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为教师的精神成长储蓄、增值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356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经常问自己: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北宋大儒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叶澜教授给出的答案是:教育就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教好了天地人事,教出了生命自觉的人,就是“好教育”。当记者采访她,您从教一生,教育最能打动您的是什么?她的回答是:“在我的教育教学研究生涯中,最能打动我的两个字是‘生命’,最让我感到力量的词是‘实践’”。
  因此,真正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教人追求真理的教育,是关注生命成长、提升生命质量,为每个鲜活的生命奠基的教育。
  这样看,真正的教育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不用刻意提升,也不用进行粉饰,更无须专门来创新,更不是为了上级验收而彰显所谓的“特色”,不是为了扩大学校影响而打造的所谓“品牌”。而是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专业成长和精神成长。二者互为倚重,忽视专业成长的教师谈不上精神的成长,而漠视精神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自然会成为强弩之末。因为人活着靠精神,教师的成长更需要精神滋养。教师的精神成长除了靠自身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修炼以外,更离不开学校的关心与支持,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的成长储蓄、增值,让教师发现自身存在的價值,寻找到精神成长的坐标,感受到职业精神的幸福,体悟人生朝向的幸福与美好。

一、学校给每位教师充足的发展空间——精神朝向


  学校给每位教师提供良好的、充足的发展空间,使每位教师看到自己的精神朝向。作为社会中人,他们拥有家庭,作为学校的一员,他们拥有工作,如何在二者的忙碌中平衡自己的身心。于是,我常常在思考:校园与家园的契合点在哪里?那就是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都幸福。幸福是一种体验,幸福是一种感受,幸福有时也是一种憧憬。什么是教师的幸福?工作愉快,身心健康是最大的幸福。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源自学生,来自内心深处那份原始的爱。
  1.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学校应努力让每位教师真切地感受到在学校的存在有价值感。每个生命个体都是“这一个”,以“一个也不能少,离开任何人都不行”的胸怀兼容并蓄,总是被看到,总能被关注,总也忘不了。给每一个“这一个”充足的发展空间,增强生命成长的力量与自信,才会有奉献事业的激情与豪迈。
  2.人格尊重的信任感。学校应打造以尊重教师人格、学生人格为基础的校园文化,从而获得教师的信任。这种源自人格尊重的、文化推动的教师主动将“涵养大气、享受幸福”的文化主张作为内在要求,把“给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的文化理念自觉融入教育人生的每一天和每一件事。
  这里的尊重不仅仅是指人格的尊重,泛指工作、时间、成绩、建议等各方面都得到学校的尊重,从而赢得教师的信任。没有尊重就没有信任,有了信任才会更加尊重。学校让尊重成为一种文化传承,教师让信任成为一种美德自觉。
  3.活动参与的幸福感。学校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应在阳光下运行,任何一项决策都让全体教师知晓,任何一项活动都让全体教师拥有,争取让全体主动参与,因为人人都是学校的一分子。学校中重大决策教师都有知情权,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就会凸显。决不让以校为家成为一句口号。美丽相约,幸福成长。例如:校本研修的形式不断革新。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棒棒相传,接力不断,构建教研共同体,专业发展才能走得更远。文化宣传的力度不断加大。学校广播站,介绍身边的榜样,讲述学校里的平凡人、平凡事。校报、校刊及时刊登教师、学生的先进事迹和业务荣誉。工作室群辩沙龙,校长、主任、教师共同发声,真诚相约,助推学校发展。一条建议被采纳,一个故事被传播,一个人物在传颂,一个细节被牵挂,一个荣誉被诉说,一段美好在回响,在一种感动在流淌……
  4.文化滋养的方向感。教师是文化人,就应该以文化的姿态做教育,以博爱的胸襟陶冶生命。学校主动为教师购书、荐书,教师之间开展读书、漂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之夜,让教师浸润书香,人人成为朗读者。让“手不释卷,爱好阅读”逐渐成为生活习惯和人生行走的方式。朱建刚教授说:“书,是人安放心灵最好的场所。”
  书可以陶冶一个人的灵魂。像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像蔡元培:“五育并举”;像夏丏尊:“至诚至爱,朴实正直”;像梅贻琦校长:“大师论、通才教育、人格教育”;像张伯苓:“功能教育”等,在大师们的感召下,为师者的灵魂得到洗礼,安贫乐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享受着文化的滋养,浸润着书香的熏陶,给每位教师以值得向往的朝向。

二、学校给予每位教师一切可能的帮助——专业信仰


  任何一位教师都是学校集体中的一员,内心深处都希望有集体归属感,同样,学校应积极为每位成员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
  1.校本研究打基础。学校积极搭建教研平台,营造教学研究浓郁的氛围,构建教研室、学科组、备课组、教务处、校长室五级教研网络,层层抓落实,时时想研究,处处找问题,人人想教学,打造牢不可破、攻无不坚的教研共同体。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众家之长于一体,学科组的练兵活动,夯实教学基本功,教研室的公开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教务处的能手链接,似有新秀初长成。总之,学校为每位教师的的专业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业务比赛显身手。学校积极推荐选手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像公开教学、基本功、优质课、教学能手评比等,让教师们一试身手。学校做好后勤保障和赛后宣传工作,选手在台上,助手在台下,领导在幕后,一旦载誉归来,横幅、鲜花、掌声等,让教师被满满的关怀、关爱所包围,使教师在教学中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责任与担当等油然而生。先有名师后有名校,名师创造名校,名校打造名师。
  3.远程研修拓展视野。学校积极推动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各种远程研修,拓宽教师的视野,绝不固步自封,绝不做井底之蛙。
  (1)利用网络开展远程研修,与专家面对面,接受专家的点拨。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利用博客、微信等平台开展网上交流,天南海北的教师们借助网络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品优秀课例、赏经典美文、看精彩视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学校做好资源库建设。不仅将本校教师优秀案例、课堂实录、教学微视频、精彩片段等精心保存,同时还将全国、省、市级的教学比赛的优秀视频及时下载、转播,让教师们在教学之余收看。不仅节约教师们的时间,而且教师们不出门、不花钱就能看得到、学得到高级别、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4)理论联系实践,学思结合。学校积极倡导教师之间“比读书、比学问、比精神、比境界、比未來”。当教师把博览群书、钻研学问与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深入探索结合起来时,就能获得真体验、真情感、真学问、真涵养、真品格,成就思想的力量、创造的力量、品格的力量。产生神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
  学校给每位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既有专业上的引领,也有物质上的帮助,还有精神上的扶持,更有心灵上的慰藉。

三、学校让每位教师享受人文关怀的绿茵——心灵滋养


  学校是个集体,又像一个大家庭,家庭的幸福,源自每个成员的参与和付出,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学校应努力创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如家的氛围,让教师拥有家的感觉,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享受人文的绿荫。
  1.创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学校是育人的环境,不仅哺育学生,也要温蕴教师。学校是成长的乐园,不仅是学生成长的童园,也是教师成长的欣园。不仅有铃声,更有读书声、音乐声、跑步声和笛声。学校不仅有书、有画、有诗,更有远方。学校不仅有高楼大厦、塑胶跑道、多媒体设备,更应该眼里有人。学校要从“无人”到“有人”,有生命感。学校应是个生命场,拥有生命的质感,而不是较多地强调“特色”。
  2.给予真诚的关心、帮助和理解。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必须树立一家有难众人助,一人有事千人忧的良好风尚。特别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事无大小体现领导的关怀,心中装着教师。教师的困难当做学校的困难去对待,教师们的问题当做学校的问题来解决,一旦教师们遇到烦心事,第一个出现的是学校领导,这时,教师们心里是温暖的,这种温暖必将带到工作中去,融入到课堂里。
  3.学校给教师一个值得向往的精神朝向。鲁迅先生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教师的的这种精神,就是传播知识、播种文明、立德树人。鼓励教师远离喧嚣,淡泊明志,静心为学。让责任铭记一生,让爱心永驻你我,让教师拥有事业追求。专业的你令人敬佩,敬业的你令人敬重,乐业的你令人欣赏,勤业的你令人敬仰。
  总之,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给予人性的关爱,增加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感、生长感、使命感、存在感、获得感、团队感,让他们的专业能力强起来、自信起来。当教师人格上被尊重、心理上被关爱、成绩上被认可、建议上被采纳、精神上被悦纳,学校的春天就来了。
其他文献
本文从产业关联性、企业的竞争与协作等方面探讨企业集群与工业园区的内在联系,以期通过集群这种企业间组织的新形式,提高工业园区的整体竞争优势。
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自主创新的科学内涵、特点及条件,分析了青海省自主创新过程及评价原则,对青海省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增强青海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方式选择和对策。
情报学与信息管理学之间是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情报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研究领域也随之扩大。与此同时,起源于组织内部的“信息管理”也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钢铁行业身陷困境。为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各钢铁企业纷纷创新思维,调整思路,努力在降低生产成本上下功夫。结合安钢提出的“建立市场倒逼机制,深层系统挖潜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缩影。本文阐述了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和收集原则,并以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对如何做好地方文献收集工作进行了探讨。
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主导地位;必须充分发挥主流
作者建议,推进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必须为农产品期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大宗农产品期货的上市研究论证工作,扩大农产品期货品种;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引导和带动农民参
Oleflex工艺越来越受到关注,其所用Oleflex催化剂中的Pt含量对催化剂活性有较大影响,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稳定的检测Pt的方法。采用王水溶解样品,通过对绘制校准曲线用标准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是对中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遗产和江泽民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判断,是中国提出的新
本文通过对新《公司法》中关于一人有限公司规定的分析,阐述了理论与实践中的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问题。认为该协议的效力并不能因为一人公司的合法化而得到解决。应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