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比里亚内战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ndu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比里亚,一个知名度极小的西非国家,但却是非洲近代史上少有的保持独立的国家。不幸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这个稳定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国家陷入了持久的内战和动荡不安中。内战不仅造成利比里亚本国生灵涂炭、满目疮痍,还造成周边国家社会秩序混乱,引发其他国家内战。虽然国外对于利比里亚内战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国内学术界对于非洲地区的关注较少,研究利比里亚内战的相关成果也不多。因此,本文主要以利比里亚内战为研究对象,分析内战的爆发的原因及影响,希望深化学术界对于该国家的研究,引起学者对于该问题的持续关注。
  关键词:利比里亚;原因;影响
  一、前言
  利比里亚是西非的一个小国,与塞拉利昂、几内亚、科特迪瓦为邻。虽然它是一个小国,知名度也不高,但它却是非洲大陆建立最早的、且没有受欧洲殖民的独立国家之一。最初,利比里亚是美国殖民协会遣返自由黑人的殖民点,后1847年宣布脱离协会独立,成立利比里亚共和国。自独立后,被遣返的自由黑人以文明人自居,而视土著居民为野蛮人,垄断国家政权长达130多年。1980年4月12日,土著克兰族人塞缪尔·多伊军士长带领十几名士兵攻入了行政官邸,打死了托尔伯特总统,结束了美国黑人移民后裔的统治,而多伊本人也成为了利比里亚第一个土著黑人国家元首。1989年12月24日,流亡海外的前政府官员、美裔黑人查尔斯·泰勒率领一批叛军攻入利比里亚境内,以推翻多伊独裁政府并夺取权力为根本目标,拉开了利比里亚内战的帷幕。这场内战共持续14年之久,战争使得利比里亚国内政局动荡、经济陷入瘫痪、人民背井离乡或逃往邻国沦为难民。
  二、利比里亚内战的爆发
  自1847年利比里亚宣告独立后,由占总人口不到5%的美裔利比里亚人开始了长达130年的独裁统治。在这一段时期,美裔利比里亚人一直带着强烈的优越感,他们视自身为“文明”的,却视土著利比里亚人视为“野蛮”的,一直统治和压迫土著黑人,民族矛盾十分尖銳。1979年,美裔利比里亚黑人威廉·托尔伯特执政时期,爆发了“米骚动”游行抗议事件,虽然暂时平定了政权,但美裔利比里亚人统治政权已明显处于岌岌可危之中。1980年,以多伊为首的军士长发动政变,终结了美裔利比里亚人的统治,但潘多拉的盒子也就此打开。多伊的横行暴政更甚于前任,并没有改变土著利比里亚人的边缘地位,反而引发了一场更加残酷的内战。
  1989年12月末,前政府官员查尔斯·泰勒领导“利比里亚爱国统一战线”打着反多伊的口号从科特迪瓦挺进宁巴州,发动武装叛乱,宁巴州的吉奥族、马诺族也纷纷加入爱国阵线中。1990年初,多伊武装部队同叛军进行了激烈对抗,这场战斗也迅速发展成不同种族团体之间的斗争,特别是克兰族人与当地吉奥族、马诺族之间冲突。克兰族人和叛军都对平民犯下了许多不可饶恕的罪行,大批平民前往邻国几内亚和科特迪瓦避难。到1990年6月,除首都蒙罗维亚外,利比里亚全境都在叛乱部队的控制之下。对蒙罗维亚的战斗后来演变成武装部队、爱国阵线和一个分离出来的反叛派系(利比里亚独立民族爱国阵线)之间的三方战斗。[1]从此,利比里亚开始陷入内战的深渊。
  利比里亚内战持续时间较长,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时期是从1989年多伊政权的被推翻,查尔斯·泰勒发动的反武装斗争为开始,到1997年2月泰勒赢得总统大选成为总统,利比里亚实现了短暂的和平。第二个时期是从1998年开始,由利比里亚武装部队前参谋长朱鲁领导的反政府武装组织“利比里亚人和解与民主联盟”一直与泰勒政府对抗,企图推翻泰勒的独裁统治,至2003年8月,泰勒被迫辞职,离开利比里亚,前往尼日利亚避难。在这前后将近14年时间的内战中,有20多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流离失所,更有数万儿童成为娃娃兵,既毁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又对周边国家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三、利比里亚内战爆发的原因
  非洲地区同世界其他洲相比一直处于动荡不断的状态中,人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而政府又无力改善这一现状,因而造成了非洲一些地区战乱频频。利比里亚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国家。1989年内战开始爆发,直到2003年,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介入下,内战才得以平息。纵观利比里亚历史,这场内战的发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族群矛盾的激化、多伊的独裁统治和贪污腐败以及邻国的干预。
  (一)族群矛盾的逐步激化
  利比里亚的族群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美裔利比里亚人,占利比里亚总人口的4%;一类是土著利比里亚人,占总人口的96%。绝大多数美裔利比里亚人是美国殖民协会或其在各州的分支结构遣返或受到其资助后,集体在利比里亚安家落户。这些美裔利比里亚人居住在较为富裕的沿海地区,信仰基督教,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基本上贯彻的是西方文化;而土著利比里亚人则居住较为贫困的内陆地区,信仰传统宗教或伊斯兰教,仍保持着他们传统的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这自然就导致利比里亚社会长期处于种族隔离的状态。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军事力量、训练有素的行政人员和资金,利比里亚政府无力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公路、铁路、军事和行政据点,也无力向内地酋长支付定期的行政津贴并邀请他们代表内陆“人民”参加利比里亚的立法机关,因此,利比里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未能对内陆地区实行有效控制。[2]
  当欧洲人于1880年前后开始掀起瓜分非洲大陆的狂潮时,英国和法国也在觊觎利比里亚海岸及内陆大部分的领土。为了防止利比里亚其所宣称的内陆地区被侵占,1904年上台执政的巴克莱借鉴了英国殖民政府的统治模式,开始实行对内陆地区详尽的统治计划。在政治上,利比里亚政府向内陆地区派遣了政府官员,但这些官员大多缺乏工作经验,贪腐腐败,对当地的土著居民横征暴敛,激起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使勉强建立起来的一些行政单位形同虚设。[3]并且美裔利比里亚人所持有的优越感,从行政和立法上排斥原住民,不愿给与他们平等的公民权和基本权利,反而视他们为二等民。[4]在经济上,美国为了摆脱英国的橡胶原料垄断,费尔斯通公司选择在利比里亚承包了大片土地进行橡胶种植。为了建造橡胶园,原住民的土地被强行没收,并采取接近奴隶制的方式逼迫土著居民到种植园进行劳动。在此情况下,利比里亚土著居民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   二战结束后,非洲人民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利比里亚土著黑人的艰难处境受到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为了缓和族群矛盾,利比里亚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如:1944年上台执政的威廉·杜伯曼实行了“统一政策”,鼓励土著非洲人主动融入美裔利比里亚人群体中。这一政策的实质并不是改变美裔利比里亚人优越的地位,而是模糊两个族群之间的区别。1971年上台执政的威廉·托尔伯特谴责派系主义和部族主义,强调所有利比里亚人机会平等。但这些措施并没有缓和美裔利比里亚人和原住民之间的族群矛盾,反而因1979年的“米骚动”事件进一步激化了两族群之间的矛盾,使得美裔利比里亚政权处于岌岌可危中。
  终于,在1980年4月12日,以土著克兰族人塞缪尔·多伊军士长为首的士兵发动了军事政变。这场政变结束了美裔利比里亚人的统治,但国家机器却变成了以克兰族人为主的镇压和压迫工具。多伊大量扶持自己所属民族克兰族人的势力,将他们安排到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职位上。同时,多伊为了维持自己的势力,将政敌所属民族吉奥族、马诺族进行了种族清洗。美裔利比里亚人与土著黑人的矛盾、土著黑人各个族群的矛盾交织共存。最终“利比里亚爱国独立阵线”领导人泰勒乘机率领反政府游击队,利用利比里亚族群矛盾夺取政权,内战的帷幕就此拉开。
  (二)多伊政府的独裁统治和贪污腐败
  1980年,多伊的这场军事政变结束了美裔利比里亚人长达133年的统治,但同时也使利比里亚进入了一个更加残暴专政的黑暗时代。由于多伊本人缺乏缺乏专业的政治技能,又是依靠武力夺取的政权,所以上任后依然依靠强权和镇压维持统治。他自封为五星将军并大规模铲除异己和潜在的敌人,在他当政的这10年里,经历大小政变就36次。他宣布成立了救赎委员会并扶植自己本民族成员,该委员会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克兰族人,一个传统上被视为边缘的部落。[5]这些克兰族成员仅占利比里亚总人口的不到5%,经济地位和受教育水平都十分低下。[6]1990年,前利比里亚武装力量总司令托马斯·奎万克帕(亦为吉奥族人)发动了一次未遂政变,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多伊对叛军所属种族进行了清洗,很快就演变成了多伊所属的克兰族人与当地吉奥族、马諾族之间的冲突,大量的当地居民逃亡邻国。所以,多伊的独裁统治反而加深了族群间的纠纷,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裂。
  在位期间的多伊除了专制独裁,他还大量敛财。据估计,执政时期的多伊在海外的私人存款就多达两亿美元,而这些美元对于一个世界上最贫穷、人口仅165万的国家来说,简直不敢想象。如1980年利比里亚的全国GDP才8.55亿美元,1986年GDP为8.41亿美元。从这些具体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多伊是如何地贪婪。在他统治下的利比里亚毫无发展可言,经济一路走低。1981年间至1986年间,利比里亚国民生产总值年均下降3%。[7] 此外, 多伊执政期间的利比里亚债台高柱,多伊政府面临4亿多美元的外债以及5600万美元,对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利比里亚来说,经济生活处于“历史上最危急的时刻”。虽然自1985年以来,利比里亚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紧缩财政的措施,如削减公职人员的工资、裁减员工以及使一些国营公司私有化等等。但是这些措施并未改善人民贫困的生活,经济形式反而日益恶化。总之,多伊的贪污腐败导致的经济恶化、民众不满情绪的增加,也是内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三)邻国的干预
  利比里亚同美国的关系比较特殊。一方面,利比里亚是美国遣送自由黑人的殖民点,另一方面,二者的关系又是一个非洲小国同一个世界强国的关系。在多伊上台执政前,美国控制了利比里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在政治上,利比里亚建国的宪法和政治制度都是以美国为蓝本的,由美国培养的美裔利比里亚人长期把持政权,奉行亲美的政策。在经济上,美国是利比里亚的长期贸易伙伴,金融市场、经济命脉和进出口贸易长期由美国把控。军事上,美国武装和训练利比里亚的边防军和武装部队,并在利比里亚境内修建了蒙罗维亚港口和海军基地。[8] 多伊发动军事上台执政后,利比里亚不仅面临着财政经济困难外,还面临着复杂的利美关系。二战时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在非洲的势力,继续对利比里亚新政权采取了积极支持和大量援助。[9]但是在二战后,利比里亚对于美国的战略性不复存在。美方在国会的施压下,开始逐渐减少对于利比里亚的援助。离开了宗主国美国的援助和干预,多伊自身难以控制国内局势,最终内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利比里亚内战的爆发与邻国关系的恶化也存在一定的关系。一方面,多伊利用武力夺取了政权,并逮捕和处决了一批前政府高级官员,没收他们的财产。这些长期在政治和经济上占优势地位的美裔利比里亚人忧心忡忡,纷纷逃往邻国。外加上多伊本人曾对叛军所属民族进行了种族清洗,导致了大批吉奥族、马诺族的当地居民也逃往邻国几内亚和科特迪瓦避难。难民的大量流动冲击了邻国的国内秩序,引发了邻国对于利比里亚局势的关注及干预。另一方面,多伊执政期间的外交也面临困境,邻国塞拉利昂、几内亚、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这些国家都支持反政府武装推翻多伊政府的统治。由于这些外部势力的介入,使得多伊政府与反政府武装、邻国政府与多伊政府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政治局势也日益复杂。
  四、利比里亚内战的影响
  旷日持久的内战给利比里亚造成惨痛损失,25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活动几乎停顿,基础设施严重瘫痪……这场混战不仅冲击了利比里亚的内部秩序,阻碍了其国家建设,还波及至邻国及整个西非地区,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安全局势。
  (一)国内影响
  利比里亚经过长达14年之久的内战后,国内面临着政治形势动荡、经济发展疲敝、安全环境恶劣、人道主义危机深重等多重发展难题,中央政府职能缺失且国家建设停滞,呈现出客观意义上的国家“失败”之态势。
  像任何一场内战一样,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无辜的百姓。在利比里亚不到300万的人口中,直接死亡人数高达25万人,间接死亡人数更是巨大,有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大量难民的涌现不仅加剧了国内社会动荡而且导致疾病蔓延、饥荒频发、犯罪行为肆虐、民众人人自危。[10]不管是多伊还是泰勒,他们都置民于死亡不顾,甚至在内战中,国家军队、非国家行为者为了扩充兵源,不惜在战斗行动中用儿童作为士兵。由于儿童年幼无知,很容易被改造成盲从的“战斗机器”。利比里亚自1989年以来就一直处于战乱中,“娃娃兵”就在各派武装中占有不少比例。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官员估计,在2003年政府与反政府武装激战时,参战双方至少有50%-60%的士兵不满18岁,许多是十三十四岁的孩子,最小只有九岁。[11]这些娃娃兵基本上未接受过教育,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上战场。为了让这些“娃娃兵”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克服心理恐惧感,武装派别的头目会向他们进行思想灌输,让他们相信自己是百毒不侵、无所不能的,甚至强迫他们吸烟、喝酒、吸毒来壮胆。这些儿童兵中的很多人心理和身体都受到了创伤,难以正常回归社会。   利比里亚的内战也导致了经济的大幅度衰退以及基础设施的严重瘫痪。1989年年底至1996年8月内战期间,利比里亚经济陷入崩溃。1997年利比里亚政府虽然致力于经济,但是经历过多年的战乱,利比里亚的经济状况难以有根本性的改观。造成利比里亚经济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战造成人民流离失所,经济活动被迫中断;二是天然橡胶生产是利比里亚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但国际市场上橡胶价格走低,利比里亚连年内战阻碍了外来投资。内战也致全国80%以上的基础设施被摧毁,很多公共设施遭受严重损害。[12]其中就有许多教育基础设施都被战火毁坏。利比里亚的许多大学遭到了大肆破坏,甚至被军阀用作军事训练基地。交通运输与电信设施、医疗设施也都毁于战火中,战后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
  最后,内战也使得利比里亚陷入无政府状态、国家接近崩溃的边缘,沦落为当前国际体系中经历国家失败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内战期间,利比里亚国家成为个人谋权的工具,国家的各项支出都用于個人享受与私人武装。无论是多伊还是泰勒执政,都没有尽到对人民负责的基本职责,维持社会基础设施的大部分支出还是依靠外来援助或由国际非政府承担。
  (二)国外影响
  利比里亚内战不仅给本国和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很大的威胁,还会波及到邻国塞拉利昂和几内亚,造成其他国家的紧张局势。首先,利比里亚内战迫使大量难民逃往邻国避难,1997年利比里亚逃至境外的难民人数多达100万人,截止到2002年仍有21万难民无家可归,滞留在周边国家。[13]由于非洲人的种族观念和家族观念很重,按照非洲传统的家族观念,这些邻国有义务和责任接纳他们的难民兄弟。所以当利比里亚大批难民逃到邻国,都把接待这些难民看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与利比里亚毗邻的塞拉利昂和几内亚承担了巨大压力,既要维持本地居民的生活,又要解决由难民涌入引发食品供应、防疫防灾、盗窃抢劫行为等问题。[13]同时对于这些难民本身来说,他们的处境也十分艰难,不仅要在当地努力谋生自立,还要忍受当地路匪的敲诈勒索和当地歧视。
  利比里亚内战也扩散到邻国,引发了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的内战。塞拉利昂盛产钻石,因为钻石背后的暴利,所以泰勒亲手扶植了一支名为“革命联合阵线”的塞拉利昂反政府武装,并向该组织提供军火以换取钻石。利比里亚难民的涌入以及查尔斯·泰勒对塞拉利昂叛军的支持,塞拉利昂于1991年也陷入了长达11年的内战。这场内战也使得塞拉利昂全国约1/4人口沦为难民,近30万人死亡。与此同时,由于几内亚总统兰萨纳·孔戴支持过“尤利姆”(由多伊的前支持者组成,反对泰勒的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的反泰勒政权活动,所以泰勒也曾向几内亚反政府武装提供物资和训练基地,支持反政府组织推翻几内亚总统,这也使得几内亚内战最终成为可能。[14]这几场内战,可以说泰勒都是罪魁祸首,最终在2006年他被国际刑警逮捕,判处有期徒刑50年。
  五、结语
  经过十几年的内战,利比里亚国内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泰勒的下台无疑会使利比里亚局势好转。虽然利比里亚战后的国家重建工作还任重而道远,但有一点能够肯定的是:如果想要让内战永远成为历史、不再重演,维持国家的和平与稳定,那正确处理利比里亚的族群矛盾,真正达成族群和解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参考文献
  [1]Gerard Kreijen.State Failure, Sovereignty and Effectiveness:Legal Lessons from the Decolonization of Sub-Saharan Africa.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2004,p.78-79.
  [2][4](加纳)A.阿杜·博亨主编《非洲通史(第七卷):非洲殖民统治下的非洲:1880-1935》,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p.203-204,254.
  [3]李文刚.利比里亚[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第57-58页.
  [5]Charles River Editors.The Liberian Civil Wars: The History and Legacy of the Deadly Conflicts and Liberia’s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in the 21st Century,p.12.
  [6]于红. 利比里亚的族际关系与内战[A].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中国世界民族学会,2010:8.
  [7]南茜,伟雄.多伊政权岌岌可危[J].世界知识,1990(14):4-5.
  [8]李起陵.利比里亚和美国关系的历史演变[J].西亚非洲,1982(06):36-41.
  [9]Augustine Konneh,”Understanding the Liberian Civil War”,in George Kieh,Jr. And Ida Rousseau Mukenge eds,Zones of Conflict in Africa:Theory and Cases,London:Praeger Publishers,2002,p.74.
  [10][13]王涛,姚琪. 论利比里亚内战的进程及影响[A].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3)[C].: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2014:25.
  [11]新华网洛美2003年8月23日电
  [12]Sunday E. Edeko, "The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Civil Wars in Africa: The Liberian and the Darfur Civil Wars in Perspectives". Sacha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Vol.1, No.1, 2011, p. 59.
  [14]〔英〕马丁·梅雷迪思著,亚明译:《非洲国:五十年独立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第517页.
  作者简介:吕双双,女,安徽省宿州市人,汉族,1996年1月出生,天津师范大学中外政治制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
其他文献
摘要:国有企业基层支部是企业党建工作的基础,抓好相应的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  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和成长和企业的进步一样,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上级的要求在不断有所变革。随着当前党中央对国企党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要求,强化党建工作基础,提升党建工作效果,转化党建工作成果,这是当前工作的一个方向和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期刊
摘要:在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党建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是决定党建工作开展成效的关键因素,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成为当下国企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首先概述了新时期党建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共性问题,随后分析了组织行为学理论对这一工作开展产生的积极意义,最后基于工作实践,分别从科学设定组织目标、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以及建设“职业化”党建队伍等方面,
期刊
摘要:我国的媒体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迅速,广播电视台的发展也迎来了发展热潮,但是机房设备的维护管理水平难以跟上脚步。本文主要从广播电视台机房设备在管理维护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方法策略这两方面来研究如何加强广播电视台机房设备维护管理。本文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或实验报告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机房设备维护管理;策略探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互联网
期刊
【摘要】目的:对小型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项目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站2018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收集的20464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所有标本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后均呈现为非反应性,分241批次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测定。将HBV DNA阳性质控品、试剂盒阳性对照为反应性,将试剂盒阴性对照为阴性,且内标阳性为实验在控。
期刊
摘要:帆船帆板运动已列为高危户外运动项目,运动员在户外训练比赛时既要与对手对抗,又要和风浪斗争,帆板训练受天气变化的影响,经常遇到大风浪的场地或天气突变的等特殊情况。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帆板队训练伤亡事故基本情况,根据原因提出正确的预防措施,加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安全意识,减少训练中造成的伤亡事故。  关键词:户外训练;专项训练;安全措施  Abstract: Sailing has bee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纺织品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虽然满足了人们对纺织产品的需求,但是纺织品的质量安全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强纺织品的检验检测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就纺织品检验检测展开讨论,阐释了纺织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等内容,希望给我国的相关单位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纺织品检测检验;发展趋势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党校外部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能够深刻把握和理解党校干部培训的市场化发展规律,牢牢把握市场化发展方向,通过创新和改革,促进党员干部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迎接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党校外部培训存在的问题、党校外部培训的相关要求和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提升党校外部培训的效果,促进党校外部培训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党校;外部培训;思路  1当前党校外部
期刊
一、引言  如今,随着三维技术的不断提高与进步,三维动画已经在慢慢占据动画市场,当然三维动画制作是一件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的工作,与传统的动画制作相比还是具有很多优点,三维动画可以更好地将场景更加真实的展示给观众,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三维动画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三维科普动画也发展起来,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也引起人们对科普动画的兴趣。  二
期刊
摘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下水资源尤为关键。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地下水环境也逐渐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对此,我们应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及时发现污染问题,有效应对,保护生态环境。本研究重点论述了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监测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地下水环境被污染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样的地下水资源无法被使用[1]。导致地下水环境污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内部审计作为不断规范医院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方式方法,对医院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进入新时期,在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要将内部审计工作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推进伟大事业的大局中思考,不断推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监督责任的落实。  关键词:内部审计;医院;财务工作  引言  内部审计是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理性客观的咨询和确认活动,通过合法合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