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检查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me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螺旋CT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腹部创伤患者98例,分别于术前行腹部彩超及螺旋CT检查。参照术中情况,对术前彩超及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包括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

结果

螺旋CT诊断阳性81例,阴性17例,螺旋CT诊断阳性率82.65%。术中探查证实阳性诊断结果中1例为假阳性,阴性诊断结果中3例为假阴性。螺旋CT诊断灵敏度为96.39%,特异度为93.33%,准确率95.92%。彩超检查诊断阳性77例,阴性21例,彩超检查诊断阳性率78.57%。术中探查证实阳性诊断结果中4例为假阳性,阴性诊断结果中10例为假阴性。彩超检查灵敏度为87.95%,特异度为73.33%,准确率85.71%。螺旋CT检查灵敏度高于彩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5),螺旋CT检查特异度高于彩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1,P<0.05),螺旋CT检查准确率高于彩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5)。

结论

螺旋CT检查在腹部创伤诊断中较腹部彩超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有助于医生更好地明确受损的脏器及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观察组:疾病知识(84%)、药物知识(78%)、饮食知识(100%)、遵医行为(100%)、康复信心(100%)等掌握程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以护理部为主导的医院品管圈活动管理实践及成效。方法成立护理部为主导的品管圈活动推动小组,按工作计划逐步进行全院推广。观察比较小组运行期间的工作指标及相关质量、科研、培训指标。结果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医院共组品管圈63个,其中2016年度开展品管圈个数32个,远超2014年度的6个,品管圈主题通过率由60.00%提高到84.21%;护理人员直接参与率由6.37%提高到33.97%,
为了解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ACT-Hib,简称Hib疫苗)的安全性,特选定上海市长宁区两个街道的150名2月龄婴儿接种Hib疫苗和百白破联合制剂(DPT),观察其安全性.
期刊
目的对比乳晕旁小切口与常规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169例,观察组采用乳晕旁小切口,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放射状切口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稍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2±4.8)min比(24.5±3.7)min,t=13.178,P=0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人员流失现状。方法对三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离职护理人员及离职原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不稳定因素并提出对策。结果急诊科护理离职人员达65%,且呈逐年上升之势;仅33%的在职护理人员表示愿意继续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离职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地位低,工作强度大,工作风险性高,经济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等。结论提高护士社会地位,创造安全诊疗环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待遇,加强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满足了越来越多不孕症患者的生育要求.生长激素(GH)不仅对人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参与了人类生殖的
期刊
@@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8例,采取计算机随机序列法分为闭合组(n=44)与切开组(n=44),闭合组患儿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切开组患儿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闭合组手术时间[(59.47±12.23)min]、住院时间[(3.46±1.4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