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对初中地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影响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in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程”应运而生。如何让“微课程”服务于地理教学呢?我们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我们的思想,突破传统的课程观,积极认识地理微课程,大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自身学识,深入探究,整合传统课程内容及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关键词】微课程;音视频;初中地理;整合课程;课程开发
  笔者第一次听到“微课”这一词是年初在我市教研会上,从教研员口中了解到的。当时便感觉熟悉又陌生,想想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微博”、“微信”的热门传播,微课这一说法也没什么新奇的。而后陆续地阅读了相关的文章,才发现笔者当时的想法是大错特错。微课并非笔者当时所想的微型课堂、小课堂,而是攘括了更加广泛的含义。下面笔者就对“微课程”的理解及“微课程”对初中地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微课程”的定义
  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在我国,胡铁生老师于2011年提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并用“非常5+1”来形容微课框架。“1”是5-8分钟的微视频,以此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5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今天,笔者所说的“微课程”是由各种学科各种小知识点的课程统称,教师做成该知识点PPT后录制十分钟左右,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或核心内容的教学音频或视频,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二、初中地理教师如何进行课程开发
  关于“课程”,百度百科这样释义:课程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藉以向学生传授社会认为重要的学识及传统的价值观。课程不限于课堂内,亦可以包含课堂以外的非规范学习。广义地讲,课程是学习者从无知通过学习而得知的过程。学习课程的可能是有意安排或者偶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美好的或是痛苦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从图像到音视频的发展,我们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我们的思想,突破传统的课程观,积极认识地理微课程,大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传统课程内容及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一)转变思想,突破传统,认识地理微课程,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微时代的到来,不仅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冲击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对地理教学来说,可以将一些知识重点与难点转变为地理微课程。地理微课程的提出是教学观念上的创新,有益于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利用最新的微时代成果完善地理课程的发展,提高地理课程的开发,让地理课程在宏观教育背景下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更大的活力。2013年第11期《地理微课程如何开发与利用》一文中指出:“微课程即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可解决工作中的棘手问题。从教育科研角度,许多地理一线教育工作者虽然不能拿出完整的一套理论体系,但是通过地理微课程,可以提炼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作为地理微课程之素材,并成为教育研究的切入点。由小处着手,向更大方向进发,最终带动地理教育教学科研的发展。”所以,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我们自身思想,突破传统,积极认识地理微课程,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二)大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地理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在“微课程”时代的当今,初中地理教学除了达到地理教学标准,让学生掌握应当掌握的地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因此,我们除了传统的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外,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在“微课程”时代,关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创新价值,开发对学生终身有益的课程和课程观与教学观的整合。比如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资源,将地理教材中的难点用更加形象,更加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中国气象频道网站主要是大量与气象有关的自然地理视频,根据学生实况,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整合,开发,形成符合学生逻辑思维的地理微课程设计。
  (三)根据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教学设计,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地理教学实践证明,设定符合学生逻辑思维的地理教学设计是地理课堂教学不可撼动的基本环节。笔者认为中学地理新教材虽然可读性、观赏性增强了,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却减弱了。所以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整合教材、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开发能力,进行“微课程”模式。例如,自然的地理除了要精讲地理事实之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地理之谜,采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设计符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微课程,利用微课程集兴趣、思维与地理知识为一体,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总之,“微课程”的出现就是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她迫使我们地理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对课程教材进行二次整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地理教学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形象生动地讲解地理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灵活利用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微课程,定义源自百度百科,2014年9月检索于http://baike.baidu.com/view/8495108.htm
  [2]课程,定义源自百度百科,2014年9月检索于http://
  baike.baidu.com/view/183341.htmfr=aladdin
  [3]顾柳敏.基于“微课程”理论的地理合作课堂初探
  [4]王文涛.初中地理“微课程”设计初探,《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年第10期
  [5]杨波.地理微课程如何开发与利用,《地理教育》,2013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在临床中对于长期输液、静脉穿刺困难等的患者,护理治疗中为保护静脉,减少因反复穿刺而造成血管损伤和患者的痛苦,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利于抢救与治疗往往采用留置静脉留置针进行输
通过对政府外债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部分外债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外资使用质量,政府外债拖欠问题非常严重,暴露出了不少薄弱环节,给到期
期刊
学界普遍认为宪法是一种主观的东西。本文认为当宪法一旦制定出来之后,它就不再是纯主观的东西,而具有了物质性即客观性。
"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是我院的服务宗旨,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式下,它是立院之本,生存之本,发展之本.关心、理解、照顾病人是护理的核心理念与中心任务,要帮助病人达到身体、心理、心灵更高程度的协调.我院通过加强护患沟通,注重人性化服务等措施改善了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在服务优势的构建上取得了较好成绩,提升了医院形象。
为了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使她们毕业后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的要求,将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全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的热情,为学生在日后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GCT)是一种罕见的性索间质肿瘤,占卵巢颗粒细胞瘤的5%[1-2],2007年1月我科收治1例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患儿,接受手术+化学药物治疗,预后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目的研究更适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犬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制备犬ARDS模型;每只犬随机选择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