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万亿、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核高基、创业板、电脑下乡、以旧换新……这些令人兴奋的关键词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耳膜。2009年上半年,我国IT产业发展状况的好转,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这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
本期,我们将通过对12个热议话题的深入剖析,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我国2009年上半年IT市场发展的全景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5月份,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和4月份回升9.6和3..2个百分点。当月,微型计算机设备由上月的下降5%转为增长18.1%;手机产量同比下降4.4%,降幅比4月份减少4.9个百分点;电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7.1%,降幅比一季度和4月份分别减少8.4和1.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占行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63.5%,比一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
种种迹象表明,在经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我国IT产业已经走过最困难的时期,并逐渐进入上升通道。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固然离不开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不断进取,以及企业在运作管理、发展规划、团队建设、资本运作等方面能力的不断提升,但2009年上半年我国IT产业发展状况的好转,似乎却在更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
4万亿、产业振兴规划、核高基、创业板、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这些令人兴奋的关键词,代表着帮助IT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获得更多市场机会的重要措施。
国内需求持续增长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企业的影响还非常明显。在出口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国内企业的出口额出现大幅度下滑,2009年一季度的出口额同比下降19.7%,4月份下降22.6%。而2008年,即便在年底已经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我国的出口额还是保持了17.2%的同比增长。
与国外市场的需求紧缩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
虽然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在温和下滑,但增长速度仍然十分可观。2008年7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3%,达到历史最高点;2008年全年增长21.6%;2009年前两月,增幅降为15.2%,扣除物价因素为15.8%;3月增长14.7%;4月增长14.8%。进人2009年以来,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不断高涨,在2008年同比增长25.5%的基础上,前4个月的增长幅度又提高到30.5%。
目前,“快速回暖”和“通脹来临”之声不绝于耳。实际情况果真会是这样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表示,从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走势判断,我国的经济形势可以算已经“企稳”,但还算不上“快速回暖”。他认为,“即使是回暖,也只是非常温和且不稳定的回暖。因此,可以说现在的经济已经触底,但这个底不会是一个尖底,而会是一个平底。我个人判断,我国经济将呈现U型走势而不是V型走势。”
利好政策促产业振兴
5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强调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
至此,我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在政府采购招标文件中,不得有限制国内厂商及其产品的条款。这一举措也使国家在2008年底开始逐步实施的4万亿元拉动内需政策,更加有利于支持国内厂商的发展。虽然4万亿元更多的是要投入基础建设,但与之配套的信息化应用也必将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专家认为,由此带动的IT系统和产品的销售额增长至少在千亿元以上。
虽然有了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政策,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要完成2009年“保八”的目标,任务仍很艰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陆续出炉,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2月18日,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获批通过,成为第六项获批的振兴规划。该规划确定了今后三年的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二是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三是以应用带发展,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4月1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提出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三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培育成为消费热点,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
今后三年,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九个重点领域,完成三大任务——确保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规划》还具体提出了落实扩大内需措施、加大国家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投融资环境、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七大举措,以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
《规划》的发布,从短期来看,将有利于解决IT产业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IT产业的影响;长远来看,又将对中国IT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结构调整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样会对我国IT产业产生深远影响的,还有核高基(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将对这三类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给予长期的资金支持。该专项的实施将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决策,更是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新希望。
IT企业的新机遇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IT企业除了苦练内功、强身健体之外,最急需做的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抓住客户需求,扩大产品销售;另一方面,压缩企业成本开支,与员工共渡难关。同时,如何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获得企业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也是很多企业决策者面临的大问题。
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电脑被正式列入家电下乡政府补贴产品范围,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的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2009年3~4月,政府相关部门分两次完成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脑下乡工作中的电脑和流通渠道的招标工作。目前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主要电脑品牌几乎都成功入围。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4月份开始,各个厂商的电脑产品开始出现在遍布全国各地的授权销售终端。
不足3500元的售价、多项适农的性能和功能要求、便利的销售和服务渠道、一小时的产品培训,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用户的购买需求。在许多电脑厂商眼中,电脑下乡已经成为它们本年度最重要的销售机会。很多企业都强调,这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从最近两个月的销售情况看,电脑厂商的重金投入已经开始获得回报。联想、方正、同方、海尔等厂商的动作最快,也收获最大。惠普、戴尔、Acer等只获得了部分省份流通渠道资格,甚至没有获得流通渠道资格的厂商,都在加紧与第三方的流通渠道洽谈合作,以期望能尽快将产品铺到农村市场。
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用财政补贴方式,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这里所说的家电,其中就包括电脑。今年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资金用于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此次家电以旧换新首批在9个地方试点,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州和长沙。这一措施实施细则的出台,肯定将加速现有电脑的更新换代,为电脑厂商带来更多的市场需求。
在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创业板的全面推出,将极大地改变优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已经从5月1日起实施。6月5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则于7月1日起施行。
业界一致认为,创业板的开启将对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深远影响。目前,仅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就已有上百家企业做好了向创业板报送IPO申请的准备。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郭洪表示,如果按照创业板发行条件中确定的发行人应该具备的财务指标,园区符合条件的企业有近1000家。据记者了解,金蝶中间件、网宿科技、新中大、天喻信息、吉锐触摸技术、通视数据等几十家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IT企业都已经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将尽快登陆创业板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
软件产业仍将高速增长
全球金融危机使绝大部分跨国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2009年第一季度,IBM营业收入为217亿美元,同比下滑11%。微软营业收入为136.5亿美元,同比减少6%,净利润同比下降32%。这是微软上市23年来营业收入首次同比下滑。SAP第一季度净利润则下跌16%,软件产品收入下降达33%。
今年1~4月,我国电子制造业在增加值增幅减少,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的同时,软件产业却几乎没有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1~4月,我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为2552.2亿元,虽然增速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但同比增长仍然达到23.5%;软件出口额49.3亿美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48.2%。
我国软件产业之所以能够逆势飘红,应该说得益于目前软件在我国社会各层面的应用不断扩大,国内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力度加大,国内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
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软件已成为增加工业产能、提升工业效率、提高工业智能化、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采购、销售、管理、物流等各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下半年,各项利好政策的不断实施,必将对我国IT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进作用,对企业业绩的提升也必将带来越来越明显的成效。
本期,我们将通过对12个热议话题的深入剖析,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我国2009年上半年IT市场发展的全景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5月份,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和4月份回升9.6和3..2个百分点。当月,微型计算机设备由上月的下降5%转为增长18.1%;手机产量同比下降4.4%,降幅比4月份减少4.9个百分点;电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7.1%,降幅比一季度和4月份分别减少8.4和1.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占行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63.5%,比一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
种种迹象表明,在经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我国IT产业已经走过最困难的时期,并逐渐进入上升通道。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固然离不开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不断进取,以及企业在运作管理、发展规划、团队建设、资本运作等方面能力的不断提升,但2009年上半年我国IT产业发展状况的好转,似乎却在更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
4万亿、产业振兴规划、核高基、创业板、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这些令人兴奋的关键词,代表着帮助IT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获得更多市场机会的重要措施。
国内需求持续增长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企业的影响还非常明显。在出口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国内企业的出口额出现大幅度下滑,2009年一季度的出口额同比下降19.7%,4月份下降22.6%。而2008年,即便在年底已经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我国的出口额还是保持了17.2%的同比增长。
与国外市场的需求紧缩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
虽然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在温和下滑,但增长速度仍然十分可观。2008年7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3%,达到历史最高点;2008年全年增长21.6%;2009年前两月,增幅降为15.2%,扣除物价因素为15.8%;3月增长14.7%;4月增长14.8%。进人2009年以来,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不断高涨,在2008年同比增长25.5%的基础上,前4个月的增长幅度又提高到30.5%。
目前,“快速回暖”和“通脹来临”之声不绝于耳。实际情况果真会是这样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表示,从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走势判断,我国的经济形势可以算已经“企稳”,但还算不上“快速回暖”。他认为,“即使是回暖,也只是非常温和且不稳定的回暖。因此,可以说现在的经济已经触底,但这个底不会是一个尖底,而会是一个平底。我个人判断,我国经济将呈现U型走势而不是V型走势。”
利好政策促产业振兴
5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强调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
至此,我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在政府采购招标文件中,不得有限制国内厂商及其产品的条款。这一举措也使国家在2008年底开始逐步实施的4万亿元拉动内需政策,更加有利于支持国内厂商的发展。虽然4万亿元更多的是要投入基础建设,但与之配套的信息化应用也必将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专家认为,由此带动的IT系统和产品的销售额增长至少在千亿元以上。
虽然有了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政策,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要完成2009年“保八”的目标,任务仍很艰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陆续出炉,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2月18日,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获批通过,成为第六项获批的振兴规划。该规划确定了今后三年的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二是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三是以应用带发展,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4月1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提出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三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培育成为消费热点,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
今后三年,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九个重点领域,完成三大任务——确保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规划》还具体提出了落实扩大内需措施、加大国家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投融资环境、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七大举措,以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
《规划》的发布,从短期来看,将有利于解决IT产业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IT产业的影响;长远来看,又将对中国IT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结构调整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样会对我国IT产业产生深远影响的,还有核高基(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将对这三类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给予长期的资金支持。该专项的实施将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决策,更是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新希望。
IT企业的新机遇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IT企业除了苦练内功、强身健体之外,最急需做的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抓住客户需求,扩大产品销售;另一方面,压缩企业成本开支,与员工共渡难关。同时,如何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获得企业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也是很多企业决策者面临的大问题。
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电脑被正式列入家电下乡政府补贴产品范围,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的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2009年3~4月,政府相关部门分两次完成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脑下乡工作中的电脑和流通渠道的招标工作。目前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主要电脑品牌几乎都成功入围。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4月份开始,各个厂商的电脑产品开始出现在遍布全国各地的授权销售终端。
不足3500元的售价、多项适农的性能和功能要求、便利的销售和服务渠道、一小时的产品培训,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用户的购买需求。在许多电脑厂商眼中,电脑下乡已经成为它们本年度最重要的销售机会。很多企业都强调,这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从最近两个月的销售情况看,电脑厂商的重金投入已经开始获得回报。联想、方正、同方、海尔等厂商的动作最快,也收获最大。惠普、戴尔、Acer等只获得了部分省份流通渠道资格,甚至没有获得流通渠道资格的厂商,都在加紧与第三方的流通渠道洽谈合作,以期望能尽快将产品铺到农村市场。
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用财政补贴方式,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这里所说的家电,其中就包括电脑。今年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资金用于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此次家电以旧换新首批在9个地方试点,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州和长沙。这一措施实施细则的出台,肯定将加速现有电脑的更新换代,为电脑厂商带来更多的市场需求。
在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创业板的全面推出,将极大地改变优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已经从5月1日起实施。6月5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则于7月1日起施行。
业界一致认为,创业板的开启将对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深远影响。目前,仅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就已有上百家企业做好了向创业板报送IPO申请的准备。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郭洪表示,如果按照创业板发行条件中确定的发行人应该具备的财务指标,园区符合条件的企业有近1000家。据记者了解,金蝶中间件、网宿科技、新中大、天喻信息、吉锐触摸技术、通视数据等几十家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IT企业都已经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将尽快登陆创业板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
软件产业仍将高速增长
全球金融危机使绝大部分跨国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2009年第一季度,IBM营业收入为217亿美元,同比下滑11%。微软营业收入为136.5亿美元,同比减少6%,净利润同比下降32%。这是微软上市23年来营业收入首次同比下滑。SAP第一季度净利润则下跌16%,软件产品收入下降达33%。
今年1~4月,我国电子制造业在增加值增幅减少,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的同时,软件产业却几乎没有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1~4月,我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为2552.2亿元,虽然增速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但同比增长仍然达到23.5%;软件出口额49.3亿美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48.2%。
我国软件产业之所以能够逆势飘红,应该说得益于目前软件在我国社会各层面的应用不断扩大,国内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力度加大,国内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
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软件已成为增加工业产能、提升工业效率、提高工业智能化、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采购、销售、管理、物流等各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下半年,各项利好政策的不断实施,必将对我国IT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进作用,对企业业绩的提升也必将带来越来越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