后,虽然女孩知道袁国光和战友一起凯旋,可是,从此他却杳无音信。过云月曾多方打听过他的消息,却一无所获。
  机缘巧合,儿子从网上帮他查到“过云月”
  原来,志愿军回国后,袁国光并没有转业到杭州,而是回到了家乡广东韶关,组织上把他安排到曲江粮食部门工作。然而,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袁国光和过云月的联系却中断了。后来他们几十年天各一方,没写过一封信,没通过一个电话,甚至不知道对方在哪儿,是死是活,当然也更没有见过一面。
  这虽是一段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美好记忆,但好玩的是,袁国光老了,偶然喝酒高兴时也会怀旧,同儿子讲讲过去的事。后来,袁国光老人把藏在心底的秘密告诉了在上海工作的大儿子。看了父亲一直珍藏的当年杭州某师范学校学生过云月的来信和照片,大儿子颇为感动,不禁为两位老人的传奇经历唏嘘连声。
  在东莞工作的袁国光的小儿子袁章锐说:“当时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办法联系,而且当时我妈妈还健在,对爸爸情感方面的事做儿子的也不便详问。直到两年前,爸爸到我家住了一段时间,他又旧事重提,但我只知道她是一位教师,既无联系地址又无电话,更不知道数十年后的她情况如何,怎样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她?”
  后来,袁章锐想到了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历史总是神奇的,哈哈,缘分也是这么巧合,经过耐心细致的搜索,2011年,袁章锐在网上竟发现一个与“过云月”同名同姓的人。起初,他还以为是个网名呢!可仔细一看不对,那是一则寻人启事,是杭州某学校一位叫陈勇军的工作人员发布的,他们曾经在一起工作,现在无法联系。袁章锐心里琢磨着,这个“过云月”也是杭州人,也是当老师的,会不会就是以前与父亲通信的那位女教师呢?可转念又一想,世上哪会有如此巧事,60多年过去了,那位“西子姑娘”怎么一下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   但袁章锐不甘心,便在2011年八九月间,按网上留下的电话多次给陈勇军打电话联系。起初对方听他讲得云里雾里,还以为袁章锐是骗子呢,根本不愿理睬。通过他的耐心解释对方才明白这是一场误会。就这样,袁章锐终于找到了过云月的联系方式,然后就迫不及待地给她打电话。他自报家门是袁国光的儿子,终于找到了父亲多年寻找不获的好朋友。
  当时怕老父亲过于激动,儿子不敢马上告知在韶关的袁国光,直到2012年元旦回家时,才把这一喜讯告诉父亲和家人。袁国光得知这一好消息,马上当着全家人的面拿起电话就拨通了过云月的电话。当电话那头听到打电话的是在朝鲜战场上接到她写的信的袁国光时,过云月沉默了好久才回过神来,第一句话就是“都半个世纪了”……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非常感动,都为袁国光高兴,都能体会到此时此刻两位老人激动的心情。他们在电话中互相问候,互相介绍各自家庭的情况。就这样,两位老人终于联系上了,大家都感慨万千,因为他们寻找的不仅是一份珍贵的感情,更是一段珍贵的历史。
  两位老人更没想到的是,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美丽约定”,竟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2013年10月下旬,这个约定终于实现了。
  这次,他们都“莫名其妙”地接到央视一套《等着我》栏目组的邀请,前往北京参加节目录制。为了给两位老人一个惊喜,工作人员事先都没有告诉他们,对方也来了北京。
  10月30日晚上,袁国光老人一身戎装(老式军服)首先出现在节目组,胸前三块军功章特别显眼,虽然已经85岁高龄,但老人精气神很足,回忆起62年前的故事,老人如数家珍。
  “当时对我们在外的战士来说,真的很宝贵。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真的很想见一见过云月。”让袁国光没有想到的是,过云月老人已经在台下静候多时了。随着主持人乐嘉喊道:“有请过云月!”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走了上来,袁国光连忙站了起来,两位老人走到了一起,紧紧握住对方的双手,双目对视。
  “你好!”“你好!”……持续了约两分钟,似有千言万语,都融进了简单的“你好”两个字中。
  当着她的面,老志愿军讲出当年“失踪”的缘由
  这天,袁国光的一只塑料袋从未离身,老人说里面是他这辈子最重要的宝物。“当时在战场的时候,我就放在背包里,一直随身带着,我想哪怕我牺牲了,也要带着它们。”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拿出了一沓已经发黄的信纸。这些都是62年前,袁国光和过云月来往的书信,从朝鲜战场上背回国内,一直保存到现在。
  看到当年自己亲手写的至今仍字字清晰的书信,过云月颇为激动。“那一天,是班主任桑老师给我们上课,她给我们读了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当时还是发在报纸上的,听完后全班同学都很激动,我们就想起给志愿军写慰问信。”
  因为无法确定志愿军战士的姓名,大家统一开头称呼为“最可爱的人”。
  过云月说自己现在已78岁,住在杭州市区,因为要照顾老伴,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虽然时隔多年,但她仍珍藏着一个塑料袋,里面包裹着两张外币。“这是当时的朝鲜钱币,是袁国光从朝鲜寄给我的,可惜这么多年来搬了很多次家,之前他寄来的信和照片都找不到了,就剩下这个了。”当看到袁国光珍藏的自己的照片时,过云月老人睁大了眼睛辨认。“没想到,他保存得这么好,他是个细心的人。”
  然而,从朝鲜战场回来的袁国光并没有前来赴约,而是像空气般消失了,再也未与过云月联系过。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此刻,袁国光当着过云月的面,解释了当初自己“不辞而别”的缘由。
  原来,袁国光在家中排行老大,他还有一个弟弟,也参加了抗美援朝。可是弟弟赴朝不久就牺牲了,两位老人的身体很不好,他是家中老大,去杭州工作肯定不行了,所以就一狠心回了老家。
  其实当时袁国光的内心非常复杂和矛盾,在内心深处,他很喜欢这位聪明、有个性而又文采飞扬的江南女子。可是现实是那样残酷,自己不回去照顾父母又不行。他想向女孩说明这一切,又怕她受到伤害,所以这个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的硬汉子,始终没勇气给她写信。那时,他曾无数次自言自语地安慰自己: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为了不耽误过云月,无论如何,自己也不能再和她联系了!
  听他讲完这一切,过云月恍然大悟。只是岁月匆匆,转眼间两人已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变为白发老人,说到这里,难免一番感叹:真是人生如梦!
  紧接着,央视演播大厅里出现了感人的一幕:85岁的袁国光为78岁的过云月清唱了一首《为你等待》,这是他和她人生中的第一次相见,而这个美丽的约定却已经等待了半个多世纪。
  节目的尾声,两位老人互赠礼物、相互祝福。她给他准备的,是一本杭州游记,书中还夹了一张她最近的照片,就像60多年前信中夹照片一样。“这是我来北京之前在新华书店买的,欢迎你来杭州。”
  他给她准备的也是两样,一本韶关当地的邮册,还有一份手写的歌词《为你等待》。临别之际,两位老人再次紧握双手。“祝你永远健健康康”、“祝你顺顺利利”、“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袁国光的儿子袁章锐说:“世事沧桑,我们后辈可能不容易理解两位老人的这段经历,但他们当年书写的却是一部珍贵的历史。作为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是当年千万女青年的偶像,她们崇拜的是爱国主义精神。”
  近日,有网友把他们相见的视频发给陆川,这位导演颇感震撼,他说这题材太棒了,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电视剧!
  编辑 / 孙鲁宁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排毒药浴液药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62例,予排毒药溶液药浴,对照组31例,予中药灌肠。结果:两组患者症状
用紫杉醇(Taxol)治疗30例难治性卵巢上皮癌和输卵管癌,每例均为对含顺铂或卡铂在内的多种抗癌药耐药患者(半数病例对5种以上抗癌药耐药),均经体检或影像学确诊。完全缓解4例,占13%,平均缓解期为5个
以实际工作经验为线索,对历史文物古迹现状反思,从保护资金着手,探讨了当代城市建设中历史文物古迹的规划保护工作的认识,重新定位规划师的地位.
高中物理知识点内容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十分重要,该知识点涉及到较多公式,且公式彼此间的联系也较为密切,要求学生将解题公式熟练掌握,并深入了解公式各个字母的含义。同时,也
目前,铁路无线通信综合化、数字化、多信道已成为发展方向,但因投资、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铁路将在较长时间内继续沿用既有成熟的无线列车调度用通信系统,区间弱场强处
人们对西药药物过敏知道的多一些,而对中药过敏了解和认识就则少些。实际上过敏反应,经常发生,表现的轻重不同。症状不同。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是外来性抗原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
为人“仗义”,漏网之鱼当支书  2013年12月29日晚,因堂弟蔡良火制毒贩毒被抓,广东省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党支部书记蔡东家,带着30万元巨款专程赶到惠州,四处找关系“捞人”。30日凌晨1时许他回到宾馆,给蔡良火的妻子打电话:“弟妹,人我找了,礼也送了,人家答应帮忙,你就放心吧……”  谁知他的话还没说完,“嘭”的一声,房间的门被踹开了,几个持枪便衣闯了进来。蔡东家大吃一惊,但毕竟见过大世面,他故
几年前,我还在《新知》杂志做编辑的时候,我们曾经做过一期关于学习的封面。当时我们报道的主角是MOOC,也就是大型网络公开课。
本刊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聚氨酯企业抓住机遇,研究政策,争取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地位。其中,提高出口退税率和降低进口国的进口关税,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中国
21世纪,我国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正在进入以智慧教育为新形态的融合创新阶段,但由于智慧教育的研究还比较浅显,有待厘清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问题以增强效度,文章从智慧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