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无论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还是在心理学和哲学中,社会心理优劣的评价标准都是其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从社会心理的生成基础,以及社会心理的内容和实质来看,社会心理都是有优劣之分的.因此,辩证地看待社会心理的优劣,科学认定社会心理优劣的参照坐标,既有助于深化社会心理的研究、丰富和完善唯物史观的内容体系,也有助于促进不同群体良性社会心理的自觉形成,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心理的构建和社会心态的培育提供理论指导.
【机 构】
: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还是在心理学和哲学中,社会心理优劣的评价标准都是其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从社会心理的生成基础,以及社会心理的内容和实质来看,社会心理都是有优劣之分的.因此,辩证地看待社会心理的优劣,科学认定社会心理优劣的参照坐标,既有助于深化社会心理的研究、丰富和完善唯物史观的内容体系,也有助于促进不同群体良性社会心理的自觉形成,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心理的构建和社会心态的培育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宋代士大夫坚持“示人主以轨范”的《尚书》观,推崇《尚书》的皇帝教育意义,并针对时弊援引、阐释《尚书》,提出皇帝治国理政必须秉持的原则和应当采取的措施,以经典和圣人的名义规范时君的行为.有些皇帝也认同“轨范”之说,或自觉而勤勉地听讲、阅读《尚书》,或借助《尚书》昭示效法圣王的决心.此外,《尚书》在宋代还被视作为臣的楷模.皇帝通过御赐、引释《尚书》等方式勉励大臣效法上古贤臣,积极劝谏、辅佐君主.皇帝和士大夫不断回溯《尚书》中唐虞三代的政治场景,由文本给予的共同回忆努力构建共同的价值,增进彼此认同,并支撑自身的
《庄子》三十三篇中,有比较完整的记梦情节的有六处.因为大多数学者都承认内篇为庄子自作,故见于《齐物论》的蝴蝶梦和《人间世》的栎社梦我们可以暂定其作者为庄子.而见于《庄子》外杂篇的四个梦,文章根据是否以梦境为实有、与内篇思想主旨之关系、是否符合《庄子》内篇的写作特色等三个方面,推测《外物》神龟梦最有可能为庄子自作,《田子方》文王假托梦、《至乐》髑髅梦与《庄子》内篇各方面相距甚远,《列御寇》郑缓梦比较接近庄子《内篇》思想和创作特征.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用“华夷一家”“天下一统”的政治思想取代传统“华夷之辨”“以夷制夷”的治边思想,在西南边疆深入经营治理.面对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的治理和教化,西南边疆主动自下而上地回应与向化,并在与中央王朝的博弈与互动中形成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文化的认同.研究旨在接续我国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镜鉴和学理支撑.
近年来中国各地陆续出土大批集中埋藏的佛像.本文根据遗迹现象和遗物状况将佛像埋藏分为A、B、C三类.A类埋藏以破坏佛像或是将寺院土地改作他用为目的 .B类埋藏是为避免废佛、战争等灾难,僧侣或佛教徒为保护佛像而进行埋藏的行为.C类埋藏则是为处理不再使用的佛像,由寺院或是佛教信者主导实施的佛像瘗埋,与舍利瘗埋是两种不同的宗教活动.对中国佛像埋藏的分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适用于其他地域.
《庄子》“悬解”一词,源自对古老丧葬礼仪及安死精神的概念化提炼.在此基础上,庄子乃借取“悬车”(“县舆”)作为隐喻意象,来表达“安时处顺”的循道思想及伦理实践原则:一是“情之悬解”——絷束“形名”造成的生死情执,以让生命主体顺行天道之序;二是“帝之悬解”——悬置“形名”“有为”政治实施方式,主以“无为”“不用”理念来安治天下.要言之,庄子着重提出“悬解”这一思想范畴,乃旨在实现黜形名、尚无为的政治伦理建构.
亲子法理念的变化趋势有家族和血缘观念淡化、意思自治理念受到重视,以及亲子法更加注重社会关系的稳定.代孕监护权确定应当要遵循“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而此原则不能单纯以血缘亲疏作为衡量利益大小的标准,而应当要从实证法中运用文意解释和类推适用的方法,综合多种客观因素来确定,并且还需要结合代孕各方意思综合考量.可以采用收养制度作为一般性的解决代孕监护权问题的手段.
杜甫和崔涂有同名诗《孤雁》,在杜诗经典化的过程中,崔涂诗时常被拿来与杜诗相较,从而得到广泛传播.崔诗本身的成就较高,最终成为经典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唐诗选本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诗以诗传”的方式是唐诗经典化的路径之一.经典化过程中,李、杜等大家作为“中心”,带动崔涂《孤雁》等“边缘”,共同丰富着诗歌发展史.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智能化、移动化的平台型媒体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平台型媒体多主体、多渠道和重关系特性,使之成为各类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平台.平台型媒体的内容倾向性和所有权不平衡,加剧了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研判难度.做好意识形态研判,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当前做好意识形态研判,要从平台型媒体的传播特点入手,创新工作原则:闻风而动,善抓苗头风向;明察实质,辨析主流与支流;科学分析,尊重舆论传播规律;引领方向,务求工作实效.做好意识形态研判应抓住四条关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思想富合鲜明的人民至上的主体价值取向,其所体现的是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人道主义诉求.从历史学和生物学的角度看,人道主义是和技术这个最具普遍意义的历史范畴相融相息的,二者同一性的逻辑在于人对自由自觉活动、对身心全面发展等的不断追求,这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本质的价值性规定.人道主义诉求在当下的反映是人类发明和运用高新技术时所凸显的以人为核心的具体实践,其实现有赖于合理地把握现代化技术的本质特征及推动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科学运用.因此,在厘清学界长期以来关于人道主义和技术的多种误
如果从精神属性的角度看,建筑蕴含人格,是人格投射的产物.“建筑人格”是建筑的人格化积累与沉淀,具有明显的伦理道德属性,主要包含建筑形象气质、建筑生命活力、建筑道德记忆三种基本伦理构成要素.“建筑人格”的伦理价值在于通过对建筑的共享性分析,去彰显诠释建筑的伦理精神特质及其本质价值;通过对建筑的人文性辨析,去解读解蔽建筑的生命气质特征及其生命价值;通过对建筑的地域性发掘,去探寻解析建筑的道德记忆特质及其本土价值.“建筑人格”将指引建筑及其相关活动中的伦理追求与道德行为的一致性,也可以实现建筑活动中对伦理主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