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新构造运动时期构造应力场变化特征的探讨

来源 :西北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nice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滇西北地区水系分布格局、地质构造及前人研究的地震震源机制解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比指出:研究区内,主要是红河断裂带附近及以东地区,新构造时期的应力场经历了由近东西—北西—北北西向的顺时针转变过程。基本上早更新世为北西向;晚更新世中期以前的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中更新世以来为北北西向。水系分布格局反映的应力场与地质、地震等方面的资料所反映的应力场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利用水系分布来研究本区的应力场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离散型梯度算子从一代表二维图形的数组中检出边界点,并用相应的8方向码组标记,从而极大地压缩了存储量,为以后修改图形中各个小图案(增添、取消、改变形状或改变色彩、深浅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期刊
根据作者在图书馆工作三十余年的经验,本文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利用《工程索引》查找文献的方法与技巧。着重介绍了规范词和词表的八种作用(同义语、近义语、缩写词、并列词、具体化、大见小、小见大)。并举出了很多实例来进行说明。
期刊
本文介绍了砂岩样品在干燥和饱和状态下,沿平行层理和垂直层理两个不同方向进行单轴加载时的抗压强度、变形特点和垂直于应力方向的P波走时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对砂岩强度、P波速度的影响较大;具有原生层理构造的岩石样品的强度、变形和P波速度显示一定的方向性。所得结果对水库地震、工程地震、矿山开采及地震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土壤学会第13次会议于1986年8月13日至20日在西德汉堡举行。会议共收录论文901篇.其中摘要894篇。大小会的发言及论文,以“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194篇)、“土壤化学”(183篇)及“土壤发生、分类与制图”(172篇)方面的内容居多,并表明,当前在土壤学的研究上,一方面走向与
期刊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万全井近五年来水位由趋势性下降转向趋势性上升的全过程,认为这不是地震前兆信息,而是一种非前兆应变信息。万全井水位持续两年的下降现象,是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观测条件下,地壳弹性储量消耗引起孔隙水压降低的结果;持续半年多的水位转向是由于万全地震的影响,使充水断层改善了导水性能,从而引起水量、水头的变化;近两年井水由加速上升转向高值平稳的发展过程是在荷泽地震及一些较远的大震的远场效应作
期刊
考察结果表明,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北纬37°37′、东经101°38′,震中烈度约Ⅷ度、震源深度13公里。Ⅵ度区面积为2600平方公里,长轴方向为N55°W。发震断层为冷龙岭山脊断层,该断层走向为N60°W,属于北祁连断裂带中段的组成部份。文中初步总结了有关地震前兆资料和震区宏观异常现象,对震区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讨论。
期刊
1986年8月26日青海省门源6.4级地震,是祁连山地震带自1954年山丹7(1/4)级地震之后,迄今所发生的一次最强烈的地震,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着重研究门源地震的序列特征,並对本次地震后的趋势及地震大形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期刊
关于震级与烈度的定量关系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上述文献中的公式都是利用强烈度(6—11度)区统计出来的。我们利用发生在华北地区及其邻区的历史及现代的地震资料,统计出了烈度为4—7度区的面积与震级的关系式。
期刊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地震工作者开展了对“诱发前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地震学方法清理攻关中,对“诱发前震”的预报效果予以肯定。我们利用新疆南北天山地震带中所发生的地震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检验,进一步证实了地震带中诱发作用的存在,有些大的远震(相对远)可以诱发外区大震的较小前震。
期刊
本文根据实际资料对渭河盆地东南部主要断裂带第四纪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和在平面上定向迁移的特点作了初步探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