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规模经济问题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ung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模经济原理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适用性
  
  (一)规模经济原理
  依照经济学的观点,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是生产经营者按照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即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厂商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现短期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进而表现为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这是由于在厂商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扩大生产规模,存在着对不变成本的高效率利用,使得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形成了规模经济。而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使得各生产要素的配比和使用效率超过了“合适”的程度,导致产量的增加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造成经济效益下降,形成了规模不经济。对于外部而言,整个行业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都会对个体厂商产生影响,厂商能否从外部环境中受益,是其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二)高等教育领域的特殊性
  
  1 兼具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性。按照萨缪尔森的定义: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由于一般只有支付学费的人才能接受高等教育,所以高等教育资源具有“排他性”。但由于现代高等教育具有服务社会的属性,社会成员即使不亲自接受教育,也会享受到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等教育资源还具有“非排他性”。高等教育资源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是有限的,所以一旦被一部分人享用,势必会从事实上剥夺了另一部分人对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权。从这个层面上讲,高等教育资源具有“竞争性”。但如果在特定的规模范围内,增加—个人对已有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并不会影响其他人对现有资源的使用效果,即每增加一个消费者,高等教育边际成本为零。所以高等教育也满足了“非竞争性”。
  2 成本投入的整体连带效果明显。高等教育的各项成本投入呈现整体递进的态势,一方面,有的成本具有整体性,不可进一步细分,如教室、教学设备等;另一方面,一些成本投入本身是相互促进、相互牵连的,具有连带效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要求提高对教师相关授课技能成本的投入,而且这些投入成本的使用往往也是同时进行的,否则在投入效果方面会相互牵制。
  3 高等教育产出效益具有滞后性。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包括购买教学服务的学生和购买研究服务的社会部门两个方面,高等教育的产出也是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的。高等教育产出效益周期长体现在:一是教学“消费者”——学生修养和潜能的发挥需要自身积累和释放的过程,这使得高等教育有别于其他产业,二是高校科学研究,特别是一些基础领域的研究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对其评价和定量研究也不可盲目追求短期经济计量效果。因此,人力、物力资源的规模投入在短期内无法科学精确衡量高等教育的产出效益。
  
  (三)运用规模经济原理分析高等教育管理的适用性
  运用规模经济原理分析高等教育管理,一是高等教育具有多产出的服务产业性质。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多产出的产业,由纯粹的公益性事业,走向了具有投资和消费属性的服务领域。二是高等教育资源存在供需矛盾。教学设施与活动在合理规模条件下会由于相互协调作用而产生规模互补优势的属性,因此,高等教育系统可以利用规模经济研究方法分析在高等教育资源供需存在矛盾的情况下,解决高等教育领域内部或外部规模经济的问题。三是高校存在规模经济现象。影响高校规模的重要因素是生均成本和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学校的系和专业同样存在规模效益现象,适度扩大系和专业规模可能比学校规模扩大更能改善学校的内部效益。四是管理是实现规模经济的关键环节。西方经济学认为,如果厂房可以无限复制,企业就不会存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唯一的理由就是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高校内部管理相对于教学和科研来看,更接近于规模经济所研究的企业管理或部门管理。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现状及评价
  
  (一)高校内部管理方式及特点
  高校内部管理通常是针对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管理方式主要包括权力分配方式和资源分配方式,这两种方式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的,如权力的划分对教育资源分配结构影响很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高校合并重组和逐年扩招,高校资源规模和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内部管理增加了难度。规模扩大后,管理环节会增多,沟通及协调困难会有所增加,机构庞大会导致信息、管理过程的损耗以及部分设备的闲置。可见,管理对象的规模扩张,客观上要求加强和深化高校内部管理的各项改革,其中校院两级管理就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校院两级管理在高校内部管理活动中涉及学校和学院两个层级,学校层级主要掌控学校总体规划制定、重大规章制度的出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确立等宏观的管理活动。学院层级主要负责行使专项教育管理权力,如教学的日常管理、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等。从目前国内高校内部管理方式和内容来看,无论是职权划分、绩效评价,还是人事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都存在着宏观和微观管理,即学校和学院两个层级的区别,两级管理的目的是能够帮助管理者较好地细分和区别对待管理对象,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有针对性地提高优化配置资源的效果。
  
  (二)对当前高校内部管理的评价
  1 优点。就学校层面而言,校院两级管理有利于防止校级行政权力泛化,使学校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发挥统揽全局的宏观调控作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通过管理重心的下移,重新确立了学校与学院各职能部门间的责、权、利关系,使学校一级“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校宏观、共性的问题上来,进而减少校级管理成本,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就学院层级而言,校院两级管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院一级的积极性,使学院根据自身特殊性自主安排资源利用和人才培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自身培养特色,发挥基层能动作用。校院两级管理可通过对学院自主权的提升,提高学院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使学院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管理措施和人才培养策略。可见,从高校内部管理范围来看,校院两级管理是在学校资源规模既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内部管理规模的调整,重点突出了结构效益和差异化管理,体现了规模经济的特点。
  2 不足。当校院两级管理的权力重心下放到学院时,就会存在不同学院个体利益的争夺与学校整体利益难以协调的风险。有的学院管理层会出现急功近利的心态,在经济利益和学术效益之间难以权衡取舍,导致有的学 院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学院经费匮乏,难以获得保障,生存空间被挤压,进而威胁到学校学科体系整体建设的健康发展。从管理的具体操作来看,校级管理机构往往是政策的制定者、命令的颁布者,而学院作为基层管理机构则更侧重于政策和命令的实施、操作。科层制在校级统一管理体制下体现得较为明显,而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管理重心的下移对校院两级管理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两级配合不力,很容易造成管理的重叠、工作的重复,或产生管理的空当、相关权力的缺失、部门间相互推诿的现象。因此,面对“行政权力主导”管理理念在我国高校仍继续存在的现实,如何缓解高校管理层行政功能泛化或管理低效的问题,就需要引入“规模经济”管理理念,加强管理者的统筹能力,从学校规模和学院规模两个角度出发,避免管理的低效率造成规模不经济。
  
  如何运用规模经济理念优化高校内部管理
  
  (一)以管理效率作为评价内部行政管理绩效的主要标准
  高校与企业相比具有复杂的管理关系,高校存在着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两条主线。对于学术管理,目前国内衡量高校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指标还不系统和完善,每个高校的具体指标数据处于不公开或半公开状态,在中国还没有公认的标准评价体系。在学术管理中,如果直接考察教育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影响教育产出的内外部因素较多,难以明确和量化,在教育产出质量尚不能量化的条件下,以直接影响产出质量的投入质量替代产出质量。而在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方面,如果仅仅考虑行政管理的成本问题,可以将提高管理效率作为衡量行政管理绩效的核心评价标准,忽略学术管理中的教育质量管理问题。总体上,行政管理注重管理效率和规模经济,通过与学术管理的协调发展,间接保障和维护学校的教育质量。
  
  (二)合并重组小规模学院的行政管理职能
  国内高校的合并重组使得学校规模扩大,有利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对于具有潜在规模效益的学校能够促进规模经济效果的凸显。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地方教育发展规划支持或重点项目基地平台建设资助,鼓励高校开展“学科群”建设,一些高校也在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和学科群建设,建立交叉学科研究基地和平台,一些高校拥有一批小规模的研究所和研究基地。这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产生,丰富和延展了传统学科领域,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但从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二级学院之间明显的规模差异容易增加行政管理的难度,一些相似的行政管理职能在不同的学院和学科结构下重复设置。对于小规模的学院,可以考虑在专业结构与学科整体建设规划不变的情况下,调整行政管理编制,设立统一的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合并重组小规模学院的行政管理岗位,精简管理人员,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管理效率。
  
  (三)综合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大学的管理模式、手段和方法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形成并建立起来的,随着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管理模式也会相应有所改变。同质的教育不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同样,单一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无法有效地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就高校管理而言,一方面,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管理重心的下移对校院两级管理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传统的科层制管理难以缓解高校管理层行政功能泛化或管理低效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管理相对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更接近于规模经济所研究的企业管理或部门管理,因此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情境下借鉴管理学中一些新兴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例如,可以在校院两级的管理体制下采用科层制管理与扁平化管理相结合的高校管理模式缓解高校管理行政功能泛化问题,提高管理效率。事实上,扁平化管理作为管理理论演变意义上的一次进化,相较于主要解决高校组织的常规效率问题的科层化行政管理,非常规效率主要是由扁平化专业管理来实现的。所以就高校内部管理而言,可以借助扁平化的专业管理降低学校管理的协调成本,提高学校对处理具体问题的反应速度和能力,从而使高校获取持续竞争力。此外,还可以考虑从完善高校激励机制的角度入手,从教职工真正的需求出发,把目光投向高校的自身优势以及教职工潜力的开发,建立较为完整公正的绩效评价系统和奖励运行系统,发挥高校个体的自觉能动性,从而提升管理效率。
  
  (四)兼顾高校管理的外部规模经济
  在高校管理实际工作中,由于高校作为较开放的社会组织,其运行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同样,对于教育方法或教育过程而言,封闭式、集权化的教育方式应被取代,知识本身也要求在开放的环境中开展研究和共享。按照规模经济理论,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规模经济虽然是相互联系的,但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实际上,“外部规模经济的产生并不是依靠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是依靠企业间或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如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联合,通过共享资源、信息、知识等节约组织成本,提高效益”。同样,高校外部规模经济的实现是依靠包括高校在内的多方机构合作而实现的,这与单方面扩大学校规模截然不同。外部规模经济的实现依靠合作各方各自发挥其核心竞争能力,取长补短,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资源。可见,高校管理可使外部规模经济得以实现。只要学校间、学校与政府、学校与企业能够本着促进知识的相互传递、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节约资源、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就可以做到真正实现核心知识和能力的相互传递和相互利用。
  
  [责任编辑:蔡桂兰]
其他文献
摘 要: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阐述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中体育科学文献几次修订的特点,特别对现有分类的主要弊端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如何改进提出了建议,旨在以学科性的指导思想来分析体育文献分类,使体育科学文献分类更好地为体育学科的建设服务。  关键词:体育科学;学科;文献分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3
民俗文化是最具有生活性和交际性的文化.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学习民俗文化和民俗语言知识有助于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民俗文化的兴趣教学应当引起对外汉语教师的关注,在对
今年自春节过后,天空好像得了瘟疫,总是灰蒙蒙雾蒙蒙的被雾霾所覆盖,印象中只有不多的几天是青天白云的日子,十分压抑.前些天,在一个久违的雨过天晴的傍晚,饭后我来到了海边,
期刊
首先分析高职教育“通用能力”基本内涵,接着指出素质拓展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即提升团队合作及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能力,人际关系和沟通表达能力.最终
随着护理学日新月异的进步,循证护理学已经从理论到实践广泛深入于临床工作之中.随着循证医学(EBM) 概念的确立,循证护理(EBN)这一新的护理模式应运而生,其概念由加拿大McMas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多属研究型教学,即沿用“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看似有着很高的教学效率,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主要障碍之一.笔者认为,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主要源于政策性金融定位不清,体系不够健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研
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对本市生产和销售的床上用品质量联动监督抽查的质检公告显示,抽查30批次产品,不合格3批次.其中,所属飒拉家居商贸(上海)有限公司的ZARA HOME登上黑榜
期刊
统计与概率部分考题一般难度不大,虽然少数考题能力要求较高,不过分数应该是很容易拿到手的,但我们从近几年中考阅卷发现,这部分题目的得分率并不高,同学们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书写画图不规范、关键步骤缺少、答非所问、不答等,失掉了不该失的分,实在令人惋惜.  那么,面对统计与概率的考题,如何得满分呢?  其实很简单,在中考阅卷时,为了让大家多得分,常采用人性化的给分原则,即在题目所考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