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内河变迁六次扩城 护城河变内河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mi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六十年代河边捉鱼;七八十年代河边灭蚊子;九十年代河边捞垃圾……”上个世纪短短40余年间,在一些老福州人的眼里,福州内河变了几副面孔。古代扩城、地理变迁、交通水运三大原因促成现在“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福州。
  汉代开始 六次大扩城
  “最早的内河,其实就是护城河,从唐代到明代,一直没变。”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披露他对内河的新研究。
  福州内河如此多,是古代扩城、地理变迁、交通水运三大原因造成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福州从汉代至明朝6次大规模扩城,护城河、壕沟不断成为城市一部分,变成内河。
  汉初,闽越王无诸建都东冶,筑冶城。冶城的南面是水漫地区。到了西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嫌旧城太小,在屏山南麓建了“子城”,北至鼓屏路,南至今八一七北路上的虎节路口,东至湖东路丽文坊口,西至鼓西路渡鸡口,设6个城门,城门外均有护城河。
  历经唐代的“罗城”、后梁的“夹城”、北宋的“外城”,到了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夹城”、“外城”的旧基础上用石头砌修扩建成“府城”。
  每扩城一次,要建一道城墙,每一道城墙都有护城河,唐代在护城河外建壕沟。现在的茶亭河、洗马河等都是原来的护城河。
  明朝后期,因为陆地运输不发达,又有闽江穿城而过带来有利的水运条件,福州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原来内河的近50条水系,开展大规模水上运输。内河得到充分保护,有些还延伸、打通,把闽江水引进来。
  晋代子城 开凿西湖、东湖
  “晋代的榕城,有西湖、东湖和南湖。”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建筑子城时开凿了西湖,为农田灌溉,因在子城的西边,故称为西湖。五代时,闽王王审知修筑罗城及南北夹城,在湖旁取土,使西湖扩至20公顷。
  在福州城区的东北部,即现在省体育中心、琴亭高架桥周边,就是以前东湖所在地,东湖也是晋太康三年郡守严高筑城时与西湖同时开凿的,用于周边20多里的农田灌溉。宋庆历时(1041年~1048年)东湖渐渐被堵塞,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则变成了农田。
  在宋代前,福州乌山以南还是沙洲,比如义洲、帮洲、三县洲等。以前在现五一广场以西的大部分地方是湖,被称为南湖。
  明朝 中亭街浮出水面
  福州市区平原主要是由河流和海水淤积而成的,城区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米以下,一般为3米~4米,在山前局部地带可达10米~25米。福州城区形成的沙洲,是闽江下游流速减缓、流向改变导致泥沙落淤而成。
  史料上零星记载称,在2200多年前,汉朝廷册封闽越王,是在福州大庙山上举行的仪式,因为当时那里的周围都是水,大庙山在海中显得特别突出。这可以证明,在唐末,台江还都在水中。到了明朝,中亭街才慢慢浮出水面。海水不断向东退去,陆地露出面积变大,低洼地形成福州内河或内湖。
其他文献
2014年12月28日,第24届福建省摄影展在福州三坊七巷海峡民间艺术馆隆重开幕。福建省原副省长潘心城,省委督导组副组长林鸿坚,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陈维山,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敏,省妇联巡视员副主席林文秀,省体委原主任林景华,省纪委原副书记左允甘,省外办原副主任杨德魁,福州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占猷,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作兴,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罗训涌、林瑞发、王来
期刊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市东部,距武夷山风景区8公里。商周时期就有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村落建于隋朝,里坊兴于宋朝,街市隆于清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根据《崇安县志》记载,200多年前,下梅这个横亘在群山之中的小村庄,便是万里茶道的起点。跨亚欧大陆的“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路。  当溪的小桥流水  古村下梅,距离武夷山景区只有5公里,因为建村于梅河下游,所以叫下梅村。想起来时沿途看到
期刊
上下杭,马可·波罗笔下的国际商港,曾经的“海丝”之路,这里见证了早期福州与世界的贸易接轨,也见证了八闽早期的商贸繁华。  在“海丝”最盛的宋朝以降,大庙山南麓沿岸两大沙痕逐渐形成陆地,即为上下杭,“杭”正是由“航”音衍化而来,意味着这里是福州早期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  史料记载:“星安河通闽江,商品咸集,商贾云集,城郭南有市,灯火夜未眠。”而马可波罗更在大桥头(今中亭街万寿桥)看到印度船队,由衷
期刊
上下杭街道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曾经的商业街区,这里居民的信仰也十分丰富多彩。  上下杭街区具有浓厚的商业文化。早年,老板供祀的是行业之神:纸业供祀蔡伦,酒业供祀杜康,茶业供祀陆羽,被供祀者均为手工业者,说明这些商人并未脱离农耕文化。  后来,上下杭的工商业者开始共同信仰妈祖、关帝和张真君。妈祖是海神保佑他们平安行船,几乎每个商业会馆都供奉有妈祖。关羽是信神,商业上需要的是信誉,龙岭顶就建有
期刊
新旧更迭,无法阻挡。但这里的居民搬进了崭新的公寓,是否会梦到斜窄的木梯和窗外瓦片上的青苔,那一刻的梦中,不知自己已是异客了吧?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一束束洒落下来;尘土,随着搬运车飞扬……终于到了挥手告别的时候。上下杭,曾经的回忆是在此刻封存,还是开启?  上下杭里绿树成荫,路旁有着宽窄不一的小巷子。透过沿街的院子大门,依稀可见里面曾经的热闹:大院有天井,同一天井下住着几户甚至十几户人家。大清早,
期刊
崇武古城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福建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泉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崇武”乃“崇尚武备”之意
期刊
福州是一座有着2200年历史的古城,闽江在这里流入东海。1842年,福州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茶业和瓷器出口贸易中心,涌入了大量的外国商人、传教士,他们在当时留下了不少文字影像的记录,成为现在我们了解旧时福州的另一条途径。  福建是摄影术在中国的最早登陆地之一。1842年,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福州成为被迫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随后,许多外国使节、传教士、商人、旅行者纷至沓来。他们带来了刚刚
期刊
厦门鼓浪屿的知名,大半得益于岛上的“万国建筑群”。这些万国建筑始于鸦片战争后的“五口通商”。“五口通商”,福建通了“两口”,一“口”是厦门,另外一“口”就是福州。历史上,福州烟台山的万国建筑数量多达近千栋,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不亚于鼓浪屿。不过,与如今蜚声海内外的鼓浪屿相比,烟台山的万国建筑甚少被外人知晓。  有人说,福州是一个没有太多个性的城市,缺少“城市记忆”。这样的“城市记忆”,就如同鼓浪
期刊
安泰河是福州众多内河中处于市中心的一条,它的前身是唐五代罗城护城河。它东起古仙桥,经武安桥向西沿秀冶里、朱紫坊、桂枝里、玉山涧至仓角头,通湖桥稍向西北,经斗门桥在观音桥与文藻河汇合转西行,在西关水闸与白马河相交汇。河道全长2520米,平均宽度9米。  安泰河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中心,是市区东西走向的一条主要内河。它的前身是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所建罗城的护城河。水从琼东河入古仙桥下,经武安桥(秀冶巷口)、津
期刊
摄影感言  摄影让我更多地了解社会,感悟自然,体味人生;让我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张扬个性;让我享受生活,享受艺术,收获友谊。感谢摄影用影像理解世界。摄影是一种瞬间的视觉艺术,早一点或晚一点按动快门,都意味着永远丧失了最关键的那个瞬间。作为一个真正的摄影者来说,需要的不是器材的高档,而是镜头后面的那双眼睛。
期刊