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判断在国际中的水平,你要知道什么是国际领先、国际先进,要知道自己目前的真实水准——老百姓可以不知道,但主管教育的官员不知道,该是多么不可思议。
2个月前,杨振宁先生发表高论,说“中国高校对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远远要比美国最好的高校对美国作出的贡献大”,笔者在评论时,认为其所站立场,所用逻辑——政府用较少投入获得了高等教育数量、规模的快速发展——与我们老百姓所站立场、所用逻辑——用过高的教育投入获取远低于预期的教育回报(直接表现为接受教育之后的就业收入)——是完全不同的。换句话说,虽然我辈因立场不同、逻辑不同不赞成杨先生的话,但他的话还是有他的“逻辑”的。
而眼下,教育部一位领导对当下高等教育“水平”的一番评价——中国高等教育属于国际较先进水平(中新社2007年1月19日电)——却让我们发现,其观点的逻辑支撑也不存在。先看看支撑这一“先进论”的基本论据是:中国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居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数居世界第一。对这些论据进行充实的另一些“依据”是,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百分之二十一;“十五”期间,高校的科研经费仅占全国科研经费的一成,但是,中国高校在“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却占据了半壁江山,以较小的投入作出了大贡献。仅凭这些论据,怎么也无法推导、论证出“中国高等教育属于国际较先进水平”的结论的。
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居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数居世界第一,能说明“国际较先进水平”么?如果能说明,那么中国目前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不是就可以说明咱们就是“世界发达国家”?谁都明白,衡量一国经济发达程度的是人均GDP——为说明本文的问题,暂且这样说,因为衡量一国经济发达程度的指标,远不止数量意义的GDP——而非GDP总量,中国目前的GDP总量虽然已达世界第四位,但人均GDP不过世界第110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一,2100万之众在世上确实令人瞩目,但对应于我们的人口基数来说,不过21%的毛入学率,这个毛入学率在全世界范围看,仅在第50位左右。更为关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是非理性的突进,在这个毛入学率背后,蕴藏着学校定位混乱、学生培养质量下滑、教育机会商品化、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等诸多危机。
中国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国家三大奖中的获奖比例,能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较先进么”?如果能说明,那么我们国家岂不可多设大奖,由此说明咱们的科研水平也位列“国际先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究竟是什么水平,两个指标比较通行——培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指标就不提了——一是大学教授们在世界顶尖刊物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学术文章,这反映学校创造知识情况;二是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比例,这反映学校对世界其他国家学生的吸引力情况。这两个“指标”,我国的大学都几乎羞于拿出手,通常来说,国内大多建设目标定位为“世界一流”或“世界知名”的高校即985高校,一年难以发表一篇SCIENCE或NATURE论文,而当有一位教授在SCIENCE或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都会被大肆炒作,其本人也由此获得诸多荣誉,甚至可走进“院士圣殿”;在国际留学生比例上,看看2006年闹出的名校假留学生丑闻,就知道我们的高等教育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学生来说,具有怎样的吸引力了。
判断在国际中的水平,你要知道什么是国际领先、国际先进,要知道自己目前的真实水准——老百姓可以不知道,但主管教育的官员不知道,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笔者由此想到,过去多年来,我国高校先后涌现出多少国际先进,甚至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啊,这些成果后来都发挥了什么国际竞争力呢?也许,那些专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国际领先、国际先进,于是“井底之蛙”般地,将没有市场的专利、拼命跑来的奖项、无人引用的论文,也作为水平的标志,于是孤芳自赏地给成果贴领先和先进的标签,甚至闹出一些笑话来。
老百姓皆醒,而官员独醉。困难、矛盾突显,危机四伏的中国高等教育,已容不得这般自我陶醉。
2个月前,杨振宁先生发表高论,说“中国高校对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远远要比美国最好的高校对美国作出的贡献大”,笔者在评论时,认为其所站立场,所用逻辑——政府用较少投入获得了高等教育数量、规模的快速发展——与我们老百姓所站立场、所用逻辑——用过高的教育投入获取远低于预期的教育回报(直接表现为接受教育之后的就业收入)——是完全不同的。换句话说,虽然我辈因立场不同、逻辑不同不赞成杨先生的话,但他的话还是有他的“逻辑”的。
而眼下,教育部一位领导对当下高等教育“水平”的一番评价——中国高等教育属于国际较先进水平(中新社2007年1月19日电)——却让我们发现,其观点的逻辑支撑也不存在。先看看支撑这一“先进论”的基本论据是:中国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居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数居世界第一。对这些论据进行充实的另一些“依据”是,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百分之二十一;“十五”期间,高校的科研经费仅占全国科研经费的一成,但是,中国高校在“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却占据了半壁江山,以较小的投入作出了大贡献。仅凭这些论据,怎么也无法推导、论证出“中国高等教育属于国际较先进水平”的结论的。
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居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数居世界第一,能说明“国际较先进水平”么?如果能说明,那么中国目前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不是就可以说明咱们就是“世界发达国家”?谁都明白,衡量一国经济发达程度的是人均GDP——为说明本文的问题,暂且这样说,因为衡量一国经济发达程度的指标,远不止数量意义的GDP——而非GDP总量,中国目前的GDP总量虽然已达世界第四位,但人均GDP不过世界第110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一,2100万之众在世上确实令人瞩目,但对应于我们的人口基数来说,不过21%的毛入学率,这个毛入学率在全世界范围看,仅在第50位左右。更为关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是非理性的突进,在这个毛入学率背后,蕴藏着学校定位混乱、学生培养质量下滑、教育机会商品化、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等诸多危机。
中国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国家三大奖中的获奖比例,能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较先进么”?如果能说明,那么我们国家岂不可多设大奖,由此说明咱们的科研水平也位列“国际先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究竟是什么水平,两个指标比较通行——培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指标就不提了——一是大学教授们在世界顶尖刊物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学术文章,这反映学校创造知识情况;二是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比例,这反映学校对世界其他国家学生的吸引力情况。这两个“指标”,我国的大学都几乎羞于拿出手,通常来说,国内大多建设目标定位为“世界一流”或“世界知名”的高校即985高校,一年难以发表一篇SCIENCE或NATURE论文,而当有一位教授在SCIENCE或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都会被大肆炒作,其本人也由此获得诸多荣誉,甚至可走进“院士圣殿”;在国际留学生比例上,看看2006年闹出的名校假留学生丑闻,就知道我们的高等教育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学生来说,具有怎样的吸引力了。
判断在国际中的水平,你要知道什么是国际领先、国际先进,要知道自己目前的真实水准——老百姓可以不知道,但主管教育的官员不知道,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笔者由此想到,过去多年来,我国高校先后涌现出多少国际先进,甚至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啊,这些成果后来都发挥了什么国际竞争力呢?也许,那些专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国际领先、国际先进,于是“井底之蛙”般地,将没有市场的专利、拼命跑来的奖项、无人引用的论文,也作为水平的标志,于是孤芳自赏地给成果贴领先和先进的标签,甚至闹出一些笑话来。
老百姓皆醒,而官员独醉。困难、矛盾突显,危机四伏的中国高等教育,已容不得这般自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