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切的期待都在那座梵高博物馆。
它收藏了梵高黄金时期的两百多幅油画作品,还有他和哥哥往来的几百封书信。他逝世后是身边那么多人的努力,才得以让他的才华终于有一天被世人认可,铭记。
在人头攒动的博物馆里我们或带憧憬或随人流。我们来自世界各地,如今却都被梵高吸引而来。他的画家生涯短短十年不到,却创作出800多幅油画和几乎同等数量的素描。如今画作散布在世界各地,每一幅都成为了争相收藏的珍宝。
记得在一集《神秘博士》的剧中,梵高穿越时间隧道被带到了这间博物馆,亲眼看着人们排成长队只为目睹他的画作,不敢相信这成就出自自己的手。馆长当着博士的面评价起梵高,称他无愧是当今乃至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画家。梵高激动得一言不语,转身,却泪流满面。可惜,这一切是属于我们最美好的想象。他生命的结束竟是因为无人赏识,而精神崩溃。可如果他真的一生功成名就,又是否真的还会留下千古芳名和那么多传说?
我喜欢他的画许多年,却从没有去尝试了解他更多的故事。我翻开这一本H·安娜·苏的《梵高手稿》,一股脑把梵高的画作与几百封他同兄弟朋友的书信通通读了一遍。终于,有了一种和梵高直接对话的感觉,尽管只是他说一句,我回一句。他的努力渗透在每一封书信中,不论是一丝不苟探索色彩调配的比例,还是坚持不懈对素描手法的讨论,认真得就像一个刚刚入门的学生,疯狂、炙热、执着。从起初几年持续不断的单色素描,到生命结束前那些最大胆的亮色运用,他从一而终地坚持自己的热爱,对绘画、对生活、对乡村、对人物、对所有一切值得珍视的感情。这甚至让他变得固执无比,摒弃学院派不变的画风,大胆自成一派,即便一生穷困潦倒,哪怕得到无数非议。事实证明,历史最终还是选择了铭记这样特立独行的人。
我竟然希望这本书可以厚一点,再厚一点,才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完整的他。翻了300多页,才终于见到了一整页的星夜,我最爱的那幅画。在那么多的沉淀和铺陈之后,突然让它的颜色更绚烂传奇了许多。这幅画诞生于我出生前的整整一百年,可我相信那时的天空一定和现在没有太多两样,梵高的眼睛,定是穿透了银河看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星球。我尝试过许多画法来临摹它,几乎把它深深刻进脑袋里。闭上眼,硫黄色的星光和钴蓝色的天空就随着耳畔的风流动起来。
可惜无法在这座博物馆里看到心心念念的星夜,它远在纽约,却又似乎永远和他的精神捆绑在一起,无处不在。而这里的那一株向日葵,那一群围在微弱灯光下吃土豆的人,还有那一树花开得正闹的杏树,那间他睡过许多个日夜的屋子,让周遭的一切喧闹都安静了下来,只剩我,和他的画。
2015年,是他125岁的诞辰。动画工作室BreakThru Films用了梵高的方式,向梵高致敬。画师们经历了八年时间,取材于梵高的120幅原作,近千封私人信件,用五万多帧梵高式的油画给了纸上的人物以生命,是我看来最伟大的动画作品。期待了两年,《Loving Vincent》的上映日期终于越来越近。
从梵高博物馆走出来,仿佛整座城市都被深深的艺术气息笼罩,让我审视它的角度似乎都变了一副模样。从博物馆到水坝广场的路上,我们穿过了一片颇有设计感的街区。一间接一间的店铺呈几条街排列过去,跨过一条又一条支流,越过一座又一座桥。橱窗里的画作、雕塑、书籍和饰品一不小心就透露出了这里的意义,它们风格各异,复古奢华或天马行空。这儿更像个露天的博物馆,哪怕只在窗前随意浏览一番,也觉赏心悦目。于是小小的一片街区,我们走了好长的时间。
我们慢慢靠近这座城市的心脏——水坝广场。它曾经是一座真正的大坝,是这座城市始建的地方。天上忽地下起了雨,我钻进一家咖啡店点了一杯装满奶油冒着热气的热巧克力,坐在我最喜欢的角落——窗边的位置,静静看着广场上发生的一切。成群的鸽子从阿姆斯特丹王宫飞到战争纪念碑,广场边上的杜莎夫人蜡像馆依然排着长长的队伍,就像十几年前第一次在电视上见到它的时候一样。而中央舞台上依然有零星的几位街头艺人在卖力表演,就像每一个典型的欧洲广场一般。
为了躲雨我走进了这间广场角落里的教堂,竟然这儿就是世界新闻摄影展正在举办的地方,今年已是荷赛奖诞生的第六十个年头。张张照片记录着世上许多个震慑人心的片刻,战乱、流血、饥荒、日常……被放大成整面墙大小的新闻照片,从空间和视觉上不断敲打人的内心。可你身处阿姆斯特丹市中心这几次死而复生的新教堂,即使它已不做宗教使用,依然感受得到它带来的宁静祥和。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震撼,想要多了解一点,又怕了解更多。这六十年来荷赛年度照片,不正是讲出了一部真实世界的苦难史。我竟然在这里又读懂了阿姆斯特丹的一层定义,它着实包容,包容到让世上的两个极端都能和谐地在一个屋檐下共存,并把它做成自己独特的符号。
巧合的是,我们离开欧洲的这一天刚好是荷兰的国王日。太阳渐渐落下,街头巷尾已经铺满了耀眼的橙色装饰,纪念品商店最显眼的位置也摆放着各式节日盛装,这是荷兰的颜色,是最热情的颜色。和一家店铺的店主偶尔聊起两句,他说再晚一点,你会看到大家在中央街道的两边开始打起地铺,举起酒杯,准备迎接彻夜狂欢。是啊,他们已经开始高声歌唱,冲着我的镜头打起招呼来。他们不也正是豪不掩饰地放肆着自己的一份热爱,将这抹最亮的色彩涂在这一座城市,这一刻,似乎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我们就沿着河边小路一直走,穿过条条狭窄小巷,突然觉得红灯区里那些暧昧的灯光和橱窗里的女郎变成了艺术的一种特别的表现方式而已,带着一种直截了当的美感,甚至还有些深沉的社会意义。看过更错综的世界,似乎思想都变得清亮了许多。
渐渐地,夜幕降临,星光点点。这就是属于阿姆斯特丹的夜了吗?晚上十点钟,天终于完全黑了下去,没有吃到这城里传说可以致幻的蘑菇,我的眼前终究还是无法看到梵高笔下那星夜。但这样一座城,让你足以任意想象这星夜会出现在他的精神所到过的任何角落,大胆去猜测他的疯癫。它大概早已存在在人们深不可测的思想中,潜移默化影响着人类和这个世界。
而这世上,终究只有他一个人,
叫做Vincent Van Gogh。
And when no hope was left inside,
On that starry, starry night
You took your life as lovers often do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当最后一丝希望都一去不返
在那繁星灿烂的夜晚
你愤然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热恋中盲目的人儿一般
我本该告诉你,文森特
这个世界无法接受
一個像你一样如此美好的人
它收藏了梵高黄金时期的两百多幅油画作品,还有他和哥哥往来的几百封书信。他逝世后是身边那么多人的努力,才得以让他的才华终于有一天被世人认可,铭记。
在人头攒动的博物馆里我们或带憧憬或随人流。我们来自世界各地,如今却都被梵高吸引而来。他的画家生涯短短十年不到,却创作出800多幅油画和几乎同等数量的素描。如今画作散布在世界各地,每一幅都成为了争相收藏的珍宝。
记得在一集《神秘博士》的剧中,梵高穿越时间隧道被带到了这间博物馆,亲眼看着人们排成长队只为目睹他的画作,不敢相信这成就出自自己的手。馆长当着博士的面评价起梵高,称他无愧是当今乃至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画家。梵高激动得一言不语,转身,却泪流满面。可惜,这一切是属于我们最美好的想象。他生命的结束竟是因为无人赏识,而精神崩溃。可如果他真的一生功成名就,又是否真的还会留下千古芳名和那么多传说?
我喜欢他的画许多年,却从没有去尝试了解他更多的故事。我翻开这一本H·安娜·苏的《梵高手稿》,一股脑把梵高的画作与几百封他同兄弟朋友的书信通通读了一遍。终于,有了一种和梵高直接对话的感觉,尽管只是他说一句,我回一句。他的努力渗透在每一封书信中,不论是一丝不苟探索色彩调配的比例,还是坚持不懈对素描手法的讨论,认真得就像一个刚刚入门的学生,疯狂、炙热、执着。从起初几年持续不断的单色素描,到生命结束前那些最大胆的亮色运用,他从一而终地坚持自己的热爱,对绘画、对生活、对乡村、对人物、对所有一切值得珍视的感情。这甚至让他变得固执无比,摒弃学院派不变的画风,大胆自成一派,即便一生穷困潦倒,哪怕得到无数非议。事实证明,历史最终还是选择了铭记这样特立独行的人。
我竟然希望这本书可以厚一点,再厚一点,才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完整的他。翻了300多页,才终于见到了一整页的星夜,我最爱的那幅画。在那么多的沉淀和铺陈之后,突然让它的颜色更绚烂传奇了许多。这幅画诞生于我出生前的整整一百年,可我相信那时的天空一定和现在没有太多两样,梵高的眼睛,定是穿透了银河看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星球。我尝试过许多画法来临摹它,几乎把它深深刻进脑袋里。闭上眼,硫黄色的星光和钴蓝色的天空就随着耳畔的风流动起来。
可惜无法在这座博物馆里看到心心念念的星夜,它远在纽约,却又似乎永远和他的精神捆绑在一起,无处不在。而这里的那一株向日葵,那一群围在微弱灯光下吃土豆的人,还有那一树花开得正闹的杏树,那间他睡过许多个日夜的屋子,让周遭的一切喧闹都安静了下来,只剩我,和他的画。
2015年,是他125岁的诞辰。动画工作室BreakThru Films用了梵高的方式,向梵高致敬。画师们经历了八年时间,取材于梵高的120幅原作,近千封私人信件,用五万多帧梵高式的油画给了纸上的人物以生命,是我看来最伟大的动画作品。期待了两年,《Loving Vincent》的上映日期终于越来越近。
从梵高博物馆走出来,仿佛整座城市都被深深的艺术气息笼罩,让我审视它的角度似乎都变了一副模样。从博物馆到水坝广场的路上,我们穿过了一片颇有设计感的街区。一间接一间的店铺呈几条街排列过去,跨过一条又一条支流,越过一座又一座桥。橱窗里的画作、雕塑、书籍和饰品一不小心就透露出了这里的意义,它们风格各异,复古奢华或天马行空。这儿更像个露天的博物馆,哪怕只在窗前随意浏览一番,也觉赏心悦目。于是小小的一片街区,我们走了好长的时间。
我们慢慢靠近这座城市的心脏——水坝广场。它曾经是一座真正的大坝,是这座城市始建的地方。天上忽地下起了雨,我钻进一家咖啡店点了一杯装满奶油冒着热气的热巧克力,坐在我最喜欢的角落——窗边的位置,静静看着广场上发生的一切。成群的鸽子从阿姆斯特丹王宫飞到战争纪念碑,广场边上的杜莎夫人蜡像馆依然排着长长的队伍,就像十几年前第一次在电视上见到它的时候一样。而中央舞台上依然有零星的几位街头艺人在卖力表演,就像每一个典型的欧洲广场一般。
为了躲雨我走进了这间广场角落里的教堂,竟然这儿就是世界新闻摄影展正在举办的地方,今年已是荷赛奖诞生的第六十个年头。张张照片记录着世上许多个震慑人心的片刻,战乱、流血、饥荒、日常……被放大成整面墙大小的新闻照片,从空间和视觉上不断敲打人的内心。可你身处阿姆斯特丹市中心这几次死而复生的新教堂,即使它已不做宗教使用,依然感受得到它带来的宁静祥和。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震撼,想要多了解一点,又怕了解更多。这六十年来荷赛年度照片,不正是讲出了一部真实世界的苦难史。我竟然在这里又读懂了阿姆斯特丹的一层定义,它着实包容,包容到让世上的两个极端都能和谐地在一个屋檐下共存,并把它做成自己独特的符号。
巧合的是,我们离开欧洲的这一天刚好是荷兰的国王日。太阳渐渐落下,街头巷尾已经铺满了耀眼的橙色装饰,纪念品商店最显眼的位置也摆放着各式节日盛装,这是荷兰的颜色,是最热情的颜色。和一家店铺的店主偶尔聊起两句,他说再晚一点,你会看到大家在中央街道的两边开始打起地铺,举起酒杯,准备迎接彻夜狂欢。是啊,他们已经开始高声歌唱,冲着我的镜头打起招呼来。他们不也正是豪不掩饰地放肆着自己的一份热爱,将这抹最亮的色彩涂在这一座城市,这一刻,似乎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我们就沿着河边小路一直走,穿过条条狭窄小巷,突然觉得红灯区里那些暧昧的灯光和橱窗里的女郎变成了艺术的一种特别的表现方式而已,带着一种直截了当的美感,甚至还有些深沉的社会意义。看过更错综的世界,似乎思想都变得清亮了许多。
渐渐地,夜幕降临,星光点点。这就是属于阿姆斯特丹的夜了吗?晚上十点钟,天终于完全黑了下去,没有吃到这城里传说可以致幻的蘑菇,我的眼前终究还是无法看到梵高笔下那星夜。但这样一座城,让你足以任意想象这星夜会出现在他的精神所到过的任何角落,大胆去猜测他的疯癫。它大概早已存在在人们深不可测的思想中,潜移默化影响着人类和这个世界。
而这世上,终究只有他一个人,
叫做Vincent Van Gogh。
And when no hope was left inside,
On that starry, starry night
You took your life as lovers often do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当最后一丝希望都一去不返
在那繁星灿烂的夜晚
你愤然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热恋中盲目的人儿一般
我本该告诉你,文森特
这个世界无法接受
一個像你一样如此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