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母亲葛健豪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葛健豪(1865—1943),原名兰英,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人。是蔡和森、蔡畅的母亲。年逾50岁冲破重重阻力,偕子女赴法国勤工俭学,是160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年龄最大的“老同学”,被当时舆论界誉为20世纪“惊人的妇人”。她曾在湘乡和长沙两度创办女子职业学校,堪称湖南早期的女子教育家。她积极支持子女从事革命,自己亦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活动。她用一生演绎了一个传奇。

将 门 之 女


  葛健豪的父亲葛葆吾(承霖),咸丰年间入湘军,因作战有功,累官至道员。同治二年,葛葆吾新募湘勇四营及亲军一营,自成一军,赴豫剿捻,是湘军中能独领一军的重要将领,归河南巡抚张之万调遣。同治皇帝曾在三次“钦令”中,指挥葛军作战。同治五年正月,曾国荃任湖北巡抚,增募湘军七营(称湖北新军)。以表弟彭杏南、福建提督郭松林为大将,葛葆吾为偏将。同治六年二月十八日,彭杏南、葛葆吾战死于湖北蕲州六神港。
  葛葆吾战死时,葛健豪年仅一岁零四个月,她和哥哥葛望是由母亲陈氏抚养成人。幼时,葛健豪随兄读书家馆,聪颖好学,性格坚毅。
  葛健豪16岁与蔡蓉峰结婚,时蔡家已经家道中落。蔡蓉峰凭借岳父葛葆吾在湘军中的战功,在上海机器局得到了一个小职员位子。葛健豪随夫到了上海,在此生下三子蔡和森(和仙)。但蔡蓉峰在上海不仅学会了抽鸦片烟,还讨了小老婆。葛健豪于1899年春天回到了娘家荷叶桂林堂。第二年,蔡蓉峰从上海回来,想把葛健豪母子接回永丰家中,但性格刚毅的葛健豪坚决不同意,蔡蓉峰只好在荷叶买下光甲堂及30亩耕地,定居下来。1900年蔡畅(咸熙)在光甲堂出世。
  1907年,秋瑾在浙江绍兴就义,对葛健豪的思想影响很大。秋瑾的婆家是荷叶另一大户王姓,其公公王黻臣与曾国藩及葛家也有远亲关系。1906年秋瑾从日本归国后,以办大通学堂的名义组织革命机关,曾回过荷叶向王家索取银两千两。为不牵连家族,她在荷叶宣布和家人诀别,脱离骨肉关系。当时乡里亲友不明真相,莫不骇怪,以为是疯癫。而葛健豪认为她是“智仁勇兼备的女子”,经常勉励自己和教育儿女,要做秋瑾那种有益于社会的人。
  在光甲堂居住期间,葛健豪家里也发生过一些不幸的事变:1903年她的母亲陈氏去世;1904年年仅11岁的二女儿顺熙,不幸从吊楼上跌落下来夭折;1907年22岁的大儿子蔡麟仙患白喉病死去。这些不幸事件的相继发生,她认为是光甲堂的风水不好。于是,1908年当大女儿蔡庆熙出嫁后,她便与丈夫将房子卖掉,从荷叶搬到了永丰镇。

永丰岁月


  葛健豪迁到永丰,身边只有3个孩子,即19岁的蔡庆熙,13岁的蔡和森和8岁的蔡畅。由于家境日益艰难,儿女们都没有继续学业。蔡麓仙在自家门前摆个摊子,做点儿小买卖;蔡和森进蔡广祥辣酱店当学徒;蔡畅白天帮母亲做家务,晚上跟母亲学认字。但这样安排儿女们的生活,并不是这位母亲的意愿。当蔡和森三年学徒期满立志要上学读书时,她欣然同意。她喜欢儿子讲时局的变化和革命的消息,受其影响,她还带头把自己头上的“巴巴头”剪了。她的行动,曾给永丰这个小镇带来巨大影响。后来蔡畅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母亲在那时候,可真是一个可敬的妇女,当1911年革命爆发的时候,她已经50岁了(实际只有48岁——笔者注),但她很受革命的影响,决定不仅她的孩子们,连她自己都受到教育。”
  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她越来越感到送儿女读书的重要性。当许多新的学校在省城长沙兴办时,她决计送儿子进省城去读书。因为家庭已经破产,拿不出旅费和学费,她把自己私藏了几十年的嫁妆——一包首饰拿出来,交给儿子去典当,使蔡和森在1913年远离家乡,走上了读书救国的道路。
  葛健豪不仅积极支持儿子读书,还支持女儿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在当时,别的人家都把女孩关在房内,遵守着“娘家做女,莫出闺门”的古训,她却让蔡畅到外面跟男孩子一起玩,并不曾让她缠足。1913年夏,蔡蓉峰为500块银洋的聘礼,要把年仅13岁的蔡畅卖给一户地主做小媳妇时,她更是十分气愤,激励女儿同父亲抗争。为了女儿免遭迫害,她要女儿躲到长沙的一个亲戚家去。正是由于母亲支持,年幼的蔡畅才顺利地来到了长沙,在那里找到了哥哥蔡和森,不久就入了周南女校体育专科,开始走上了新的生活道路。
  不久,蔡蓉峰离家出走。正在这时,蔡和森从省城回到家里,鼓励母亲同儿女一道去长沙寻求新知识。他告诉母亲,省城有个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是专为女子教育培养师资的速成学校,只要有高小文化基础就可以报考。学校免收学膳费,经过两年的学习后,就能担负女子教育。她觉得自己如能致力于女子教育,确实是有益于社会的事。于是,她要求儿子带她去考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

“奇 志 可 嘉”


  1914年春,年近50岁的葛健豪带着儿子、女儿还有一个四岁的外孙女,一家三代进了省城。当她来到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时,学校老师见她年纪这么大了,还带着儿孙来读书,不肯让她报名。她十分气愤,要儿子帮她写一张状纸,到县衙去评理。县官读了她的呈文,在呈文上批了“奇志可嘉”四字,令学校破格录取。就这样,她进了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一家三代人进省城求学,曾在湖南传为佳话。
  葛健豪在女子教员养成所是十分勤奋好学的。为了尽快地掌握知识,她刻苦攻读各科课文,每晚学校的就寝铃声响过后,她还要自学几个小时才睡觉。她尤其喜读国文和唐诗,许多唐诗直到晚年还能背诵。她还不顾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参加音、体等活动,起过很好的带动作用。在学校里,大家都乐意接近她,年纪大的称她“大姐”,年纪小的称她“伯母”,老师们也喜欢这个“学生”。
  她的勤奋求学精神,还赢得了毛泽东等青年的由衷敬佩。1914年春,毛泽东从湖南第四师范转入第一师范后,很快与蔡和森相识了,也很快地认识了葛健豪。每次一见到她,总亲切地尊称她“蔡伯母”。她也很钦佩毛泽东,并成为这些有志青年革命行动最热情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第二女校校长


  1915年,葛健豪在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结业了。回到家乡后,她想在永丰创办一所女子学校,儿女们非常赞成她的主张。蔡和森还利用假期专程去湘乡县政府,为母亲联系办学事宜。当时,湘乡县政府已在县城办了一所女子职业学校,仍同意再在永丰镇办一所同样的学校,并明确县城的这所女子学校为湘乡县立第一女子职业学校,简称“一女校”;永丰镇这所女校为第二女校,由葛健豪任校长。她任职以后,立即着手征聘教员,组织筹备工作。第二女校校址设在永丰镇观音阁。辛亥革命前夕,这里曾办过一个女学堂,由于规模小,进学堂读书的全是些少娘、小姐,辛亥革命后,学堂受到社会的冲击,办办停停。第二女校决定筹办后,根据葛健豪的要求,改造环境,改变学科,重新组织开学。第一学期只办了一个综合班,从第二个学期起,扩大为文科、缝纫、织业三个班,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中青年妇女,约100多人。文科班以国文为主,兼学缝纫、织布、刺绣,学生大都是有文化基础的青少年;缝纫、织业班则以缝纫、织布、绣花为主,兼学国文,学生大都是文盲或文化基础较差的中年妇女。不仅免收学费,对缝纫、织业班的学生,还发给一定的生活津贴费。这对于鼓励妇女求学和开辟就业门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当时,很多妇女把第二女校当成“妇女之家”,说:“进了二女校,就好像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
  葛健豪既是第二女校的校长,又是该校的教员。她非常重视国文课的教学,认为女子要取得同男子同等的地位,首先就要掌握同男子一样的文化科学知识,受男子同等的社会教育。她每周都给学生讲时势、论国事。是时,蔡和森已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转入了高等师范学校,吸收的新知识也越来越多,他经常用书信的形式向母亲及家乡传播新思想。葛健豪一接受儿子的新思想,就立即向学生传播,使二女校成了一个宣传民主与科学新思想的阵地。她还在学校极力倡导女子参加唱歌、跳舞、跳高、跳远等活动。她年仅15岁的女儿蔡畅,也在二女校担任了音体教员,使得学校非常活跃。不少的女性经过这些活动,体会到了缠足的危害性,年纪较大的放了脚,年纪较小的不缠了。
  葛健豪这些办学的“越轨”行动,引起了封建顽固势力的惊恐。他们恶毒地咒骂她“文不文、武不武”、“男不男、女不女”,说什么“二女校败坏了社会风气”,多方阻挠妇女入学,使得这所仅办了三个学期的新型女子职业学校,终于因停发教育经费而不得不暂时停办了。
  1917年夏,蔡和森在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决定暂不去谋个人职业,而要在省城同毛泽东等同学继续从事真理的探索。当时,葛健豪由于第二女校的停办,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但她仍十分赞成儿子的主张。为支持儿子同毛泽东等青年的行动,她决定再跟儿女们进省城。就在这年暑假,她们一家三代人第二次来到了长沙,先在岳麓山下的饮马堂租了一间房子,旋因人多挤不下,不久又搬迁到荣湾镇附近的刘家台子。

见证新民学会的成立


  刘家台子又名周家台子,是一座墓庐式的青砖瓦屋。房子的槽门口挂着“沩痴寄庐”四个字的铜牌。葛健豪租居这房子时,房主叫周方,是蔡和森在高等师范的同学。这里位于荣湾镇,距高等师范更近,房子也宽敞,很快就成了蔡和森同毛泽东、张昆弟、罗学瓒等有志青年经常聚会的地方。
  是时,蔡畅在周南女校担任教员,每月只有八元的微薄收入,家里的生活还是相当困难的。葛健豪向原来的房主租了半亩菜地,每天带着长女下地种菜。当家里粮食不足时,她与女儿整天吃蔬菜或蚕豆,把粮食节省下来,供儿子招待毛泽东等用。毛泽东等对她非常敬仰。他们每次来,总是问过一声“蔡伯母好”以后,就先到菜地里去帮她干一会儿活,然后才进屋同蔡和森讨论问题。她最喜欢听这些青年谈论问题,每当大家来家里聚会时,她总是坐在一旁静听,有时甚至参与讨论。
  1918年4月14日,蔡和森同毛泽东等发起的新民学会成立了。她与长女特地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祝贺新民学会的成立。
  新民学会成立后不久,蔡和森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一事去了北京。可刘家台子仍然是毛泽东等青年常来聚会的地方。1919年春,毛泽东的母亲文氏患病,在长沙医治期间,就寄住在葛健豪家里。她安排文氏与自己住一间房子,生活上照顾得十分周到,体现了毛蔡两家的深厚情谊。
  1919年夏,赴法准备工作告一段落后,蔡和森回到了刘家台子,动员母亲、妹妹以及向警予等一同赴法。葛健豪非常赞同儿子的主张,乐意将自己的一手刺绣工艺带到国外去。这年秋,她同蔡畅以及向警予等离开长沙前往上海。

赴法勤工俭学


  葛健豪一家到上海后,刚从法国回来的吴稚晖,大谈法国政府如何排斥华工,华工在那里生活如何困难,使一些青年产生了打退堂鼓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葛健豪也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去了回不来,因此,思想上一度动摇起来。但当儿子谈到像她这样一个中国老太太,不远万里到外国去求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这是别人做不到和最值得人们尊敬的事时,她爽朗地笑了,表示坚决跟儿女一道走。为了帮助一些穷苦学生解决旅费不足的困难,她又利用与曾国藩外甥聂云台的亲戚和同乡关系,向恒丰纱厂借来银洋600元。
  1919年12月25日从上海杨树浦码头乘法国邮船“央脱来蓬”号启程,经过30多天的航海旅行,葛健豪等于1920年2月2日安全抵达巴黎,7日到达蒙达尼。由于当时法国的男女学生不同校,她和蔡畅、向警予等女生入了蒙达尼女子中学,儿子蔡和森入男子中学。这两所中学相隔只二三百步远,他们母子天天可以相见。因此,她尽管身处异邦,但思想情绪非常安定。
  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四年生活中,葛健豪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刻苦攻读法文。她没有外语基础,像小学生那样,一切从头学起。她经常拜访徐特立,从那里学到了“一天学一字”的苦学精神。在蒙达尼女校,每天数她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她除在课堂认真学习外,还拜儿女为师,看法文报纸。因此,她到法国后不久,就不仅能说一口较为流利的法语,而且能阅读法文报纸,成为学校的一名优等生。   二是极力支持儿女的自由婚姻。到法国不久,蔡和森与向警予在频繁的接触中,由纯洁的同志感情发展成了真挚的爱情关系,并于1920年5月结成“向蔡同盟”。葛健豪热情支持儿子的做法。她认为儿子与向警予的这种志同道合,是向封建婚姻制度的宣战。在她的支持下,蔡畅也在法国同李富春结了婚。他们兄妹的自由结婚,在当时的中国青年中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许多青年“以向蔡做首领”,实行了不要婚约的自由结婚。
  三是赞成留法青年的革命主张,投身激烈的革命斗争。1920年7月5日至10日,留法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举行会议时,她虽不是会员,但主动参加了会议。她对学会把宗旨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是极表赞成的。她还从蔡和森对于各种主义的“综合审缔”中,获得了许多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知识。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获得,她积极投入了蔡和森同周恩来、赵世炎等领导的多次斗争。如1921年2月28日发生的向北洋军阀政府驻法公使馆的请愿斗争,她与蔡畅及其他几位女生,紧跟着打头阵的向警予,走在400多名留法学生的前列,冲进了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这次斗争虽然未完全达到目的,但迫使驻法公使馆发放了三个月的生活维持费。
  1922年,蔡和森和向警予先后回国,她把照顾当时已经怀孕的蔡畅的事,全部揽在自己身上。1923年2月,她的外孙女在法国出世后,她又要学习,又要做工,又要带小孩,真是忙极了。同年秋,党派李富春、蔡畅夫妇去苏联时,她才带着八个月大的外孙女李特特返回祖国,结束了留法勤工俭学的生活。
  当她准备回国时,蔡和森从上海寄去了《社会进化史》一书的稿费,解决了她当时筹不到旅费的困难。途经新加坡时,她遇到两位在这里办教育的湖南老熟人张良权、胡意民,便托他们在新加坡找工作。但由于她的年纪大,儿女们又都不在身边,还要带小外孙女,张、胡二人便劝她还是回国去从事教育为好。因此,她只在这里住了一星期,就携带着外孙女回上海了。
1920年,葛健豪(中)、蔡畅(右一)、向警予(右三)等勤工俭学生在法国蒙达尔纪女校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总结该市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措施。
苏联最高领导人访华,有两次最引人注目,一次是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另一次则是30年后的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赫鲁晓夫的访问标志着中苏关系由“蜜月”走向破裂,而戈尔巴乔夫的访问则是中苏经历了10年论战、10年武装对峙、10年谈判之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戈氏访华已过去24年,但是他那年对我国不寻常的访问,在中苏—中俄关系史上却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页。在那次访问中,中苏双方所确立的两国关系的框
郭某,女,26岁,因孕30周,近月自觉腹部迅速增大来我站就诊,要求B超检查。自述孕2月时得过“流感”在当地诊所治疗,用药不详。检查夫妻双方染色体均无异常。B超检查:胎儿沉卧于宫后壁,
1931年,因一连串的被捕事件,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人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中共中央工作几乎陷于瘫痪,这是中共在中国城市革命工作异常艰难的一年。就在这一年的6月15日,上海英法租界发生了轰动国内外的共产国际工作人员牛兰夫妇被捕事件,严重影响了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联系。这一事件虽然发生在80多年前,但事件诸多细节依旧扑朔迷离,笔者试图利用日本及中国台湾解密档案和口述资料为读者厘清更多历史细节。被捕:
攻击型核潜艇是建立强大海军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装备,也是冷战时期美苏相互比拼的重要筹码。随着冷战结束,美,俄两个超级大国的海军所承担的战略任务发生了很大改变.即从重视海洋
河南,对于习仲勋来说,具有多重含义。这里,既是他的祖籍地,也是他人生落难时的“休养地”;既是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付出心血的希望之地,也是他获得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感恩之地。在这
当前,面对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面对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制约,推动晋江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好中求快、支撑带动”,必须按照“四个重在”要求,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新形势下实现新突破,在
科技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科技活动的全局性和长期性的规划和行动方针。其目的是通过科学技术的优化发展来推动经济、社会总体的协调发展。科学技术的优化
在2000年范堡罗航展期间,俄罗斯乌拉尔光学暨力学设备公司(UOMZ)展出一具SAPSAN空中导航及目标照射吊舱,备受外界瞩目。SAPSAN吊舱目前仍在研制之中,估计原型舱可在年内完成,在20
特许经营涉及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的竞争,使特许经营法律关系中竞争和反竞争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态势,对此欧美各国立法都从反垄断法角度对其进行规制。由于特许经营合同所约定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