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摇篮。在中职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中职物理教育之重任。作为中职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兴趣 探究能力
一、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创设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复杯实验以及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的气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什么吹不起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2、巧用各种偶发事件,出奇制胜。
中职学生的学习意志相对来讲还比较薄弱,因此课堂上有些学生不免要开小差。这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风趣有吸引力的语言妥善处理。
上课的时候难免有时会遇到雷电交加的外界情景,这个时候,我对同学们说:你们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吗?你们知道雷电发生处距离我们多远吗?你们知道雷电会带来什么问题吗?现在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再有上课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个别女孩子照镜子的情景,这时可讲述《给美丽做到加法》的故事。正是这样及时调控了课堂的气氛,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可见,情境的灵活应用会使教学充满魅力。
二、创设宽松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中职学生刚开始一般对物理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能让学生浮想连翩。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自认为是很精彩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麻木,甚至是讨厌。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问,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个地抓进了他们不心甘情愿进去的知识框框中。
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能作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所以,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所为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
三、探究习题,拓宽知识面
近几年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探究式习题更是层出不穷,样式越来越活,但其宗旨是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要领悟的透彻。为此,在教学中,不时的引入这些习题,让学生时刻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时地体验物理学家的角色,体验成功的快感与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他们的直觉。直觉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事物,能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突变、升华,当然直觉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联想和想象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很重要。联想可以把多个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容易触发灵感而导致新的发现。想象能不断地改造旧表象,创造新表象,是创造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由联想的习惯,使他们敢想、爱想和善于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还要启发学生:①根据已知进行联想,判断结果;②通过联想证实已知的结论;③运用联想进行实验设计;④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比喻想象;⑤发挥自由假想;通过假想养成学生爱幻想、爱探索的习惯,从事物的另一面强化他们所学的知识。
五、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同时,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无法取的东西。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物理学发展中的创新思维选例.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2]教师的适应和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兴趣 探究能力
一、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创设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复杯实验以及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的气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什么吹不起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2、巧用各种偶发事件,出奇制胜。
中职学生的学习意志相对来讲还比较薄弱,因此课堂上有些学生不免要开小差。这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风趣有吸引力的语言妥善处理。
上课的时候难免有时会遇到雷电交加的外界情景,这个时候,我对同学们说:你们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吗?你们知道雷电发生处距离我们多远吗?你们知道雷电会带来什么问题吗?现在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再有上课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个别女孩子照镜子的情景,这时可讲述《给美丽做到加法》的故事。正是这样及时调控了课堂的气氛,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可见,情境的灵活应用会使教学充满魅力。
二、创设宽松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中职学生刚开始一般对物理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能让学生浮想连翩。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自认为是很精彩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麻木,甚至是讨厌。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问,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个地抓进了他们不心甘情愿进去的知识框框中。
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能作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所以,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所为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
三、探究习题,拓宽知识面
近几年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探究式习题更是层出不穷,样式越来越活,但其宗旨是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要领悟的透彻。为此,在教学中,不时的引入这些习题,让学生时刻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时地体验物理学家的角色,体验成功的快感与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他们的直觉。直觉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事物,能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突变、升华,当然直觉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联想和想象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很重要。联想可以把多个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容易触发灵感而导致新的发现。想象能不断地改造旧表象,创造新表象,是创造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由联想的习惯,使他们敢想、爱想和善于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还要启发学生:①根据已知进行联想,判断结果;②通过联想证实已知的结论;③运用联想进行实验设计;④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比喻想象;⑤发挥自由假想;通过假想养成学生爱幻想、爱探索的习惯,从事物的另一面强化他们所学的知识。
五、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同时,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无法取的东西。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物理学发展中的创新思维选例.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2]教师的适应和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