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超抗原SEB-scFv融合蛋白的体内抑瘤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ssdc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单克隆抗体(mAb)作为载体的宫颈癌靶向治疗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多次使用会产生人抗鼠抗体反应(HAMA),限制其临床应用,同时完整抗体分子量大、穿透能力差、血液清除率慢致使肿瘤/血比值低,为克服mAb的上述缺点,我们在克隆出抗宫颈癌单克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的基础上,利用重组聚合酶链反应反应(PCR)方法制备抗宫颈癌单链抗体(ScFv),并将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基因融合,构建表达出融合蛋白SEB-scFv,注射到宫颈癌动物模型体内,进行抑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在6种不同肝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51例肝癌组织、23例肝增生结节组织、40例肝硬化组织、9例乙肝组织、5例脂肪肝组织和14例正常肝组织的RUNX3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1例肝癌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41.18%(21/51)、3.92%(2/51)、3.92%(2/51);23例
目的 观察转移性不同的3种膀胱癌细胞株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的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EJ、T24和BIU-87,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株中RKIP的蛋白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系RKIP的mRNA水平,比较它们的差异.结果 EJ、124和BIU-87三者RKIP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9±0.24、0
目的 探讨经主动脉瓣插管的左心室辅助方式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在6头猪的急性心力衰竭模型中,尝试经主动脉瓣插管的左心室辅助.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心脏超声指标的观察.结果 6头猪中有5头完成了实验.它们在血流动力学方面都显示急性心力衰竭状态的建立(P<0.05).心超指标未提示经主动脉瓣插管对主动脉瓣、二尖瓣及左心室功能的显著影响(P>0.05).在循环辅助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部分
脊柱内固定器械广泛用于治疗诸如创伤、肿瘤、先天性畸形以及脊柱退变等疾病,随着学科的发展,内固定器械也不断发展.任何一种新的器械应用于临床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生物力学测试。
期刊
目的 观察原癌基因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在不同前列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和对PC3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前列腺癌细胞株(PC3、LNCaP、DU145)的NDRG2表达水平,使用pAD_CMV腺病毒感染的方法观察NDRG2对PC3细胞的作用,乳糖操纵子z(Lacz)为阳性对照,并设空白对照,噻唑蓝比色
目的 观察应用Smad3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siRNA)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对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Smad3 siRNA,并将其转染到MDA-MB-231细胞后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μg/L)刺激.24 h后利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Smad结合转写因子(4xSBE)的活性;48 h后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Smad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目的 观察生理解剖学屏障与FasL的分子生物学效应之间的关系,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18规格的皮肤穿刺针穿刺家兔纤维环,在术后的3、6、10周收集正常及穿刺后的椎间盘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FasL及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 正常髓核组织中可见少许髓核细胞质中FasL呈弱阳性染色(8.7%),实验组髓核细胞质则呈强阳性染色(41.6%
目的 构建携带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钓取人源性的bFGF和FGF4两个目的 基因片段,将该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pGC-FU[含绿色荧光蛋白(GFP)]中,得到pGC FU-FGF4-bFGF,通过PCR、酶切、测序和对比验证bFGF后,通过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把pGC FU-FGF4-bFGF质粒
本研究旨在观察肝细胞凋亡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在多囊肝病(PC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期刊
当材料颗粒或纤维等的尺度在1~100 nm范围内时会表现出与同质大尺度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能,该尺度材料被称为纳米材料[1-4].纳米材料或普通材料经纳米修饰后,如:添加纳米级(1~100 nm)颗粒、纤维、凹槽、纹理等,所产生的明显有异于亚微米级以上尺度材料的理化性质我们称其为材料的纳米特性.体外实验研究表明生物材料的纳米特性对细胞的形态、行为、功能有着广泛的影响.提示我们可以利用纳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