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由书本转为网络,这对现代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职院校,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是关系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大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更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生关系 ;教育改革
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伴随着知识的传承而产生,随着社会伦理及知识传承方式的变化而改变。21世纪,信息化使知识的获取方式趋于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尤其在大学阶段显得尤为明显。因此,由教师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所形成的“师权”则愈加重要。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法制和民主的概念已经被高校学生所接受并追捧,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绝大部分的师生关系仅仅成为双方人生中的小插曲,转眼即逝。目前,上大学的门槛降低了,大量学生涌入高校,使得高校师生比例失衡。教师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下,无暇顾及与学生的深度沟通,使得“教学”与“育人”脱节。在新形势下,师生关系的发展趋势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在传承中不断改善、调整,确定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以下内涵
1.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人格上,师生双方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应当相互尊重;二是表现在学术上,大学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承外,更重要的是知识创新,而创新的主体往往是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实现知识创新。
2.爱生尊师。“师道尊严”的前提是“爱生”。教师的天职决定了“爱生”要不分优劣和贵贱,教师的“爱”是公平和无私的。“爱生”是无条件的,而“尊师”是有前提的,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高校市场化运作的必然。
3.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出自《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古代圣贤都清楚地知道“闻道有先后”。在教学工作中,师生之间应是一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授”与“受”的关系。
4.面向未来。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不仅是维持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为了满足师生不断社会化以及共同发展的长远需要。面向未来是师生关系发展的方向,也是高校发展及市场化运作的主要推动力。
二、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1.学校方面。(1)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展师生交流渠道。例如:可以建立有针对性的QQ交流群、微博平台、学院论坛等方式,丰富师生交流方式。论坛从专业、生活、就业三个维度划分板块,每个板块有相应的教师团队进行管理和解答。
(2)分步骤地推行“选修制”。选修制除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权利之外,还可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院校可以先组织评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精品课程作为试点,并根据“被选”数量给予教师适当的激励。前期精品课程的组织要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设置,以满足学生就业为导向。
(3)提升学生就业服务的层次,实行学生分类指导。分类指导要同时对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分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客观、综合评价,结合问卷调研,了解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就业意愿;通过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通过专项培训达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匹配。
(4)强化社团建设。社团是一个彰显个性的舞台,也是一个很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在社团管理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给学生提供历练机会。如果条件允许,学院可以设立专门的社团基金,帮助社团成长发展。
2.教师层面。(1)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2)学会倾听,善于引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学会聆听,捕捉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适当地给予引导。
(3)互动教学,与学生共同进步。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互动式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充分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孙春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关系问题与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生关系 ;教育改革
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伴随着知识的传承而产生,随着社会伦理及知识传承方式的变化而改变。21世纪,信息化使知识的获取方式趋于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尤其在大学阶段显得尤为明显。因此,由教师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所形成的“师权”则愈加重要。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法制和民主的概念已经被高校学生所接受并追捧,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绝大部分的师生关系仅仅成为双方人生中的小插曲,转眼即逝。目前,上大学的门槛降低了,大量学生涌入高校,使得高校师生比例失衡。教师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下,无暇顾及与学生的深度沟通,使得“教学”与“育人”脱节。在新形势下,师生关系的发展趋势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在传承中不断改善、调整,确定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以下内涵
1.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人格上,师生双方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应当相互尊重;二是表现在学术上,大学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承外,更重要的是知识创新,而创新的主体往往是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实现知识创新。
2.爱生尊师。“师道尊严”的前提是“爱生”。教师的天职决定了“爱生”要不分优劣和贵贱,教师的“爱”是公平和无私的。“爱生”是无条件的,而“尊师”是有前提的,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高校市场化运作的必然。
3.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出自《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古代圣贤都清楚地知道“闻道有先后”。在教学工作中,师生之间应是一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授”与“受”的关系。
4.面向未来。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不仅是维持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为了满足师生不断社会化以及共同发展的长远需要。面向未来是师生关系发展的方向,也是高校发展及市场化运作的主要推动力。
二、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1.学校方面。(1)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展师生交流渠道。例如:可以建立有针对性的QQ交流群、微博平台、学院论坛等方式,丰富师生交流方式。论坛从专业、生活、就业三个维度划分板块,每个板块有相应的教师团队进行管理和解答。
(2)分步骤地推行“选修制”。选修制除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权利之外,还可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院校可以先组织评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精品课程作为试点,并根据“被选”数量给予教师适当的激励。前期精品课程的组织要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设置,以满足学生就业为导向。
(3)提升学生就业服务的层次,实行学生分类指导。分类指导要同时对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分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客观、综合评价,结合问卷调研,了解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就业意愿;通过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通过专项培训达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匹配。
(4)强化社团建设。社团是一个彰显个性的舞台,也是一个很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在社团管理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给学生提供历练机会。如果条件允许,学院可以设立专门的社团基金,帮助社团成长发展。
2.教师层面。(1)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2)学会倾听,善于引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学会聆听,捕捉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适当地给予引导。
(3)互动教学,与学生共同进步。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互动式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充分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孙春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关系问题与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