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成为另外一种人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A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节,应景看了条视频,B站的《我不想做这样的人》。作为“奔四”之人,我有些感触。
  这是之前《后浪》的2.0版。去年是“前浪”向“后浪”喊话,这一次是“后浪”自己站上舞台发声,陈述自己不想成为某些样子的人。
  包括不想成为“拿锯子的人”,非黑即白;不想成为随波逐流的人,毫无特点;不想成为隐形的人,良善缺失;不想成为浑身带刺的人,“杠”遍一切,等等。
  里面的孩子,字正腔圆,意气风发,真像我少年时的样子。
  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记忆被重新唤了起来,脑海里迅速地闪过一些影子。
  那都是自己曾经不想成为的人。


  先说一个身边朋友的事。
  有一个自媒体圈里的朋友叫老徐。
  很多很多年前,还未满20岁的老徐去媒体实习,成为一名兢兢业业的实习生。然后他就认识了一个自己“不想成为的人”,就是他的实习老师。
  实习老师的工作是拉广告。和当时很多同行的做法一样,这位老师承包了报社的一个广告版面,上半版登软文,下半版登广告,然后利用自己在有关部门积累的人脉,主攻家具行业。
  老徐也跟着老师一起活跃在各个家具厂和餐厅包间里,学着老师的模样,向老板们释放诱惑和威慑,与他们觥筹交错、斗智斗勇。
  他也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抽烟。
  在短暂的惊奇和新鲜之后,老徐迅速厌倦了这种生活方式,觉得这不大体面。他离开了岗位,打定主意,不想成为下一个实习老师。
  这就是一个很常见也很典型的“不想成为那样的人”的故事。


  我当然也有自己不想成为的人。
  比如,我也曾在一家媒体实习,也有一位领导。他从“包邮区”来北京工作,平日有点爱炫耀,时常提及自己在老家有公司,有钱、有关系。
  不久,我和他一起出差,从中关村打车去首都机场。打车原本是很简单的事,但他不要我打,而是自己在中关村某个巨大的十字路口旁一辆辆地拦出租车,还不肯打表,非要谈一口价。
  大多数出租车都说打表,他表示不屑。和别人谈,又屡屡谈不拢,于是又得口角几句。
  时间很紧,再拖延就要误机了。我拖着两只大行李箱,呆呆地看着西装革履的他在路口来去穿梭,只想说一句:“咱打表吧。”
  当时我就涌起来一个念头,我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的确,这是小事,我也并不是反对节约。可我不想成为专爱绕过规则,并且在关键时刻不分轻重缓急,老想着占小便宜的人。


  也有同龄人说:为什么又埋汰我们中年人。不是过青年节吗,怎么中年人又成靶子了?
  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可爱的人,但中年人似乎特别容易被针对。为什么?
  是中年人皮糙肉厚,更扛得起?还是埋汰中年人比较安全,不容易招致反感——你都中年了,还不能被说几句?
  我的主业是读金庸的小说。金庸笔下的江湖其实就是一个微缩社会,能窥见许多东西。毫无疑问,多数中年人是勤勉的、正直的。
  天地会、红花会里的多数中年人,全真教、少林寺、丐帮里的中年人,还有其余大大小小门派里的中年人,他们或杰出或平凡,或闻名遐迩或默默无闻,但大都兢兢业业,恪守本分。他们是江湖能够运行和延续的主力。
  而那些十分不可爱的中年人,数来数去,无非那么几种。
  比如严重地言行不一的,像岳不群。他就属于“拿着锯子的人”,在谦谦君子的面孔下,大搞非黑即白之分,同门互斫。
  又比如严重缺乏同情心的,像灭绝师太。徒弟可以杀,亲朋可以灭,从来不为自己流眼泪,也不会为别人流眼泪。
  还有极度自私和贪婪的,像《雪山飞狐》里的闫基。为了获利,闫基不惜出卖无辜者和恩人,害死了大侠胡一刀。
  我想,每一代年轻人大概都不想成为这几种人。


  如果从反躬自省的角度去看上述这些人,你得承认,中年人的不可爱仍然是有一些特殊性的。
  比如说,他们的坏,往往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坏。
  左冷禅、岳不群之流做坏事不是懵懂,不是冲动为之,而是极度现实的选择。
  他们完全明白自己坏的后果,也知道别人要付出的代价。他们的坏,是明白了所有道理,却仍然拒绝去追随良善的坏。
  岳不群本来是最明白“拿着锯子”的害处的人。他少年时曾被剑宗的师叔一剑劈在胸口,差点丢了小命,多年之后伤疤仍在。
  他明明深谙撕裂、内斗的坏处,可是长大之后,他还是变成另一个“拿着锯子的人”。
  这便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失望和崩溃感:你本应该更明白道理,但是你假装不明白。时光在你身上做了无用功,所起的作用甚至是负面的。
  再回想前文里提到的我们不想成为的人。
  老徐不想走他那位实习老师的老路,感觉那样“不体面”。
  我也不想成为和那位“打表厌恶者”老师一样的人,也觉得不体面。
  为什么中年人的“不体面”给人的感受特别强烈?
  道理仍然是相通的,你已是中年人了,应该更体面,可事實上没有。
  这里的体面并不是物质上、身份上的,而是指一份尊严和超脱。


  并且,和青少年相比,他们能量更大,握持着更多的资源与实力。
  作为江湖的把控者,他们一旦油腻,环境就会油腻。他们一旦在必要的时候隐身,很多人将会觉得无助。
  读《笑傲江湖》,你会觉得五岳剑派很虚伪,待在里面特别压抑。
  其实五岳剑派里优秀分子明明很多。仪琳、仪清、陆大有、米为义、向大年……都是热血的好人。
  何以你仍然觉得这些门派虚伪?无非是因为中年的头头脑脑们虚伪,所以环境就虚伪,就压抑。
  他们很难被反对。灭绝师太要做什么事,纪晓芙、贝锦仪们无法反抗。令狐冲不赞成师父的做法,就只能被逐出华山门墙。
  中年人如果不答应,青少年很难把事情做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金庸的武侠小说,某种程度上就是两句话。
  一句话就是: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令狐冲不想成为岳不群那样的人,张无忌不想成为灭绝师太那样的人,杨过不想成为赵志敬那样的人。
  而另一句是:你可以成为另一种人。
  不要用上一代的方式去取代他们,不要用自己看不起的方法去获胜。你可以不一样。
  岳不群虚伪,令狐冲就坦荡,不拿“锯子”,不非黑即白。灭绝师太刻薄带刺,张无忌就真诚宽容,正视仇恨,弥合纠纷。
  裘千仞、杨康心狠手辣,卖国求荣,郭靖与黄蓉就善良正派,做侠之大者。
  贝海石狡诈,石破天就纯朴。花铁干猥琐,狄云就正直。鸠摩智贪婪,段誉就单纯。
  他们都没有用自己看不起的方式获胜。
  而人最大的欣慰之一,就是假设你穿越时空,回到少年时的自己面前,对方会说:我不讨厌你。
  (从 容摘自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毕力格图)
其他文献
那天,我和好友阿展去吃叉烧面,吃着,吃着,阿展突然动情地向我讲述了一桩陈年往事。  读中学时,阿展的父亲失业,在贫穷的夹缝里苟延残喘的母亲,无法挤出多余的钱给阿展买午餐。每天上学,母亲仅仅给他两片面包,撒点白糖,让他就着自来水草草果腹。  阿展对我说:“不曾试过‘饥火中烧’的人,绝对难以想象饥饿的可怕。起初,你看到什么都想吞,桌子、椅子、书包……甚至,风和雨,你都想吃想喝。接着,痛来了,就像有人在
期刊
学霸容易陷入一种陷阱,叫“优秀陷阱”。因为他们都是一直领先、一直获胜的孩子,比武总是赢,参加竞赛总是赢,而奖状和大红花总是由他们拿——一旦习惯了赢,就会厌恶输、厌恶失败。  他们可能容易形成一种心态:老爱待在舒适区,宁愿去挑战难题、超纲题,也不想去触碰短板和弥补弱项,从而回避自己的缺点。这就是“优秀陷阱”——学霸当久了,不肯当小学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陷阱学霸要特别提防,叫“聪明陷阱”。学霸往
期刊
國画里,画一茎高挺的风荷时,往往会画一朵出水的小蕾不远不近地与之呼应。一纸清荷,叶与叶之间,叶与花之间,在构图上便形成这样一种“顾盼生情”的美学关系。  我们也是这样的:与父母兄弟,与师长同学,与同事友人,与爱人,与过客,构成“顾盼”关系。我们目光交汇,我们十指相扣。有欢喜,有牵挂,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有午夜梦回时的蓦然想起。我们就这样相互顾盼,生出深切的感动和绵长的情意。生命像一纸的风吹莲动。  
期刊
一个人,是记忆的容器,是记忆的载体。  記忆有时候还能支撑人活下去。福克纳有一部小说《野棕榈》,讲的是一对男女的爱情。女人死了,男人被判入狱50年,他要在痛苦的回忆中度过50年。有人建议他自杀,结束这无边的痛苦,但男人拒绝了。他说,如果他死了,有关爱情的记忆就彻底消失了。他的肉体将成为记忆的容器。  这样的爱情非常震撼人心,非常强烈,就像许美静的一首歌里唱的,“任再狂的风雪也不能熄灭曾经如火的缠绵
期刊
我时常会想起从前在稻田里拾稻穗的一些情景。  在稻田收割的时候,大人们一行行地割稻子,我们小孩子跟在后面,把那些残存的、掉落的稻子一穗穗地捡拾起来。一天下来,常常可以捡到一大把。  等到收割完成,更窮困的妇女会带她们的孩子到农田拾穗,那时不是一穗一穗,而是一粒一粒了。一个孩子一天可以拾到一碗稻子,一碗稻子就是一碗米,一碗米可以做两碗粥,如果掺着地瓜煮,就能做四碗地瓜稀饭了。  父亲常说:“农田里的
期刊
假如你的妈妈在家辛辛苦苦熬了3小时汤,好不容易出锅了,你却跟她说:“妈,我要加班,回不去了。”那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肯定有巨大的失落感。  这个时候,如果你对她说:“汤什么时候喝不行啊,难道非得今天喝吗?”那么,妈妈的失落感会加倍。  所以,別怪她觉得“你总是很忙”,因为这就是一个情绪路标词:重要的不是是否喝汤,而是她在表达一种情绪。这个时候呢,你应该用情绪和行动来回应她。  正确答案是什么?  
期刊
从履历上看,钱佳楠是“人生赢家”的代名词。  钱佳楠18岁时被复旦大学提前录取;19岁时,第一篇短篇小说《西村外》就拿到复旦大学望道传媒奖。大学毕业6年后,她放弃稳定的教职,决定去英语世界试试,“额头碰到天花板”似的申请到艾奥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现在,33岁的她已在南加州大学攻读英语博士学位。  但实际上,一个母语非英语的女性想要在英语文学世界立足,其难度不亚于让美国作家从头学习唐诗
期刊
1  我常常渴念,那些晴朗的日子。  了无一事,阳光肆意洒落在年轻的草和树身上。  一双初遇的小蝶偶然停翅于小篱笆,它们一定不知道世间有过“梁祝”的故事。  蓝天挥一挥长袂,使燠热的下午变得温柔。  我偃卧在长廊下,让慵困自指尖流出,造个小小的,无端的梦。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缘由,我遗失了那些日子。2  诗人赶一百里路,去看想看的向晚天空。  他想找寻如散落桃花的晚云,他想展开一卷彤云笺,
期刊
〔美〕安德鲁·怀斯水彩  这是多么异样而奇妙,  轻声的泉水,每天夜里  在槭树的凉荫之下,  总是持续不停地流逝。  月光停在山墙上面,  总是像一阵香气在飘动,  一朵朵浮云总是飞向  又凉又暗的太空!  这一切永远常住不变,  而我们只是休息一晚,  又继续走向海角天涯,  没有人再將我们思念。  随后,也许经过好多年  我们又会梦见这清泉、  门和山墙,像过去一样,  而且还会久久不变。 
期刊
这一生中,我还从没看过那么多流云。傍晚时分,倚在山坡上面对晚天,啃一块难以下咽的干粮,只觉得满目空明,心旷神怡。云朵倏来忽往,幻化无穷,忽而旌旗招展,号角嘹亮,迈过群山;忽而又婷婷袅袅,在天边逗留片刻便化为乌有,只留几抹微红,如失去的好梦。傍晚时分,溶溶落日驱散了薄阴,云翳变得透明,只有饱含冰晶的青色。  云首舔舐着五极八荒。猛然间光辉迸射,好似一声呐喊,万物齐齐焕发,史前人类或可称为天堂的那个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