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去的岁月,飘不去的爱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乱世佳人》是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切尔终其一生唯一的作品。小说的重要背景是南北战争,战争前、中、后,斯佳丽对土地的感情由不自知的爱发展到为土地而奋斗再到诗意地生存在这片土地,表现出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就像斯佳丽说的那句鼓励自己的话:“不管怎么样,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是斯佳丽留给现代女性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乱世佳人》;斯佳丽;塔拉;土地;热爱
  作者简介:李永青(1992.7-),女,山西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艺美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1
  小说《乱世佳人》是19世纪美国作家马格丽特·米切尔倾心十年所著的通俗爱情小说,但它又远远超出了普通通俗爱情小说的价值。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优秀的经典人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斯佳丽。她从一个少女变成一个妇人,从对土地不自知的爱到为土地誓死奋斗的大家长,斯嘉丽不仅仅展现了她性格的丰富,而且给我们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人生阅历图,本文以战争前中后为切入点探讨斯嘉丽对土地的热爱。
  一、战前生活——地不自知的爱
  斯佳丽生活在塔拉庄园,斯佳丽的父亲杰拉尔德把庄园命名为塔拉,表明了他对故土的眷恋。斯佳丽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16年,宽阔的大路上父亲飞驰而来的身影,十二棵橡树庄园上参加过的聚会,她对阿希礼爱意的产生,这一切都和塔拉庄园密切相关,在她心中她对这片土地的爱一定是有位置的,只不过在战前她没有鲜明地感觉到而已。
  这种不自知源自斯佳丽将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舞会、衣服、骑马以及男人们上,她关注的是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塔拉的落日、春天,斯佳丽很多时候都不曾注意,“她接受它们的美都毫不在意[1]”,天生丽质的她已经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当这种优越感受到挑战时,她赌气说“我不要塔拉或别的什么农场。农场一文不值[2]。”事实上,这片土地在她情场失意时给了她安宁,让她想起母亲在灯光底下祈祷的面容,这种自然的联想表明了她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种微妙的感情暗示了斯佳丽在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是依赖的。
  二、战中磨难——拉奋斗
  1861南北战争爆发,由于阿希礼的拒绝,斯佳丽一气之下嫁给了查尔斯,不幸的是查尔斯在战争中丧生,加之发现自己怀孕,一系列打击让她离开了塔拉。但离开庄园没多久,她就开始想念它,这时,斯佳丽才意识到她对这片土地的依赖和眷恋。
  这一阶段的斯佳丽对土地的理解还不深,因为尽管战争爆发了,但对斯佳丽还没有切身的触动。她的父母健在,塔拉还在,阿希礼也不是完全失去。所以她所关心的还是除土地之外的其他东西,不过她的这种爱土地的感情已经逐渐变得明朗了。
  1864年,战局发生变化,每天斯佳丽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斯佳丽这辈子还从来没有感到过这样怀念老家,怀念母亲,只要有母亲在就是出了天大的事她也不怕。听了一天炮弹的巨啸声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哪天不是铁了心,打算明天一早就去对玫兰妮说她不能不回家了[3]”。但是顾及到年幼的儿子,怀孕的玫兰妮等,斯佳丽无法回到塔拉。这时斯佳丽对故土的爱展露无遗了,但是迫于外在因素,她不得不委曲求全。
  战火烧到琼斯博罗以后,斯佳丽与父亲的通信受阻,她决心要回塔拉了。她爱塔拉,所以她连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人都爱。因为她知道她不可以抛弃塔拉,她是塔拉的一部分。所以她必须选择坚守,“她的战场就在这里,她必须战而胜之。过去的已经过去,死了的已经死了,回头路是没有的[4]”。
  回到塔拉的四年里,斯佳丽从土地中汲取能量,变成了一家人的大家长,“她与土地的关系已经不再停留在经济层面,还有更深远的精神层面[5]”。土地给予了斯佳丽莫大的鼓励。斯佳丽逐渐明白了人与土地的关系,土地是世界上唯一永恒的东西,也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后盾。在她看来,土地已经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
  三、战后现实——故土
  玫兰妮死后,斯佳丽终于从情感的迷茫中清醒,她知道自己原来一直爱的是瑞特,可惜此时的瑞特已经心灰意冷,斯佳丽被瑞特抛弃后,她又一次决定回家,只有这片土地才可以安慰她受伤的心灵,才能使她的一切伪装褪下。“她已经和塔拉形成了密切的联系,[6]她深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从红土地这里总能得到力量。
  塔拉好似一个磁场,不断吸引斯佳丽回归,斯佳丽就像风筝一样,不管飞得多高多远,都不会离开塔拉。现代女性应该像斯佳丽一样勇敢地正视挫折和困难,同时深刻的理解自己脚下的那片土地,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想这就是斯佳丽留给現代女性宝贵的精神财富吧!
  注释:
  [1]马格丽特·米切尔:《乱世佳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26页.
  [2]马格丽特·米切尔:《乱世佳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33页.
  [3]马格丽特·米切尔:《乱世佳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337页.
  [4]马格丽特·米切尔:《乱世佳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392页.
  [5]李巧文:《飘》中的土地意象研究,作家,2014年版,第28页.
  [6]徐阳平:《飘》的原型意象与主题意蕴,作家,2014年版,第81-82页.
  参考文献:
  [1]马格丽特·米切尔. 乱世佳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
  [2]梁金凤.《飘》中斯嘉丽的塔拉情结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出版社,2014;(1):30.
  [3]李巧文.《飘》中的土地意象研究[J].作家,2014;(4):28.
  [4]徐阳平.《飘》的原型意象与主题意蕴[J].家,2014;(1):81-82.
其他文献
摘 要:《步飞烟》是端木蕻良根据唐代皇甫枚所著的《飞烟传》改编的一篇历史小说。虽然这是一篇在鲁迅的《故事新编》影响下作的短篇小说,但是端木在唐传奇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和重新建构。本文主要从对《步飞烟》的传统婚恋文化、等级观念的反思以及审美思考这三个方面来解读端木笔下的另类传奇。  关键词:《步飞烟》;文化;审美;另类传奇  作者简介:张向超(1991-),男,汉族,湖南娄底人,助教,硕士研究生学历,炎
摘 要:从现代哲学阐释学出发,对比分析《高老头》中描写伏盖夫人的三个中法文译本,翻译的历时性结合译者的主体性,实现了文学作品阐释的多样化。  关键词:哲学阐释学;理解的历时性;译者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6--02  1.前言  阐释学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科。进入20世纪后,作为现代阐释
摘 要: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与对社会的嘱托,而龙应台的作品在描绘母爱的基础上同时表达了对代际隔阂的无奈与落寞。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在于两位女性作家都站在母亲的角度上,表达了对孩子成长和对个体发展的尊重;不同点在于张晓风表达的是对社会的期望,着眼于孩子自我价值的提升;而龙应台倾诉的则是社会将儿子和自己越扯越远的现实,落脚于亲缘价值的淡化。  关键词
摘 要:古琴曲《凤求凰》诠释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两位主人公为了自由的爱情努力冲破现实的藩篱争取婚姻自由。追求合理的情感和理想给后世适婚男女提供了范本,在《西厢记》和《墙头马上》有所表现。  关键词:《凤求凰》;《西厢记》;《墙头马上》;作用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1  一、古琴曲《凤求凰》  《凤求凰》是千古
摘 要:《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品。文本中卡西莫多,爱丝梅拉达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卡西莫多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并且作者恰到好处得写出了卡西莫多人物中包含的多样性特点,而卡西莫多的悲惨遭遇也为使得它的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因此卡西莫多历来成为学界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将从卡西莫多遇到的两次困境入手,着重结合卡西莫多的心理状况,通过卡西莫多的种种行为,去分析卡西莫多是如何面对自己两次困
摘 要:因果聯系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所以反映在语言中的因果句自然也很普遍。从因果关系的范围和研究概况入手,对韩汉两种语言的表“原因”类词的句法形式进行比较研究,并以使用频率最高的韩国语“-????”“-??”和汉语“因为”“由于”为对象进行句法分析对比。  关键词:韩国语;汉语;原因;对比  作者简介:安石虎(1981.10-),男,朝鲜族,吉林省延吉市人,编辑,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知青电影是我国以特定历史为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剧情片,讲述青年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到偏远地区进行再教育的故事。知青电影中除了主人公外所呈现的其他物质并不丰富,但这些物质的出现必定会以洁简的表层之“象”尽传其内里之“意”。本文以《天浴》为例,以片中多次出现的苹果为例解读物质在知青电影中所代表的意象。  关键词:知青电影;意象;苹果  作者简介:张小凤(1992.12-),女,汉,四川省南充市人,
摘 要:本文通过对电影《水形物语》中女主角艾莉莎与传统童话中经典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揭示传统童话叙事男权社会视角对于女性描写的不完整性。与此同时,展示了女性自身爱欲想象表达的新浪漫主义童话。  关键词:童话叙事;艾莉莎;爱欲想象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2  童话是人类最早的文学创作形式之一,虽然所处的时代与国家不同,无
摘 要:在奥斯汀的时代,绅士的概念是多样且有争议的,但整体上有三个主要的分类:守旧派(概念一),大众派(概念二)和自由派(概念三)。达西的道德改进是从概念一的更高标准向概念三的更广泛定义的过渡。他对阶级和性别的傲慢与偏见得到了克服,使他最终成为一个尊重他人内心本性的人。本文旨在从理想的绅士角度审视达西的发展。虽然奥斯汀的设置和人物大多受限于十八世纪的士绅,但在《傲慢与偏见》中,她比同时代的人更加彻
摘 要: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世界文学也享有极高的荣誉。而其中的颜色词营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因此如何巧妙翻译颜色词、进而在西方读者中创造对等的意境极为重要。本文基于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霍克斯及其女婿闵福德两个译本,对《红楼梦》中颜色词“青”的翻译策略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颜色词;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曾文斯(1991-),女,汉,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