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内化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准确地建立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能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及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体验数学活动是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从中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自主探究、猜想、验证,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感受证明的严谨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观察思考,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及定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用综合法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难点是准确、合理地找出证明方法有条理地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予以证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引入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任意三角形纸片,用剪刀在纸片上只剪一刀,将分成的两块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同学之间可以交流合作,并请画出剪拼前后的示意图。)
  生:分成学习小组,各组内部交流讨论,积极剪拼,画出示意图。
  说明:创设操作探究环境,营造合作气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
  教师请小组推举发言代表中的生1、生2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描述、演示剪拼方案。并根据学生演示情况,用电脑模拟演示一种剪拼操作全过程,生成图形如下:(学生们仔细聆听,以好奇的心态欣赏电脑演示全过程)
  
  (提示: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生4:DE∥BC和DE=1/2BC
  说明:教师作为引导者,提出思考问题的方向,不全面“灌知”,符合新课标精神。
  师:这一猜想是否准确呢?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和刻度尺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学生们立即画图,投入到热烈的自主探索气氛之中。时过不久,学生陆续发言,肯定了生4的结论是正确的)
  说明:在得出猜想的基础上,用新的操作方法予以检验,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
  师:那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我们的发现呢?
  生5: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并刻意在命题前空下两格)
  说明:仍然把提炼教学内容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回答不够精练不要紧,教师可从旁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发散思维,严谨证明
  师:我们通过实践操作检验了这一猜想的正确性,真是实践出真知呀,但我们不能时时处处都这样啊,你能对这一猜想加以证明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
  说明:有开有合,在此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可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特点,并为得出不同的解法创造契机。
  (全体学生陷入沉思之中。其间,有的学生重新拼接,动手思索;有的学生画出草图,皱眉苦思;有的学生面对多媒体演示图形,会心而悟……几分钟后,学生开始窃窃私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举手发言,说说你的想法。
  生6:首先,得写出已知,求证。
  师:哦,思考缜密,很好!请继续说。(师边说边补写出)
  说明:从教师的语气中可听出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学生会这么答,可见,我们的学生多么聪明。
  生6:我由D、E分别是AB、AC的中点,想到AD/AB=1/2,AE/AC=1/2,所以AD/AB=AE/AC,而AD、AE与AB、AC分别所夹的角是同一个角,所以△ADE与△ABC相似,那么∠ADE与∠B就相等,DE与BC就平行了。另外,可得出DE/BC=AD/AB=1/2,所以DE=1/2-BC。
  师:太好了,你真聪明,能从中点条件产生比值,联想到在八年级学过的相似形知识,使问题得以解决。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为他鼓掌。(一时间,掌声响遍教室,师生精神为之一振,生6也在掌声中自豪地坐了下去。)
  说明:教师对学生调用知识的思路作以简单剖析,并给予积极评价,使师生情感交融、和谐,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证法吗?(语声刚落,已有学生应声举手)
  生7:我是这样想的,通过我们刚才剪拼图形的过程,我联想到作辅助线构造出平行四边形来解决,就像您用电脑演示的第三个图形那样。
  师:哦,是这样想的呀,好!说说理由。(边说边根据学生回答用鼠标点出如下图形)
  
  生7: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则有∠F=∠ADE,又有∠CEF=∠AED,AE=CE,所以△CFE≌△ADE,那么CF=AD、EF=ED,而AD=BD,所以CF=BD,那么,四边形DBCF就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说DF与BC平行且相等,而DF=2DE,所以证得DE∥BC且 DE=1/2BC。
  师:同学们说正确吗?
  生:(兴奋的齐声回答)正确。
  师:那好,我们也用掌声来感谢他为我们作的发言。
  说明:至此,已有两名学生口述了两种不同的证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意图很明显。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把刚才两位同学的说理过程板书一遍,毛遂自荐者请上台。
  (学生踊跃举手,最后生8、生9上台板书,其他学生在演草纸上书写)
  (教师在巡视中,对学生书写中的问题予以指导纠正)
  说明:进行到这里,是让学生口述说理的自然延续,不仅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更要注意证明的严密性。
  教师在对两位同学的板书作以评讲后发言,同学们都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猜想的证明。这就是我们此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在前面书写的命题前用红色粉笔补写出“定理”二字)。下面请大家自阅课本第81页的内容。
  说明:教师补写出前面刻意留下的两个字:“定理”,突显内容主题,使得整堂课自然流畅。通过阅读,用课本中的证法,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
  
  四、辨析训练,巩固新知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2页,思考解答下方的随堂练习题。(稍停后,学生回答)
  生10:因为在△ABC中,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所以MN是△ABC的中位线,那么MN=1/2AB,即AB=2MN,所以当小明测出MN的长,就可以算出AB长了。
  说明:学以致用,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师:回答正确,你真棒!下面请同学们再把书翻到第80页,自己阅读此页上半部分。
  (学生默默阅读、思考)
  师:请问,图中的四个小三角形为什么全等呢?
  (学生积极发言,能准确回答)
  说明:灵活处理教材,使教材功用最大化。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再看一例(电脑显示):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分析)
  生12: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连接AC后,我们就知道HG、EF分别是△DAC和△BAC的中位线,由刚学的知识就可得出HG∥AC∥EF,且HG=1/2AC=EF,所以HG与EF平行且相等,那么四边形EFGH就是平行四边形了。(待口述完毕,教师用鼠标点出相应证明过程)
  师:你能学以致用,联想到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加以研究、解决,真聪明。像这样,在我们研究四边形问题时,通过作辅助线,把其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还较多,请同学们细心体会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说明:必要的学习指导是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此处,教师清晰明了地提出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常用思想和方法。
  教师用电脑显示上例变式题:在原例基础上,顺次连接四边形EFGH的各边中点,那么,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如果再顺次连接所得四边形的各边中点,并像这样,无限连接下去,问所得四边形的形状会发生改变吗?
  生13:仍然是平行四边形;不会发生改变,还是平行四边形。
  说明:对原例加以拓展,并渗透了极限化的数学思想。
  
  六、品尝收获,自我评价
  师:这堂课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动手、勤于思考,回答问题清晰明白,这一切使老师很高兴,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又有何感受呢?
  说明:对同学们的表现作以积极评价,再让学生自主评价,体验收获的快乐。
  生:我认识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并知道了它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生6:我很自豪,我用了一种与课本证法不一样的方法证明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生:我认识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在证明和计算中的作用很大;
  生:我觉得从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我认识到读题时,如题中有中点条件,不只要联想到三角形的中线,还要想到三角形的中位线;
  生:我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学到很多,希望老师能让我们多交流。
  说明: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七、课后延伸,分类达标
  教师安排作业:
  基础题:习题3.3中第3、4两题。
  开放题:请同学们根据所示图形,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或从前学过的数学知识,自己编一道数学题,并给出解答过程或说明理由。
  说明:开放题是由课本中和题目变式出来的,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同时也体现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用到生活中去的新课程理念。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多少年来,无数语文教师历经沧桑,殚精竭虑,对语文教学改革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大量的宝贵的经验,对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促进人们思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面临一个悲哀,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  当然,问题产生的原因远不止一个方面,但语文教学研究方向上的那种认为越远离传统、越去“中国化”就越现代化、越科学;教学呈现方式越时
随着对“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逐步深入,笔者带着尝试的激情,投入到了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  首先,笔者想谈一谈尝试前后的三个变化。  (1)课堂气氛的变化。尝试前的课堂几乎是我个人尽情表演的舞台。在学生们期待的目光中,我闪亮登场了,然后是以大家风范讲授着令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专业知识,间或夹杂一些生活趣事做注脚。从学生放大的瞳孔中,我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于是伴着下课铃声,在同学们意犹未尽的啧啧赞叹
只要不怕困难和挫折,清楚前进方向,每个梦想都会开花结果。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感到迷茫和彷徨。此时,大学生应该选择静下心来思考,想想自己的优势到底是什么。想要在社会中立足,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创造奇迹,必须不断地打磨自己,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万事开头难,笔者在和好哥们小胡创业的旅途中,切身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刻涵义。但恰恰在刚起步那会儿是记忆最深刻、最自信、最有干劲、学到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导语,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笔者认为,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常有“立片言以居要”的功能。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挖掘课题资源导入新课,不仅能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知识逐层建构的过程中,自然生疑,带疑入文,有的放矢地走进文本,自觉产生对新知识的迫切需要。    一、
摘要:以中学历史学科为例,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举例说明中学历史学科的经典知识及其灵活运用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关键词:中学历史;经典知识;灵活运用;减轻学生负担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颁发至今已有五年,其“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已引起中学历史教学的广泛关注。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课堂沉闷而死板,学生们像一只只沉默的“羔羊”,教师则是孤独的“牧羊人”。新课程理念犹如一股春风,吹开了音乐传统教学的郁闷空气,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与活力。探究、合作、自主、互动等教学新理念,使课堂教学显得多姿多彩。  前几天,我有幸听到了方丽老师的一节小学音乐课《唢呐配喇叭》,执教的年轻教师在课堂上闲庭信步,师生间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目标  1.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2.在学习“凑十法”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通过一个调查,两个资料搜集和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以及生物调查的技能和方法。本节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调查人类遗传病情况,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提高生物技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级学生对遗传与进化部分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但并
摘 要:助力区域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本文从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内涵及两者关系出发,从技术、人才、理念、方法与品牌五个方面总结和创新职业教育助力区域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区域发展 助力 路径  发展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建设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大国工匠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目前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还不适应我国新时期产业集群化、产业融合等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学设想  诚信永远是一个常新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使他们树立诚信做人的信念。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 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 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感受本文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课前活动  诚信小故事演讲比赛  男女生分组竞赛式演讲,课堂气氛活跃,演讲内容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