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理财活色生香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n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物价翻番,但老妈精于计算,一家老小的生活被她打理得有条不紊、有滋有味。这得益于她一套独特而快乐的理财经。
  有取有舍,每月供资保重点老妈曾开玩笑道,现在在都市里生活,除了空气和睡眠免费,早晨一起床就有人开始收钱,像宽带费、话费、有线电视费、水费、物业管理费、小车油钱、维护费等不胜枚举。费用虽千头万绪,但有几样是要确保的。一是要留出充足资金看病,每月固定抽出1000元做医疗专项资金。如果没人生病,那就是“节约”的。虽然医保实现了“全覆盖”,但真正看病时往往入不敷出。家里无论谁不舒服,老妈总是强令其去医院,以免小病拖大病,花钱成为无底洞。二是孙子的教育费用,譬如请家教、上培优班和以后上大学的开支。老妈为此开了两个存折,活期用来支付日常教育费用,定期留作长远。
  前几年,我们凭一时兴趣买了辆小车。油价不断上涨,还有维修费和保险费等,开销不少。去年我和老婆都换了单位,离家更近,地铁也通了。妈建议果断地把这个耗钱的家伙卖了,这样每月可以为家里省一两千元。我有点失落,老妈就劝我:过日子不是给别人看,遇上急事打的一样有面子,更合算。
  有进有出,良性循环促和谐跟老人一起搭伙吃饭,老妈在这方面充分显示出“老财会人”的职业特点,丝毫不留情面,不允许我们三口“啃老”。账算在明处,每月两个大人雷打不动交2000元,儿子酌情交500元,而且还随物价变化有所调整。他们也一样,各拿1000元做公共开支,随退休金上调,按比例增加。老妈的财务彻底公开,全透明。逢月底,每月的开支细项都在她原始账目上,结余或是赤字都看得一清二楚。为确保不拖欠任何账单,每月的理财小结,老妈还对不必要的浪费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否则,下月上交罚款。这样一来,各种公共开支有了分摊,保证了每个人经济上的自由度,没吃大锅饭,有效地抑制了浪费。我家既像一个大单位,而每个人又像一个个小部门。
  如果出现赤字,老妈就鼓励个人创收。提存比例比较合理,像我业余写稿,每月有千把块钱的收入,象征性地交20%;老婆有时帮人代课,大头自留。另外,老妈还把退休金上调的“余钱”、门面收益、存款利息等公之于众,这些对物价上涨、不可预期的开销是有益的补充,促进了家庭财务的和谐循环。
  老妈的理财观是有主有次,讲究月月有盈余,这样生活得更从容,提升每个人的幸福指数。虽然这样理财我们觉得很麻烦,可老妈却乐此不疲。老妈常对我们说,把家管理得顺水顺舟、活色生香,对她这个“老财会”来说是事业的延续,极有成就感和愉悦感。
其他文献
老年丧偶。人们说,幸存者在六个月之内是“危险期”。人们热心地给我介绍对象。鉴于别人速成速散的教训,我立了个原则:主要寻找同病相怜、老年丧偶者,有较多的共同语言。  介绍的对象中,这类不少。有的直截了当地提出很多苛刻的条件,有的则迂回地提出条件,很多都是我难以接受的。  一次,又有人介绍我去见见面。我就随意地去了,穿着背心、短裤衩,戴着一顶草帽,犹如老农去田间劳动。  结果一见面,她对我的印象是“像
母亲总鼓励我穿红戴绿。她曾饶有兴味地指着一件让我看看都觉得很不好意思的衣服鼓动我说:“买下来吧!你穿上准好看!”她的声音那么大,手指坚定不移地指向那件衣服。一时间,我觉得整个商场的人都把惊讶的目光投向我们。我有些气恼地对她说:“我都多大了!那么艳的衣服,我怎么能穿得出去?”可是母亲却不以为然:“今天,就是你从今往后最年轻的一天,你还不赶紧穿点儿漂亮衣裳!”  可不是嘛,每个人都在过着他从今往后最年
期刊
给父母买相机  2011年7月的一天,我们公司的副总因挪用公款被刑拘,而他年迈的父母正躺在医院等着钱做手术。在看望二老回来的路上,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趁着爸妈还健康的时候为他们做点儿什么。  一个星期后,我回了老家呼兰,并给爸妈带回去一部单反相机。我告诉他们,这是单位发给员工父母的福利,并且年终要举办一次“老爸老妈摄影展”,一等奖的奖励是香港澳门七日游。  手拿着笨重的单反相机,爸妈面露
浙医一院城站分院重症监护室里,86岁的孙继英每天都能听到老伴郭昭明念的“处方”情诗。从2013年11月26日孙继英住进重症监护室以来,这些红色的小纸条就没有间断过。郭昭明说:“这不是情诗,是能帮助老伴康复的药物以外的‘处方’。”  处方一:初冬虽到,草树尚绿。阳光高照,盆菊红黄。  孙继英因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到了这个年纪,老两口的身体都算不上很好。郭昭明还比老伴年长一岁。不
骑着沙滩车,见到60度的陡坡丝毫没有迟疑,反而加足马力往上冲;绕行地势起伏不定的山径小路,依然没有减速的动作。  这般骑车的猛劲,很难想象骑乘者是一位66岁的长者。他,是人称“酆哥”的酆裕国,过去是西装笔挺的台湾上市公司“和平信息”老板,现在是天天穿着夹脚拖到处走的退休玩家;过去,他住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旁的豪宅,现在,他住在比大安森林公园不知大几倍的台东都兰山中的28.6平方米铁皮屋内。  “以
老腿给我好看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一直是训练有素的专业运动员的事。可是有一天,听徒弟说,他参加了马拉松赛。他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居然也跑“马拉松”?  看来马拉松和我们并不遥远嘛!或许适当锻炼,我此生也有可能体验一下跑马拉松的感受。  徒弟说:“你去参加‘健身跑’咯,这适合你们年纪大的人。”  我暗下决心:要么不跑,要跑至少来个半程马拉松!  在公园,我沿着一段约两百米的路一路跑去。没跑多久,常
常听老年人说:“我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我说:“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我从81岁开始,作为1岁,从头算起。我92岁时候,一个小朋友送我贺年片,写着“祝贺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  2003年冬天到2004年春天,我重病住院。我的99岁生日是在医院里过的。医院送我一个蛋糕,还有很大一盆花。人们听说这里有一个百岁老人,就到窗子外面来偷偷地看我这个老龄品种,我变成医院里的观赏动物。佛家说
有一位历经战场硝烟的老干部患上晚期胃癌。得知消息后,家人都很忧愁,但他却哈哈一笑:“以前打仗时日子苦,经常没肉吃,没想到现在肚子里自己长‘肉’了,算是补偿吧。”  患病住院期间,这位老干部的病房里经常是欢声笑语,原本医生认为他的生命只剩下几个月,结果他却生活了好几年。
门罗1931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姆镇,20岁嫁为人妇,成为四个女儿的母亲。三十多年时光飞驰而去,她的小乳燕们都长大成人,这时,她也已经五十多岁了。  三十多年,为了生活,为了家,为了孩子,她将青春与精力献给无休无止的操劳与琐碎。而今,她终于可以为自己重活一次了———她那颗潜藏了三十多年,尚未萎蔫的文学之心,雀跃着从她生命深处跳出来。  她说:“永远到底有多远?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想做自己想做的
澳式以房养老  有一年圣诞节,小区邻居们聚会,来了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达斯汀和黛西。闲聊中得知,他俩竟是我们所居房屋的前房主。两年前,他们以72万澳元的价格卖掉此房,然后花30万在房价相对便宜的黄金海岸另购房屋。余下的钱,再加上他们多年积累的养老金,使他们在那块风景优美的异地过着从容、宽裕的晚年。之所以大老远赶回原住地参加派对,是因为想念老邻居:“毕竟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  在澳大利亚,因为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