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课改背景下的个性教学风格养成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jie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教学个性是指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才能、气质等因素与教学观点、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等在教学过程中相结合而形成的成熟、稳定的产物。它对语文教师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提倡所谓的“任务群”课改的背景之下,教师的教学个性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指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这里面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整合”,我们对学习的内容如何整合,需要哪些资源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要创造哪些适宜的情境进行整合,这些对语文教师来说都是形成自己教学个性的重要因素。
  一、教学个性如何更好体现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教学个性不仅是教师对教材的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教材处理的详略、删减或拓展,还仅仅是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和调控,包括课堂氛围的设计、课堂节奏的控制、课堂活动的呈现、课堂关系的把握等。即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笔者认为,教学个性是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处理,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是还原和活化。还原教材就是把教材的内容通过还原,化抽象的内容为形象的,变深奥的内容为浅显的,变枯燥的内容为生动的,这样使书本上的知识“走”了出来,变成活、真的东西,从而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第二是补充、改编、整合。教材因为受书面形式的限制,总是简练的或者概括的,它存在“空隙”和“留白”,给学生留下自由想象和推理思维的空间,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想象、填补、整合,对教材进行改编或改组,让我们所用的教材“变换角度”或“课文重组”,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理解甚至运用。比如我们在讲《项链》的时候,只是关注《项链》这一篇文本本身的内容,从人物或情节或环境去深度挖掘文本深层的意蕴,而新课改之下,这样的挖掘再深也稍显单薄,要求我们要把一篇文章放在一个任务群中去整合,比如有的老师就把《项链》《祝福》《雷雨》三篇文章放到一个任务群中,设立一个情境去进行挖掘探究。
  二、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养成“二读”的习惯:第一是读书。读书是最高级的精神美容,也是最长远的备课。教学个性从何而来,从自己内在的底蕴而来;底蕴从何而来,从读书中来。所以,个性的形成离不开读书。第二是读人。古语曰:“博采众长。”当我们能够集大家之智慧,取长补短,择优弃劣,集思广益了,我们才能登高而望远。比如说笔者不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就不能把《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进行很好的联系,进而进入任务群中分析挖掘。
  其次,语文教师要养成“二有”的习惯:第一,有“教然后知困”的习惯。因为只有当我们“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古语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当我们知道自己的“困境”,就会去主动学习,这样我们才会自强,才有形成自己的内蕴,才能为自己的个性发展形成奠定基础。第二是“主动行动”的习惯。当然如果我们仅仅有思想,而没有把思想变成行动,那所有的思想都是空想,恩格斯曾说:“有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高尔基也说:“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奇了。”所以,任何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比如一次听课中,教者在《项链》《祝福》《雷雨》任务群中对人物的分析也只是独立的分析,没有起到任务群的作用,所以,我在听课笔记上立即记下了“三篇文章怎样进行递进地分析这一条”,并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思考,提升。
  再次,语文教师要有超高的“整合”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要求是将学生暴露于自然的问题情景中,从这些情景中产生出学习的需要、目标。这样一来,语文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也就是说,教学个性不再是传统上说的教学风格,而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那什么样的内容该整合在一起,用什么样的资源进行整合,使之更加符合我们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我想这些整合的能力就是當今时代背景下需要的最重要的教学个性的体现。
  最后,语文课堂要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现在,语文课堂聚焦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生内在的素养的发展。不管什么样的方法,如果它确实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我想它就应该是好的教学个性。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其巨大的魅力向我们提出了挑战,这对于每一个一线的老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要求每一个教师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注意主动学习,发展个人的专业能力,从而培养出有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的学生。
其他文献
对“相烦、相瞒、相劝”,《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语文学科的总复习是面对中考语文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将之前学习到的知识进一步熟悉和内化吸收,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起到查漏补缺,弥补学生知识漏洞的作用,为中考考试做充分的准备。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语文复习方法,让学生“高效率,低能耗”完成复习学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成为复习教学工作的重点。笔者结合具体的教育工作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优化语文中考复习方法的策略和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能力。”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受能力。“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高效地培养低年级学生形成语感?  一、培养语感要从低年级抓起  怎样让低年级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通过实践,我觉得“扶读”(或叫同步跟读)是有效方法之一。什么叫“扶读”?顾名思义“扶读”就是学
文感是读者对文本快速理解及感悟的心智技能,是一种阅读文本后产生的稳定心理结构,其特征为选择性、个体性、积累性以及稳定性。教师在培养学生文感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深入剖析文本语言的内涵,疏通文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展开形式多样的训练,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文感的目标。  一、理解内涵,建立起点  伟大的文学家歌德说过:“真正有读书经验的人在读书的时候会有两只眼睛,用其中一只眼睛
有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先用多媒体画面出示一块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草地.同时又出示一块底6米、高4米的平行四边形草地,然后问道:“同学们,喜羊羊想知道这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6版)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培养有明确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进创新,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产物,开始踊跃出现在教师群体的教案中,为传统教学注入一丝活力。诗歌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石。微课作为一种行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将诗歌教学与微课相结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诗歌教学。  诗歌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其主要原因在于诗歌更倾向于通过言简意赅的叙事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达自身思想感情,对于学生
风清正是扬帆时,党国大计永铭记.策马扬鞭疾奋蹄,育得桃李满园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系
常见到书法作品中有错字出现,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代表作《玄秘塔碑》中就有25个明显的错字。也听过“书法无错字”之说,这句话不是说书法作品中从不出现错字,而是说书法作品中可
My MPC因为支持播放市面上所有的多媒体影音格式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不过,如果你仅仅只是将MyMPC当作播放软件来用,那就太大材小用了,以下三招让您轻松玩转My M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