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纺织服装人才流失现状原因分析及建议

来源 :服装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a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培养、留住和使用好纺织服装人才是纺织服装高校、地方政府和纺织服装企业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本调研报告在深入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对高端人才极为缺乏、毕业生外流严重、薪资待遇不高、人才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要发挥服装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的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为助推江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江西服装学院不断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组织研究团队,承担了民进江西省委会关于《政企校行联手协同推进南昌(向塘)陆港新城建设的对策建议》课题的研究任务。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深入江西省商务厅现代服务处、省物流采购联合会、省物流协会、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等行业协会、南昌向塘国际陆港管委会以及京东、传化、顺丰、菜鸟驿站等多家入驻物流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形成该课题调研报告。针对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新城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规划,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我校遵循项目引领、协同创新、层级递进等基本原则,在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紧跟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打造学校、企业、行业、地方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有效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阶段性目标和远景目标,不仅体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使然,也表明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需要把握的三重维度。
“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各高校面对新形势必然要进行创新和改革。江西服装学院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以“互联网+”的视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推行“互联网+思政”工作模式,从创新工作理念等方面着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新、做实、做强、做红、做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新形势下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高校发展的关键目标,分析我国高校就业质量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前沿演进,对我国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CNKI数据库(2001-2020年)收录的1066篇以高校就业质量为研究主题的期刊论文作为大数据样本,采用科学文献计量法,通过运行CiteSpace 5.5R4文献计量工具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就业质量研究的热点主题包括实施主体、提升路径和评价体系构建方法等;研究前沿从关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步迁移到关注新时代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心理和职业指导。
汉代时,人们喜欢按不同的物品(如漆器、青铜器)应用不同的造型,别具韵味。汉初纹饰以秦楚文化为基调,尤其受到汉代黄老质朴简约思想的影响。例如,汉代出土的大量的文物具有造型简单、纹饰简洁的特点。
为策应我省“十四五”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实现2023年江西纺织服装产业5000亿元的奋斗目标,课题组成员深入省内外多地调研。在总结我省服装产业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和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指出纺织服装产业链不健全、产业布局碎片化、服装品牌实力不足、服装人才外流严重、高端人才团队缺乏等问题和原因。提出由政府主导,校企行业协同推进“设计基地、生产基地、市场基地”三地一体产业链的形成纺织服装产业链形成的相关对策建议。
植物染料的原料大多是来自植物,萃取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可染“五色”包括“青、赤、黄、白、黑”,《诗经》中也多处记载并描述了植物染料的采集、萃取和应用。文章对今天依然使用的植物蓝草、茜草及姜黄,进行植物染料萃取及应用实验,实验表明蓝草使用还原染色法浸染上色,茜草及姜黄可以使用直接染色法蒸煮上色。通过不同染料染制不同色彩的天然环保纺织品,能够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植物染色技艺,对开发和探究多种植物萃取及染色方法有着重大意义。
分析了国内纺织标准化现状,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标准化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作用。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纺织服装标准化在国家应急管理中的社会保障和技术支撑作用,重点分析了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方面的突出成效。从保障民生需求、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加大国内标准在国际社会话语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标准化发展思路。
为了帮助检测机构和生产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GB/T 23114-2020《竹编家居用品》,介绍了该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新旧标准之间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新标准在考核项目和技术指标上均有较大改动,删除了不适宜的考核要求,增加了一些必要的检测项目,并修改了部分不科学的试验方法,更能体现产品的质量水平。同时,本文也阐述了修订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新标准实施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