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科学发展史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ra_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近代中国人对科学认识的考察,分析了科学在中国的认可经历了从接受科学器物到接受科学知识,从科学之功利价值到科学之思想方法价值,从科学精神到科学崇拜,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另一条路径实质是科学之路,由崇拜科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其他文献
中国上下五千年可谓一部以农民为主体演绎的小农史,认识和了解小农犹显重要和必要。继马克思的"剥削小农"、恰亚诺夫的"生存小农"、黄宗智的"商品小农"、舒尔茨的"竞争小农"等这些构建在建国前的经典理论后,徐勇教授提出了"社会化小农"的理论框架。本文拟以"社会化小农"理论为指导,以农户养鸡这一日常性、微观性行为作为切入口,对不同时期农户养鸡资料进行分析和梳理,以期了解不同时期农户的生存状态和行为动机,并通过农户养鸡的选择变化来透析中国小农身份的演绎和小农经济社会的变迁。
利益分析是解释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范式,中国目前民主形式的选择与现阶段的利益格局存在直接联系。我国目前的主要民主形式有选举民主、协商民主与自治民主,之所以存在这些多种形式,是协调我国现阶段利益冲突与分化的内在要求。
生命受之父母,成于社会。社会怎样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首先,必须广泛唤起社会成员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其次,必须共同打造维护社会成员生命安全的机制;第三,必须合理利用互联网形成生命教育的网络;第四,创设有利于社会成员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让人的生命在社会关爱下自由生长。
老子哲学从"自然"之境出发,阐释了万事万物普遍联系与生生不息的"自然"之性。老子哲学的"玄妙之境","澄明艺境"这世界本原开启了物我一体、相契相入的传统文化的大门,构筑成了中西文明的最高境域"不可言传、只可体悟"的自然澄明境界。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里,道德操守是其道德哲学的核心,是构成道家学派人生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奠定其"无为"政治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探讨老子和谐自然主义的道德操守,对于我们深入认识老子的思想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王船山思想,学界一般将其定性为儒家,但就其思想具体归属而言,却仁者见仁。本文认为,船山思想之根本挺立于易学,其晚年自我定性以张载为"正学",认定"张子之学,无非易也",恰恰在于以易学思想为轴心而得出的,并将易学思想看作为周孔圣贤之正道、儒学思想之正源及其学术义理之圭臬所在。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道门领袖、医学家,在其代表著作《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中,对个体应该如何"体道修心"进行了理论阐发,提出个体应当重视采用"窒欲"、"积和"等修养方法,秉承"养身促育德",把品德完善与身心健康密切联系,为道教在北宋的再度复兴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现代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外交是欧盟共同安全和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欧盟乃至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国际社会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事务领导权的争夺是欧盟推行环境外交的主要原因。欧盟环境外交政策与美、日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很难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变化,且战略意图、战略重点也存在差异。自身利益至上驱使欧盟环境外交常把环境问题经济化或政治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本文以香港理工大学绩效评价与考核理论为参考及借鉴对象,探索我国高校教师教研业绩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方法。采用关联矩阵分析方法,结合我国高校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考核指标以及次要指标,根据各个指标不同的重要程度,给出了各个指标的权重,由此得到我国高校教师教研业绩的绩效评价与考核结果,并对教师教研业绩合理评估。
当下文学史研究取得了些许成绩,但文学史观内存的缺点外扬出一些裂痕,其中之一在于放逐了"民国文学史",破坏了中国文学史体系完美性。造成此类局面的原因一是学人遮蔽了"民国文学史"在时空上的绝对性,二是丢失传统的名实观,残酷贬谪"民国文学史"。笔者在此纠昔日观点之偏误,并从语言学角度论证"民国文学史"建树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