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 不能为物所累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tiany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康市长卢跃冬认为:要实现基业传承百年,就需要我们很理性、深层地去思考“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和问题。
  
  无论富二代也好,创二代也好,现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这个问题都关系到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有一句上千年的老话,叫“富不过三代”,这是经验教训的总结。这句话是真理,当然它不是绝对真理。我们都希望基业百年,不断地传承下去,那就需要我们很理性、深层地去思考“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和问题。
  
  传承不能有断档
  
  从中国历史来看,富不过三代有它的客观因素,像战乱、国家动荡,可最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为什么西方能有上百年、几百年的企业?这与国民素质有关。
  我们脱胎于农耕社会而来,经过艰苦奋斗、艰辛创业,在物质上积累了财富,从穷日子过到了富日子,红红火火,穿的是国际名牌,开的是名车,住的是高档别墅,家里有众人伺候。但是,人的精神层面、精神理念却没有跟上去,还是土包子、暴发户。现在是小农加小资的意识,一旦富有就忘乎所以,不能很理智地分析自己所处的状况、企业的去向、企业存在的问题。我们还没有普遍形成一个现代企业家的精神意识。
  这是人性的弱点。哪里都有这样的人性弱点,但是中国从传统的农耕社会过渡到现在,仍然突出地表现为财富的积累大于人的素质进步。这反映在企业传承上,就会出现断档。在断档情况下,企业一旦发生问题,他就不能有效应对,因为他没有一种科学、理性的思维。
  我们的时代在发展,社会现在对二代企业跟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要求也不一样了。创二代要能够自我完善,而不能看着积累起来的财富,为物所累,不思进取。能不能既拥有自己的优点,又把不足改掉?如果不能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到一定的时候,二代还是做不下去。
  
  要从事健康向上的活动!
  
  从永康的整体情况看,确实有创二代这样一批人。财富的积累在一代父辈那里已经完成,二代的起点更高。他们思想灵活,接受新鲜事物比老一辈强得多,思想更解放,理想追求也在改变。再有受教育程度比上一辈更高,现在有钱就可以留学,他们从文化知识到新的创业理念,都比上一代中国人要好。但如果要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们应该把上一辈人所拥有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也需要克服自身的不足:
  比如,上一辈艰苦创业,吃苦耐劳,认准了就豁出去的拼命精神,尤其是面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这是对意志的磨练。这些都是立家之本,立业之本,没有这个,我们就缺少企业家精神,缺少民族精神。
  同时,现在思想多元化以后,年轻人容易迷失自我。尤其赚钱的方式多了,他们还把握不住主、次,容易盲目上马,把战线拉得很长,因此,还不够清醒、坚定。
  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也常常为他们担心,就是人要做好一番事业,根本需要身心健康!现在有的年纪轻轻的就大腹便便,甚至二三十岁就走了。还有心理健康问题,要知道,企业家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一般表面上还看不出来,像各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问题。如果他们心理上不能承受的话,就不能正确处理许许多多的事情,打击就是致命的。另一方面,社会上为什么会有仇富心理?这与有钱人为富不仁、缺乏一种社会公共道德是有关系的。你没钱的时候还能守规矩,一旦有钱了就花天酒地地胡来,吸毒、涉黑、包二奶,你做出这些事情,那就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你能不能从事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呢?什么是身心健康?前提就是有理想、有追求。一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应该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利益相一致,这决定了我们的理想是不是崇高。崇高的理想可以具体为三个水平:第一,人的身体健康水平,第二,人的精神状态、心理健康水平,第三,社会公共责任承担的水平。三个东西,缺一不可。这个根本做好了,你的事业才能越做越强。
  
  帮助二代提高三个水平
  
  政府不会苛求企业一定要做多大,税收要交多少,但是,从第一代来说,要传就不能瞎传;而第二代,从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公共道德责任感来说,都不能缺乏理想和意志。如果从父辈到孩子,两方面都没做好,一个普通老百姓也会看到:你怎么富得了三代呢!
  实际,“德才兼备”不是党政干部的专利,它也是对企业家的要求。从政府做工作来说,我们的重点是对创二代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整个中国也应该是这样,不是去培训他们的经营管理,那是他的市场专业能力,他们自己会在发展的阶段自我提升。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帮助他们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公共道德水平的培训。这三者任何一方面不具备,企业都难以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我们起码每个季度有一星期,一年总共有一个月的时间来封闭强化培训。我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授课,因为在课堂里,你还是解决不了他们身、心怎么好起来的问题。如心理脆弱的问题,我们会请专门的专家去设计和开展活动。社会责任问题,就把他们放到社会的大课堂里接受引导。这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授课,这里面必须要观察他们,要有新理念、新方法从根本上去帮助他们。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的基本理念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信任,对人的激励,是一种真诚。一个国家要人才兴国,一个城市要人才兴市,而企业家队伍是人才队伍里最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力。他们可以在外面创业,但他们的根在这里,他们是永远不会走的一支队伍。所以,我们非常重视这支队伍的成长。
  (本文口述者系浙江省永康市市长)
  责任编辑:化 石
其他文献
人生靖气评心  出名定律    牛根生辞职了,这似乎是意料中的事情。从2008年因三聚氰胺事件而元气大伤,到2009年引入中粮做蒙牛第一大股东,“教父”牛根生就安静了下来。离开,实在是早晚的事情了。  但无独有偶,马云也在这个月份里陷入了险境,为支付宝股权转移问题忙于解释。  马云最新改编自《狂人日记》的一条微博,似乎正能诠释他此时的心情:“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狮子的凶心,兔
期刊
睡前为一天的结束心有不甘,醒时又为新一天的开始心有压力。心有不甘而迟迟不睡,心有压力又昏昏不起。这些生存状态的问题,正是很多人睡眠不好的原因所在。    什么是教育?答:“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这是最近一位引起轩然大波的小学校长的话。此语一出,板砖横飞。很多人认为:这样理解教育太肤浅,怎么会是这么简单的事?!  但作为一个专业管理杂志的编辑,笔者不得不说:以“睡好觉”为例,连很多风风光光的
期刊
如何进行团队管理,看似老生常谈,却又时谈时新。施耐德电气中国公司副总裁曹玮,用“兄弟连”来形容自己的团队,而其团队成功秘诀就蕴藏其中。    曹玮身穿大红T恤出场。鱼贯而出的还有他直接率领的属下,清一色的“帅小伙”——他们刚刚结束一个会议。回头一望,曹玮掩饰不住的得意,为他眼中能干的战友,以及“兄弟”。  事实上,这位已经在施耐德电气中国区耕耘了20多年的副总裁,极为推崇将自己所率领的部门打造成“
期刊
年会反馈    一年一度的“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刚刚落幕,我们收集了600份参会者的意见反馈,  其中有收获,有建议,也有对来年的期望。以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恳谈会上我收获了什么?   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引发了管理层面的思考与准备。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  学习到了很多优秀企业家的管理经验,使自己的认识有了提高。赤峰宏远建设集团  了解了未
期刊
中国人靠拼命挣小钱的精神,还能走多远?    根源:拼命挣小钱的精神    苏东在2009年9月份的一天来我家,跟我说要写一本书,讨论中国改革中劳动者的作用。最初我是有些反对的,因为这听上去像是一本流行的民族主义观点的书。但是,听他认真解释之后,我释怀了。  他的基本观点我是认同的。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如果比较中国人和外国人,或者对有儒家
期刊
编者按:高企的物价是否真实地反映出了通胀的压力?中国经济是否面临过热的风险?GDP的增长速度是否在吹大泡沫?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2011年中国经济的走向。    通胀压力是输入性的  2010年中国经济GDP有望实现10%以上的增长,2011年GDP也会保持在8%~9%的水平。这个预期能够说明,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虽然是通货膨胀,但经济还没有热到足够导致高通胀的程度。  很难用宏观经济过热来解
期刊
茅于轼:“企业薄利是好现象”  曾几何时,经济学家茅于轼一句“廉租房可不建厕所”曾雷倒一大片人。11月17日,他在某论坛上对到会企业家宣称“企业利润薄是个好现象”,又一次引起一片哗然。他进一步表示:只有薄利竞争,才能凸显企业的竞争力。  本刊评论:如果廉租房、补助房都给了福布斯榜富豪,那廉租房确实不应该建厕所;如果办企业只是为了追逐暴利,疯狂一把就死,那红海薄利确实是好现象!    爱尔兰危机  
期刊
最能体现团队精神与协作的组织,莫过于球队。苏宁董事长张近东曾说:看足球比赛时,我看得其实不是足球,而是团队精神。而德国足球队,可谓是团队精神的成功范例……    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比赛中,德国队虽未取得冠军,但却依靠出色的表现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德国旋风。其中,德国战车的团队精神更是表现得尤其突出,即使在包括巴拉克等绝对主力缺阵的情况下,年轻的德国队还是打出了行云流水般的配合,将英格兰、阿根廷拥
期刊
企业在网络上是沿用以前的品牌,还是建立新的网络品牌?为什么现实告诉我们貌似成功率高的“沿用”,“死亡率”也很高!……传统企业拥有网络品牌过程中的风险,有时是管理者所没有想到的。    传统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络品牌,是很多管理者的梦想(也是压力所趋)。但是,这其中品牌运作的风险,你是否有充分的估计?——企业在网络上是沿用以前的品牌,还是建立新的网络品牌?为什么现实告诉我们貌似成功率高的“沿用”,“死亡
期刊
定位雷同之后,企业们都没有在找到或强化自己有鲜明特色的定位上  下功夫,而把力量使在了破坏上,这就是目前一系列事件的共性之处。    最近一段时间商界的不少竞争行为很不一般。以往企业间的竞争还往往以或“暗潮涌动”、或挥舞价格砍刀之类的方式在表现,现在则不然,竞争几乎快成了大打出手了。  从蒙牛、伊利之争出现的恶意公关,到腾讯与360之战,逼着用户自己“站队”,还有家居行业居然之家与红星美凯龙PK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