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教学难点
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鸡和兔)谁能用数学的语言说说鸡和兔的特点?如果把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会产生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那就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新知准备:
2. (1)刘老师家也养了一些鸡和兔:鸡4只,兔3只,你能帮我算算它们一共有多少条腿吗?(20)
(2)我家的鸡和兔都很调皮。兔想学鸡走路,怎么办呢?现在都可以看成什么动物了。(鸡)一共有多少条腿?腿数和原来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鸡也想学兔走路,怎么办呢?现在都可以看成是什么动物了。(兔)一共有多少条腿?腿数和原来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唤起学生猜测、验证的经验,熟悉鸡兔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列表法(出示例题1)
(1)你从题中读懂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猜测,尝试解决问题
(3)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并介绍自己猜测、调整的过程。教师适时追问,为什么要从“鸡兔有几只”猜起?如果验证的时候脚的数量偏多怎么办?偏少呢?
思考3:这样无序,随意猜测每种情况都考虑到了吗?怎样写看起来更清晰些?
(4)列表解决
师引出列表法:列表法是我们数学当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序的思考,从而更好的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请大家用列表法试一试,写在练习单上。找出正确答案后养成检验的好习惯。一共列举了9次。大家猜测时总是围绕(8只)来猜的。
到底哪一种猜测才对呢?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共有26条腿)
学生验证后得出结论。鸡有3只,兔有5只。我们把这种方法就叫列表法。
(5)产生问题
用列表法可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如果是80只鸡兔,要列举多少次呢?800只呢?你還想用列表法吗?你觉得列表法怎么样?(太麻烦了)列表法在数字大的时候太麻烦了,那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此类问题?引出假设法。
假设法
(1)根据表格发现变化规律(横着观察每一行,竖着观察每一列)
生1:鸡的数量每增加1只,兔的数量就减少1只,脚的数量就减少2只。
生2:鸡的数量每减少1只,兔的数量就增加1只,脚的数量就增加2只。
(2)根据规律,进行调整
思考4:怎么调整,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1:可以先假设8只全是鸡,再进行调整。师:怎么调整的,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3)学生边说老师就边用算式把说的过程写下来。并再请一名同学说说假设法的解题思路,或者说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活动一: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假设全是兔,该怎么做?
先在小组内互相说思路,再独立写算式,最后全班汇报交流说说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并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充分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引导学生尽力猜测、列表、假设的过程。在对话交流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发现调整变化的规律,为后续的假设法做好铺垫。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4)梳理反思假设法的思路
假设——计算——调整——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解题过程,梳理提升用假设法解题的步骤,有利于学生掌握方法,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出示古代的那道鸡兔同笼问题。其实鸡兔同笼问题早在1500年前的古代就出现了。你们能挑战一下这道题吗?学生单独解答。
(四)拓展延伸
变式练习,内化方法。
1.出示“做一做”那两题。
2.找出这两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的联系。抽象出鸡兔同笼模型。
3.选一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出示做一做第一题和第二题。(提示:这个问题看似不是“鸡兔同笼”,请大家阅读题目,对比鸡兔同笼,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你会发现 它和“鸡兔同笼”其实是一类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解决这些相关的问题,进一步明确“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而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五)总结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鸡兔同笼”问题并不一定是“鸡”和“兔”的问题,它和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类似,我们都可以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2.我们学会了用列表法、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其实鸡兔同笼问题还有很多解法。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鸡兔无处不在。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教学难点
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鸡和兔)谁能用数学的语言说说鸡和兔的特点?如果把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会产生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那就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新知准备:
2. (1)刘老师家也养了一些鸡和兔:鸡4只,兔3只,你能帮我算算它们一共有多少条腿吗?(20)
(2)我家的鸡和兔都很调皮。兔想学鸡走路,怎么办呢?现在都可以看成什么动物了。(鸡)一共有多少条腿?腿数和原来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鸡也想学兔走路,怎么办呢?现在都可以看成是什么动物了。(兔)一共有多少条腿?腿数和原来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唤起学生猜测、验证的经验,熟悉鸡兔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列表法(出示例题1)
(1)你从题中读懂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猜测,尝试解决问题
(3)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并介绍自己猜测、调整的过程。教师适时追问,为什么要从“鸡兔有几只”猜起?如果验证的时候脚的数量偏多怎么办?偏少呢?
思考3:这样无序,随意猜测每种情况都考虑到了吗?怎样写看起来更清晰些?
(4)列表解决
师引出列表法:列表法是我们数学当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序的思考,从而更好的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请大家用列表法试一试,写在练习单上。找出正确答案后养成检验的好习惯。一共列举了9次。大家猜测时总是围绕(8只)来猜的。
到底哪一种猜测才对呢?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共有26条腿)
学生验证后得出结论。鸡有3只,兔有5只。我们把这种方法就叫列表法。
(5)产生问题
用列表法可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如果是80只鸡兔,要列举多少次呢?800只呢?你還想用列表法吗?你觉得列表法怎么样?(太麻烦了)列表法在数字大的时候太麻烦了,那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此类问题?引出假设法。
假设法
(1)根据表格发现变化规律(横着观察每一行,竖着观察每一列)
生1:鸡的数量每增加1只,兔的数量就减少1只,脚的数量就减少2只。
生2:鸡的数量每减少1只,兔的数量就增加1只,脚的数量就增加2只。
(2)根据规律,进行调整
思考4:怎么调整,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1:可以先假设8只全是鸡,再进行调整。师:怎么调整的,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3)学生边说老师就边用算式把说的过程写下来。并再请一名同学说说假设法的解题思路,或者说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活动一: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假设全是兔,该怎么做?
先在小组内互相说思路,再独立写算式,最后全班汇报交流说说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并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充分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引导学生尽力猜测、列表、假设的过程。在对话交流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发现调整变化的规律,为后续的假设法做好铺垫。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4)梳理反思假设法的思路
假设——计算——调整——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解题过程,梳理提升用假设法解题的步骤,有利于学生掌握方法,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出示古代的那道鸡兔同笼问题。其实鸡兔同笼问题早在1500年前的古代就出现了。你们能挑战一下这道题吗?学生单独解答。
(四)拓展延伸
变式练习,内化方法。
1.出示“做一做”那两题。
2.找出这两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的联系。抽象出鸡兔同笼模型。
3.选一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出示做一做第一题和第二题。(提示:这个问题看似不是“鸡兔同笼”,请大家阅读题目,对比鸡兔同笼,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你会发现 它和“鸡兔同笼”其实是一类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解决这些相关的问题,进一步明确“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而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五)总结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鸡兔同笼”问题并不一定是“鸡”和“兔”的问题,它和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类似,我们都可以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2.我们学会了用列表法、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其实鸡兔同笼问题还有很多解法。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鸡兔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