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刑事诉讼中重复追诉问题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tyyu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别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中国法以客观事实、有错必纠为理论基础,允许检察机关和法院对同一被告人采取多次重复的追诉和审判,从而使被告人因同一行为而面临多次危险。笔者认为对中国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予以法律控制,调整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利益格局。
  关键词:重复追诉;重复追诉的利弊;法律控制
  关于重复追诉问题,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7款规定:“任何人依一国法律及刑事程序经终局判决判定有罪或无罪开释者,不得就同一罪名再予审判或科刑。”,而我国的立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只是在个别条文上对相关内容有所体现,比如规定了两审终审制、承认判决的效力和终局性以及法院对缺乏罪证而又提不出补充证据的自诉案件的处理要求等。这些简单的法条无疑是难以起到禁止重复追诉的作用的。同时,由于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存在的漏洞,使得司法实践中出现许多重复追诉现象。这种现象与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有错必纠”指导原则有密切关系。本文从尽可能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角度着重讨论如何更好地控制重复追诉的问题,而本文所说的重复追诉是指国家对同一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同一行为反复追诉。
  一、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
  “有错必纠”这一指导思想所带来的不仅是“审判监督程序”,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合法”的重复追诉。下文将就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现象进行分类解析。
  (一)侦查阶段的重复追诉
   在侦查阶段,一方面,侦查机关若以证据不足、事实不清为由撤销案件,而后却又以有新的证据为由再次立案,事实上造成了对犯罪嫌疑人的重复追诉。另一方面,检察机关承担着审查侦查终结的案件是否具备起诉条件的重任。检察机关在发现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时,可以将案件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这种补充侦查共可以实施两次,总计不得超过两个月。如犯罪嫌疑人处于被羁押的状态,其羁押期限其实是随之而相应延长的,故而,这种反反复复的退回补充侦查行为理应受到限制。
  (二)审查起诉阶段的重复追诉
   审查起诉阶段典型的重复追诉情形是,检察机关对侦查终结的案件做出了不起诉决定后,又发现该不起诉决定“确有错误”,案件事实上是“符合起诉条件的”,因而撤销原来的不起诉决定,而重新提起公诉。站在检察机关的角度上来看,检察机关做出不起诉决定后,因发现原决定存在错误,而对同一案件又做出提起公诉的决定,似理所当然。但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来看,对于同一个人的同一行为,检控机关在做出了不起诉决定之后,犯罪嫌疑人因为这一生效的决定已经回归了正常生活,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却又被提起了公诉,而且这种重新提起公诉的行为在次数上是毫无限制的,其正当性何在?
  (三)一审程序中的重复追诉
  “疑罪从无”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得到确认。但是,如若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判决无罪以后,侦查机关又搜集到新的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检察机关事实上可以另行起诉。一审程序中的两种典型的重复追诉类型是:
  1.检察机关撤诉后的重新起诉
  在法院判决宣告前,检察机关要求撤回起诉的,法院应当审查其撤回起诉的理由,并做出是否准许的裁定。另一方面,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的,合议庭应当同意,并给与两次申请延期审理的机会。如果检察机关即使补充侦查,也无法向人民法院提供确实、充分的证据,那么检察机关可以撤回起诉。当然,撤回起诉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不能就同一被告人的同一行为重新提起公诉,而仅仅意味着原来的指控罪名无法取得法庭的认可。最高人民法院以较为正式的“裁定”的形式确认了撤回起诉的合法性。但是,准许检察机关撤回起诉的立法规定何在?
  2.法院对起诉罪名的变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法院对于“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按照自己认定的罪名,做出有罪判决。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法院在开庭审理之后,认定检察机关指控的罪名不成立,而直接以其他罪名做出有罪判决,这实际上是法院代替检察机关对同一被告人的同一行为实施重复追诉。
  (四)二审程序中的重复追诉
  二审程序在我国具有明显的事实复审的特点。我国的第二审程序涉及重复追诉问题的环节主要有四:
  1.检察机关对无罪判决的抗诉
  检察机关有权对未生效的一审判决提出重新审判的要求,其中也包括对一审法院所作的无罪判决提出复审的要求。其背后的指导思想依然是诸如实事求是、实体真实、有错必纠之类的正当化理由,但其结果却是直接导致被告人因同一行为而受到多次重复追诉,从而身处一种不确定的危机之中。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的抗诉并没有施加理由上的限制,而只是笼统地有诸如“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等说法。这也使得检察机关提起抗诉的理由十分宽泛。
  2.“全面审查”背后的重复追诉问题
  二审法院的全面审查原则不仅违背了不告不理的诉讼法理,而且全面审查意味着第二审法院不对上诉、抗诉的理由做出任何明确的限制,可以对一审法院已经查明、控辩双方不持异议的判决部分重新发起审判。這无疑会使被告人遭受重复追诉的危险。
  3.新罪名的继续创制
  第二审法院经过重新审判,对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只是认定的罪名不当的,在不加重原判刑罚的情况下,可以改变罪名。这种行为既违背了“不告不理”原则,也导致被告人因同一行为受到二审法院的主动审查,也就是一种双重的法律追诉,被告人也将因此而不得不处于持续的危机之中。
  4.以事实不清为根据的发回重审
  二审法院只要发现原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便可反复多次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进行审判,而这种发回重审在法律上又是缺少次数上的限制的。同样,原一审法院经过重新审判后,还可以根据同样的证据和事实,反复多次对被告人做出有罪判决;原提起公诉的检察机关可依据大体相同的证据和事实,对被告人反复地重新提起公诉。
  (五)隐藏于“审判监督程序”中的重复追诉
  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看,无论是法院自行提起的再审,抑或是检察机关以抗诉的形式引发的再审,法律上都没有明确的理由限制,而只有粗略的规定:“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这就为再审的启动带来了极大的任意性与随机性。另外,再审程序的启动并没有区分为对被告人有益还是无益。法院和(或)检察机关以“审判监督程序”发动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客观上使得被告人受到了刑事重复追诉,何况这种追诉已不是双重的,而是来自法院和检察机关的多重危险。
  二、重复追诉程序的利弊分析
  1.重复追诉程序设置的益处
  重复追诉的优点无疑是明显的:保障国家刑罚权(追诉权)的行使,以探求“客观事实”,真正实现“实事求是,有错必纠”。首先,重复追诉有利于追求客观真实。其次,有利于实现上级司法机关对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以提高审判质量。最后,重新追诉有利于保障被害人(自诉人)的利益。
  2.重复追诉程序的弊端
  (1)重复追诉背离了无罪推定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是贯穿整个现代刑事诉讼程序的基石性原则。按照“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控诉机关必须在庭审中将被告人“有罪”证明到法定的标准程度,才能推翻无罪的推定,从而将被告人从法律上无罪的状态变为有罪。当控诉机关所提供的“有罪”事实和证据没有达到法定证明标准时,裁判者应做出对被告有利的无罪判决,此即为“疑罪从无”。
  (2)重复追诉导致审判机关诉讼职能的混淆
  诉讼职能区分是现代刑事审判程序和审判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原理。根据诉讼职能区分的要求,参与审判活动的诉讼主体为了实现自己一方的诉讼目的,将在整个刑事审判过程中固定地承担着不同的诉讼角色,并以此角色为界限实施功能与作用各不相同的具体诉讼行为。整个刑事审判活动就是在控诉、裁判和辩护这三项诉讼职能的区分及相互制衡中进行的。我国二审法院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的行为实际上是启动了新一轮的追诉,从而部分地夺取了检察机关的检控职能,这违背了“控审分离”、“法官中立”的要求。
  (3)重复追诉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恣意行使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重复追诉的现象,当案件进入刑事二审后,二审法院却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从而使得检察机关与一审法院逃避了相应的责任,并且检察机关借此获得了重新补充证据提起公诉的机会,一审法院借此也有了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的机会。被告却因为同一行为而受到了重复追诉。二审法院发回重审的机会和次数越多,国家公共权力滥用的机会也越多,被告人遭受国家权力恣意追诉侵犯的危险也越大。
  (4)重复追诉导致“超期”羁押
  重复追诉无疑是导致超期羁押的重要因素,比如,任何一次不当的发回重审都会导致被告人羁押期限的不当延长,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发回重审的次数并没有做出明确的限制,这种发回重审事实上可以反复进行,其后果便是被告人被超期羁押。
  三、重复追诉的法律控制
  对于中国刑事诉讼中重复追诉问题的解决而言,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试作探讨。
  1.终审判决前重复追诉的控制
  刑事诉讼实际上是国家与被告人个人展开的理性对抗,属于强者与弱者之间的一种诉争,因此,代表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检察机关在行使刑事追诉权方面必须受到适度的限制,而决不能像民事诉讼那样,可以与被告方“完全平等”地就一审裁判发动复审程序。刑事诉讼中的上诉审应当逐渐从目前的“事实复审”走向“权利救济”,检察机关的上诉权也应逐步受到较大的限制与削弱。
  对侦查阶段及审查起诉阶段的重复追诉现象而言,不宜一味地以“禁绝”的方法处理,否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破案率将大大降低、社会治安可能恶化等。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完善未决羁押制度加以规制。
  案件进入一审程序后,检察机关应无权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但可以在法庭休庭或延期审理期间,尽快补充收集起诉证据。另一方面,在庭审过程中,法庭也不应允许检察机关将案件撤回起诉后就同一事实再次起诉。
  对于“上诉”,我认为应做出如下重构:对于第一审法院就检察机关起诉指控的事实问题,应只允许被告人提起上诉,检察机关不得以提出上诉或者“抗诉”的方式发动重审;对于第一审法院在审判过程和审判结果上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检察机关有权提出上诉;建立在“有错必纠”基础上的“全面审查”原则应当被彻底废止,法院都只能基于控辩双方提出的有异议的内容进行重新审判;基于无罪推定和一事不再理原则,上诉审法院遇有据以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的情况的,经过庭审应直接确认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并判决被告人无罪,这也是解决中国目前几乎达到普遍化的上诉审法院无限制的发回重新审判问题的必由之路。
  2.判决生效后重复追诉的控制
  刑事再审应当成为使被告人权利得到特别的司法救济的活动,而摈弃其任何形式的重复追诉的目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彻底解决判决生效后的重复追诉问题。
  首先,应当限定再审程序的申请主体范围,明确规定只有原审被告人才有权为自己的权利而提出再审申请。任何一级法院都不得就任何生效案件主动发动刑事再审程序。可以考虑构建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以专门接受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并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做出再审的决定。同时,任何一级检察机关都不得以生效裁判“确有错误”为由,向法院提起“抗诉”。检察机关要引发刑事再审程序,就必须基于案件存在重大的法律适用错误,以纠正这种法律适用错误为目的而进行。同时,为保证“质量”,提出再审申请的检察机关只能是省级检察机关或最高检察机关。其次,应当彻底废止以使无罪被告人受到有罪裁判、使有罪被告人受到更加严厉惩罚的再审。原审被告人有权为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提出再审申请,这种申请应没有时间的限制,既可以基于事實认定的错误又可以基于法律适用的错误来提出。同时,为防止被告人滥用这一权利,基于事实认定而提出的再审申请应限定为以下理由:一是原来负责审判本案的法官、陪审员在审判过程中存在职务上的犯罪;二是原来被用以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据的可靠性存在重大疑问;三是由新证据或事实表明原来有罪判决不能成立的;四是原来用以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后来被发现存在重大的矛盾和明显的疑问的。最后,负责受理再审申请的法院只能是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原因在于:为表示启动再审程序的慎重并切实保证原审被告人获得高效且有质量的司法救济,负责再审的法院必须是具有较高等级的法院。具体的安排应是:生效裁判如果是由基层法院做出的,负责再审的法院应当为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判如果是由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的,负责再审的法院则应当为最高人民法院。当然,这样的设计也应辅之以我国刑事审判审级制度的改革。
  综上,重构刑事诉讼的指导思想,实现由“有错必纠”向“对国家刑事追诉权的适度限制”的转变是我们必须的选择,也是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结合的必然要求,这也有助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与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衔接,以更好的实现“条约必须信守”的古老国际法准则。
  参考文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4]汪建成.刑事诉讼法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陈光中,陈学权.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基本思路[J].人民检察,2005
  [7]陈瑞华.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问题[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有一定的普遍性。客观地讲,刑讯逼供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获得真实的口供提高破案率;另一方面,它又严重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是冤假错案发生的原因之一。权衡利弊,检察机关自当坚决反对刑讯逼供。因此从对刑讯逼供的成因分析入手,研究其综合治理的对策,对遏制刑讯逼供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刑讯逼供;成因;对策;检察监督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
期刊
摘 要:以生产测井解释实例对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重点叙述了主要在在笼统注水、油套分注井、配注井中的注入剖面的应用情况,以及检漏、验串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氧活化;聚合物;水流;流量;注入剖面   1、引言: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可测量笼统注入井(正注井、反注井)的不同管柱的井内,既可测量油、套管内的上下水流,油套环空上水流,以及套管外水流。可准确给出各层的吸入情况,
期刊
司法救济是对公民权益的一种有效保障,行政救济是一种重要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途径。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信访条例》等一系列关于行政救济的法律、法规,显示我国行政救济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改革发展的深入,我们已有法律领域出现了明显滞后于社会生活需要的状况。 
期刊
案情简介:  李某、张某、吴某在一次抢劫过程中,同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首先对李某进行讯问,李某不仅如实交待此次所犯罪行,还供出几个月前伙同吴某实施的三次抢劫行为。公安机关随即又对张某进行讯问。张某也不仅坦白了此次罪行,而且在不知李某已经向公安机关供述的情况下,向公安机关详细的揭发李某刚供述完的三次抢劫事实。公安机关最后向吴某讯问,吴某对该三次抢劫的事实亦供认不讳。  经查,李某伙同他人在前几
期刊
近年来,江西省宁都县检察院从教育、预防、监督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检察工作的时代特色,大力弘扬清廉从检的优良作风,注重发挥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显著提高了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全院形成了“以廉洁为荣,以贪贿为耻”的廉政文化良好氛围,使廉政工作渗透到执法活动的每个细节,让廉政意识深入到每名干警的心中,为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多次被评为县廉政工作先进单位,2008
期刊
权力来自人民,当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在肩负国家公共管理职责的人员中,有少数人忘记了法律和纪律的存在,具有收受贿赂的行为存在。现在这些行贿受贿有新动向,具体如下:  一、个别人员在思想意识上,完全没有羞耻感。无论是行贿人,还是受贿人,沆瀣一气,眼中只有利益没有党纪国法。其实行贿受贿行为不仅直接的侵害了国家的各种法律制度,而且在如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谐社会正在建立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查找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容易发生违法违纪的环节,充分分析产生违法违纪的原因和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监督措施:一是全面开展执法执纪教育活动,筑牢防范违法违纪思想基础;二是强化纪检监察部门对案件的跟踪监督;三是锤炼一支素质过硬的纪检监察队伍,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内部监督机制。  关键词: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违法违纪环节;监督机制  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过程的监督是对检察机关及其检
期刊
摘 要:由于受人员素质、管理权限、案多人少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部分检察机关在案件管理中心(特别是基层院的案件管理中心)这一机构设置上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并不具有独立的资格,管理人员也往往是身兼多职,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以致监督流于形式,并未达到以管理保证、提高案件质量的案管工作的预期效果。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在检察业务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案件管理;必要性;完善  近年来,为
期刊
为了掌握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最近,河南省方城县检察院组织有关人员,就该院近3年来办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  一、 基本情况  2007年、2008年、2009年,该院分别起诉处理少年犯24人、26 人、30人,3年共计起诉少年犯80人。按犯罪性质划分,其中,故意殺人9 人、故意伤害5人,抢劫39 人,强奸11人
期刊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竞争、活跃市场、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2008年四季度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非公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检察机关理应及时转变观念,树立服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并重的司法观念。为此,我院从党组成员到各部门负责人近期走进辖区50余家民营、外资企业,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收集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