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幼儿园反思性教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反思性教学的概念及反思性教学实践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基本类型和基本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和促进幼儿园反思性教学的广泛开展。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
  反思性教师教学实践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关键。然而,并不是受过一般专业教育,教师就可以达到“专业化”的水平。波斯纳(G·J·Posner)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反思性教学既是教师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反思(refletion)是指“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我们所做的事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特定连结,使两者连接起来”。“使两者连接起来”,就是把原因和结果、活动和效果结合起来。具体是指“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发现自己作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发展的手段”。
  著名教育家胡森主编的上世纪90年代新版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反思性教学”是这样下定义的:“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通俗地说,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反思性教学实践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自我教育
  大量的教师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教育,如果忽视教师的自主能动作用,那么,任何教育的实效将会受到影响、更难以培养出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所谓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指作为教师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教师的自我教育随着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将会促使教师自主性的教学行为的提高。使教师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然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但是,在目前,反思性教学实践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笔者在访谈中,有的教师这样说:“因为写教学反思比较麻烦,也没多大用,我们一般都是应付,老教师每个月会写2~3次,新教师的话,每个星期都会有一次。”还有的幼儿园教师表示:“平时不会写教学反思,到上面检查时,幼儿园会组织教师集中补写教学反思,不过,写得让人感觉要吐。”
  丽莲·凯兹曾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因此,在教师教育,特别是校本培训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能力上,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促进教师自我教育,只有教师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2.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讲得头头是道,“幼儿园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保育与教育要结合”等,但观察其教学实践,发现其教学行为与所讲的教育理论却是两码事。究其原因,因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受到两类教育理论的影响。一类是外显的“倡导理论”(也叫信奉理论)。例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所倡导的教育理论。这类知识存在于意识水平,教师容易意识到,也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这类知识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类是内隐的“运用理论”。这类知识将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潜意识之中,不张扬,也不外显,但这类知识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并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所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内隐的应用理论已内化为十分稳定的习惯性思维,从而使这些教师不会对新信息和倡导理论做出积极的反应,更不会清晰地意识到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差距。
  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主动有意识地去反思内隐的应用理论与外显的倡导理论之间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自然不会发生改变。而反思性教学实践迫使教师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幼儿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讨论,使教师看到“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之间的不一致,从而真正使外显的倡导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使内隐的应用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所以,反思性教学实践既是沟通教师“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的桥梁,也是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的有效途径。
  3.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教师中心”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建国后,经历了改革与完善,“儿童主体,教师主导”的模式已被广泛接受,但在现实中,由于传统的巨大惯性,教师中心理论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不容侵犯,教师的教学不容质疑。
  当代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使得教师把反思性教学作为自身发展和获得较多自主权的手段。所谓学者型、研究型教师,除了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等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反思性教学既要求教师教儿童“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儿童,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直至成为研究型教师。因此,反思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由单纯的“教师”变为“研究者”——教师能自觉地、理性地运用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去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和总结,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二是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者”——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学习,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进行学习,从而在自己身上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   4.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幼儿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的幼儿教师,除非因幼儿园管理者的要求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证明,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顽强的意志是教师坚持进行反思的保证。因为反思是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揭短”和“纠偏”,同时反思还是一份艰苦细致、劳神费力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意志,能够自觉地、积极地、持续不断地思考自己的理念和行动。正如杜威所言:“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他才可能有反思的思维。”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些意志品质薄弱的教师容易产生畏惧感。
  因此,幼儿园工作应该将反思性教学实践,作为激发教师的动机,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三、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
  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Schon),在他的《反思性实践者》一书中指出:教学反思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在“行动”前和“行动”后(refleetion-on–action);第二个时段是发生在“行动”之中(refleetion-in–action)。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也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和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幼儿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幼儿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本班、本园的实际情况。使用统一的活动材料,以“他人动手”取代“自己动手”,不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个别差异;二是一些所谓有经验的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这种习惯化的思维使他们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不适宜,从而减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错误率,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理性程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育活动更趋专业化,并最终实现有效地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的。然而,现实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更多,照本宣科,学习内容远离幼儿的已有经验,活动内容不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对幼儿的反应不能作出恰当的应答,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何时为支持者,何时为合作者、引导者,不能根据幼儿现有的水平和表现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等。
  3.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师幼关系、幼儿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结果又将成为下一轮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的基础,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如果把反思当成目的,而忘了行动,结果,只会使教学行动永远是停滞不前的。
  四、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1.内省式反思
  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用反思日记、反思教学录像等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的方式真实地记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个人的困惑和感受、教学技巧的运用和效果,对问题的认识和评价等。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通过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评价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课堂决策、师幼互动、教师的教学材料选择和教学时间分配等,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2.学习式反思
  即通过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真谛,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对自己已有教育理念和行为进行反思。与理论对照,即教师用相关理论自觉地审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与理论对照,教师用相关理论自觉地审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即主动有意识地去反思内隐的应用理论与外显的倡导理论之间的差距,从而矫正自身的理念与行为并使之符合理论要求。
  3.交流式反思
  即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交流式反思法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然后,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再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最后,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4.研究式反思
  即通过行动研究法来进行反思。所谓行动研究,即教师自己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并以研究者的姿态去不断地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和解决教育问题。研究的一般过程是:回顾(发现、明确本班、本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假设(设计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验证(将所设计的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实际尝试解决问题)→总结(分析、验证结果,发现新问题或提出新假设等)。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将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崔相录.在研究中学习(概念操作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L·M·Villar,Teaching:Reflective,from T·Husen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Ency clopedia,1994.
  [4]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師的专业成长[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倍训,2003,(4).
  [6]林培锦.反思性教学实施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
  [7]林菁.幼儿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探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其他文献
通过学习高中数学,让学生科学的认识数学这门学科最基础的理论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能够学习一种创新的思路去解决数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能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应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广大理论工作者认真学习和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重大理论和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与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中情景教学法应用较为广泛。教师能够通过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
<正> 一、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实现我省小康目标的重要契机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全面小康,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
胡迎节,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之后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凭着自己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勤奋努力,短短几年时间,在人才济济的中央电视台,胡迎节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他曾多次担
期刊
<正>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新要
<正>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坚持不懈、卓有成效地抓好党的干部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符合“三个代表”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适应西部大开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