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生活化探索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qi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传授给学生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国家相关的知识,更关键的是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分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探讨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提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立足课本,深度融合课本资源;巧设问题,强化生活化教学过程的引导性;利用多媒体,优化生活化学习体验;分层教学,整合生活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
  关键词:道德;法治;课程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道德是人们对于自身的一种行为约束,法治则是一种依靠国家强制力、相关规则和条文,对社会群体进行统一的约束和管理,以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国家的稳定发展。正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入这个年龄阶段以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急剧变化。不再像初中阶段那样,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加脱离父母的束缚,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开始实行住校制,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学校的时间越来越长。虽然脱离父母的庇护,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讲是一种提升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重要磨炼。但是,学校管理不能像父母管理那样面面俱到,学生在学校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一些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个心智尚未成熟的重要时期,很多学生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盲目模仿和推崇一些自己认为非常酷的事物。在这种盲目的模仿当中,很多学生都会丧失自我,做出一些违反道德和法治的行为。
  1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在初中阶段,儿童正处于自律养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来说,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孩子们对于一些具体的道德价值观的理解尚未成熟,只能依靠老师的讲解和具体案例来明晰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德育为基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实际上指的是老师把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在生活中的感悟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整个过程当中完善自我认知、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最终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2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
  2.1需要满足新课标下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促进学生掌握自然学科中的相关理论知识。语文和英语这些语言类型的科目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影响较为明显,但从综合素质的角度分析,出现的一些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联系并不紧密,主要注重的是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相对紧密,是弥补学生对社会认知的基础内容。初中的校园生活其实缺失了社会生活的内容,并且初中生的生活圈子有限,社会生活与初中生校园生活的重合部分并不多,这就导致他们缺少社会生活经验。道德与法治教学恰好可以弥补这部分内容,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2.2需要适应新时期学生个性化发展趋势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或者生活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活资源更加丰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门槛降低。初中生出生在网络信息时代,对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相对熟练,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设备。虽然现阶段县级初中住校生的比例依旧很大,这部分学生接触手机的机会不多,但是在假期或者计算机类的课程中,他们依旧可以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应用设备上的一些功能。从此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或者学习内容会受到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在学习知识理论时,可运用到更为发散的思维。更为关键的是,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初中生的发展趋势更具个性化,语言词汇、行为方式等均会受到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这种影响已经渗透在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为此,教师若要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在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时,也应符合初中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3.1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但是,在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在不断更新,如果老师的教学脱离社会,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伦理道德观念也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阻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将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确定新时代背景下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现如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得到了改革和完善,变得更具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但是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还是过于广泛,学生的目标和想要塑造的形象也过于理想化。所以,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不能眼高手低,而是要重视学生的积累,脚踏实地。这样,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品德,最终完成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3.2利用多媒体,优化生活化学习体验
  多媒体教学工具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广泛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在备课阶段结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准备与此类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者视频资料。其中,視频资料的观感更好,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选择此类多媒体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在确保其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基础上,将其作为扩展性的资源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性思考。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教师在选择视频内容时应尽量选择内容清晰、价值观导向合理的视频内容,避免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不良影响。
  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知识理论的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分析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师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角度引入生活化的内容,此类内容可以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些名人故事或者一些历史资料。这样不仅能够丰富生活化教学的内容,而且能够使生活化教学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切实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金芳.传承优秀文化,构建文明乐土——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19(12).
  [2]谢兆华.探究得法做学习的主人——以六年级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9(37).
其他文献
摘要:项目式理念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在教育实践中获得良好应用成效。而英语作业设计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将项目式理念融入至英语作业设计中,除可实现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外,还可调动学生英语作业完成积极性,推动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提升。  关键词:项目式理念;初中英语;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持续深入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予以足够重视,然而对于英语
期刊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提问是最常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问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虽然提问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有效的,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很多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需要加以革新。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提问原则;提问时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教学
期刊
摘要:《流浪地球》一书将我们领进刘慈欣所构造的宏伟的科学意境,未来的世界天马行空,但在刘慈欣的笔下不变的是对科学和人类的乐观态度。在《流浪地球》中不仅仅是在科学遐想里抓住读者眼球,那些深刻的理性思考,未来可能面临的伦理困境和社会问题都值得读者深究。而那高尚的英雄主义在任何时代都是无法湮灭的。  关键词:科幻遐想;乐观态度;伦理困境;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流浪地球》主
期刊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一般地说,人们对韵律、节奏、语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较之数学来讲,学生更感兴趣,而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本文针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激励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在初中階段,教师必须培养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与形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对促进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积极作用。下面重点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关键词:数形结合;初中数学;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各科都在逐渐地将学生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调动学生学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的班主任不仅承担着严重的教学任务,还承担管理的责任,需要具有细心、耐心和恒心,以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年龄正是青春期阶段,针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叛逆心理,班主任需要有效的进行教学和引导,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环境中,学习一些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品质,进而不断充实自身的思想,提升自身的能力。德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如何可以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生中基础的学习阶段。这其中的学习不仅要学到基础知识,还将形成一些学习习惯。而这些学习习惯势必要影响儿童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进而影响儿童一生的学习。因此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者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否则,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一生的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包含的
期刊
摘要:作业对于学校来说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来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对于学生来说是巩固知识的最佳手段。因此作业的设计对于教师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在英语这门学科中,作业的效果尤为显著,因此,为了响应国家的“双减政策”,在义务教育的阶段中,英语教师更应该注重对于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从而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放飞个性,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双减政策;作业设计
期刊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英语应用能力,无论是刚接触英语的学生还是对英语已经十分熟悉的学生,都认为阅读不好学,因为想要做好阅读题,必须具备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然而,初中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还远远不够,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技能,这是初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将结合教学经验探讨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教育的深度影响,教师的教育只对考试重点知识进行关注,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而没有考虑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即使在语文知识上有一定的掌握,然而在阅读理解时,也不知道从何入手,不能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因此只关注考试知识点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