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而已:89岁博主用视频写自传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tu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一位闯入年轻人社区的“不速之客”在网络上刮起一阵旋风。她的出现,让两个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向对方的生活迈出了更大的一步。
  “嘿!大家好!现在年轻人都在玩B站(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的简称),我也想来当一回UP主(指在论坛、视频网站等上传音、视频文件的人),你们说可以吗?”端端正正地坐在镜头前,身后的电脑屏幕上还显示着B站的网页,89岁的江敏慈笑眼弯弯,8分钟的首秀一气呵成。
  这是老人2020年4月30日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上发布的第一个视频。视频的标题是她自己取的。她对网友喊话—“我90岁了,可以来B站做UP主吗?”
  数据显示,B站近八成的用户年龄在18~35岁之间。89岁的江敏慈,仿佛是这个网站的一位“不速之客”。
  “管他老少,适合我就行了”
  江敏慈在家时,经常看到孙子豆豆对着电脑有说有笑,于是就产生了好奇。“他说他在B站做视频,还告诉了我这是什么网站、做视频是怎么回事儿。我就说:‘好,我了解一下。’”江敏慈回到自己的房间,打开电脑,搜索了刚刚听说的这个网站。
  “原来可以在网上做视频,大家都可以发‘弹幕’、写评论。”这给了江敏慈一个启发。
  出生于1931年的江敏慈早就有将自己的经历写成自传的想法。如果把自己的经历用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不也是一种自传吗?想到这里,江敏慈兴奋不已,赶紧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豆豆。
  尽管还在上高中,但有着5年视频制作经验的豆豆已然是一个资深人士。他平时在B站上传一些与游戏相关的视频和Vlog(视频博客),不定期更新。因此,江敏慈向豆豆寻求技术支持。
  听到奶奶的“奇思妙想”后,豆豆下意识地拒绝:“不行不行,这是年轻人玩的,您怎么能来。”
  江敏慈纳闷:自己反复研究过这个网站,没说不许老年人玩啊?
  “管他老少,适合我就行了!”江敏慈再三跟豆豆讲,终于磨得豆豆松了口:“那就试试吧。”
  在豆豆的帮助下,江敏慈注册了自己的B站账号,取名“敏慈不老”。第一期的主题也随之定了下来:“说我年纪太大不行,那我就问问B站、问问网友,我行不行?”
  視频发出后,迅速受到网友的关注。第二天一觉醒来,播放量就超过了200万,两天时间,江敏慈的粉丝数就突破了10万。
  除了表示欢迎以及赞叹奶奶勇于尝试新事物的精神,还有不少网友自发“刷”起了祝奶奶身体健康的“弹幕”。有网友打趣道,奶奶才是真正的“阿婆主”(“UP主”的谐音)。
  “没想到会被这么多人喜欢。不光是高兴,和他们交流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视频的评论、“弹幕”江敏慈都认真看过,她对网友说:“我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你们要是想听,我将尽量满足。”
  江敏慈说话慢,但网友们并没有像在其他视频中那样调侃“手动1.5倍速”,而是发出鼓励的“弹幕”:“奶奶慢慢说”“我就喜欢听奶奶这样讲话”。这个年轻的群体不仅包容了她,而且对她的喜爱溢于言表。
  “活了这么多年,我经历的事太多了”
  几个月来,江敏慈更新了不少视频,有些是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有些是分享生活趣事,有些则是教美食制作。
  网友因好奇而来,因感动而留下。在江敏慈的“视频自传”中,她讲述了人生中的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如同从历史长河中拾起的一个个碎片,触动了未曾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年轻网友的心。
  出生于广州市江高镇江村的江敏慈,从小就是一个敢作敢为、目标明确的人。幼年时,她曾因战争四处辗转。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变故,长辈想让她放弃求学,嫁入一个在国外做生意的富贵人家,但她不愿意。在母亲的帮助下,她勇敢地逃了婚,考入师范学校,后来又考入衡阳铁路学校读书。
  毕业后,江敏慈进入当时的铁路局工作。她参与过宝成铁路、成昆铁路、鹰厦铁路等多条重要铁路的修建,随着项目的建设跑遍了大江南北。退休多年后,她还十分怀念曾经的工作经历,说“那时候很辛苦,但是很快乐”。
  在人生的许多重要节点,江敏慈的选择和坚持都让人动容。江敏慈说:“活了这么多年,我经历的事太多了。大家喜欢听,我也喜欢把这些讲给大家听。如果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就太好了。”
  “只要我想做的,没有做不成的”
  江敏慈不大的房间里,除了床和电脑桌,还摆着一张书桌和一台缝纫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她除了读书看报,还喜欢绣十字绣、用缝纫机给自己和家人做衣服。她也不赶时间,做多少算多少。从小就绣十字绣的她,将这个习惯保持了几十年。“我一绣十字绣就觉得安静了下来,是一种享受。”江敏慈说。
  而做视频,是她充实的退休生活中一个新的尝试。
  伴随掌声而来的,也有一些非议。有人质疑:快90岁的老人还这么折腾,是不是为了挣钱?
  一开始,豆豆为此生了几天闷气。江敏慈就开导他,让他不要把这些话放在心上。江敏慈说,做视频对自己和豆豆来说只是一种爱好。但有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应该允许他们表达。
  已经上传的视频里,除了第一期和一些小花絮,大部分江敏慈都会提前写个提纲,打好草稿。有时候家人也会加入讨论,为她出谋划策。儿童节时上传的那期视频里,江敏慈讲自己幼年逃难时被抢走了1块钱。她原本想说“我很伤心”,儿子提醒她可以说得更生动:“你以前不是说,自己一屁股坐在地上,哭得稀里哗啦的吗?”
  每期拍完后,豆豆都会帮奶奶给视频配好字幕。这时江敏慈就会坐在旁边,戴上眼镜,一句一句地检查。“既然大家喜欢,我就要对粉丝负责。”
  如今,视频的拍摄和后期制作还需要豆豆来帮忙。江敏慈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视频剪辑。“既然开始做了,我就要做好。以后整个视频制作流程我都要自己来做,不再求助豆豆。”
  这两年,江敏慈一直在老年大学学习。除了健康和拼音课程,她还报过视频制作的班。之前她曾将旧照片制作成视频相册,在同学聚会上播放。
  “只要我想做的,没有做不成的。”江敏慈说。
  2014年,江敏慈和朋友一起坐游轮去三峡玩。出发前一天她才学会发短信,旅行中,朋友们都靠她和家里联系。为了提高效率,她又向船上的年轻人请教如何群发短信,还学会了用彩信发照片。
  江敏慈的手机上有不少应用软件—微信、B站、抖音……每个她都玩得很溜。买菜直接扫码支付、出入小区展示健康码……每次她掏出手机熟练地操作,总是会让周围不少人惊叹。“现在越来越多东西是在手机上操作的,不学不行。”江敏慈说。
  在她的带动下,不少与她年纪相仿的朋友也开始学着用微信。江敏慈的微信里有朋友组成的各种微信群:爬山的、打太极拳的……还有同学群。大家还一起用手机在线学习老年大学的课程。“总之我用到哪里,就学到哪里。”
  做了UP主之后,江敏慈最高兴的一件事,是失联多年的铁路学校的老同学跟自己联系上了。“他们在B站给我发私信,说看到我了,叫我把微信号告诉他们。”说着,她开心地笑了。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8月21日,杨贺勤荐)
其他文献
那天上网,看到自己的一篇文章在一本杂志上发表了。因为喜欢文章的版式设计和插图,我就截图发到了朋友圈里。没过几分钟,一位朋友就在下面评论了一句:“发表一篇文章,有多少稿费?”我答:“50元左右。”他发来一个惊讶的表情:“在键盘上敲这么多字才得这么一点儿钱?我公司里随便哪名员工每天打打电话赚来的钱,都不止50元呢!”  这些年这位朋友赚了不少钱,曾经多次劝我去他的公司上班,但我没有动过心。因为对我这种
期刊
阿里健康日前发布《2020互联网医生生态报告》,其中提到,该平台近年来聚拢了不少高龄医生,今年已经88岁的退休医生陈文彬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入驻网上医疗平台后,通过小小的手机继续为患者看病,并传授医学知识。  当下,退休族的求职理念不断更新,有人开始转向新平台,也有人不再从事老本行,凭兴趣爱好找到了新的工作。  给酒店“挑刺”,成旅居体验师  广东广州65岁的向凯退休前是一名设计师,常年忙于绘图设计
期刊
你在医院抽血测过血糖、激素吗?有没有觉得扎针太疼或者过程烦琐?  中山大学青年学者谢曦一直在尝试改进医学诊疗技术,近年来他边学边做,研发了多种可穿戴人体健康传感器和生物科研传感器。2019年,因为“将光电传感技术与生物医学交叉融合,为生物研究和医学诊疗提供前沿工具”,谢曦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榜单。  谢曦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但
期刊
元朝末年有个学者叫陶宗仪,号南村。此人博学多识,却不愿为官。  陶南村晚年以种地为生,劳作之余,他在田边树荫下休息,常给附近的村民讲历史、风俗和小说、戏曲。他打算把讲的这些写下来,可是当时兵荒马乱,纸价昂贵,于是他就写在了树叶上。回家后,他把写满字的树叶晾干放进瓦罐,埋在地下。  后来,南村先生让学生挖出那些瓦罐,把树叶上记的东西抄录、整理出来,编辑成了一部30卷的书,这就是《南村辍耕录》。  (
期刊
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宣公手下有一个大臣叫里革。夏天正值鱼类繁殖的时候,鲁宣公却到水潭里下网捕鱼。里革看到以后,就割破了鲁宣公的渔网,并且给他讲道理,说:“鱼类繁殖的时候,不能捕小鱼;砍伐樹木的时候,也不能砍新枝。这都是为了让万物繁衍不息。专门掌管渔猎的官员平时都是这么要求百姓的,您也应该这样。”这便是“断罟匡君”的故事,“罟”是渔网的意思,“匡”是纠正的意思。  里革对鲁宣公的规劝,蕴含着生态环境
期刊
书法组一等奖 汪俊福  繪画组一等奖 吕美霞
期刊
每當伏天来临,我就想起当年收割早稻时的父亲。七八月份,正是老家“双抢”(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的黄金时节。临近中午,脱下来的稻谷被我们装进蛇皮袋运回家,剩下的稻草、稻茬和脱粒机一起默默地站在烈日下,接受着火一般的阳光的炙烤。而此时,父亲往往独自一人留在稻田里。  他头戴一顶草帽,肩搭一条毛巾,挎着畚箕,睁大双眼,像雷达一样在稻草、稻茬中搜寻。发现稻茬旁有一支稻穗,他便弯腰拾起来;翻动成堆的脱过粒的稻
期刊
几个月前,婆婆退休了,就搬了过来和我们一起住。闲不下来的婆婆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家里的“后勤部长”。  搬过来的第二天,婆婆就给家里来了一次大扫除。这一扫除,让婆婆发现了我们生活中的大问题!婆婆打扫卫生的时候,先是在冰箱底层发现一大包过期的火腿肠,还有过期的酸奶、火锅底料,然后又从厨房翻出了被遗忘的番茄酱、虾皮、腐竹。这些东西被翻出来的时候,上面的霉斑肉眼可见。她还在客廳的茶几上发现了不少过期零食,有
期刊
美國作家丹?比特纳长期研究世界各地长寿区的人,结果发现,很多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园艺。比如日本冲绳的百岁老人大都有一方小小的院子,长年养花弄草。  做园艺,需要翻土、施肥等,这些都能增加运动量,舒展筋骨。在室外,老人还能接触新鲜空气,让大脑得到放松。播种、发芽、花开、花落,伴随植物的生命循环,老人的生活也充实起来。  为花草“服务”的同时,老人不妨用心感受植物带来的慰藉:欣赏花朵五彩缤纷的颜
期刊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大多经历过饥寒交迫的艰苦岁月,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下面这些“节约达人”分享的妙招,大家不妨参考。  节约粮食  居家做菜,物尽其用  以前我买菜时,看到某样食材打折就会买很多,结果家人连续几顿吃同样的菜,后来就吃不动了,最后好多菜都倒掉了,很是浪费。现在我买菜时,会先确定吃饭的人数,再结合每个人的食量购买,一般都能做到刚好合适。在超市和菜市场购物时,要想减少冲动消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