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清的古村:一个关于留守的样本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6s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上6点40分左右,东方逐渐有了鱼肚白,月牙依然脆生生地亮着。冬天的寒意,直往记者高高竖起的衣领里钻。街头、巷尾,不断跳出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匆匆赶往村头坐校车。
  见记者拿着相机拍照,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好奇地问:“你们从哪里来啊?”“南京?为什么从南京到我们南宋来啊?”
  为什么到南宋来?记者仿佛有了穿越感。没等记者回答,银铃般的笑声已经远去。
  此南宋非彼“南宋”,而是一座位于江苏省兴化市西北角的古村落。现在,这个村里90%的孩子、70%的老人、30%的妇女在留守。
  新年过后,记者到南宋村待了5天4夜,在对其枝节脉络的细细体察间,一个留守村庄的“样本”渐渐清晰起来。
  冷冷清清的古村落
  南宋村周围河荡密布。隔着4万余亩的大纵湖,还有个北宋村。传说大纵湖处原是一座繁华古城,因突然地陷而被淹没。古城被淹时,有宋家两兄弟得以逃生。老大在湖的北面落脚,老二在湖的南面安家,不断繁衍生息,有了现在的南宋村和北宋村。
  南宋村有座永兴禅庵,建于康熙年间,1945年被毁,2008年重建。在重建的功德碑上,《庄史简述》记载:古庄南宋,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定名南宋庄……有中心街、环庄街,条条小巷畅通无阻……
  所谓的中心街,其实只有两三米宽,长不过百米,电动三轮车开过时,行人必须侧身。散落街上的几家小卖部,鲜有顾客光临。村民们说早上7点左右有早市,可记者连逛3天,也没见到什么热闹的交易场景,街上冷冷清清。一位做“千张”的老人说,每天只能卖两斤左右。
  “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小娃娃都去上学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的喃喃自语,让记者恍然大悟——全村2100口人,900多人外出打工,而大多数留守儿童,此时正在学校里“天天向上”。
  周孝照是南宋村的老支书,1976年退伍回到村里,先后担任过民兵营长、副主任、副支书。他说,多年前村民就纷纷外出跑水上运输,从木船到水泥船再到铁船,年复一年在水面上穿梭。
  “出去多了,眼界开了,外出打工就扩展到不同行业。”老支书说,南宋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村民大多在苏州、无锡、常州、上海等地做砂石、羊毛衫编织、面条加工等生意,留在村里的青壮劳力屈指可数。总体而言,村民收入不低,去年人均纯收入达1.45万元,几乎每家都盖起了楼房。
  尽管几乎家家住楼房,但一到晚上,并不见多少楼房有灯亮。
  有首歌儿孩子不敢唱
  南宋村离中堡镇中心校约8公里。那些天不亮就赶校车的学生,是一至四年级的;到了五年级,留守的孩子就要到学校寄宿。目前,中心校有692名学生,其中373人是留守娃,来自南宋村的有32名。
  到中堡镇的第一天,记者和六年级学生一起上完晚自习,在凛冽的寒风中回到宿舍,看着他们打水洗脸、洗脚,动作熟练。来自南宋村的赵健是为数不多戴眼镜的孩子,他身材瘦小,穿着厚厚的棉袄,但洗脚后穿的还是一双夏天的凉鞋。
  赵健坐在床上,一开始害羞地笑,说自己习惯寄宿生活了,一切都挺好。他之前一直和父母在杭州,四年级下学期才转回中堡镇。但记者随口问的一句“如果有可能,还是希望和爸妈留在杭州吧”,让他的眼泪一瞬间涌了出来……离开学校回南宋村的路上,记者心里一阵阵酸楚。
  第二天从知情的老师那里知道,赵健的父母正在闹离婚,所以才把他送回老家读书。赵健是学校“飞宇文学社”的成员,全校只招收了十几个人,当时他写的作文题目是“母恩难忘”。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很聪明,学习也认真,只是父母的事让原本就内向的他更不爱说话了。
  “比较起来,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更活泼些。”中心校62岁的生活老师黄秋英说。她照顾过很多寄宿生,让她印象最深的是陈伟,来时才8岁,“每晚都哭,没办法,我就带着他睡。两个多月后才好些”。去年夏天,陈伟考上复旦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后还特地来看了黄老师。黄老师心里由衷地高兴。
  像黄秋英这样的生活老师,以前每月工资260元,现在500元,除了周末,差不多是24小时值班。虽然收入不高,但她们还经常给孩子垫付医药费。十年来,黄秋英记不清带过多少孩子去医院垫过多少钱了。“每次挂水要垫一两百元,病毒高发季,最多一天要带三四名孩子去看病,得垫七八百元。不过孩子的父母知道后,都很快会把钱还给我们。”黄秋英已经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孙辈,学生也亲切地称她为“奶奶”。
  在中心校,所有任课老师都是代理爸爸、代理妈妈——除了传授文化知识,还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老师们都说,虽然孩子们看起来比较适应学校生活,但对父母的思念都藏在心底,不能触碰。阮佩君老师曾给一个五年级寄宿班上音乐课,教孩子唱一首歌——《留守的孩子》。
  “那条花格裤,裤腿变短了,奶奶说我的个子,又见长高啦。我考了满分老师夸我了,哦……远方的妈妈,你会知道吗……”“都说妈妈在哪,哪里就是家,可是打工的妈妈,远在天涯。我多么盼望你能早点回家,在妈妈怀里,眼含幸福的泪花。”
  阮佩君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写得特别真实,所以就教孩子们唱。课上还一切正常,但后一堂课的老师一下课就急匆匆过来问:“你教他们唱的什么歌?怎么全班40多名孩子全趴在桌上哭?”阮佩君告诉记者,现在她再也不敢教这类歌了。
  人气很旺的永兴禅庵
  南宋村的永兴禅庵,平日里没什么香火,只有庙会时才会烟雾缭绕,但这里人气一直很旺,留守老人闷在家里难受,就会到这里坐坐、聊聊。
  这一天,又是个好天气,没有风,阳光明媚,过来晒太阳聊天的老人更多了。
  66岁的吴开华话不多,多数时间在安静地听。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在上海,两个在苏州。去年中风后,走路就得拄拐了,但每天下午,他都会蹒跚15分钟过来,“到这里听听,不说话,也觉得心里踏实”。
  大儿子16岁就跟吴开华当船员跑运输,后来独自在外,25年了,整夜整夜地开船,非常辛苦,“没啥要求,就希望孩子在外面过得好点。但我有一个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就是春节一定要回趟家,住上几天。”吴开华轻声说,“其他不用多想,想了也没用。”说到这里,原本淡定的老人脸部一阵抽搐,眼圈发红。   正在这时,庵外传来一阵吵闹声。原来是有位老人看记者一直在庵里问来问去,怀疑记者的身份,要报警,其他老人反对。但电话还是打到了中堡镇派出所。一个多小时后,镇里来了3名警察,领头的陈警官跟记者打招呼:“问过镇长,他说有记者到村里采访。但为了对村民负责,我们必须过来履行一下程序。”
  打电话报警的易纯来今年60岁。“我们地方小,没想到会来大记者,有必要让公安来鉴定一下。”他说,村里留守老人多,容易受骗,“来行骗的太多了,连‘送戏下乡’都有假的,就是为了推销假货”。
  79岁的余开泉就上过当。2011年,有胃病的他听一伙来村里唱戏的推销一种腰带,说包治百病,就花150元买了一条,“系了几天,屁用没有,就一直扔在家里”。
  同是79岁的叶开银也喜欢凑热闹。但不管骗子如何花言巧语,他就是不掏钱。
  近两年,叶开银凭借“死活不掏钱”的精神,从不同的骗子手中免费获得了1双袜子、1双鞋垫、1只牙膏、1双筷子、18枚鸡蛋。这些免费赠送的小物件,全都是诱饵。也就是说,叶开银起码经历了10次骗局。因为骗子每次送一个小物件或3枚鸡蛋,就会开始行骗了。
  陈警官说,在南宋这样的留守村,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爱凑热闹、爱占小便宜的留守老人很容易上当受骗。
  与受骗相比,留守老人更怕的是生病。中堡镇中心校校长祭德华的两个弟弟都在外工作,父母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他来照料。老两口经常感慨,还好有个儿子在身边,“比起别的老人幸运多了”。
  尽管有种种不便,但老人们还是支持孩子走出去。“年轻时多挣点钱,岁数大了,就挣不动了。”64岁的李名国说,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但都在村里盖了房,“就算给他们看家吧,过年,他们总会回来的”。
  想听她们的真心话?很难
  44岁的许永萍,有个20岁的儿子在苏州打工,丈夫是个木匠,哪里有活就去哪里,每年春节回来个把月,夫妻俩如此生活已有10年。
  4年前,许永萍生了个女儿,总算有了个伴。见有人来访,她局促地用衣襟擦擦凳子,示意客人坐下。家里空空荡荡,显得格外冷清。“父亲前几天摔伤了,这几天在家挂水,天一亮我就过去帮忙。”许永萍说,她带着女儿忙到10点多,再回到自己家,烧点菜汤午饭就解决了。
  “一般几点睡觉?”
  “现在几点天黑?”
  “差不多五点半六点吧。”
  “哦,我们那时候就睡了。”
  “不看电视?”
  “电视坏了,等儿子挣了钱再买。”
  在许永萍眼里,生活是机械的、周而复始的。丈夫很能吃苦,但就是挣不了多少钱,她从未埋怨过,因为“实在没有办法”。许永萍说,他们一直想在村里找个地方,盖房子给儿子结婚用,可那得花40万,“这些年一共也就攒了20万,再想办法吧”。
  丈夫偶尔会打电话回家。电话里,许永萍想不到说什么话,“就知道安慰他,‘注意身体,多买些好东西吃,想开点’”。
  陪同采访的南宋责任区民兵营长陈志明说,许永萍夫妻俩都是本村人。原来许永萍和父亲在船上跑运输,21岁回来,经人做媒成亲。迎亲那天,去时9人,8男1女,回来8男2女。10人一条船,绕村一周,船上两面红旗、两个火把、两个灯笼、两只鸭子。彩礼包括2斤鱼、2斤肉、49个馒头、49个糕以及香和蜡烛等。“为什么要49个?没人知道,反正是古人传下来的,一个都不能差。”
  陈志明经常帮人张罗婚事,对这些礼数如数家珍。但对许永萍来说,这些早已记不清了,她现在最重要的事,除了给儿子把房子盖起来,就是把小女儿拉扯大。
  许永萍怀第二胎时,村干部劝她引产。让人意外的是,她和丈夫商量后,宁愿接受5.6万元的罚款,也要把孩子生下来。
  有那么大的儿子,为什么还要生二胎,而且宁愿交这么多罚款——相当于她家一年半的收入?几位村干部感慨,没人知道她的真实想法,或许只是留守生活太孤单,想有个孩子做伴吧。
  “村里小年轻的,大多夫妻俩一起外出打工,生活上能相互照顾。留在家里的妇女,都是四十岁开外的,在家带孙子孙女。”53岁的刘美华是村妇女主任,也是留守妇女。她告诉记者,除了农忙,女人们平时就串串门、打打麻将。
  “丈夫长期不在,村里的‘露水夫妻’应该有,大家也会议论,但真真假假不好说。”刘美华认为大多数留守妇女很传统,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还是能够守住底线的,“你想听她们的真心话?很难。反正她们都不容易”。
  老人、孩子、妇女,很多家庭唯独缺了主心骨——男人。“如果村里或附近有企业,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外出打工了。”一位村干部说,可惜南宋村只有一家液压机厂,只能吸纳不到20名工人。
  春节前夕,在外打工的父母、丈夫、孩子,能回来的都在陆陆续续地往回赶。那绵延不断的思念,那百转千回的牵挂,就要因为一次幸福的相聚畅快地流泻,尽情地挥洒。
其他文献
为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增强党性修养,商丘市人口计生委全体班子成员,各科(室)站、中心负责人,3月21日赴蘭考县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学习,缅怀焦裕禄同志光辉的一生,重温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商丘市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同和说,希望人口计生委的全体党员干部能以焦裕禄为榜样,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宗旨意识,把焦裕禄精神贯穿到人口计生工作之中。  (本刊记者 朱群永)
期刊
3月13日上午,商丘市城鄉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中心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次专题学习会,专题学习会采取封闭式集中学的方式,为期3天。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倪玉民作重要讲话,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向阳主持,示范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及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学习。倪玉民说,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要把开展活动同当前各项中心工作、本单位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不误
期刊
中秘玛卡与人类健康学术研讨会暨《健康新资源——玛卡》首发式,于2014年3月26日在成都糖酒会上隆重举行。  会议由宝天健玛卡产业集团烟台华鼎葡萄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万茂主持。  会上,《健康新资源——玛卡》一书主编牛建伟就此书编写的目的意义作重要发言。他说:健康快乐,是生命的最高境界,没有健康,妄谈一切。敬畏生命、追求健康是人们永远的梦想,《健康新资源——玛卡》一书科学全面地介绍了玛卡的主要营养成
期刊
土地是农民市民化绕不开的“坎”,河南、陕西、山东、四川、重庆、安徽、天津等地进行的“带土进城”探索显示,在保留原有农村权益的基础上给予进城农民无差别市民待遇,可有效化解农民市民化“前瞻有忧、后顾有愁”的困境。这种“城乡双重权益保障”为破解农民进城动力不足和资金短缺、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农业分散经营生产效益低下、城乡生产要素分割等城镇化系列难题提供了路径选择。只要政策配套、操作得当、推进稳妥,“带土进
期刊
2011年7月,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委会主任王永兴,怀着忐忑的心情,给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的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院士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目的是邀请张锦秋来参与以龙门石窟为中心的龙门大文化旅游园区的设计规划。  之前,他和张锦秋只有过一面之缘,所以,他觉得这次去信所提出的请求,有些冒昧。  没想到,张锦秋很快回信,欣然应诺。王永兴算是松了一口气。在此之前,他一直压力颇大,因为这一新园区
期刊
夜里读《黄永玉和他的湘西》一书,感触很深。之前也看过《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但没这本书触动我,也许是时间延续了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看到更多故乡的物是人非,对故乡、对乡愁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在过去10年,中国共有大约90万个自然村消失。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80至100个村庄在地球上被抹去。”“中国用3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等等数据不一枚举,没有喜悦,只有痛心。城市化无可厚
期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反映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而社会治理需要正视民众的期望和诉求,包容性治理,对有效化解当前面临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种积极的回应。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要
期刊
2014年年初,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高新区地税局)在洛阳市地税局目标管理考评中,荣获“2013年度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称号。  近年来,洛阳高新区地税局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克服困难、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努力开创地税工作新局面。  保增长 促发展  税收收入稳步增长  面对严峻的税收形势,高新区地税局2013年全年共组织全口径收入57905万元,增收7833万元,同比增长1
期刊
个人简介:  朱忠宝,河南省原阳县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忠宝文化艺术院院长,著名书法家。系国家中医药专业外语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审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委员会副会长。  朱忠宝作为总编译、主译、主审,为国家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编译出版了各种教材和大型系列中医药英译专著30多部,填补了中医药翻译的多项
期刊
个人简介:  黄合超,洛阳市青年科技专家,洛龙区人大代表,“洛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学科带头人”,享受市政府津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专著2部;在1995年洛阳市卫生系统的“双十佳”活动中,被评为“十佳医务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洛阳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洛阳市卫生系统“十佳医生”,同年还被评为“洛阳市医院医疗管理先进个人”;2002年获洛阳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