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空杆率提高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2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我县第一大主栽作物,播种面积近170万亩。随着紧揍型玉米品种的推广,播种密度增大,玉米空杆率有上升的趋势,但并没有引起农民的足够重视。2007年我县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伏旱,玉米空杆率急剧上升。同一地块38个品种中,空杆率由5%~60%不等,给农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及时查找原因,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对指导农业生产将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一、玉米空杆率提高的原因
  1.品种抗性差
  就玉米品种本身来说,抗逆性差是最主要的原因。个别品种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等抗逆能力差,发芽势较弱、拱土能力不强,出苗不齐、不壮。生长发育不协调,导致雄穗发育不良,花粉量少或使雌穗难以吐丝,结果造成授粉不良或难以授粉而造成空杆。从试验调查结果看:空杆率在5%~10%的占52.6%,属正常现象;空杆率在11%~15%的占23.7%,空杆率偏高;空杆率在16%~60%的占23.7%,抗性较差。
  2.高温干旱
  自大喇叭口期至开花期是决定有效穗数,受精花数的关键时期,也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约占总耗水量的38%。此时水分不足会引起小花大量退化和花粉粒发育不健全,授粉不良,影响结实率,有时雄穗抽出困难,造成空杆。
  3.种植密度大
  不同品种都有其自身的特征特性,应根据地力和施肥水平科学决定种植密度。盲目增加种植密度,势必导致争光、争肥、争水,导致个别植株营养不良,发育不好而形成空杆。
  4.播种质量差
  整地不细,播种深浅不一致,覆土不均匀,导致出苗不齐、不全、不壮,出现小苗、弱苗。个别植株生长发育不良、花粉少或吐丝延后,与大苗花期不遇,难以完成授粉受精,致使空杆率提高。
  5.田间管理不当
  自交苗未能及时清除,出现的空杆。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出现的病毒苗、弱苗,造成空杆。水、肥、光等环境因子不能满足幼苗的生长发育形成的弱苗,造成空杆。
  6.雄穗的抑制
  玉米的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生长势强,比雌穗早3~5d。雌穗是由腋芽发育而成的,发育较晚,生长势弱。当外界条件不适合的时候,雄穗对雌穗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如营养不良时,雄穗利用顶端优势将大量的养分吸收到顶端,雌穗因营养不足,发育不良造成花粉少或无花粉而形成空杆。
  7.营养失调
  在雌穗分化阶段,如果营养不足,光合面积较少,有机质积累少,雌穗发育不良,空杆率提高。在玉米旺长阶段,矿质营养供应过多,造成营养旺盛,生殖生长减弱,有机物质向雌穗上分配少,也会形成空杆。
  8.施肥不合理
  施肥量小,或氮、磷、钾配比不合理,都会影响作物对氧分的吸收,从而对植物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引起小穗或空杆。
  9.阴雨天气过多
  玉米抽雄散粉时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花粉粒易吸水膨涨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授粉能力,导致雌穗花丝未能及时授精,出现有穗无粒或无穗无粒现象。
  10.连片种植
  玉米连片种植,田间郁蔽,通风透光不好有机物质的合成受影响,个别植株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出现小穗或空杆。
  二、控制玉米空杆的对策
  造成玉米空杆的原因很多,只要把最关键最主要的原因找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综合防治,玉米的空杆问题是可以控制和解决的。
  1.科学选种
  根据玉米品种特征特性,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合当地环境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采取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新品种不经过3年以上试验、示范不大面积推广应用。
  2.采用隔行去雄技术
  此技术能有效地控制顶端优势,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调整养分的合理分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降低空杆率。
  3.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播种地块的地力条件以及农户的施肥水平,合理确定保苗株数。做到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降低空杆率。
  4.实行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配方,本着农化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原则,采取基肥、种肥、追肥、叶面肥相结合的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养分的吸收,保证养分均衡,降低空杆率。
  5.保水灌溉
  在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天气特别干旱时应灌一次水。一般在抽雄前15d左右进行,以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求。
  6.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疏苗、定苗,清除小苗、弱苗。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止病毒苗,保证苗齐、苗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孕满胎、抽强穗、授全粉、结满粒的丰产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 每种农药都有各自的特性,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施药时如果用药不当或受外部环境影响,都有可能造成农作物发生药害,造成产量的损失。因此为了减少药害的损失,特对农作物的药害症状及补救措施进行阐述,以便能在发现药害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关键词] 农作物药害;症状;补救措施  虎林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现有耕地245万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每年农药使用面积都在300万亩次以上,因
期刊
[摘要] 白菜软腐病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称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三大病害之一。本文主要从其症状识别、病原物、病害循环、发病因素以及监测和预报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从事植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的同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菜;软腐病;症状;发病因素;监测预报    一、症状识别  软腐病的症状因受害组织和环境条件的不同,略有差异。一般柔嫩多汁的组织受侵染后多呈浸润半透明状,后渐呈明显的水渍状。颜色
期刊
一、病害  1.栗苗立枯病(土传真菌病害)  症状:幼苗出土后,根茎部尚未木质化以前,在根茎地表处出现褐色凹陷长形病斑,病皮呈黑褐色,病部以下根部正常,地上部叶片失水萎蔫,后期枯萎,病株直立。  适宜环境:病菌主要靠土壤及带菌栗苗传播。苗圃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土壤板结,透气不良,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过量施用氮肥。如:今年西三里乡邢庄子村5亩栗园因使用过量的鸡粪做基肥,加之土壤粘重,立枯病苗占全田8
期刊
一、黑胫病  1.症状  主要侵染根茎部和薯块,受侵植株的茎呈现墨黑色腐烂。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cm出现症状,病株矮小,节间短缩,叶片上卷,褪绿黄化,腹部变黑,萎蔫而死。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  2.防治  (1)农业防治  ①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品种。②选用无病种薯,淘汰带病种薯。
期刊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发展迅猛,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但由于马铃薯生产者选、用种薯的观念不强,随意调换种薯,品种引进和调运过程中忽视检疫把关;在种植过程中对病害的防治措施落实的不认真。种种原因,致使马铃薯病害日趋严重,马铃薯丝核菌溃疡病(也称马铃薯黑志病)在我们区域内有发生迹象,此病会严重的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商品性。为此将此病症状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一下。以便在生产中进行有效的防治。  一、丝核
期刊
一、生活形态  栗瘿蜂是板栗生产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迁西县板栗产区、兴隆县、河北邢台、山东等地也有分布。属膜翅目、瘿蜂科,又称栗瘤蜂。严重时树势衰弱,可引起枝条或全株枯死。成虫体长2.5~3.5mm,呈黑褐色,具有金属光泽;触角丝状,14节,柄节、梗节为黄褐色,鞭节褐色,前胸背板有4条纵线。翅膜质透明,前翅脉呈黑褐色,后翅脉无色。足黄褐色,后足较发达。雌蜂尾部具有产卵器。卵小,椭圆形,乳白色,一
期刊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等乔本科作物的主要害虫,是农业生产上历年来重点防治对象之一,被农民称为“哑巴灾”,防治难度较大。近两年我们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玉米螟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原因  锦州地区是玉米螟危害重灾区,一年发生两代,一般发生年减产15%以上,重灾年减产达30%左右。多年来,推广颗粒剂防治一代玉米螟,收到过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由于
期刊
硼肥是棉花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肥料,通过棉花硼肥试验表明,缺硼土壤(土壤有效硼低于0.5mg/kg)和潜在缺硼土壤(土壤有效硼低于0.8mg/kg),棉花施硼肥都可获得较显著的增产效果。  一、棉花的硼营养特点  含量与分布:棉花是需硼的中等作物,根、茎枝和叶柄中含硼量较低,花中的含硼量最高。  硼肥对棉花生态反应:  1.壮苗早发  硼供应充足时真叶出生速度较快,叶片和叶绿素增加,从而有
期刊
一、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  经调查,近几年来全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非常严重,2002年面积在50万亩左右,严重的2万亩左右,感病品种发病率在10%~62%,抗病品种发病率在3%以下,其中兰家、甜水、西大窑、铧子、罗台、王家、鸡冠山等乡镇,改良沈试29最高发病率为62%;铁单12最高发病率为46%;东单60最高发病率为36%;新铁10、铁单13的发病率为29%~31.9%;丹413、富友1号等品种的发
期刊
现今社会,电子等高科技产品.精美的小区环境和室内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舒适便利,让我们的生活不在枯燥无味,但是无孔不入的电磁波辐射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电磁辐射波列为21世纪四大污染源之一。  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爆炸,全球核威胁一触即发。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定级别不断上升,人们对辐射所带来的危害的担忧不断加剧,其威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