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数实例说明上大学能在许多方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更好的健康、更好的公民意识和个人成长等,而这些也有益于整个社会。
近年来,美国快速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模。部分原因是大学对于社会和个人显而易见的益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种政治诉求,即大学教育为公民的个人发展提供了一条基于价值的道路。
与此同时,大学生发现越来越难找到一份待遇好、特别是能够预测未来职业发展道路的稳定工作。提供长远职业规划的大型公司在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上没那么重要了,越来越少的公司愿意雇用有潜力的员工并且把他们培训成为终身职员,公司只希望新雇的员工已经掌握工作技能并且一上手就能为公司出力。大学的角色已经变成要说服学生相信大学教育能够为他们提供这些工作技能了。
这些情况累加起来对目前2100万的在校大学生尤为不利。近年来,各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但公共教育资金没有相应提高,学校只有把更多的教育成本平摊到学生及其家长身上。这可是一笔特殊的负担,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超过50%新入学的学生不成比例地来自并不富裕的家庭,特别是自经济大衰退以来,这些学生家长一直为保求自身的工作稳定和支付能力而苦苦挣扎。对于这些家庭而言,送孩子上大学往往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一个家庭很容易陷入经济危机,这是因为以房产做抵押或牺牲退休生活去借贷送孩子上大学,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常做的无奈之举。
当这些家庭捉襟见肘地送孩子上大学,或这些贫困学生自己去借贷上大学时,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的压力就愈发紧迫了。这种压力的另一种来源是越来越高的教育成本和越来越低的支付能力,即助学贷款把教育成本转嫁到毕业生日后的前途上。越来越多的学生用助学贷款来支付上大学的费用,然而这种负担可能会严重损害学生将来的利益,因为助学贷款的利息高于住房抵押贷款利息并逐年累加,学生即使是身陷破产也必须偿还本息。
针对上述风险,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主要通过以下兩种重要的方式做出回应。第一种是针对学生及家长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的顾虑,各所大学推出更多旨在瞄准毕业后找工作的新课程。新办的营利性大学几乎毫无例外地以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为首要办学目标,并由此来确定学校的招生宣传策略。第二种就是学校以不同方式——下班后或校外的——为那些不得不全职工作以缴纳学费的学生颁发大学文凭。
一个上了年纪的上班族下班后花八年的时间学完大学课程。与之相对,一个年轻人生活在大学校园里,花上紧张得多的四年时间学完所有大学课程,学校还有许多课外内容帮助他学习和成长;这两种大学教育的经历和效果当然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我们经常把两者相提并论。即使同在大学校园里,学习一门以职业为导向的融合教学与实习的房地产管理的课程和文学、历史、自然科学、数学等课程,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没有理由相信新的做法会像传统大学教育那样给我们个人和社会带来相同的益处。客观地讲,许多大学已经做不到这一点了。当今大学教育的目标就是找一份好工作,一切的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都围绕着这一终极目标进行。
这些新做法对于学生及家长而言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做法所产生的回报。许多在校外取得的应用型学历真的能帮助学生找到好工作,然后去还清助学贷款或是父母以房产抵押借来的钱吗?这一点对于学生及其家长而言是巨大的经济赌注,而且现在的赌注充满了巨大的风险。大多数人进行这样的博弈是基于各所大学的招生宣传,还有就是社会普遍认同的观点:上大学是个人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称职的父母都要做出巨大牺牲把孩子送去读大学。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即使你不是一个要缴费上大学的学生或家长,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你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发展会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比如说改变未来劳动力的性质,培养社会公民以及塑造其教育背景,影响公共消费及税收等等。如今,高校助学贷款已经成为国家第二大债务来源,而处于未充分失业或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对于社会和家庭结构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我们不知道现在上大学是否有回报,至于对将来上大学是否有回报也知之甚少,但我们确实了解很多,可以做出更好的决定。仅此而已。
选自《上大学值得吗?一生最重要的经济决策指南》[美]彼得·卡佩利
近年来,美国快速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模。部分原因是大学对于社会和个人显而易见的益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种政治诉求,即大学教育为公民的个人发展提供了一条基于价值的道路。
就业市场也发生了变化
与此同时,大学生发现越来越难找到一份待遇好、特别是能够预测未来职业发展道路的稳定工作。提供长远职业规划的大型公司在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上没那么重要了,越来越少的公司愿意雇用有潜力的员工并且把他们培训成为终身职员,公司只希望新雇的员工已经掌握工作技能并且一上手就能为公司出力。大学的角色已经变成要说服学生相信大学教育能够为他们提供这些工作技能了。
这些情况累加起来对目前2100万的在校大学生尤为不利。近年来,各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但公共教育资金没有相应提高,学校只有把更多的教育成本平摊到学生及其家长身上。这可是一笔特殊的负担,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超过50%新入学的学生不成比例地来自并不富裕的家庭,特别是自经济大衰退以来,这些学生家长一直为保求自身的工作稳定和支付能力而苦苦挣扎。对于这些家庭而言,送孩子上大学往往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一个家庭很容易陷入经济危机,这是因为以房产做抵押或牺牲退休生活去借贷送孩子上大学,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常做的无奈之举。
当这些家庭捉襟见肘地送孩子上大学,或这些贫困学生自己去借贷上大学时,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的压力就愈发紧迫了。这种压力的另一种来源是越来越高的教育成本和越来越低的支付能力,即助学贷款把教育成本转嫁到毕业生日后的前途上。越来越多的学生用助学贷款来支付上大学的费用,然而这种负担可能会严重损害学生将来的利益,因为助学贷款的利息高于住房抵押贷款利息并逐年累加,学生即使是身陷破产也必须偿还本息。
针对上述风险,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主要通过以下兩种重要的方式做出回应。第一种是针对学生及家长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的顾虑,各所大学推出更多旨在瞄准毕业后找工作的新课程。新办的营利性大学几乎毫无例外地以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为首要办学目标,并由此来确定学校的招生宣传策略。第二种就是学校以不同方式——下班后或校外的——为那些不得不全职工作以缴纳学费的学生颁发大学文凭。
新举措改变着大学经历的本质
一个上了年纪的上班族下班后花八年的时间学完大学课程。与之相对,一个年轻人生活在大学校园里,花上紧张得多的四年时间学完所有大学课程,学校还有许多课外内容帮助他学习和成长;这两种大学教育的经历和效果当然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我们经常把两者相提并论。即使同在大学校园里,学习一门以职业为导向的融合教学与实习的房地产管理的课程和文学、历史、自然科学、数学等课程,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没有理由相信新的做法会像传统大学教育那样给我们个人和社会带来相同的益处。客观地讲,许多大学已经做不到这一点了。当今大学教育的目标就是找一份好工作,一切的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都围绕着这一终极目标进行。
这些新做法对于学生及家长而言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做法所产生的回报。许多在校外取得的应用型学历真的能帮助学生找到好工作,然后去还清助学贷款或是父母以房产抵押借来的钱吗?这一点对于学生及其家长而言是巨大的经济赌注,而且现在的赌注充满了巨大的风险。大多数人进行这样的博弈是基于各所大学的招生宣传,还有就是社会普遍认同的观点:上大学是个人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称职的父母都要做出巨大牺牲把孩子送去读大学。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即使你不是一个要缴费上大学的学生或家长,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你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发展会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比如说改变未来劳动力的性质,培养社会公民以及塑造其教育背景,影响公共消费及税收等等。如今,高校助学贷款已经成为国家第二大债务来源,而处于未充分失业或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对于社会和家庭结构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我们不知道现在上大学是否有回报,至于对将来上大学是否有回报也知之甚少,但我们确实了解很多,可以做出更好的决定。仅此而已。
选自《上大学值得吗?一生最重要的经济决策指南》[美]彼得·卡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