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导向性心理干预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行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导向性心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经心理干预后,观察组7例无痛,16例轻度疼痛,4例中度疼痛,3例重度疼痛;对照组1例无痛,3例轻度疼痛,14例中度疼痛,12例重度疼痛,观察组患者无痛及轻度疼痛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的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导向性心理干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加了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效缓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导向性心理干预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17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15-02
术后疼痛是机体在手术刺激下,心理、生理及行为上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术后常伴有切口疼痛,一般是由于体位不当、手术创伤等原因引起的。疼痛兼具生理和心理特征,除了手术创伤和腰部疾病引起的疼痛外,社会及心理因素对机体疼痛感和耐痛感有很大影响[1]。护理干预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措施和重要环节,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其对疼痛的耐受性,以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为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疼痛,我院对60例行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行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入标准:需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主诉主观感受,无严重沟通交流障碍。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21-68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干预,主要是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内容为相关疾病知识、麻醉方式、手术配合、围术期注意事项及手术方案等。当患者出现疼痛感时,医护人员需对其进行适当判断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与家属一起协助患者缓解疼痛。观察组患者采取导向性心理干预手法,以问题为导向,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提前采取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运用客观态度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认知,尽量避免或减少患者因过度恐惧、焦虑而夸大问题本身。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按数字评分法进行评估,依据疼痛程度划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4分)、中度疼痛(5-9分)、重度疼痛(超过10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录入和处理,组间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发求得P值,以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痛及轻度疼痛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的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对照组采取的心理干预模式可概括为“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方法是采用健康教育和宣传的方式解答患者对手术存在的疑惑,从而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3]。但宣传方式单一,对术后疼痛方面的重视不够。观察组运用导向性心理干预模式,即“预知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患者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正确的认知,帮助患者以更加客观的态度做出真实的反应,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全身情况、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疼痛经历、疾病认识及社会支持等相关资料进行全面了解,对患者术后疼痛耐受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宣传健康教育。宣传健康教育的方式处书面和口头外,组织病友进行经验交流和现场说法,宣教内容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主管医生想患者介绍术后各种不适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并提出应对措施,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
第三,沟通交流。对手术患者给予相应的关心和鼓励,主动了解患者手术时及手术后疼痛的感受,根据评估资料,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针对性的交流。对疼痛耐受差的患者,可鼓励其向其他病友学习,减轻其对疼痛的恐惧感;对疼痛耐受较好的患者,护理人员需适当关注,鼓励其说出对疼痛的真实感受。全面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发动家属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缓解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以放松的心态面对手术和疾病,降低其对术后疼痛的敏感度和关注度。
导向性心理干预方法的优点有灵活性强,重点突出。每个患者疼痛认知、心理状态机疼痛耐受性不同,导向性心理干预方法由责任护士一对一进行,选择个性化的宣教和沟通方式,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情绪上的安抚,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和疼痛的信心。导向性心理干预在书签对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疼痛认知,帮助患者进行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效提高了患者对疼痛的心理承受力。向患者解释疼痛的机制、原因,介绍有效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压力。本研究中,运用导向性心理干预方式的观察组患者无痛、轻度疼痛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的比例顯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力证实了导向性心理干预方式的效果。
综上所述,导向性心理干预方式灵活性强,重点突出,有效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起到了药物无法取代的心理治疗作用,有效缓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导向性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换忙着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02):212-214
方法: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行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导向性心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经心理干预后,观察组7例无痛,16例轻度疼痛,4例中度疼痛,3例重度疼痛;对照组1例无痛,3例轻度疼痛,14例中度疼痛,12例重度疼痛,观察组患者无痛及轻度疼痛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的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导向性心理干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加了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效缓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导向性心理干预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17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15-02
术后疼痛是机体在手术刺激下,心理、生理及行为上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术后常伴有切口疼痛,一般是由于体位不当、手术创伤等原因引起的。疼痛兼具生理和心理特征,除了手术创伤和腰部疾病引起的疼痛外,社会及心理因素对机体疼痛感和耐痛感有很大影响[1]。护理干预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措施和重要环节,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其对疼痛的耐受性,以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为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疼痛,我院对60例行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行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入标准:需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主诉主观感受,无严重沟通交流障碍。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21-68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干预,主要是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内容为相关疾病知识、麻醉方式、手术配合、围术期注意事项及手术方案等。当患者出现疼痛感时,医护人员需对其进行适当判断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与家属一起协助患者缓解疼痛。观察组患者采取导向性心理干预手法,以问题为导向,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提前采取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运用客观态度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认知,尽量避免或减少患者因过度恐惧、焦虑而夸大问题本身。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按数字评分法进行评估,依据疼痛程度划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4分)、中度疼痛(5-9分)、重度疼痛(超过10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录入和处理,组间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发求得P值,以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痛及轻度疼痛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的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对照组采取的心理干预模式可概括为“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方法是采用健康教育和宣传的方式解答患者对手术存在的疑惑,从而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3]。但宣传方式单一,对术后疼痛方面的重视不够。观察组运用导向性心理干预模式,即“预知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患者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正确的认知,帮助患者以更加客观的态度做出真实的反应,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全身情况、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疼痛经历、疾病认识及社会支持等相关资料进行全面了解,对患者术后疼痛耐受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宣传健康教育。宣传健康教育的方式处书面和口头外,组织病友进行经验交流和现场说法,宣教内容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主管医生想患者介绍术后各种不适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并提出应对措施,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
第三,沟通交流。对手术患者给予相应的关心和鼓励,主动了解患者手术时及手术后疼痛的感受,根据评估资料,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针对性的交流。对疼痛耐受差的患者,可鼓励其向其他病友学习,减轻其对疼痛的恐惧感;对疼痛耐受较好的患者,护理人员需适当关注,鼓励其说出对疼痛的真实感受。全面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发动家属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缓解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以放松的心态面对手术和疾病,降低其对术后疼痛的敏感度和关注度。
导向性心理干预方法的优点有灵活性强,重点突出。每个患者疼痛认知、心理状态机疼痛耐受性不同,导向性心理干预方法由责任护士一对一进行,选择个性化的宣教和沟通方式,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情绪上的安抚,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和疼痛的信心。导向性心理干预在书签对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疼痛认知,帮助患者进行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效提高了患者对疼痛的心理承受力。向患者解释疼痛的机制、原因,介绍有效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压力。本研究中,运用导向性心理干预方式的观察组患者无痛、轻度疼痛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的比例顯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力证实了导向性心理干预方式的效果。
综上所述,导向性心理干预方式灵活性强,重点突出,有效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起到了药物无法取代的心理治疗作用,有效缓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导向性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换忙着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02):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