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对爱国思想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发散思维,逐渐养成识字写字能力、写作能力等。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学生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
【關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
教改在不断深入,新课程下的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统一,也就是说,新课改精神指引下的小学思想语文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它在小学德育体系中的作用更大,更切合学生的实际。现在就谈谈我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是如何贯彻德育教育的。
一、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成语的来源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古代的一些例子给学生讲解,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国礼仪之国的楷范。在抗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教育。在教学祖冲之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语文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创设巧妙的教学情境,让学习在孩子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是我思想语文教学的宗旨。
在教学中,讲集会这个场合的礼节时,我们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了周一师生参加升旗仪式的录像场面。雄壮有力的国歌,徐徐上升的国旗,全校师生统一着装,整齐的队列,标准的队礼,学生亲自参加的集会,如此壮观的再现眼前。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自然就说出了参加这种集会和类似活动应该遵循的相关礼节。谈到少数民族待客礼节时,我利用搜集到的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这三个具有代表性、学生又熟悉的少数民族待客礼节录像资料,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相关礼节。然后又请学生在全班面前以他们喜欢的形式,展示了他们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相关知识。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身心愉悦地、潜移默化地学到了相关场合的礼仪知识,懂得在不同的场合要遵循不同的礼节,显著提高教育效果。
三、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低年级学生处于幼稚与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高年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已走向成熟,独立判断能力也已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课堂教学又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学校在开展全方位德育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程主渠道的作用,可以减少和避免课上知识与课下行为脱节的现象。让我们在德育课程的领域里,在实践中做出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探索,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不断增强德育课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效性。
【關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
教改在不断深入,新课程下的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统一,也就是说,新课改精神指引下的小学思想语文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它在小学德育体系中的作用更大,更切合学生的实际。现在就谈谈我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是如何贯彻德育教育的。
一、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成语的来源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古代的一些例子给学生讲解,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国礼仪之国的楷范。在抗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教育。在教学祖冲之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语文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创设巧妙的教学情境,让学习在孩子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是我思想语文教学的宗旨。
在教学中,讲集会这个场合的礼节时,我们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了周一师生参加升旗仪式的录像场面。雄壮有力的国歌,徐徐上升的国旗,全校师生统一着装,整齐的队列,标准的队礼,学生亲自参加的集会,如此壮观的再现眼前。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自然就说出了参加这种集会和类似活动应该遵循的相关礼节。谈到少数民族待客礼节时,我利用搜集到的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这三个具有代表性、学生又熟悉的少数民族待客礼节录像资料,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相关礼节。然后又请学生在全班面前以他们喜欢的形式,展示了他们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相关知识。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身心愉悦地、潜移默化地学到了相关场合的礼仪知识,懂得在不同的场合要遵循不同的礼节,显著提高教育效果。
三、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低年级学生处于幼稚与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高年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已走向成熟,独立判断能力也已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课堂教学又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学校在开展全方位德育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程主渠道的作用,可以减少和避免课上知识与课下行为脱节的现象。让我们在德育课程的领域里,在实践中做出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探索,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不断增强德育课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