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责任感是驱动人一生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是获得他人信赖和尊重的重要方法。在公民责任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人们的视角更多地关注于中学、大学的孩子,而对小学生责任教育的研究重视不够,使小学生的责任教育陷入了困境,具体表现为:对责任教育认识过于狭隘,责任教育方法过于单一,责任教育的评价过于肤浅。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形成对学校的责任意识,让责任教育内化到学生的心灵世界,笔者对于如何在小学中段孩子中进行公民责任教育进行了探索。
一、责任教育的内涵深一度
责任教育的内涵深一度,是指在活动设计时,要让学生对所应承担责任的内涵要有更深的认识。
1.寻访——激发对学校的责任
小学中年段的学生虽然已入校数年,但对学校的了解并不深入,而了解学校、关心学校是激发学生对学校责任心的前提。为此,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
(1)走遍校园
到校园里的每个地方走一走,关注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寻找自己还不够了解的设施设备,用眼睛、相机留下这一幕幕。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学校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室场等,用心感受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从而发自内心地激发起对学校的责任意识。
(2)采访老师
对于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学生平时不一定会关注,但许多老师在关注,所以采访老师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增强对学校的责任意识。
(3)聆听介绍
学校里的很多情况,孩子不知道,但他们很想知道;也有很多事情,老师们都知道,可孩子不清楚。那么,就不妨给老师和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把学校的情况介绍给孩子。活动中,在教师绘声绘色的介绍中,学生了解了我们这所百年名校的历史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当孩子们了解到学校拥有的现代化设备和众多的名师队伍时,都深深地为自己能在这样条件优越的环境里学习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参与——担负对学校的责任
尽管每个学生都知道要注意文明礼仪,要提醒自己做一个文明大方的孩子,可是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对他人的一些不文明的举止,往往就“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了。显然,学生对于“责任”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为此,在实践中,我尝试让学生通过对校园里两种不良现象的调查和剖析,深化对责任的认识。一是每天早上校门口的“问好”现象,二是校园里不爱护清洁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拍摄、采访、跟踪调查等活动,引发了思考,渐渐地明白了,在学校,我们不光有管好自己的责任,还有提醒、监督同学的义务。就这样,学生对责任内涵的理解就更深了。
3.监督——提升对学校的责任
很多学生都会不自觉地认为,学校的一切都是正确合理的,只要是学校的意见,就都应该如圣旨般遵照。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都是这样的,那么国家将来只会拥有一批“奴性”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参与管理学校的意识,我以安全教育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发现学校的诸多安全隐患。学生对喷水池和消防栓两处隐患作了重点调查与研究,提出了改进建议,之后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交流,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或许培养学生的这种参与意识,会让我们的管理难度更大。但试想,当学生面对学校的诸多问题却不闻不问,这是负责的体现吗?反过来,当学生发现问题、看到问题时,都能够勇敢地提出——即使有的时候并不合理,但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能让学生们的责任心得到强化,又让学生学会了更理性、更科学地解决问题,从而在良性的循环中,真正培养出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的学生。
二、责任教育的路径宽一度
责任教育的路径宽一度,要求我们在对小学中段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拓宽思路,多形式、多方法地寻找教育途径,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引导和教育。人的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学习、参与中,通过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形成的。光凭说教,不让学生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活动,是不能养成责任感的。因此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日积月累地促使其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1.以趣利导,唤醒责任意识
活动前,我深感学生对学校存在的问题缺乏热情,于是让学生拿着摄像机、照相机在校园里拍摄,然后汇总。在热烈的讨论中,大家不约而同地批评了校园里个别学生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经过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是导致不良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明白了对自身严格要求和对集体的关心是最起码的责任。如此以趣利导,唤醒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深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2.以情促行,培养责任习惯
为培养学生的责任习惯,我让学生统计早上学生向老师问好和佩戴红领巾的情况。下面是学生的记录:
6月7日早上7点35分到7点45分这段时间内,进入校园的同学一共有418人,其中257人向值日老师问好,161人没有向值日老师问好。采访这些同学后发现,没有问好原因大都是匆忙、忘记了。在这418人中,378人佩戴红领巾, 40人没有戴,采访没有佩戴的原因均是忘记了。
学生们把感受和收获写在了日记中,有学生这样说:
当我采访他们的时候,听到他们口中说出来的原因竟然惊人地相似!为什么一天之中有那么多人会匆忙,会忘记?校门口的值日老师在向他问好,他都没听见吗?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感觉?我以后一定不犯这样的错误,至少要对自己负责,不给学校抹黑!
学生流露的真情,体现了他们对问题的深层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越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情感的触动就越强烈。所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度进行调查研究,能以情促行,培养学生的责任习惯。
3.以行定志,塑造责任品质
在主题活动中,我以体验为宗旨,以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多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各方面的责任心,促进学生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的全面提高。活动中,要求学生就所了解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比如,针对前面所述的见了老师不问好的现象和忘了佩戴红领巾的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在校门口竖起文明标志牌,在学校的广播站进行情况汇报等途径进行提醒;对能弯弯腰捡拾垃圾的学生进行表扬;就学校里的安全隐患提出建议,制定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后,与学校领导进行探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得到了提高,责任品质逐渐形成。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从责任感形成的多方面因素出发,紧密结合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从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入手,落实学生的在校权利,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建立责任心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机制为重点,以体验教育为主线,通过开展真情教育、集体分析讨论、深入调查等方式,实施责任心与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学生形成应有的责任感、义务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责任教育的境界高一度
檀传宝教授强调:“开展积极的公民责任教育,已成为社会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美国西点军校将“责任”二字作为校训。如果把社会比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个公民的责任感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那么,学校对学生的责任教育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真正地担负起了他所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我们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1.态度体现意识
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学生对事件、活动的兴趣、积极性能体现其认识水平。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对事件的兴趣程度来进行评价,例如有的学生接到任务时,觉得这是不该自己做的事,进而影响到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出这位孩子的责任意识水平。
2.行动体现习惯
学生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要能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情感认同的问题。只有正确的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进而促使道德品质的内化。因此要评价学生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情感为媒介,在认识和行为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当学生把他们的行动变成为自己的习惯的时候,才能说明责任意识已经深入到他们的心中,并变成一种自觉行动。在参加了系列责任教育活动后,有学生看到学校厕所的垃圾筒晚上总会被野猫弄翻,造成不洁现象,便自发地与包干区班级进行交流,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自觉行为,显示出责任已深入学生的心田,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3.意志体现素质
在学生责任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中年段小学生责任感时,要特别重视从整体上去考虑。稳定的责任行为需要靠意志来维持,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强的责任意志,良好的行为才可能稳定持久,进而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学会负责”已成为21世纪的通行证。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特别要用心培养学生责任心,在开展责任教育的时候多想一点,多深入一点。当然,学生责任心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教育、不断的督促才能实现。我们相信,责任教育就是一片迷人的原野,汗水洒过,原野上一定会绿草如茵、百花盛开。
(作者单位:杭州市学军小学
浙江杭州 310012)
责任编辑 徐向阳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形成对学校的责任意识,让责任教育内化到学生的心灵世界,笔者对于如何在小学中段孩子中进行公民责任教育进行了探索。
一、责任教育的内涵深一度
责任教育的内涵深一度,是指在活动设计时,要让学生对所应承担责任的内涵要有更深的认识。
1.寻访——激发对学校的责任
小学中年段的学生虽然已入校数年,但对学校的了解并不深入,而了解学校、关心学校是激发学生对学校责任心的前提。为此,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
(1)走遍校园
到校园里的每个地方走一走,关注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寻找自己还不够了解的设施设备,用眼睛、相机留下这一幕幕。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学校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室场等,用心感受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从而发自内心地激发起对学校的责任意识。
(2)采访老师
对于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学生平时不一定会关注,但许多老师在关注,所以采访老师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增强对学校的责任意识。
(3)聆听介绍
学校里的很多情况,孩子不知道,但他们很想知道;也有很多事情,老师们都知道,可孩子不清楚。那么,就不妨给老师和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把学校的情况介绍给孩子。活动中,在教师绘声绘色的介绍中,学生了解了我们这所百年名校的历史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当孩子们了解到学校拥有的现代化设备和众多的名师队伍时,都深深地为自己能在这样条件优越的环境里学习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参与——担负对学校的责任
尽管每个学生都知道要注意文明礼仪,要提醒自己做一个文明大方的孩子,可是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对他人的一些不文明的举止,往往就“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了。显然,学生对于“责任”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为此,在实践中,我尝试让学生通过对校园里两种不良现象的调查和剖析,深化对责任的认识。一是每天早上校门口的“问好”现象,二是校园里不爱护清洁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拍摄、采访、跟踪调查等活动,引发了思考,渐渐地明白了,在学校,我们不光有管好自己的责任,还有提醒、监督同学的义务。就这样,学生对责任内涵的理解就更深了。
3.监督——提升对学校的责任
很多学生都会不自觉地认为,学校的一切都是正确合理的,只要是学校的意见,就都应该如圣旨般遵照。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都是这样的,那么国家将来只会拥有一批“奴性”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参与管理学校的意识,我以安全教育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发现学校的诸多安全隐患。学生对喷水池和消防栓两处隐患作了重点调查与研究,提出了改进建议,之后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交流,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或许培养学生的这种参与意识,会让我们的管理难度更大。但试想,当学生面对学校的诸多问题却不闻不问,这是负责的体现吗?反过来,当学生发现问题、看到问题时,都能够勇敢地提出——即使有的时候并不合理,但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能让学生们的责任心得到强化,又让学生学会了更理性、更科学地解决问题,从而在良性的循环中,真正培养出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的学生。
二、责任教育的路径宽一度
责任教育的路径宽一度,要求我们在对小学中段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拓宽思路,多形式、多方法地寻找教育途径,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引导和教育。人的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学习、参与中,通过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形成的。光凭说教,不让学生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活动,是不能养成责任感的。因此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日积月累地促使其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1.以趣利导,唤醒责任意识
活动前,我深感学生对学校存在的问题缺乏热情,于是让学生拿着摄像机、照相机在校园里拍摄,然后汇总。在热烈的讨论中,大家不约而同地批评了校园里个别学生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经过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是导致不良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明白了对自身严格要求和对集体的关心是最起码的责任。如此以趣利导,唤醒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深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2.以情促行,培养责任习惯
为培养学生的责任习惯,我让学生统计早上学生向老师问好和佩戴红领巾的情况。下面是学生的记录:
6月7日早上7点35分到7点45分这段时间内,进入校园的同学一共有418人,其中257人向值日老师问好,161人没有向值日老师问好。采访这些同学后发现,没有问好原因大都是匆忙、忘记了。在这418人中,378人佩戴红领巾, 40人没有戴,采访没有佩戴的原因均是忘记了。
学生们把感受和收获写在了日记中,有学生这样说:
当我采访他们的时候,听到他们口中说出来的原因竟然惊人地相似!为什么一天之中有那么多人会匆忙,会忘记?校门口的值日老师在向他问好,他都没听见吗?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感觉?我以后一定不犯这样的错误,至少要对自己负责,不给学校抹黑!
学生流露的真情,体现了他们对问题的深层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越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情感的触动就越强烈。所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度进行调查研究,能以情促行,培养学生的责任习惯。
3.以行定志,塑造责任品质
在主题活动中,我以体验为宗旨,以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多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各方面的责任心,促进学生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的全面提高。活动中,要求学生就所了解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比如,针对前面所述的见了老师不问好的现象和忘了佩戴红领巾的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在校门口竖起文明标志牌,在学校的广播站进行情况汇报等途径进行提醒;对能弯弯腰捡拾垃圾的学生进行表扬;就学校里的安全隐患提出建议,制定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后,与学校领导进行探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得到了提高,责任品质逐渐形成。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从责任感形成的多方面因素出发,紧密结合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从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入手,落实学生的在校权利,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建立责任心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机制为重点,以体验教育为主线,通过开展真情教育、集体分析讨论、深入调查等方式,实施责任心与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学生形成应有的责任感、义务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责任教育的境界高一度
檀传宝教授强调:“开展积极的公民责任教育,已成为社会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美国西点军校将“责任”二字作为校训。如果把社会比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个公民的责任感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那么,学校对学生的责任教育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真正地担负起了他所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我们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1.态度体现意识
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学生对事件、活动的兴趣、积极性能体现其认识水平。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对事件的兴趣程度来进行评价,例如有的学生接到任务时,觉得这是不该自己做的事,进而影响到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出这位孩子的责任意识水平。
2.行动体现习惯
学生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要能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情感认同的问题。只有正确的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进而促使道德品质的内化。因此要评价学生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情感为媒介,在认识和行为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当学生把他们的行动变成为自己的习惯的时候,才能说明责任意识已经深入到他们的心中,并变成一种自觉行动。在参加了系列责任教育活动后,有学生看到学校厕所的垃圾筒晚上总会被野猫弄翻,造成不洁现象,便自发地与包干区班级进行交流,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自觉行为,显示出责任已深入学生的心田,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3.意志体现素质
在学生责任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中年段小学生责任感时,要特别重视从整体上去考虑。稳定的责任行为需要靠意志来维持,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强的责任意志,良好的行为才可能稳定持久,进而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学会负责”已成为21世纪的通行证。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特别要用心培养学生责任心,在开展责任教育的时候多想一点,多深入一点。当然,学生责任心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教育、不断的督促才能实现。我们相信,责任教育就是一片迷人的原野,汗水洒过,原野上一定会绿草如茵、百花盛开。
(作者单位:杭州市学军小学
浙江杭州 310012)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