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短篇小说集《同一条胡同》的社会现实意义探析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q4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泰国作家瓦尼·乍隆吉阿南的短篇小说集《同一条胡同》在1984年的东盟文学奖评选中获得最佳短篇小说创作奖,小说集真实地反映了泰国曼谷地区的社会现状和问题。本文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研究,揭示泰国社会在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遭遇的曲折和阻碍,同时警醒人们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同一条胡同》社会问题 现实意义 和谐发展
  一、文学是社会问题汇集的载体
  社会问题就是“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文学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问题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必然也会得到文学的反映,较之诗歌、戏剧、散文等文学体裁来说,小说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巨大的优势,而现实主义小说更是研究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瓦尼·乍隆吉阿南是泰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短篇小说集《同一条胡同》是泰国现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小说集包括14篇短篇小说,以泰国曼谷地区的社会生活为视角,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泰国曼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面貌,折射出泰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遭遇的社会阵痛。
  二、短篇小说集《同一条胡同》的创作背景
  瓦尼·乍隆吉阿南的小说集《同一条胡同》写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时期,泰国政治上专制与民主博弈,政局动荡不安;经济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少数私营企业掌控着国家经济命脉,经济发展的成果分配不均,经济发展的地区性差异很大;文艺方面呈现出长期的专制黑暗与短暂的宽松并存的局面。出身于下层社会的瓦尼-乍隆吉阿南自小就对普通贫苦人民的生活感同身受,对泰国下层社会人民的生活状况了然于心,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素材。瓦尼·乍隆吉阿南的童年时期正处在泰国现代文学勃兴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产生了对文学的热爱。1972年,瓦尼·乍隆吉阿南从泰国艺术大学毕业,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他先后在《民主日报》和《妇女》杂志兼职做编辑和撰稿人。十月流血事件后,他侬、巴博政权的倒台为泰国文学的复兴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文艺为人生,文艺为生活”口号的指引下,瓦尼和那些新崛起的青年作家一样关心国家命运、体恤人民疾苦、控诉社会黑暗,创作了一篇篇反映泰国社会生活面貌、揭露泰国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
  作家生活阅历的深浅以及对自己所写生活的熟悉程度,关系着作品的成败与否。瓦尼·乍隆吉阿南的小说集《同一条胡同》的创作完全以泰国本土为背景,尤其是曼谷地区广阔的社会生活,而瓦尼自读大学时起就长期居住在曼谷,在曼谷四十多年的生活使他对曼谷的街头巷尾都十分熟悉,使他对曼谷的政治经济生活、社会环境状况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同时瓦尼长期在各大报社和杂志工作,每天都能获取曼谷社会发生的最新事件,这些事件都有可能触发作家的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瓦尼把目光投向曼谷社会的下层人民身上,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感情状况,从而有了反映曼谷社会生活面貌和现实社会弊端的小说集《同一条胡同》的诞生。
  三、短篇小说集《同一条胡同》反映的社会问题
  作家瓦尼·乍隆吉阿南的小说集《同一条胡同》为我们描绘了泰国曼谷广阔的社会生活,透过这些社会生活的画面我们不难发现,在走向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泰国社会普遍存在着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社会问题。
  (一)贫穷与贫富分化加剧
  贫穷与贫富分化问题是当代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泰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经历了战争破坏的泰国经济脆弱不堪,农民生活普遍贫困,这些在小说集《同一条胡同》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无论是《叶子歌》里相依为命的颂曹和外婆,《首都》里从泰国东北到曼谷打工的青年的工作遭遇,还是《四十五铢》里被老板无端开除只得到安慰性45铢作为补偿的涂义,他们从事的是最繁重的工作,拿的是最低的工资,住的是脏乱差的贫民窟,坐的是拥挤不堪的公交车,但他们还是选择到曼谷打工而不是留在乡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泰国农村社会的贫穷以及泰国城乡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
  (二)传统文化艺术保护与传承的困境
  泰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无论是在歌唱、表演艺术还是建筑、繪画艺术都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通过作家瓦尼·乍隆吉阿南的小说集《同一条胡同》,我们看到了泰国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民间文化艺术正被人们忽视和淡忘,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危机;历史上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因缺乏有效保护而日益锐减。我们从小说《叶子歌》看到泰国传统民间歌唱艺术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在小说《以新换旧》里,我们看到了具有上百年历史的霍玉考亭被强行拆卸,泰国民间建筑遗产正加速消失。
  (三)政治动荡与文化专制统治
  泰国近代以来频繁的军事政变和军人专政为泰国长期的政局动乱埋下了祸根,而政治上的动荡和军人专政直接导致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和舆论监督,文艺创作被严格限制,大批进步作家被迫害和逮捕,进步文学销声匿迹。小说《诺丽》的主人公诺丽和众多的泰国青年参与1973年反对他侬一巴博政府的非暴力群众运动,不幸牺牲。在小说《极左派》里,泰国军人的独裁统治造成泰国文艺界长期的黑色恐怖,令很多进步的无产阶级作家无法进行正常的创作和出版作品。
  (四)环境破坏与交通拥堵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缺乏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之又急于求成,往往走上重经济发展速度而轻生态环境保护的短视经济发展的路子。小说《叶子歌》里颂曹与外婆居住的地方因人们大量砍伐森林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他们的家面临着被河水冲走的危险。小说《我们住在同一条胡同里》中曼谷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贫民窟,这些地区住房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与贫民窟恶劣的生活环境相比,曼谷的交通拥堵同样遭人诟病,已然成为曼谷大都市的又一个代名词,小说集《同一条胡同》里,无论是《首都》里主人公等公交、挤公交、站公交、抢座位、半路堵车等过程的描写,还是《约会时间》里主人公因为乘坐公交车可能导致错过约会时间时的焦虑,都是对曼谷恶劣交通的无情控诉。即使是现在的曼谷,虽然已经发展了地铁、轻轨等更为便捷的交通方式,但堵车仍然是这个城市每天必须面临的噩梦。   (五)传统信仰淡化与利己主义盛行
  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信仰佛教,泰国人的一生几乎都与佛教息息相关,而泰国人的传统人生信仰也是建立在佛教教义基础上的信仰。但佛教宣扬的行善、宽容、业报思想在泰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西方自由,享乐主义的影响,滋生了诸如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疏往往取决于双方的利益大小。曼谷市民普遍存在的冷漠无情、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丑恶行为在作家瓦尼·乍隆吉阿南的小说集《同一条胡同》里比比皆是。小说《这里是大学》描述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老师为争夺一张办公桌而发生争吵,这些硕士、博士毕业的大学老师,竟然做出小学生才能做出的事。而小说《臼和杵》则把普通市民崇拜金钱的狂热和丑陋情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小说以一种极具讽刺意味的方式揭露了世人崇尚金钱的丑陋和封建迷信的愚昧思想。小说《密歇根考试》对泰国年轻人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极端行为进行了批判和谴责。佛教提倡的不杀生和因果报应思想在小说《乌鸦》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四、短篇小说集《同一条胡同》的社会现实意义
  泰国作家瓦尼·乍隆吉阿南出生于20世纪中叶,到2010年离开人世。在他六十多年的人生历程里,经历了泰国政治由独裁向民主发展,经济由传统小农经济向现代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见证了泰国在走向现代化道路上所发生的重要变革以及为现代化发展所付出的沉重的代价。作为一个为人民、为生活而创作的作家,对国家命运前途、人民生活祸福、民族文化传承等的关注是其应肩负的历史责任。
  短篇小说集《同一条胡同》作为泰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也可以说是泰国社会问题型小说的典范,对泰国曼谷大都市的社会生活状况的描写是全面深入的,对曼谷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就像放大镜一样把隐藏在社会角落的蛛丝马迹给照射出来,以供人们审视和思考,以期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服务。
  通過对泰国作家瓦尼·乍隆吉阿南的小说集《同一条胡同》反映的泰国社会问题的分析,探究产生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源和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对和谐社会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社会发展应该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发展经济要兼顾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注重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并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文化发展必须保护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和信仰教育,对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发扬光大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栾文华.泰国文学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贺圣达,何平,王文良.战后东南亚历史发展1945-1994[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
  [3]赵孟营.社会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50年代,王蒙塑造的青年形象体现着革命意识形态的规定。他把青春纳入到以未来为基点的时间结构当中,并试图把青年的革命精神本質化。当对青年的想象与爱情和生活现实并立时,王蒙的本质化书写也出现了裂痕。  关键词:王蒙 青年形象 革命意识形态  当代小说中的青年形象集中体现着革命意识形态的寻唤,从《青春万岁》到《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王蒙对青年的想象由于符合革命意识形态的诸多要求而具备典型的
期刊
摘要:作家苏童的小说《黄雀记》中主人公仙女身上充满了时代气息,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作品中仙女悲惨的人生经历令人唏嘘不已。可以说,仙女的人生充满悲剧色彩。  关键词:《黄雀记》 女性 悲剧  苏童说:“《黄雀记》里的白小姐(仙女),大概是我作品中最接‘地气’的一个女性形象。”仙女身上体现着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转型过程中消费化、娱乐化的潮流,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显得真实。与此同时,发生在她身上的悲剧,也
期刊
摘要:虹影的儿童文学作品,最吸引读者的是故事的紧张刺激、人物的神秘多变和想象力的天马行空。深究其写作渊源,可以发现虹影的儿童文学作品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志怪小说里“桃花源…‘烂柯人”以及“精诚贯于天地”的传统,都能在虹影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找到对应的存在。而虹影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一脉传统的继承,实际上是为了给儿童展示神秘、奇幻的中式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为了教他们体会哲思与爱人的东方传
期刊
摘要:法国作家加缪《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因不愿被社会同化而自我放逐至局外,但他为保持生命真实所选择的本能化生存方式依然不被社会所容,最终从无意识、被动的局外生存者逐步成长为清醒的、自觉的反抗者,实现了自我精神生命的超越。  关键词:阿尔贝·加缪 默尔索 局内人 局外人 反抗者  加缪《局外人》以第一人称“我”即默尔索为叙事者,从“我”的母亲去世为故事的逻辑起点,以“我”被法庭宣判死刑作结。在看似封
期刊
摘要:森鸥外在小说集《舞姬》中以欧洲、日本为故事舞台,书写了中国古典传奇故事中的“忍情”主题,这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体现,也表明了古今经典之间存在的一以贯之的主题,熟知汉学的日本作家也可以将其反复再现。中式“忍情”主题的核心是“情与礼”之辩,森鸥外作为现代作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是人性复杂面的真实体现,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与突破。  关键词:森鸥外 《舞姬》 忍情 人性  自古代至近代,日本
期刊
摘要:张爱玲曾提出“强烈的对照”和“参差的对照”两种写法,并表示在自己的创作中更加偏爱后者。本文分析《连环套》,以其中“黑与红”意象的浓烈对照为切入,解剖霓喜“彻底”而“不平凡”的人物形象,从而论证《连环套》的创作相对更接近“强烈的对照”,即游离于作者既定的创作意图之外,是导致这部长篇小说的连载难以为继的原因之一。而且张爱玲之后的小说创作在题材与手法上则更加呈现出偏离的倾向,本文将结合当时时代背景
期刊
摘要:作为一部不太像小说的小说,《呼兰河传》有着独特的叙事风格。它之所以被后人误认为不是小说,是因为萧红在叙事上消解了宏大叙事,小说当中所呈现都是呼兰河这座东北小城的一些普通的人和琐碎的事。首先,小说在叙事方式上以成人的视角不厌其烦地记录了呼兰河城年年岁岁、循环往复的生活,那里的生命在集体无意识地轮回,人们日复一日、一代又一代地复制着过去的生活,不问明天,不追问意义。与之并行的是,小说叉以儿童视角
期刊
摘要:阮籍的《咏怀》诗意旨遥深,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思与理性,而在他的八十多首咏怀诗中,大部分诗歌具有别具一格的意象和风味。这不仅是阮籍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也是他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风格,从而成为历代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魏晋之交,社会政治形势十分混乱,人性意识渐渐觉醒,阮籍力图在动荡纷乱的时局找到一条能够全身而退、超脱俗世的道路,做到与世推移。这种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斗争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就表现为具有色彩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杨争光小说作品的综观分析,试图廓清杨争光作为小说家存在的文学形象,并探讨其在叙事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学存在,杨争光早在其小说创作中展现了非凡的叙事功力,他续接了中国古典叙事与世界经典叙事的精神,并予以不乏存在主义色彩的现代性激活,他以删繁就简的刀笔将固于生存困境与精神荒原中的人们刻画得入木三分,他革新的不仅是小说的文体或语言,更是小说艺术的视域及其可能性。
期刊
摘要:在以形式主义为本的文体学中,前景化是指通过偏离语言的自然形态和常规标准来凸显文学作品的文体风格、传递美学价值。本文以小说《愤怒的葡萄》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为例,一方面为论证前景化对文学翻译研究产生影响提供丰富的例证;另一方面以翻译实践为目的,以探究前景化概念对文学翻译和译本赏析的功用和启发。  关键词:前景化理论 小说翻译 《愤怒的葡萄》 翻译转换  20世纪初,随着经院派文艺学在俄国的日渐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