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普通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为高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新经济和新业态的发展,创新创业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本文以某地方师范院校为例,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该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和典型经验,寻找出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工作体系,为高校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行的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师范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28
  1 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配置尚未充分完善
  通过调查得知,地方师范院校师资队伍配备尚不完善,多数院校校内专兼职教师中只有极少数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校内兼职教师接受企业实践锻炼机会较少,对企业的管理运作不熟悉,对行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的通识认知方面,在课堂上引用的案例多数来自于书本中单一性人物资料,缺乏案例的广泛性。校内教师队伍中双师型人才较少,在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实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师真正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较少。学校引进来的兼职教师及拥有企业背景的指导教师在理论水平层面有所欠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意识引导有待加强。
  1.2 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需进一步细化
  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具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不断增多,但目前该校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和认定还处于摸索阶段,所出台的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还不完善,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估转换标准,导致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获得的成果与学分之间没有产生直接的联系,繁重的专业学习压力和热爱的创新创业想法使学生处于两难境地,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完全投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目前,该校在校生参与创业人数所占比例高于省内同类高校,他们对学分转换制度需求度高,希望能通过创业实践成果、科技发明创造及竞赛奖励进行学分转换,以此证明自己的综合能力。
  1.3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融合有待提升
  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同时,专创融合作为有力抓手,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目前该校已经全面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教师多为一线辅导员或职能部门行政人员,这些教师了解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但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无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导致第一课堂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与第二课堂创业实践之间缺乏宽泛的关联整合。
  1.4 在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过程中存在重实践轻教育现象
  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整体推进中,创业实践具有见效快、易操作的特点备受青睐,为创业实践建设的校内众创空间、孵化平台和科技园区成为高校抓创新创业工作的主要切入点,完善的园区软硬件配置吸引一大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关注,但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学生因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没有完整的项目规划和风险评估,对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存活性带来挑战,导致发展后期学生项目孵化周期较短且不易存活,平台空间利用率较低,该校创新创业实践出现低迷现象。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工作生态体系建设,需要用教育贯穿全过程,实践固然重要,但教育起到了培元固本的作用。
  2 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1 科学规划,拥有完善的创新创业顶层设计
  近年来,该校以建设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本科高校为目标,一方面,为促进地方教育发展,着重培养创新型基础教育师资。该校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责任和担当,努力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依托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各类创新教育平台建设,帮助师范专业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师范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与互动性教学,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人才,进一步推动区域内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该校在做好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努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在巩固提升文、理、艺等专业的同时,重点建设管理学、工学、经济学等专业,初步形成了生物科技、电子机械、艺术设计、文化传播、经济管理和教师教育等专业集群,努力构建应用型专业格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2.2 四管齐下,全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该校为地方师范类院校,以建设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本科高校為目标,已经与当地政府合作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这一举措是该校服务地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同时,该校与企业联合创办“企业定制班”“应用型人才专项班”;共建集实习实践、教学实训及生产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基地,实现企业需求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统一。该校通过整合政府、高校、社会等方面力量,强化政策统筹,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更大程度上促使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通过整合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体现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担当。
  二是课程融通,推进教改。为更好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该校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三大课程融会贯通,开设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类专业选修课百余门,并将企业的生产实践和研发成果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嵌入专业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接受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从专业和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创新创业,由传统书本式讲授创新创业知识,转化为课堂讲授、实践模拟、产业命题、项目化教学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学新模式。
  三是赛创融合,鼓励实践。该校已连续10年举办学校层次的创新创业大赛,并把每次创新创业校赛作为省级“互联网+”大赛的训练场和项目打磨的工作坊,将大赛优秀项目引入学校众创空间,开展创业实践,进行跟踪指导。通过校内比赛和创业实践,让学生在比赛中掌握创业知识,在实践中提升创业技能。通过赛事能够让学生开展项目交流和展示,营造全校上下关注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2.3 打造三大平台,构建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一是打造高层次的协同创新、应用技术研发平台。该校与国外大学、国内行业企业共建多个高水平协同创新中心、应用技术研发平台、省级科研平台。通过师生共创,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提供指导和参与项目运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打造开放共享、互动协作的实践实训平台。为推动实践平台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该校与用人单位共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了开放共享、互动协作的实践实训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场地和机会,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并将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真正意义上实现校企联合。
  三是打造全周期、全链条的项目创业实践孵化平台。该校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地方政府共建了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直接孵化。利用学校外向性资源,成功帮助在孵化团队的多项科技成果与企事业单位对接,实现项目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落地转化。
  2.4 加强两项建设,构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一是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该校针对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实施师资培养的“双进工程”,开展学校教师进行业企业锻炼挂职、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进校指导教学。同时,多次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师资专题培训,并动员创新创业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业项目,努力创建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二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进行“精准化”靶向指导。该校目前实施职业生涯辅导、就业指导、创业引导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建立分层教育、分类指导、多维度推进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将就业创业大讲堂、就业创业励志人物事迹报告会、“生涯规划发展面对面”等活动作为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工程。
  2.5 关注重点群体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帮扶
  该校在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中还注重对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少数民族、残疾等重点群体毕业生的创新创业帮扶,联合了一批优质的爱心用人单位对有创新创业意向但缺乏资金、资源和人脉的毕业生实施一对一创业帮扶,借助企业力量,深挖企业内部资源,助力困难群体毕业生创业实践。鼓励毕业生在企业内先就业再创业,通过创新创业为企业运营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让企业更具持久活力,间接地帮助毕业生融入企业文化,提升个人综合业务能力。
  3 强化优势,建立可循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体系
  3.1 加大力度培养和聘请专业型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要培育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首先要拥有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高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创新创业相关培训和学术会议,同时聘请行业内知名的创新创业导师作为学校特聘教授,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指导,从而使教师掌握先进的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邀请创新创业相关专业知名专家、成功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业优秀人才进校兼任创新创业课指导教师,提供包括创业方案、创业渠道等方面的辅导,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3.2 培养专业的专创融合型师资队伍
  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要广泛调研综合考虑各专业特点,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制定易操作好落地的创新创业学分机制。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时,应着重从各个专业选取具有创新创业意向的教师,进而更好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创新创业。实现专创融合,既能促进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能实现学生的创业梦想,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学生内心,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3 构建完善的校地企协调合作机制
  高校要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搭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优势学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要与国内知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主动与产业对接联合培养人才,建立融“教学实习、创新实训、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4 结语
  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作为一种新型改革,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实践体系、孵化体系等。地方师范院校作为专业型应用型的普通高校,具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通过培养专业师资团队、制定学分转化制度、开展专创融合、实施校地企协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立刚,张海川.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体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1,(04).
  [2]雷亿辉.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视界,2021,(01).
  [3]李艳茹.普通高校創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4).
  [4]张国锋.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研究——以财经商贸类专业群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04).
  [5]雷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实践探索[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1).
其他文献
〔摘 要〕图书馆购买的外文电子期刊数量逐年的增加,如何让用户更有效的利用这些迅猛增长的资源,已成为了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一些图书馆采用了创建期刊导航的方式对不同数据库的外文期刊进行整合。本文以会计学为例,从实践中出发,探讨学科馆员应如何收录外文期刊导航信息为用户服务。  〔关键词〕外文电子期刊;期刊导航;会计学;信息收录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界定开放标准的内涵,探论开放标准与信息资源公共获取以及公共获取策略的关系;然后,在分析专利信息披露策略的基础上,着重解析基于核心设施原则的开放许可策略的两个子集;最后,用案例说明该研究。  〔关键词〕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开放标准;开放许可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11.045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 要〕以网络为载体、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开发了长春市水资源优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由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网络环境组成,具有数据库、信息传递、预测分析、业务查询、电子地图、信息发布等项功能。从平台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操作安全和用户安全等方面,分析了系统的安全性。该系统为城市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使用等提供技术支持,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2000-2009年间Web of Science五大索引数据库(SCI、SSCI、CPCI-S、CPCI-SSH、A&HCI)中收录的暨南大学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年度数量、学科领域、期刊分布、合作国家/地区、语种、文献类型、作者和论文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暨南大学科研发展及现状进行初步探究,以期发挥文献计量学在高校学术论文统计分析中的作用,为科研工作者明确自
期刊
摘 要: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在逐梦城市生活,导致村落出现“空心村”的现象。传统村落的复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福建省屏南龙潭村是省级传统古村落,具备广阔的开发价值潜质。本文以龙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分析该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该地的现有价值和资源条件,从价值激活的角度对该地的保护与活化模式提出价值提升的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屏南
期刊
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先导性作用,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知识产权的密集区域,其拥有的知识产权能力作为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支撑。本文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等方面提升知识产权能力,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力争借此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知
期刊
摘 要:在线教育作为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以阿坝州中学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在线教育的开展情况,对促进民族地区中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效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在线教育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在线教育;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
期刊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APP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利用学习类APP进行学习也逐渐成了一种新的趋势。本文以英语学习类APP为例,通过对当前英语学习类APP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英语学习类APP的发展策略,从而为相关企业开发英语学习类APP提供建议。  关键词: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英语学习类APP;问题;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供给视角的遗产旅游研究比较丰富,而需求方面研究不多,遗产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鲜有讨论。本文分析遗产旅游动机及目的地形象的结构特征,构建了遗产旅游的游客动机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模型,以中山陵为案例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发现,遗产旅游动机有教育启迪、见证传承和休闲娱乐3个维度,各维度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存在差异;游客对遗产旅游地的认知形象感知和情感形象感知共同影响整体形象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已日趋常态化。针对《跨境电商》远程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跨境电商》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情况,实施课前自学+课中直播+课后任务布置的线上线下交互式学习模式,开展以团队回合竞争博弈方式的跨境运营模拟沙盘实践,实行学习自主性、课程表现和学习效果“三位一体”在线学习考核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建设与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