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中医证候及实验室指标特征观察

来源 :西部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0703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郁脾虚证患者中医证候及实验室常见指标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35例CHB肝郁脾虚证住院患者资料,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等.以HBV-DNA定量水平是否>2×104IU/mL为线,将患者分高水平复制组及低水平复制组,进一步分层观察常见实验室指标.结果:CHB肝郁脾虚证患者常有HBV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HBeAg、ALT、AST、谷氨酰转肽酶GGT(glutamyl transferase,GG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等指标的异常.通过聚类分析得到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V e antibody,HBeAb)-HBsAg、ALT-AST-ALT/AST-HBV-DNA-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碱性磷酸酶-GGT-空腹血糖、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等7个指标聚类后再评估CHB肝郁脾虚证常见实验室指标关系发现,频次超过40%的症状、舌脉依次为脉弦、乏力、苔薄白、苔白腻.对前11种代表性临床症状、体征、舌脉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舌淡-苔白腻-脉弦、纳差-失眠-舌红、右胁不适-乏力等4个指标聚类.35例患者中HBV-DNA存在高水平复制17例,低水平复制18例.两组HBeAg、HBeAb、ALT、ALT/AST、AFP、GGT、总蛋白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球蛋白-球蛋白-总蛋白、HBsAg-HBeAg-HBeAb、TBIL-IBIL-DBIL及ALT-AST-ALT/AST-AFP-GGT 4组模块具有相关性.结论:CHB肝郁脾虚证患者中医证候表现典型,伴有进行性肝损伤及HBV在复制的临床特征.
其他文献
通过咳嗽、出血、脓3类病症探讨唐荣川《血证论》中所阐述的痰瘀相关理论及临床应用,唐氏认为痰是津液失常的结果,瘀为“离经之血”,换言之,水病为痰,血病致瘀;阴、气、水和阳、血、火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属性且横向联系,这是痰瘀相关的根本原因;在生理活动进行过程中脏腑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也是痰瘀相关的依据;临床可遵循痰瘀同治的治疗原则,依据病位和病势选择不同方药.
通过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汗法的详细论述介绍汗法治疗皮肤疾病的中西医机理,整理其在银屑病、带状疱疹、痤疮、脱发、皮炎湿疹类、疮疡类等常见皮肤疾病治疗中的最新应用与汗法方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以及汗法应用的禁忌症,为临床正确应用汗法治疗常见皮肤疾病提供新思路.
目的:探讨温肾化痰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细胞内胆固醇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分为正常组(10%Gibco)、对照组(ox-LDL 70 mg/L+10%Gibco)及低剂量(ox-LDL 70 mg/L+温肾化痰方5.256 g/kg)、中剂量(ox-LDL 70 mg/L+温肾化痰方10.053 g/kg)、高剂量中药组(ox-LDL 70 mg/L+温肾
目的:可视化分析中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情况,为后续科研及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中药治疗乳腺癌的相关期刊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症状治疗学、治疗方法、治疗作用等治疗学领域,近年研究前沿主要包括对凶险型乳腺癌的治疗和新疗法、综合疗效等方面.结论:中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未来之路是中西医结合之路,故在今后研究中应结合各种方法与技术,充分发掘中药治疗的价值,以提高综合治疗疗效.
马拴全教授认为银屑病虽发生于皮肤肌表,但与温病学卫气营血传变关系密切,二者主因皆属热毒为患,以斑疹、鳞屑、发热为主证的温热病理论体系是形成本病中医治疗的重要内容,故本病的临证治疗多基于温病学卫气营血理论指导,可提高疗效.
先秦两汉时期的医学成就为托法奠定了理论与药物学基础,逐渐出现排脓法;两晋、南北朝外科内治法与方药有了较大创新与发展,托法初具雏形,方剂组成体现出由“排脓”向“透邪托里”的转变过程与治法思想;隋唐外科内治延续《刘涓子鬼遗方》,并得到了拓展应用;直到宋代首创以“托里”命名的方剂,并提出了托法的名称,在其适应症、作用与方药理论体系形成、托法正式确立、适用阶段广泛、药物组成多有补益气血与扶正托里之药,以及随证伍入药物丰富方面均对研究后来托法的演变、反观现代托法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联合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止吐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防治效果、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可以起到减毒增效作用,是一种可减缓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增加疗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及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抗骨质疏松胶囊.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髋部BMD及血清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25-(OH)VitD、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erminal telope
目的:通过主要计量指标探究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与综合评价总分的关系及核心被引频次和核心影响因子对综合评价总分的影响系数.方法:采用开源统计软件Rstudio(版本:1.4.1103)对2010—2019年中医学类期刊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及综合评价总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对综合评价总分的影响系数.结果: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与综合评价总分有较强的正相关.其中,核心影响因子对综合评价总分呈显著性影响.讨论:中医学类期刊的提升应注重核心被引频次和核心影响因
从“肾主生殖”理论入手探讨卵巢低反应性不孕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药疗法通过改善卵巢功能从而提高卵巢反应性,以改善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