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证号:46002519771218152X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合理的开展工程预结算的审核管理工作,可以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取得最大的效果。本文对我国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方法和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的有效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
开展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可以使工程造价实现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使投资的资金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止资金发生流失。工程建设中,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要贯穿于工程全程,对业主来说,追求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收益;对施工企业来说,完成业主或者我国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施工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工程的施工中要定期进行工程造价的检查与审核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科学的、合理的开展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使投资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方法
工程建设有着周期长,复杂性及数量大等特点,会产生多次性的计价,所以,只有采取科学的、合理的审核方法,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这种审核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进度,一般常用的审核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是按施工图纸的需要,进行施工的组织和设计和造价的计算。对工程数量和综合的单价及费用的计算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核。全面审核法更适合初学者进行施工图的预算审核。
全面审核法的优势在于:比较全面而细致,可以实现更高的审查质量和效果。全面审核法的缺陷为工作量十分大,而且审核时间过长,还有大量的重复审核的劳动量。如果工程的投资规模大,工程进度紧张的时候,并不适合使用全面审核法[1]。
2、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核法是掌握工程预结算重点内容进行审核的工作方法。重点审核法和全面审核法十分类似,唯一的区别是审核范围上有所不同。重点审核法有侧重点,适合用于工程量大,资金投入高的工程进行工程量的审核,对于一些附属的费用计算与材料差异也要认真的核对。重点审核法的优势在于:工作量较小,审核效果较好[2]。
3、对比审核法
同地区的情况下,工程用途和结构,建筑标准都一致时,工程造价是类似的,所以,进行总结和分析工程预结算的资料,对同类工程的造价和物料消耗进行对比,对不同用途、结构形式及地区的工程造价确定出一定的指标,通过指标实现审核对象的分析和对比,对比总结出不符合规律的一些工程,对这些工程进行重点的审核和计算,对差异大的部分找出原因,进行详细的审核。
4、分组计算法
将工程造价预结算的项目进行分组,通过同组数据审查进行工程量计算的方法。分组计算法通过把工程的分项按照相邻的关系进行分组,通过同组内相近的计算基数对分项工程的数量进行审查,对同组的各分项工程量进行判定,由基数获得分项工程量的计算。分组计算法的优势在于:审查的速度十分快,而且工作量很小。
5、筛选法
筛选法属于统筹法的范畴,按照分项工程的单位面积工作量和价格等方面,进行工程量、价格与用工的基本值表统计,而审查是工程造价的预结算标准和基本值标准有所不同,只有做好调整,才能更好的进行审查。筛选法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掌握,而且审查速度十分快,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不过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管理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点问题进行分析。
1、虚报工程量
我国目前很多工程的造价预结算审核中,总是有着大量的施工企业发生虚报工程量的情况发生。对工程项目进行虚设,以联系单据的方式进行工程施工量的额外多量的计算,还会对工程量进行反复的计算,使整个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增加,以这种方式获得利润。还有些建筑施工企业用以次充好和调涨不调跌等方式进行偷工减料和虚报材料价格获取利润,这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普遍问题。我国有些地区出现桥梁坍塌,房屋的损毁,很多时候都是由于施工企业的偷工减料造成的[3]。
2、设计图与竣工图的差异
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工作中,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情况发生,比如施工设计图纸与实际最终的竣工图纸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有些是受到业主需求的影响,对设计图纸进行了改动,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施工企业方的原因,为了获取利润,私自变更设计图纸,使建筑工程的预结算与实际施工费用产生很大的出入,使整个工程建筑受到经济损失。
3、曲解合同和技术
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有些施工企业会曲解合同和技术,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出现严重的出入。施工企业施工前,要对建筑合同进行了解,还要对工期与造价、计费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一旦施工企业对这些内容进行曲解,就会使建筑工程的造价出现上涨,而且工程造价中很多并不是工程费用技术的措施也硬加入到工程造价的列表中,使工程造价的费用提高,曲解合同和技术的发生,使业主承受经济损失[4]。
三、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的方式
1、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管理制度
要建立起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管理制度,并将审核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能够实现全面的管理,以科学的、合理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建设,而施工企业也要按照合同完成工程的施工建设。这就使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管理得到很大的提高。
2、加强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的收集和整理
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日新月异,大量的新型工艺、新型材料和技术等,使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结算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建筑工程的预结算审核只有加强对建筑市场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技术的收集和整理,对预算定额进行及时的补充,对设计变更和技术方案进行及时的收集和整理,才能使审核人员更好的开展工程的预决算审核工作,最大限度内完成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和建筑工程实际资金消耗的计算,防止有些施工企业的虚报情况,可以使业主的权益得到维护[5]。
3、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管理质量
进行建筑工程量审核时,还要熟练的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对预算定额内容熟悉,可以加强工程定额的子项目审核工作,加强工程材料的审核,还要加强对施工费用的审核,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预决算审核管理的质量。
重视施工中细节与整体施工的管理,才能科学的进行造价审核,使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工作得到落实,保证工程定额控制时,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管理工作的提高[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预结算是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最重要的环节,会影响整个工程建设投资的效益。所以,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方面的素质,在工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抓好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的重点工作,只有抓好审核管理工作,才能使建筑工程的造价实现科学的、合理的控制,使整个建筑工程投资实际的使用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占伟.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初探[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09).
[2]冯美英.浅谈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方法[J].广东科技,2012(06).
[3]田玲.如何有效进行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四川建筑[J].2012,25(5):153-154.
[4]王国立,等.项目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张冬梅.试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J].科技创新导报,2011.6.
[6]刘伊生.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合理的开展工程预结算的审核管理工作,可以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取得最大的效果。本文对我国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方法和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的有效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
开展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可以使工程造价实现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使投资的资金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止资金发生流失。工程建设中,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要贯穿于工程全程,对业主来说,追求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收益;对施工企业来说,完成业主或者我国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施工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工程的施工中要定期进行工程造价的检查与审核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科学的、合理的开展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使投资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方法
工程建设有着周期长,复杂性及数量大等特点,会产生多次性的计价,所以,只有采取科学的、合理的审核方法,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这种审核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进度,一般常用的审核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是按施工图纸的需要,进行施工的组织和设计和造价的计算。对工程数量和综合的单价及费用的计算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核。全面审核法更适合初学者进行施工图的预算审核。
全面审核法的优势在于:比较全面而细致,可以实现更高的审查质量和效果。全面审核法的缺陷为工作量十分大,而且审核时间过长,还有大量的重复审核的劳动量。如果工程的投资规模大,工程进度紧张的时候,并不适合使用全面审核法[1]。
2、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核法是掌握工程预结算重点内容进行审核的工作方法。重点审核法和全面审核法十分类似,唯一的区别是审核范围上有所不同。重点审核法有侧重点,适合用于工程量大,资金投入高的工程进行工程量的审核,对于一些附属的费用计算与材料差异也要认真的核对。重点审核法的优势在于:工作量较小,审核效果较好[2]。
3、对比审核法
同地区的情况下,工程用途和结构,建筑标准都一致时,工程造价是类似的,所以,进行总结和分析工程预结算的资料,对同类工程的造价和物料消耗进行对比,对不同用途、结构形式及地区的工程造价确定出一定的指标,通过指标实现审核对象的分析和对比,对比总结出不符合规律的一些工程,对这些工程进行重点的审核和计算,对差异大的部分找出原因,进行详细的审核。
4、分组计算法
将工程造价预结算的项目进行分组,通过同组数据审查进行工程量计算的方法。分组计算法通过把工程的分项按照相邻的关系进行分组,通过同组内相近的计算基数对分项工程的数量进行审查,对同组的各分项工程量进行判定,由基数获得分项工程量的计算。分组计算法的优势在于:审查的速度十分快,而且工作量很小。
5、筛选法
筛选法属于统筹法的范畴,按照分项工程的单位面积工作量和价格等方面,进行工程量、价格与用工的基本值表统计,而审查是工程造价的预结算标准和基本值标准有所不同,只有做好调整,才能更好的进行审查。筛选法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掌握,而且审查速度十分快,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不过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管理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点问题进行分析。
1、虚报工程量
我国目前很多工程的造价预结算审核中,总是有着大量的施工企业发生虚报工程量的情况发生。对工程项目进行虚设,以联系单据的方式进行工程施工量的额外多量的计算,还会对工程量进行反复的计算,使整个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增加,以这种方式获得利润。还有些建筑施工企业用以次充好和调涨不调跌等方式进行偷工减料和虚报材料价格获取利润,这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普遍问题。我国有些地区出现桥梁坍塌,房屋的损毁,很多时候都是由于施工企业的偷工减料造成的[3]。
2、设计图与竣工图的差异
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工作中,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情况发生,比如施工设计图纸与实际最终的竣工图纸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有些是受到业主需求的影响,对设计图纸进行了改动,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施工企业方的原因,为了获取利润,私自变更设计图纸,使建筑工程的预结算与实际施工费用产生很大的出入,使整个工程建筑受到经济损失。
3、曲解合同和技术
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有些施工企业会曲解合同和技术,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出现严重的出入。施工企业施工前,要对建筑合同进行了解,还要对工期与造价、计费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一旦施工企业对这些内容进行曲解,就会使建筑工程的造价出现上涨,而且工程造价中很多并不是工程费用技术的措施也硬加入到工程造价的列表中,使工程造价的费用提高,曲解合同和技术的发生,使业主承受经济损失[4]。
三、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的方式
1、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管理制度
要建立起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管理制度,并将审核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能够实现全面的管理,以科学的、合理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建设,而施工企业也要按照合同完成工程的施工建设。这就使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管理得到很大的提高。
2、加强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的收集和整理
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日新月异,大量的新型工艺、新型材料和技术等,使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结算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建筑工程的预结算审核只有加强对建筑市场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技术的收集和整理,对预算定额进行及时的补充,对设计变更和技术方案进行及时的收集和整理,才能使审核人员更好的开展工程的预决算审核工作,最大限度内完成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和建筑工程实际资金消耗的计算,防止有些施工企业的虚报情况,可以使业主的权益得到维护[5]。
3、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管理质量
进行建筑工程量审核时,还要熟练的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对预算定额内容熟悉,可以加强工程定额的子项目审核工作,加强工程材料的审核,还要加强对施工费用的审核,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预决算审核管理的质量。
重视施工中细节与整体施工的管理,才能科学的进行造价审核,使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工作得到落实,保证工程定额控制时,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管理工作的提高[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预结算是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最重要的环节,会影响整个工程建设投资的效益。所以,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方面的素质,在工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抓好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的重点工作,只有抓好审核管理工作,才能使建筑工程的造价实现科学的、合理的控制,使整个建筑工程投资实际的使用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占伟.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初探[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09).
[2]冯美英.浅谈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方法[J].广东科技,2012(06).
[3]田玲.如何有效进行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四川建筑[J].2012,25(5):153-154.
[4]王国立,等.项目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张冬梅.试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J].科技创新导报,2011.6.
[6]刘伊生.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