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垂直颅面结构年轻女性嚼肌超声厚度及肌电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垂直颅面结构的嚼肌超声厚度和肌电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 30名女大学生 (高角14例、低角16例),应用B超测量姿势位和紧咬位的嚼肌厚度及表面电极测量姿势位和紧咬位的嚼肌肌电活动。结果: 低角组浅层嚼肌厚度在姿势位和紧咬位均大于高角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姿势位低角组与高角组之间嚼肌肌电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最大紧咬位低角组的肌电活动显著大于高角组的肌电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姿势位和紧咬位时嚼肌厚度与最大紧咬位肌电活动均呈正相关。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嚼肌形态功能不同;低角骨面型的嚼肌超声厚度与肌电活动均大于高角组。
  【关键词】嚼肌厚度;超声;肌电图;头影测量
  【中图分类号】R7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131-02
  功能基質理论认为, 面部生长发育是对功能需要的反应,并受软组织系统的调节,骨骼的形状及结构与其附着的肌肉活动密切相关〖1〗。错牙合 畸形常常伴随着骨骼矢状向和垂直向的不调,在相关影响机制中,肌肉形态功能的异常是重要机制之一, 治疗后的稳定也与肌动力平衡的最终改建密切相关。对 嚼肌超声形态、肌电活动及垂直骨面型相关性进行研究,将会对临床诊断与矫治具有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青岛大学女大学生30例( 高角14 例、 低角16例), 年龄18︸20 岁。纳入标准: 恒牙期, 无缺失牙(除第三磨牙),两侧磨牙关系基本中性,无骨性错牙合,面颌协调无明显畸形, 左右两侧对称; 无早接触及牙合 干扰, 各种功能运动正常,无 TMJ 症状;未接受过正畸治疗。不同垂直骨面型诊断标准见文献〖2〗
  1.2 嚼肌超声测量
  1.2.1 超声测量仪器: 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C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2.2 体位与测量项目:坐位,双眼平视,体态放松。分别在下颌姿势位、最大紧咬位停留,最大紧咬位停留时间不超过15s。 5MHz凸阵探头采取左侧口角-内耳屏切迹连线与浅层嚼肌相交部位的浅层嚼肌横断面的冻结图像。分别测量垂直嚼肌宽度中心轴,跨距为1cm的厚度值多个,计算平均厚度
  1.3 肌电信号采集
  1.3.1 实验仪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 Key point 四通道肌电诱发电位仪和Dantec 13 L20 表面电极。
  1.3.2 电极放置部位:将电极置于外眦与下颌角连线上,牙尖交错位紧咬时嚼肌收缩最明显处;表面电极与嚼肌肌纤维方向平行。受试者手腕接地线,以防交流电波从人体传入仪器造成干扰, 接地电线与手腕皮肤接触处以盐水湿润,保证导电性良好。
  1.3.3 肌电记录:嘱受试者端坐, 放松, 两眼平视, 安静休息5 min 后,测试研究对象姿势位、 最大紧咬位时双侧嚼肌肌电电位。受试者行上下颌功能运动, 当与 Keypoint 四道数字化肌电仪相连的计算机上出现稳定波幅肌电图时, 记录并储存肌电活动变化, 计算机自行给出采样期内连续肌电峰值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高低角组间各项测量值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来评价嚼肌超声厚度和肌电活动二者间的相关性。P< 0.05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于左右两侧的嚼肌的超声厚度和肌电无统计学差异,在随后的比较中我们将左右两侧的嚼肌超声厚度和肌电值合在一起作进一步统计学分析。
  低角组浅层嚼肌厚度在姿势位(P0.009)和紧咬位(P0.000)均大于高角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姿势位低角组与高角组之间嚼肌肌电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最大紧咬位低角组的肌电活动显著大于高角组的肌电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姿势位时嚼肌厚度与最大紧咬位肌电活动呈正相关(低角组r 0.61,高角组r0.38),紧咬位时嚼肌厚度与最大紧咬位肌电活动也呈正相关(低角组r0.73,高角组r0.53)。
  3 讨论
  目前对咀嚼肌的研究方法很多,尸体解剖、CT及MRI,由于样本来源、经费及身体损害等原因,研究样本较少。1949年,Moyers〖3〗首次将肌电图仪引入了口腔医学研究,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能客观地、定量地反映出神经肌肉系统的机能状态和形态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1991年Kiliaridis开始应用超声检测咀嚼肌形态,提示超声检测是一种准确、可靠、可重复的体外检测肌肉的方法〖4〗。由于超声成像技术具有简便快捷、实时无创的特点,现已成为肌肉检测的有效手段。由于影响超声检测和肌电值的因素较多(如:年龄、性别、咬合接触面积、面型等), 本研究对样本加以控制,各由一位技术熟练的相关科室医生对年轻健康女大学生嚼肌超声厚度与肌电活动进行检测。
  表1 高角组和低角组嚼肌厚度和肌电幅值比较 (X±S)
  
  注:P<0.05, **P<0.01, ***P<0.001
  表2 嚼肌超声厚度和肌电活动相关分析
  
  注:P < 0.05,**P<0.0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颅面结构嚼肌厚度不同,低角骨面型的嚼肌厚度明显大于高角垂直骨面型的嚼肌厚度;ICP最大紧咬位时,低角组嚼肌的肌电活动高于高角组。不同垂直骨面型嚼肌的厚度和肌电活动有所不同,提示颅面垂直形态的变化可能导致肌肉形态功能的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嚼肌厚度与肌电幅值呈线性正相关,说明嚼肌厚度越厚,所引发的肌电活动越强。肌肉的横截面积代表其收缩能力,根据肌肉截面面积可以推算肌肉收缩力的大小〖5〗,肌电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肌肉的实际收缩力水平〖6〗。通过超声、CT、 MRI检查研究嚼肌的解剖形态,发现嚼肌的肌肉厚度、 横截面积、 体积都与垂直骨面型相关〖7,8〗,低角者嚼肌较厚,面积较大,说明低角者浅层嚼肌的功能活动及肌肉收缩力均较强。肌肉所产生的咬合力的力矩与咀嚼提下颌肌产生的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低角型病人嚼肌的力臂较长、 磨牙的力臂较短,肌肉收缩力较强,这一力学特点进一步使低角型病人在肌肉收缩时产生更大的咬合力。
  结合本研究结果可以认为,成人高角骨面型嚼肌功能活动及肌肉收缩力较弱,正畸治疗中上颌磨牙容易伸长,有使高角骨面型恶化的趋势,应尽量控制上颌磨牙垂直向支抗。同时,成人低角骨面型嚼肌肌力较大,有使伸长磨牙重新压低的趋势,通过升高后牙矫治的成人低角骨面型深覆牙合 的保持及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针对嚼肌形态功能密切的关系,为最终达到正畸治疗的目的,提示在利用矫治器治疗错牙合 畸形的同时,不仅治疗牙合 、颌骨畸形,还应该注意让口颌系统肌肉适应这一变化,使之趋于正常,进而达到形态与功能的和谐,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完成正畸治疗,另一方面还有利正畸后疗效的稳定。在正畸治疗后,咀嚼肌活动的恢复对于诊疗效果的稳定十分重要,错牙合 畸形正畸治疗后肌电活动仍异常的患者,肌肉没有因牙位改变而作适应性改建,应警惕这些患者正畸治疗后的复发。
  参考文献
  [1] Moss ML,Salentijn L.The primary role of functional matrices in facial growth〖J〗.Am J Orthod,1969,55(6):566-577
  [2] 邹冰爽,曾样龙,付民魁.高角和低角病例的诊断临床特征及正畸治疗特点〖J〗.口腔正畸学, 1999, 6(1): 39-42
  [3] Moyers RE.Temporomandibular muscle contraction patterns in Angle Class II, division 1 malocclusions: an electromyographic analysis〖J〗.Am J Orthod. 1949,35(11):837-857
  [4] Kiliaridis S,Kalebo P. Massctcr muscle thickness measurcd by ultrasonography and its relation to facial morphology〖J〗.J Dent Res,1991,70(9):1262-1265
  [5] 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10-215
  [6] Tuxen A,Bakke M,Pinholt EM. Comparative data from young men and women on masseter muscle fibres, function and facial morphology〖J〗.Arch Oral Biol. 1999,44(6):509-518
  [7] Farella M, Bakke M, Michelotti A, Masseter thickness, endurance and exercise-induced pain in subjects with different vertical craniofacial morphology〖J〗, Eur J Oral Sci,2003,111(3):183-188
  [8] 高辉,肖丹娜,赵志河.成人高低角骨面型浅层咬肌不同功能位置形态的比较〖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21(6):804-806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113-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美容意识及需求也在逐渐增长。越来越多的面部外伤患者在急诊时要求整形外科医生为其诊治,以便在早期就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自2008年以来,我科共收治急诊外伤患者369例,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处理伤口,获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369例,男性276例,女性93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蒙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银屑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蒙医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9.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阿维A胶囊(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目的:观察维吾尔医治疗成味黏液质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对70例咸味黏液质型银屑病使用异常体液(异常咸味黏液质)的“成熟剂”和“清除剂”成熟清除异常体液后,内服外用清血、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香烟成分尼古丁对骨髓细胞微核产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尼古丁(低、中、高剂量)实验组、顺铂对照组、乙醇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油镜下检测骨髓中嗜多红染细胞(PCE)微核情况及绘制量效关系曲线。结果:尼古丁低剂量组和乙醇对照组的微核发生率分别为(1.90±0.88)%和(0.70±0.22)%,两组间有显著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乳腺钼靶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术对乳腺微钙化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Senographe 2000D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机及数字化立体定位穿刺活检系统,对69例钼靶X片上乳腺有微小钙化病灶而无任何临床体征的患者,在X线定位下穿刺活检, 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果:69例采用此方法病灶定位准确,病变完全切除,并明确诊断。病理结果示19例为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养血清脑颗粒对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者予降压、降糖、调控血脂药物。治疗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克,每日3次,共服用12周;分别测治疗前和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记忆商(MQ)评分。结果:治疗前MoCA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