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力量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n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同步化,不论传统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新兴的音乐剧演唱教学,都在各个艺术类院校越来越系统和规范。相配套的专业课程教学也逐步提高了认识与标准,于是一个专业的艺术指导便成为了大家极为关注和稀缺的人才,因为大家认识到,艺术指导不只是一个在歌唱者身边弹伴奏的,或者一个只是提供某种音响效果的演奏者。实际上,一个艺术指导同样是一部作品的创作者,他和歌唱家一起,一个用嗓音,一个用琴声共同编织出音乐,来传递作曲家的作品层次和结构。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艺术指导又是在台下练习不可或缺的引领者。一个好的艺术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声乐作品时,教会他们“歌词语言”的念读,可以告诉他们如何来学习和理解作曲家在作品中写出的旋律以及“音乐语言”的意义,最后可以告诉学生们如果将歌词、旋律结合在一起,去探寻作曲家所需要表达的作品“戏剧语言”的话,能够更加立体地演释出作曲家的作品。
  诚然,一个好的艺术指导,所需要担负的责任有很多,以至于有些大歌唱家的合作伙伴都不仅是他们艺术上的合作伙伴,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这里,主要想在艺术指导的工作中,从三个不同层面的“语言”问题来进行剖析,从而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一个艺术指导的工作职责。
  歌词语言
  对于艺术指导来说,拿到一首新歌曲时,一定要首先研究读懂该曲的歌词。如果一无所知就开始盲目装懂地演奏起来,那是非常糟糕的事情。伴奏者应该受歌词的启发,为每一首好歌塑造出相应的景象和气氛,因为作曲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并不是先写好歌词和旋律之后再填上钢琴伴奏的,而是两者同时加以考虑的。
  同样,对于歌唱者来说,歌词更加是一个重中之重,因为观众绝对不是只来听那些“声音技巧”的。观众需要通过声音的桥梁,最终来理解声乐家所要表达的作品含义,这样才会在聆听演唱时得到共鸣感。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极端地这样来说:没有“歌词”的声音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一个好的艺术指导和歌者之间的歌词工作就非常重要。
  首先,艺术指导需要让演唱者理解:字的组成。在西方语言体系中,语音发音由辅音和元音组成,在中文中我们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在演唱中,我们强调“字头”、“字腹”、“字尾”。相对应的就是:



  以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纺车旁的格丽卿》的歌词为例:Meine Ruh ist nin, mein Herz ist schwer ; Ich finde, ich finde das sie nimmer und nimmermehr 。若将其中每个字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每个字的辅音(字头)、元音(字腹)、归韵(字尾)可以这样被解剖:



  当我们分析完每一个歌词的读字后,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元音,如《孟姜女》中的“e—e—e—i—ai—i—i—e ”都对应起主旋律来进行演唱,将每一个元音都对应起旋律上的每一个音。又要理解的是,每一个辅音(声母)的字头,实际上要比那个字的元音提早一点点时间念出。同时,后面要保证每一个字的元音都落在作曲家写的那些旋律音上面,最后将每个字的字尾和后一个字的字头快速连接,这样就能真正地做到语言跟随气息的连贯,从而避免了很多音不准的问题。有很多学生经常会比较困惑:明明我已经按着钢琴的琴键仔细练习了,为什么老师还总是觉得我的音准有问题?就此而言,技术当然有可能是一方面的问题,但是从“语言”角度上,那就是学生虽然跟随钢琴的固定音高进行训练,但是他们只注意到了每一个字的字头,当字头演唱之后,不再关注元音上是否用气息来保持在同一个音上。所以经常就会出现字头是在正确的音准之上,但是等真正需要气息支持以及声音传递的元音时,已经不在这个正确的音之上的情况了,这样就导致了音不准的问题。
  在平日的声乐专业课上,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而训练中主要运用的就是“韵母/元音”的方法,因为元音配合上演唱时的气息,才能使得声音进行传递,辅音/声母并没有办法跟随气息进行声音传递。太多的学生在学习中会将练声以及真正演唱严重分割开,导致了练声时声音以及状态非常好,但是到了真正演唱的时候又变成了另外一回事情。此现象的产生正是由于学生不理解文字结构,从而导致不理解练声以及真正演唱的关系。那辅音与元音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平衡呢?一般情况下,将辅音在旋律上这个音之前一点来发声,字头的清晰不但会让演唱者演唱时歌词表达清晰,同时也是对钢琴或者乐队指挥的一个很重要的提示。著名声乐家费舍尔-迪斯考就曾经说过:“我在舞台上会用我的辅音来指挥钢琴。当我需要快速的时候,我的辅音会尽力快吐来告知钢琴;如果我觉得钢琴的速度过于快,我会用尽量延长辅音的方式来让他们找到更适合的节奏。”
  音乐语言
  以《纺车旁的格丽卿》为例,我们可以看出,钢琴的右手部分用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来不断进行弹奏,并且音型固定,以FAFEDE 为一组,形象地描绘出手织机的同样用手来推动的大轮盘形象;左手中声部在六八拍中一直以第一拍和第三拍,以及第四拍和第六拍来演奏,描绘的是格里卿心跳“噗通、噗通”的声音;左手最低声部的长音主要表现了“珍妮手织机”用脚来控制的踏板。而在声乐部分,则是一个少女在整个机器旁边进行吟唱。由此可见,从一开始作曲家就已經用音乐语言来描绘出一副生动的画面“少女—纺车-吟唱”了。同时,在音乐中,钢琴不断有“减弱”的音响效果出现,这个也表现了少女控制不住,并带有神经质的“叹息”形象。   整部作品也是一首分节歌,所以每次总是从中低声区开始“喃喃”低语,到之后越来越激动,旋律不断地往高音区延伸,不断呼唤爱人,并且想象着爱人。在唱到“sein hande druck,und auch,sein kuss”(歌词大意:幻念他的手抚摸我,以及他的吻)时,音乐也在不断变得渐快,整个音乐在属7和弦上嘎然而止,音乐语言在这里描绘的就是神经质的少女在思念中急促喘息,最后达到了一种意念上的高潮。而音乐的突然停止,也是纺车绒线突然断掉的一种描绘。音乐语言“断”掉之后,又以此重启,缓慢演奏出,再回到原速。这个就是音乐通过语言描绘带给观众的即视感。因此,作为艺术指导,在自己演奏钢琴的时候,还要给予演唱者更多的音乐语言的解析,提供给他们一种更形象的音乐环境,最终进一步表达歌词的意义。
  戏剧语言
  当我们对歌词语言以及音乐语言都能够理解之后,会注意到,我们唱歌最重要的表达是什么。并不只是那些没有情绪寄托的完整歌词,不只是那些能够营造气氛的音乐和优美的旋律,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作品的“戏剧性”。作为艺术指导,我们要让演唱者不只是以一个“声乐家”的角色站在舞台上,而是以一个“演员”的形象。在舞台上,“演员”们作为桥梁,将作品本身的所有戏剧冲突,结合他们自己的理解,最终传递给观众。所以艺术指导如何将已有的歌词与音乐结合起来,引导声乐家们一起创造出作品的戏剧感,是相当重要的。
  《孟姜女》的第一段歌词中写到:“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喜盈盈,人家夫妻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整部作品的基调。艺术指导可以启发声乐家在演唱的时候产生一种视像感,前两句可以运用远景的感觉,看到别人家里都是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过春节,而自己的丈夫却出远门去造长城,特别表达出孟姜女的一种孤寂以及思念自己丈夫的情感。而且,在唱到“丈夫去造长城”的时候,艺术指导要启发歌者眼里一定要有自己“丈夫”的形象,这样才能够将“丈夫”的感觉表达出来。而此刻的音乐也是更多地在中音区,有着一种冬日的温暖,将整个舞台营造出一种冬日暖屋来包容歌者。
  “夏夜银河飞流星,那是牛郎会织女点燃的红灯笼,孟姜女望长空,泪眼雾蒙蒙,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在这段歌词中,艺术指导可以启发演员,春节早就过了,夏天都来到了,满星夜空,正逢七夕相会。因为时间的长久,因为七夕特别的日子,孟姜女才会特别迫切地思念夫君,要让歌者表现出那种渴望。也许之前春节的时候还能够一个人坚持,但此时此刻,眼泪却是止不住地流淌下来。艺术指导可以从戏剧语言的点送上来指导歌者,让他们在“眼泪雾蒙蒙”中的“雾”时要特别用语言描绘出眼泪含在框里的色彩,并且在后一句歌词中,将“何日”这两个字特别突出,以此表达出孟姜女想念的情绪。
  此刻,钢琴的伴奏在右手部分走向了高音区,艺术指导可以将此处弹得更加明亮,犹如天上的一颗一顆闪烁着的星星,给孟姜女提供一个声音的氛围。“九月里来九重阳,菊花煮酒空相望,我给亲人做衣裳,线是相思,针是情,针针线线密密缝,再把心口一丝热,絮进寒衣伴君行。”在经过冬、夏来到了秋天,因为气节的变化,孟姜女为了夫君冬日有衣可伴,所以将自己心里的热情都填在了密密麻麻的针线中,其中“一丝”这两个字也是对应了之前的“针线”。这时,音乐有了大段大段的留白,让声乐演员自己来演唱,是为了配合塑造出一种孤寂以及爆发前最后的忍耐。因为时间的流转,因为一年的期盼,所以一个弱女子要走出家里,为自己的丈夫送去棉衣。在这里,除了字面上的含义,我们还可以启发演员表现出现实生活中那种不可抑制的冲动。每个演员都会有自己的生活,都会有自己的情感冲动,因此运用演员自身的规定情境启发,可以让他们的情绪冲破,到达最后一段“大雪纷纷,北风疾,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接着,音乐线条明显开始拉宽,大段大段的十六分音符描绘出了风雪交加的景象。当最后孟姜女发现自己的丈夫已经过世的时候,音乐转换成了十六分音符的七和弦,奏出了悲愤和壮烈的情绪。
  “语言”充满着力量,在音乐作品中,歌词语言、音乐语言和戏剧语言是三个逐步递进的关系,能够提供给演员更加深刻的切入点和更多舞台表达的依据。如果艺术指导可以从以上这几个方面展开工作,那么就可以帮助歌唱家更全面地表现作品。
其他文献
(一)  每当我重新翻看这部由杰拉尔·科比欧导演的电影《绝代妖姬》时,影片主人公法里内利的特殊身世以及他一生所承受的苦痛都深深地打动着我。特别是他演唱的咏叹调《请让我哭泣吧》,声线醇厚而明亮,音色唯美,与中提琴自身特有的音色属性完美地契合。这些引起了我想将原本由人声演绎的咏叹调改编成无伴奏中提琴独奏曲的兴趣。其实,改编的想法早在八年前就已经萌生,而每一次翻看电影,回味咏叹调,这想法就愈发强烈,最终
期刊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7日-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在古典音乐史上的持久影响力无人能及。主要作品包括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合唱》、序曲《艾格蒙特》《科里奥兰》、钢琴协奏曲《皇帝》、钢琴奏鸣曲《月光》、小提琴奏鸣曲《春天》等。  貝多芬的创作基于古典主义,又被赋予了人文主义与早期爱国主义情怀,进而开辟了浪漫时期的道路。他的
期刊
我们知道,决定弦乐器演奏艺术中歌唱性的两桩根本事情莫过于连奏与滑音。  它们之间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不如说,这种纽带关系取决于——所谓的“portamento”究竟是何物。据我所知,在过去的五十或六十年里,有许多弦乐演奏家都极不明智地去避开任何种类的滑音(slide),在英国文豪吉尔伯特(W.S. Gilbert)的口中,这类愚蠢决定,保准会被称作 “放错了位置的好品味”吧!  不容置疑,从184
期刊
经过数年大学学习生活的磨砺,我自觉在人文修养和重塑人生理想上已有了不少进步,在音乐演释等方面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尚能以理性之光来驾驭某种乐思。写于考学前、成于大学二年级的长笛曲《Wie Mieng》就是一个例证,它令我从业已浮躁又颇多重的竞争氛围里挣脱出来,激励我去清醒地面对自我和现实,并从中寻出属于自己的演释路径和方法。虽说已有这份自信,但对一个行将毕业的学子来说,面对未来还是多了几许惆怅和茫
期刊
近日,由国家文化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隆重举行。  本届艺术节为进一步体现“好节目集中、好节目惠民”特设“艺术天空”板块。为保障艺术节期间音乐表演的高水平呈现,特邀柏斯音乐集团為合作支持单位,这是继上一届艺术节之后再次携手。作为第一个登上世界赛事舞台的中国钢琴品牌,“长江钢琴”成为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系列演出的官方指定钢琴品牌。“长江钢琴”在中外艺
期刊
2017年,山泽四重奏与“米域”联合办公空间(Mixpace)合作,在其旗下四个各具特色的办公空间里,举办了名为“成人法则”的跨界巡回音乐会。悠扬的弦乐,使原本自由、灵动的空间,更增添了别样的艺术气息……将热播剧搬到现实生活中  这次别出心裁的巡回演出的发起者,是两个90后的年轻人:陈弘达与罗夏秋。他们最初组建山泽四重奏的灵感,来源于2017年一部热播日剧《四重奏》——继《交响情人梦》之后,这部豆
期刊
何为歌剧舞台的“现代美”?在我看来,“现代美”无疑就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经典的歌剧作品,用现代人的表达方式去塑造经典的歌剧作品,用现代的制作手法去展现经典的歌剧作品。现代化的演绎,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观众与作品的距离。  2017年8月23日至29日,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以下简称《特》剧)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从2008年制作第一部歌剧《图兰朵》开始,这是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第五十六部歌剧。
期刊
中国大地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跨越了大约五千五百公里。由于地域和文化的不同,音乐也会存在“一方水土一方情”的风格差异,各地的音乐风格都像各自的方言一样,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情境。  如以长江以南、长江以北这种方式划分,南方、北方的音乐风格各自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可寻,因此我们在欣赏地方性音乐风格的乐曲时,对于是南还是北,稍懂音乐的人就不难从感性认知上有大致的辨别。可是往往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谈到理性把
期刊
清新秀丽的山峦溪流,勇猛无畏的维京海盗,童话与浪漫汇聚于此——坐落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万岛之国”挪威。这里不仅诞生过易卜生、格里格等伟大的近现代艺术家,还诞生了一位被世人公认的竖琴演奏大师:爱伦·塞吉尔斯特德·柏特克(Ellen Sejersted B?dtker)。  竖琴才女柏特克先后就读于挪威国立音乐学院、维也纳音乐学院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丰富的求学经历与独特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她极高的音乐修
期刊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无疑是古典音乐里的一部恢宏巨作。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晚期的一部键盘作品,1741年出版。这部变奏曲是为两层大键琴而作,巴赫在各段变奏里都指定了键盘的种类。变奏曲的形式,是以一个主题,引导出对比命题和对应(反对)命题,然后再探求演释与对比的各种可能性。巴赫的这部作品,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