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造孩子,从转变家长自己开始
每个“窝里横”孩子的背后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家长的管教态度和方法是孩子性格行为的最大指向标,所以想要对孩子进行改造,首先得从家长的自省和反思开始。
确立恰当的行为规范
家里家外“两面派”的孩子,常常知道在家里自己可以拥有特权,家长会对他顺从或无原则性地宽容,而到了家外就得遵守规矩了。因此家长在家里也要确立恰当的行为规范,最好与幼儿园——孩子最主要的外环境保持相对一致,赏罚分明,不能纵容。而且要全家人共同遵守,孩子也平等地作为家庭的一员接受约束,这样孩子就能从大人的言行举止中耳濡目染,获得教益。
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
通常有“窝里横”现象的孩子,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差,这往往是由于家长代劳的情况比较多,孩子锻炼的机会自然就少了。这样的孩子掌握技能和知识的速度也比较慢,反而会影响学习和未来发展。家长要改变过度溺爱和保护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放手让他自己尝试着做。每当孩子有一点儿努力,取得一点儿成功,都要及时给予肯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尊重及了解孩子的心理
家长要让孩子的各种情绪和需求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鼓励他诉说自己的需求和情绪。首先,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尊重,静下心来倾听他的想法和意见,耐心地听孩子倾诉他内心的焦虑和烦恼,了解孩子伤心、失落、自卑、怯懦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再对症下药,给予孩子适当的点拨,启发孩子在自己身上寻找改变的方法和力量。
2岁半的扬扬每天忙来忙去的,什么时候也闲不下来,似乎比大人还忙呢!这不,他看到妈妈进厨房了,马上扔下手中的玩具屁颠屁颠地跟了进去。妈妈正从米袋里往盆子里舀米呢,他也一手拿小碗,一手拿杯子地学着妈妈舀米,结果米粒哗啦啦地全洒在了地上!
爷爷进来了,立即训斥说:“你看你,又在捣乱了!”说着要把扬扬拉开。扬扬死活不肯离开,嘴里喊着:“我不,我不!”妈妈示意爷爷不要管。爷爷无奈地丢下一句“看你把儿子惯的”,就出去了。
在爷爷的传统观念里,这个孙子很顽皮、很好动,又总爱惹麻烦、瞎捣乱。老人喜欢安静、求稳,从安全角度考虑,阻止孩子的行为成为必然。但是,这样的阻止却抑制了孩子成长的天性。两三岁的孩子能跑会跳后,活动范围扩大了,世界在他的眼里变得如此新鲜、有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去发现、去操作、去体验。在孩子的心里没有“捣乱”一词,只有需要——我也要像大人一样会做饭;我想尝试——因为我从来没体验过;我想玩——这么好玩的事,大人为什么不让我玩呢?
这时,妈妈蹲了下来,示范给扬扬看:“来,看妈妈怎么舀米的……”这次,有妈妈手把手教,扬扬没有再把米洒在地上了。接着妈妈卷起扬扬的袖子,让他和自己一起洗米、倒在电饭锅里,再盖上盖子……
扬扬高兴地给自己鼓掌:“妈妈,我也会做饭啦!”
“是啊,今天宝贝会做饭了,做出的米饭一定香喷喷的呢!很能干呢!”妈妈表扬了他。
扬扬满足地跑到客厅玩去了。后来,扬扬进进出出的,他想知道米饭好了没有。“妈妈、妈妈,米宝宝是不是出汗了?”说着要去揭盖,妈妈一听,“扑哧”一笑。扬扬看到锅里在冒水蒸气,大概以为米太热了吧!为了满足扬扬的好奇心,妈妈揭开锅盖给扬扬看。“哇,妈妈,米宝宝长大了呀!”扬扬惊奇地说。
妈妈笑着说:“是啊,米宝宝在锅里长大了,扬扬也要长大,对不对?”扬扬使劲点点头。
那天吃饭的时候,扬扬竟然破天荒地吃了两碗!
爷爷把孩子的探索当成了“捣乱”,而妈妈则当成了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这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而为之。妈妈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需要,这才使孩子有更强烈的愿望——想知道米从生到熟的过程,虽然妈妈没有给他讲解加热原理,但也不必着急讲解。保留孩子丰富的想象,不是更让人觉得可爱吗?只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孩子今后还会去思考,去寻求答案。
对于哪些是孩子能玩的,哪些不能玩的,大人不要分得太清楚,那是成人的思维,在孩子的眼里,这些都是好玩的“玩具”,有趣的“游戏”。孩子有玩的需要,在玩中探索、学习,在玩中体验、思考,智力和能力就是在不断尝试和操作中提升的。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只要没有危险,我们都应该像这位妈妈一样,鼓励孩子玩,陪孩子玩。
每个“窝里横”孩子的背后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家长的管教态度和方法是孩子性格行为的最大指向标,所以想要对孩子进行改造,首先得从家长的自省和反思开始。
确立恰当的行为规范
家里家外“两面派”的孩子,常常知道在家里自己可以拥有特权,家长会对他顺从或无原则性地宽容,而到了家外就得遵守规矩了。因此家长在家里也要确立恰当的行为规范,最好与幼儿园——孩子最主要的外环境保持相对一致,赏罚分明,不能纵容。而且要全家人共同遵守,孩子也平等地作为家庭的一员接受约束,这样孩子就能从大人的言行举止中耳濡目染,获得教益。
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
通常有“窝里横”现象的孩子,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差,这往往是由于家长代劳的情况比较多,孩子锻炼的机会自然就少了。这样的孩子掌握技能和知识的速度也比较慢,反而会影响学习和未来发展。家长要改变过度溺爱和保护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放手让他自己尝试着做。每当孩子有一点儿努力,取得一点儿成功,都要及时给予肯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尊重及了解孩子的心理
家长要让孩子的各种情绪和需求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鼓励他诉说自己的需求和情绪。首先,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尊重,静下心来倾听他的想法和意见,耐心地听孩子倾诉他内心的焦虑和烦恼,了解孩子伤心、失落、自卑、怯懦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再对症下药,给予孩子适当的点拨,启发孩子在自己身上寻找改变的方法和力量。
2岁半的扬扬每天忙来忙去的,什么时候也闲不下来,似乎比大人还忙呢!这不,他看到妈妈进厨房了,马上扔下手中的玩具屁颠屁颠地跟了进去。妈妈正从米袋里往盆子里舀米呢,他也一手拿小碗,一手拿杯子地学着妈妈舀米,结果米粒哗啦啦地全洒在了地上!
爷爷进来了,立即训斥说:“你看你,又在捣乱了!”说着要把扬扬拉开。扬扬死活不肯离开,嘴里喊着:“我不,我不!”妈妈示意爷爷不要管。爷爷无奈地丢下一句“看你把儿子惯的”,就出去了。
在爷爷的传统观念里,这个孙子很顽皮、很好动,又总爱惹麻烦、瞎捣乱。老人喜欢安静、求稳,从安全角度考虑,阻止孩子的行为成为必然。但是,这样的阻止却抑制了孩子成长的天性。两三岁的孩子能跑会跳后,活动范围扩大了,世界在他的眼里变得如此新鲜、有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去发现、去操作、去体验。在孩子的心里没有“捣乱”一词,只有需要——我也要像大人一样会做饭;我想尝试——因为我从来没体验过;我想玩——这么好玩的事,大人为什么不让我玩呢?
这时,妈妈蹲了下来,示范给扬扬看:“来,看妈妈怎么舀米的……”这次,有妈妈手把手教,扬扬没有再把米洒在地上了。接着妈妈卷起扬扬的袖子,让他和自己一起洗米、倒在电饭锅里,再盖上盖子……
扬扬高兴地给自己鼓掌:“妈妈,我也会做饭啦!”
“是啊,今天宝贝会做饭了,做出的米饭一定香喷喷的呢!很能干呢!”妈妈表扬了他。
扬扬满足地跑到客厅玩去了。后来,扬扬进进出出的,他想知道米饭好了没有。“妈妈、妈妈,米宝宝是不是出汗了?”说着要去揭盖,妈妈一听,“扑哧”一笑。扬扬看到锅里在冒水蒸气,大概以为米太热了吧!为了满足扬扬的好奇心,妈妈揭开锅盖给扬扬看。“哇,妈妈,米宝宝长大了呀!”扬扬惊奇地说。
妈妈笑着说:“是啊,米宝宝在锅里长大了,扬扬也要长大,对不对?”扬扬使劲点点头。
那天吃饭的时候,扬扬竟然破天荒地吃了两碗!
爷爷把孩子的探索当成了“捣乱”,而妈妈则当成了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这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而为之。妈妈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需要,这才使孩子有更强烈的愿望——想知道米从生到熟的过程,虽然妈妈没有给他讲解加热原理,但也不必着急讲解。保留孩子丰富的想象,不是更让人觉得可爱吗?只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孩子今后还会去思考,去寻求答案。
对于哪些是孩子能玩的,哪些不能玩的,大人不要分得太清楚,那是成人的思维,在孩子的眼里,这些都是好玩的“玩具”,有趣的“游戏”。孩子有玩的需要,在玩中探索、学习,在玩中体验、思考,智力和能力就是在不断尝试和操作中提升的。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只要没有危险,我们都应该像这位妈妈一样,鼓励孩子玩,陪孩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